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草地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对刈割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惠玲 刁华杰 +8 位作者 崔乐乐 薄元超 刘夏琳 任雨佳 郝杰 李扬 申颜 王常慧 董宽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03-1411,共9页
为探究草地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对不同刈割强度的响应,本试验以山西省右玉县农牧交错带典型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按照留茬高度设置4个刈割强度(不刈割、轻度刈割(留茬10 cm)、中度刈割(留茬5 cm)和重度刈割(留茬2 cm)),用浅环... 为探究草地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对不同刈割强度的响应,本试验以山西省右玉县农牧交错带典型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按照留茬高度设置4个刈割强度(不刈割、轻度刈割(留茬10 cm)、中度刈割(留茬5 cm)和重度刈割(留茬2 cm)),用浅环和深环区分草地土壤的总呼吸和异养呼吸,分别在2017和2018年的5—9月利用Li-840静态箱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速率受土壤温度的调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峰值均出现在8月初;刈割主要通过影响土壤异养呼吸对土壤总呼吸产生影响;轻度刈割有降低土壤呼吸及其组分速率的趋势,在中度刈割下,土壤异养呼吸速率有增加趋势,而土壤自养呼吸速率有降低的趋势,土壤总呼吸速率没有明显变化,在重度刈割下,土壤总呼吸和异养呼吸的速率均有增加的趋势,而土壤自养呼吸的速率呈降低趋势。因此,中度刈割对土壤CO2的排放影响较小,建议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草地割草利用留茬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刈割强度 土壤呼吸 典型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典型草地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2
作者 除多 普布次仁 +2 位作者 德吉央宗 姬秋梅 唐洪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71-1081,共11页
采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沼泽化草甸和温性草原4种西藏高原典型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定点观测数据,分析其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和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高寒沼泽化草甸地上生物量最高,其中围网草地年均地上生物量达384.45g.m-2,... 采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沼泽化草甸和温性草原4种西藏高原典型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定点观测数据,分析其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和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高寒沼泽化草甸地上生物量最高,其中围网草地年均地上生物量达384.45g.m-2,比无围网草地地上生物量高73%,且是温性草原类草地生物量的6倍,是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类草地的12~14倍,与自由放牧相比,围栏禁牧措施可以明显提高草原地上生物量,是改良退化草地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温性草原草地生产力大于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城市附近山地草地生物量明显大于远离城市的地区,表明城市化进程降低了天然草地放牧强度,是恢复退化草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属半干旱气候类型的西藏高原中部,降水是制约草地植被生长的主要因子;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绝对增长速率和相对增长速率季节动态均在生物量达到高峰期前为正增长,之后为负增长。区域水热条件差异及其季节性变化导致了不同草地类型或同一类型不同区域的草地最快生长期出现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地 地上生物量 季节变化 西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原典型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 被引量:12
3
作者 除多 德吉央宗 +1 位作者 姬秋梅 唐红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50,共8页
准确估算草地地上生物量对合理规划区域畜牧业、评估草地植被的生态效益有重要意义。利用每月两次的野外调查资料和对应的MODIS植被指数,以GIS空间数据处理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等为手段,建立了西藏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温性草原3个... 准确估算草地地上生物量对合理规划区域畜牧业、评估草地植被的生态效益有重要意义。利用每月两次的野外调查资料和对应的MODIS植被指数,以GIS空间数据处理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等为手段,建立了西藏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温性草原3个典型草地类型的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和方法。结果表明:MODIS植被指数更适合于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的地上生物量估算,对于高寒草甸,最佳估算模型是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的三次多项式,其相关系数为0.82;对高寒草原,则是基于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的三次多项式,相关系数达0.83;由于温性草原存在很强的空间异质性,估算效果较其他2个草地类型差。MODIS植被指数对草地生长期鲜草生物量的估算和模拟效果要优于总地上生物量。在生长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的鲜草生物量与植被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8,最高达0.92;对温性草原,两者的相关系数也均大于0.67,其中,NDVI是高寒草甸和温性草原鲜草生物量估算的最佳植被指数,对高寒草原则是EVI。对同一草地类型,由于地上生物量差异较小,使得相比其他模型,线性或多项式回归模型更适合于西藏高原草地地上生物量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地上生物量 典型草地 估算方法 西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地演替中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储水量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李轲 赵勇钢 +4 位作者 刘小芳 王子龙 赵世伟 刘新春 朱兴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阐明草地植被演替过程中植被生产力、植物多样性等生态学特征与土壤储水量的关系,为探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云雾山保护区自然恢复3,8,13,46,... [目的]阐明草地植被演替过程中植被生产力、植物多样性等生态学特征与土壤储水量的关系,为探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云雾山保护区自然恢复3,8,13,46,66,89a的样地进行取样,分析0—100cm土层土壤储水量的分布及其与地上地下植物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随着草地演替的进行,植被群落盖度、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恢复13a之前显著增加,之后渐趋稳定;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容重逐渐降低。植被群落演替对0—40cm土层土壤储水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演替后期对40cm以下土层水分有明显消耗。植被群落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指标与表层0—10cm水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草地演替过程中,植被群落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增加与表层土壤储水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但深层根系生物量的增加对下层土壤储水的消耗也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地 植被演替 土壤水分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典型天然草地碳分布特征及碳储量估算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智袁 李刚 +5 位作者 张宾宾 赵祥 任国华 董宽虎 高文俊 王永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5,共7页
通过对山西4种主要草地类型暖性草丛草地、暖性灌草丛草地、温性草原、山地草甸草原的地上现存生物量、凋落物、半分解层、根系和土壤有机碳密度的调查和测定,本研究估算山西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旨在揭示山西不同类型天然草地固... 通过对山西4种主要草地类型暖性草丛草地、暖性灌草丛草地、温性草原、山地草甸草原的地上现存生物量、凋落物、半分解层、根系和土壤有机碳密度的调查和测定,本研究估算山西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旨在揭示山西不同类型天然草地固碳能力。结果表明:4种类型草地的植被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密度、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的大小顺序相同均为:暖性灌草丛草地>山地草甸草原>暖性草丛草地>温性草原;山西草地植被平均碳密度为1759.07g·m^(-2),占整个草地生态系统的21.81%;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为6307.22g·m^(-2),占整个草地生态系统的78.19%;经估算,山西的草地面积为4.55×10~6 hm^2,草地总碳储量约为364.40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地 天然草地 有机碳密度 碳分布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干草原退化草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动态监测 被引量:7
6
作者 王鹏新 陈晓玲 李飞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2-94,106,共4页
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内蒙古锡林郭勒高原典型干草原草地上选择样区 ,借助于 L andsat卫星遥感影像 ,采用非监督分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典型干草原草地的退化与恢复特征 ,结果表明 ,近 2 0多年来 ,草地退化经历了从逐渐退化到严重退化 ,... 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内蒙古锡林郭勒高原典型干草原草地上选择样区 ,借助于 L andsat卫星遥感影像 ,采用非监督分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典型干草原草地的退化与恢复特征 ,结果表明 ,近 2 0多年来 ,草地退化经历了从逐渐退化到严重退化 ,再到有所恢复的发展过程。从所选择的卫星影像的时相分析 ,若以 1973年为标准 ,则1987年草地退化最为严重 ,此时盐渍化草地面积也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干草原草地 卫生影像 非监督分类 草地退化 荒漠化 时空分布特征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措施对典型草原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闫志坚 孙红 《四川草原》 2005年第5期1-5,共5页
论述了不同降水年份(1997年干旱、1998年降水正常)及不同改良措施对典型草原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退化草地改良技术对退化草地的植物群落均有明显的效果,改良草地的第一性生产力增加,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优良牧草增加... 论述了不同降水年份(1997年干旱、1998年降水正常)及不同改良措施对典型草原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退化草地改良技术对退化草地的植物群落均有明显的效果,改良草地的第一性生产力增加,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优良牧草增加,植物群落的盖度、高度增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退化草地 改良技术 植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草地开垦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影响及评价 被引量:34
8
作者 刘洪来 杨丰 +1 位作者 黄顶 陈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5-160,共6页
为明确草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以华北农牧交错带2种类型草地及其相应开垦的农田为对象,采用成对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开垦对草地土壤表层(0~20cm)有效态微量元素(铜、铁、锰、锌、硼、钼)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农... 为明确草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以华北农牧交错带2种类型草地及其相应开垦的农田为对象,采用成对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开垦对草地土壤表层(0~20cm)有效态微量元素(铜、铁、锰、锌、硼、钼)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农牧交错带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典型草地开垦导致土壤有效态铜、锌含量分别上升8.8%和16.4%,其他4种微量元素含量下降16.4%~28.1%。根据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评价标准,典型草地区域有效态硼、钼含量处于高水平,有效态铜处于中等水平,有效态锌处于极低水平;有效态铁、锰在典型草地为高水平和中等水平,开垦为农田后分别降到中等水平和低水平。低湿草甸开垦导致微量元素含量下降10.6%~77.7%,其中有效态铁、硼、钼处于极高水平,有效态锰处于中等水平,有效态锌处于极低水平;有效态铜由低湿草甸的高水平降到农田的中等水平。整个研究区土壤有效锌含量限制草地植被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由典型草地开垦的农田其土壤有效锰含量不能够满足作物的需求。建议研究区禁止开垦草地并对已开垦的草地实行退耕还草,同时建议建立基于土壤微量元素密度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微量元素 生态系统 典型草地 低湿草甸 草地开垦 有效态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草原开垦弃耕后不同年限群落植物多样性和空间结构特征 被引量:13
9
作者 郝红敏 刘玉 +2 位作者 王冬 杨政 武高林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4-759,共6页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退耕年限下典型草原群落空间结构和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以长武王东沟流域不同退耕年限的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植物群落空间结构和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旨在为草...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退耕年限下典型草原群落空间结构和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以长武王东沟流域不同退耕年限的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植物群落空间结构和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旨在为草地恢复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群落高度、盖度、多样性指数、地上生物量、平均个体大小和禾草类功能群所占比例均显著增加(P<0.05),而群落均匀度指数、密度均显著降低(P<0.05)。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的优势地位发生了明显的替代变化,由演替初期的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散穗早熟禾(Poa subfastigiata),经过中期的异燕麦(Helictotrichon schellianum)、散穗早熟禾,到演替后期的散穗早熟禾。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初期的高密度、小个体分布到后期的低密度、大个体分布。退耕时间对草地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及系统功能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地 恢复演替 生物多样性 植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地水热条件及地上生物量变化研究
10
作者 李晓东 李凤霞 +3 位作者 周秉荣 肖宏斌 杨鑫光 周万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53-1058,共6页
利用海北州海晏县1979—2009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997-2009年地上生物量资料,分析了1979年以来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和水热条件变化,以及气温和降水量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79—2009年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均呈... 利用海北州海晏县1979—2009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997-2009年地上生物量资料,分析了1979年以来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和水热条件变化,以及气温和降水量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79—2009年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均呈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增加速率达0.33℃.(10a)-1,年降雨量增幅为33.1mm.(10a)-1;>0℃的有效积温、生物温度和实际蒸散量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而湿润度则呈明显的减少趋势。海晏县高寒草地牧草草地地上生物量呈波动增加,且与冬季降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春季降雨量相关性不显著,与夏季平均气温相关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典型高寒草地 水热条件 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杆蒿与白羊草枯落物覆盖量对黄土坡面流水动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兆松 王兵 +1 位作者 汪建芳 王忠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51-157,共7页
枯落物种类及覆盖量差异可能会影响坡面流水动力特性。选取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草地铁杆蒿(菊科)和白羊草(禾本科)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7个枯落物覆盖量(铁杆蒿为0~1 000 g/m2,白羊草为0~600 g/m2)和2个降雨强度(60和120 mm/h)... 枯落物种类及覆盖量差异可能会影响坡面流水动力特性。选取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草地铁杆蒿(菊科)和白羊草(禾本科)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7个枯落物覆盖量(铁杆蒿为0~1 000 g/m2,白羊草为0~600 g/m2)和2个降雨强度(60和120 mm/h),系统研究枯落物类型及覆盖量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裸地对照,枯落物覆盖处理坡面流平均流速、雷诺数和弗汝德数平均减小了77.3%、18.5%和87.4%,阻力系数增加了315倍;2)枯落物覆盖量的增加可有效减缓流速、流态和增加阻力系数,并且随着枯落物覆盖量的增加,平均流速、雷诺数和弗汝德数均呈幂函数减小趋势(P<0.01),而阻力系数呈幂函数增加趋势(P<0.01)。总体而言,铁杆蒿枯落物对坡面流水动力参数的影响高于白羊草枯落物。3)逐步回归结果表明各个水动力参数均与流量、枯落物覆盖量和枯落物特征参数呈显著幂函数关系(R2为0.84~0.92,NSE(Nash-Sutcliffe系数)为0.60~0.91,P<0.01);除流量和枯落物覆盖量外,流速和阻力系数还受枯落物直径影响,流态则主要与枯落物密度和长度密切相关。本研究可为揭示枯落物的水土保持机理,正确评价草地的水土保持效益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水动力学 流量 枯落物覆盖量 典型草地 黄土丘陵沟壑区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