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湖北省霾日数气候特征及夏季典型霾过程气象因子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马德栗
李兰
鞠英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8-153,共6页
利用湖北省77个气象站点近30年的霾日统计资料分析霾日数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3年期间湖北省霾日数显著上升,20世纪90年代最低,21世纪以来最高,2013年达到历史新高;霾日数冬季最多,夏季最少;霾日数较多的地区集中在鄂西北、三峡...
利用湖北省77个气象站点近30年的霾日统计资料分析霾日数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3年期间湖北省霾日数显著上升,20世纪90年代最低,21世纪以来最高,2013年达到历史新高;霾日数冬季最多,夏季最少;霾日数较多的地区集中在鄂西北、三峡河谷、鄂东北北部、鄂东南黄石地区一带,这与地形和经济条件密切相关。选取2012年夏季2次典型霾天气过程,分析霾发生的气象成因,研究发现北方污染源,在低层东北气流的引导下,加之本地良好的湿度条件和稳定的逆温层结,共同造成了突发大范围霾天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霾
日数
气候特征
夏季
典型霾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州地区旱季一次典型灰霾过程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
59
2
作者
李菲
吴兑
+5 位作者
谭浩波
毕雪岩
蒋德海
邓涛
陈欢欢
邓雪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通过研究2009年11月广州市气溶胶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PM2.5、PM1)、黑碳浓度、散射系数(Scatter)等大气成分要素,以及微波辐射计、激光雷达及风廓线雷达所探测的风、温、湿等边界层结构,统计分析广州旱季一次典型灰霾过程(2009年11月2...
通过研究2009年11月广州市气溶胶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PM2.5、PM1)、黑碳浓度、散射系数(Scatter)等大气成分要素,以及微波辐射计、激光雷达及风廓线雷达所探测的风、温、湿等边界层结构,统计分析广州旱季一次典型灰霾过程(2009年11月23—29日)中气溶胶颗粒物及其光学特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配合天气形势背景、边界层结构对其形成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在典型灰霾过程中,黑碳浓度高达58.7μg/m3,散射系数高达1 902.7 Mm-1,PM10浓度高达423.5μg/m3,PM2.5浓度高达355.7μg/m3,PM1浓度高达286.5μg/m3。通过对同期的气象条件分析表明在广州地区旱季,区域性污染过程,特别是灰霾天气的形成具有以下三种气象条件:大气边界层高度较低;高压变性出海的天气形势与之密切相关;在偏东和偏南气流带来的高湿度环境下,气溶胶吸湿增长效应显著,导致出现严重灰霾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
灰
霾
过程
扩散条件
天气背景
广州地区
旱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2年广州典型灰霾过程个例分析
被引量:
9
3
作者
李菲
黄晓莹
+4 位作者
张芷言
刘显通
谭浩波
李丽云
邓雪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12-1919,共8页
针对201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的2个典型灰霾个例(3月18-21日,10月13∽15日),利用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综合观测基地的同期观测资料集,包括:能见度(VIS)、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PM2.5/PM1)、黑碳浓度(BC)等观测数据,分析...
针对201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的2个典型灰霾个例(3月18-21日,10月13∽15日),利用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综合观测基地的同期观测资料集,包括:能见度(VIS)、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PM2.5/PM1)、黑碳浓度(BC)等观测数据,分析过程中的气溶胶物理光学特征;配合过程的天气类型,气象要素和后向气流轨迹等对过程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两个典型灰霾过程中,番禺日均能见度低至5.3km,黑碳浓度小时均值最高达19.0μg/m3 PM25浓度小时均值最高达163.0μg/m3,细粒子与黑碳粒子污染特征较为明显.两次典型灰霾过程分别受到冷锋前-均压场-冷锋前天气形势和台风外围-准均压场-冷锋前天气类型等不利于污染物输送扩散的气象条件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低能见度的霾天气主要发生在高相对湿度的条件下,并可推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湿季的气溶胶吸湿能力明显高于干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
灰
霾
过程
天气类型
细粒子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大气能见度的主要影响因子
被引量:
33
4
作者
姜江
张国平
高金兵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8-199,共12页
利用北京市道面自动气象站、国家级自动气象站等多种观测数据分析北京地区2007—2015年能见度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并挑选两次典型低能见度事件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从空间分布看,北京西北地区能见度明显高于中心城区和东南大部地区。从时间...
利用北京市道面自动气象站、国家级自动气象站等多种观测数据分析北京地区2007—2015年能见度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并挑选两次典型低能见度事件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从空间分布看,北京西北地区能见度明显高于中心城区和东南大部地区。从时间分布看,北京地区平均能见度最大值出现在5月,最小值出现在7月;日间的最低值多出现在06:00(北京时,下同)左右,冬季略向后推迟;最高值多出现在16:00前后,冬季略有提前。整体而言,2007—2015年北京地区发生低能见度事件的概率为62.14%,且发生低能见度的事件集中于1~5 km,霾事件中干霾、湿霾的发生频率分别为86.13%和13.87%。能见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相对湿度、风速和PM_(2.5)浓度。其中,能见度与风速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PM_(2.5)浓度呈反相关。需要指出的是,当相对湿度增加至80%,能见度受PM_(2.5)浓度的影响程度在下降,而主要受相对湿度的影响。基于所选个例,当北京地区出现湿霾事件时,能见度的恶化程度远高于干霾事件,且PM_(2.5)浓度需比干霾事件时下降得更低才能有效改善能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能见度
地面要素
典型霾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湖北省霾日数气候特征及夏季典型霾过程气象因子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马德栗
李兰
鞠英芹
机构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湖北分院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8-153,共6页
基金
湖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项目资助(2013BCB020)
文摘
利用湖北省77个气象站点近30年的霾日统计资料分析霾日数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3年期间湖北省霾日数显著上升,20世纪90年代最低,21世纪以来最高,2013年达到历史新高;霾日数冬季最多,夏季最少;霾日数较多的地区集中在鄂西北、三峡河谷、鄂东北北部、鄂东南黄石地区一带,这与地形和经济条件密切相关。选取2012年夏季2次典型霾天气过程,分析霾发生的气象成因,研究发现北方污染源,在低层东北气流的引导下,加之本地良好的湿度条件和稳定的逆温层结,共同造成了突发大范围霾天气过程。
关键词
霾
日数
气候特征
夏季
典型霾过程
Keywords
haze days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typical haze weather process in summer
分类号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州地区旱季一次典型灰霾过程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
59
2
作者
李菲
吴兑
谭浩波
毕雪岩
蒋德海
邓涛
陈欢欢
邓雪娇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汕头市气象局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基金
"863"课题(2006AA06A306
2006AA06A308)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0905018)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33029)
<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广州空气质量保障措施研究>项目共同资助
文摘
通过研究2009年11月广州市气溶胶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PM2.5、PM1)、黑碳浓度、散射系数(Scatter)等大气成分要素,以及微波辐射计、激光雷达及风廓线雷达所探测的风、温、湿等边界层结构,统计分析广州旱季一次典型灰霾过程(2009年11月23—29日)中气溶胶颗粒物及其光学特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配合天气形势背景、边界层结构对其形成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在典型灰霾过程中,黑碳浓度高达58.7μg/m3,散射系数高达1 902.7 Mm-1,PM10浓度高达423.5μg/m3,PM2.5浓度高达355.7μg/m3,PM1浓度高达286.5μg/m3。通过对同期的气象条件分析表明在广州地区旱季,区域性污染过程,特别是灰霾天气的形成具有以下三种气象条件:大气边界层高度较低;高压变性出海的天气形势与之密切相关;在偏东和偏南气流带来的高湿度环境下,气溶胶吸湿增长效应显著,导致出现严重灰霾天气。
关键词
典型
灰
霾
过程
扩散条件
天气背景
广州地区
旱季
Keywords
typical haze process
diffusion conditions
meteorological background
Guangzhou area
dry season
分类号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2年广州典型灰霾过程个例分析
被引量:
9
3
作者
李菲
黄晓莹
张芷言
刘显通
谭浩波
李丽云
邓雪娇
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广东省气象台
广州市番禺区气象局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12-1919,共8页
基金
国家"973"项目(2011CB4034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5156)
+3 种基金
国家公益性(气象)行业项目(201306042)
广东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0A03020001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3010013265)
广东省气象局科技创新团队计划(201103)
文摘
针对201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的2个典型灰霾个例(3月18-21日,10月13∽15日),利用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综合观测基地的同期观测资料集,包括:能见度(VIS)、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PM2.5/PM1)、黑碳浓度(BC)等观测数据,分析过程中的气溶胶物理光学特征;配合过程的天气类型,气象要素和后向气流轨迹等对过程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两个典型灰霾过程中,番禺日均能见度低至5.3km,黑碳浓度小时均值最高达19.0μg/m3 PM25浓度小时均值最高达163.0μg/m3,细粒子与黑碳粒子污染特征较为明显.两次典型灰霾过程分别受到冷锋前-均压场-冷锋前天气形势和台风外围-准均压场-冷锋前天气类型等不利于污染物输送扩散的气象条件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低能见度的霾天气主要发生在高相对湿度的条件下,并可推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湿季的气溶胶吸湿能力明显高于干季.
关键词
典型
灰
霾
过程
天气类型
细粒子
广州
Keywords
typical hazy weather events
weather type
fine particle
Guangzhou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大气能见度的主要影响因子
被引量:
33
4
作者
姜江
张国平
高金兵
机构
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系统开发室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8-199,共12页
基金
北京市气象局科技项目(BMBKJ201703010)
文摘
利用北京市道面自动气象站、国家级自动气象站等多种观测数据分析北京地区2007—2015年能见度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并挑选两次典型低能见度事件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从空间分布看,北京西北地区能见度明显高于中心城区和东南大部地区。从时间分布看,北京地区平均能见度最大值出现在5月,最小值出现在7月;日间的最低值多出现在06:00(北京时,下同)左右,冬季略向后推迟;最高值多出现在16:00前后,冬季略有提前。整体而言,2007—2015年北京地区发生低能见度事件的概率为62.14%,且发生低能见度的事件集中于1~5 km,霾事件中干霾、湿霾的发生频率分别为86.13%和13.87%。能见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相对湿度、风速和PM_(2.5)浓度。其中,能见度与风速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PM_(2.5)浓度呈反相关。需要指出的是,当相对湿度增加至80%,能见度受PM_(2.5)浓度的影响程度在下降,而主要受相对湿度的影响。基于所选个例,当北京地区出现湿霾事件时,能见度的恶化程度远高于干霾事件,且PM_(2.5)浓度需比干霾事件时下降得更低才能有效改善能见度。
关键词
北京地区
能见度
地面要素
典型霾过程
Keywords
Beijing
visibility
surface factors
typical haze events
分类号
P427.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湖北省霾日数气候特征及夏季典型霾过程气象因子分析
马德栗
李兰
鞠英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广州地区旱季一次典型灰霾过程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李菲
吴兑
谭浩波
毕雪岩
蒋德海
邓涛
陈欢欢
邓雪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
5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12年广州典型灰霾过程个例分析
李菲
黄晓莹
张芷言
刘显通
谭浩波
李丽云
邓雪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北京大气能见度的主要影响因子
姜江
张国平
高金兵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