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型森林生物碳储量 被引量:73
1
作者 胡海清 罗碧珍 +6 位作者 魏书精 魏书威 文正敏 孙龙 罗斯生 王立明 马洪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745-5760,共16页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碳储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碳循环与碳平衡产生重要作用。以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型为研究对象,结合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将5种林型分...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碳储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碳循环与碳平衡产生重要作用。以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型为研究对象,结合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将5种林型分龄组分别对乔木层、林下的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各组分的单位面积生物量、含碳率和生物碳储量进行测定和计量估算,并从林分水平上,采用分龄组的方法,计量估算了生物碳储量。结果表明: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型不同龄组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兴安落叶松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15.20、50.96、95.80t/hm2和109.33t/hm2;白桦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15.36、30.67、41.62t/hm2和64.35t/hm2;樟子松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29.89、59.92、90.01t/hm2和117.08t/hm2;蒙古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11.17、11.90、34.94t/hm2和59.49t/hm2;山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21.81、28.58、42.84t/hm2和64.39t/hm2。研究发现:5种典型林型不同龄组的森林生物碳储量均随着林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增长而增加,但不同林型的碳汇功能存在差异,同一种林型在不同林龄的生物碳储量增幅差异亦较大。尤其是大兴安岭目前林分质量比较差,幼龄林和中龄林所占的比重较大,若能对现有林分加以更好地抚育和管理,该区森林植被仍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碳汇功能将进一步增强,大兴安岭在国家的生态功能区建设中将发挥更重要的碳汇功能,对此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增汇管理策略与管理路径。研究结果为正确认识森林生物碳储量对区域碳平衡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及在未来营林、造林活动中充分发挥人工林碳汇效应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碳储量 典型林型 大兴安岭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碳汇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典型林型地表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 被引量:14
2
作者 胡海清 罗碧珍 +3 位作者 罗斯生 王振师 苏漳文 魏书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共9页
准确地模拟地表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变化规律,对于预测预报林火发生或林火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应用Nelson模型和Simard模型,以5种典型林型(分别为阴坡落叶松林、阴坡落叶松-白桦混交林、阴坡白桦林、阳坡樟子松林和阳坡白桦林)的地表可燃物... 准确地模拟地表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变化规律,对于预测预报林火发生或林火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应用Nelson模型和Simard模型,以5种典型林型(分别为阴坡落叶松林、阴坡落叶松-白桦混交林、阴坡白桦林、阳坡樟子松林和阳坡白桦林)的地表可燃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气象因子与地被可燃物含水率的相关性,用2015年春季防火期实测数据构建了5种不同林型的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并用2016年春季防火期监测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Nelson模型得出5种林分预测结果为:阴坡落叶松林>阳坡白桦林>阴坡白桦落叶松林>阴坡白桦林>阳坡樟子松林。Simard模型得出5种林分预测结果为:阴坡落叶松林>阴坡白桦林>阳坡白桦林>阴坡白桦落叶松林>阳坡樟子松林。2种模型预测阴坡落叶松的含水率准确率均高于其他4种林分。Nelson模型给出的阴坡落叶松平均绝对误差为0.09,平均相对误差(MRE)为0.09,Simard模型给出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10,平均相对误差为0.10,Nelson模型略优于Simard模型。研究结果可为该区的森林防火提供快速和准确的火险预测预报,进而为有效防控森林火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可燃物 含水率 预测模型 典型林型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季拉山6种典型林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肖思颖 付芳伟 +3 位作者 李江荣 陈文盛 丁慧慧 李月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0-130,172,共12页
【目的】为探讨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揭示藏东南色季拉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养分限制及循环规律。【方法】在藏东南色季拉山林区分布的6种典型林型(方枝柏、急尖长苞冷杉、林芝云杉、川滇高山栎、高山松、华山松)内... 【目的】为探讨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揭示藏东南色季拉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养分限制及循环规律。【方法】在藏东南色季拉山林区分布的6种典型林型(方枝柏、急尖长苞冷杉、林芝云杉、川滇高山栎、高山松、华山松)内设置样地,采集0~10、1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对土壤pH值、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进行测定,并计算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结果】1)6种林型土壤pH值均呈酸性,随土层加深而增大,SOC、TN含量表现为林芝云杉林>方枝柏林>急尖长苞冷杉林>高山栎林>华山松林>高山松林,分别为10.48~54.02 g/kg、0.49~2.57 g/kg,且随土层加深而降低。2)6种林型0~10 cm土层C︰P、C︰K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而C︰N、P︰K没有随土层加深而变化;川滇高山栎林、高山松林和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N︰P、N︰K在不同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3个土层6种林型的土壤C︰N、C︰K、N︰K差异不显著,而N︰P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川滇高山栎林显著高于高山松林。3)不同林型土壤养分含量与生态化学计量比的相关关系无一致规律,土壤SOC、TN、TP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C︰P、C︰K、N︰K、N︰P与SOC、TN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P<0.001),与TK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而土壤C︰N与P︰K、N︰K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在色季拉山林区,高山松林土壤SOC、TN含量较缺乏,其他5种林型土壤SOC、TN含量整体较高;6种林型土壤TP含量较低,均受到P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季拉山 典型林型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干扰后短期白桦林和落叶松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海清 吴畏 +4 位作者 岳彩玲 陈婉婷 张冉 李莹 孙龙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9-288,共10页
以小兴安岭2种典型林型(落叶松林和白桦林)的火后短期(火烧后1年内)土壤呼吸为研究对象。对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的土壤呼吸进行测定,比较火干扰后短期内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土壤呼吸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林型同一月份火烧与对照样地之间... 以小兴安岭2种典型林型(落叶松林和白桦林)的火后短期(火烧后1年内)土壤呼吸为研究对象。对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的土壤呼吸进行测定,比较火干扰后短期内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土壤呼吸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林型同一月份火烧与对照样地之间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最显著的月份均出现在8月(P<0.05),其他月份差异不显著(P>0.05),但火干扰后短期内白桦林的土壤呼吸总平均值有所下降,落叶松林略有增加,具体表现为白桦林火烧样地生长季土壤总呼吸平均值(3.91μmol·m-2·s-1)明显低于对照样地(5.29μmol·m-2·s-1),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同样小于对照样地,4个月的土壤呼吸总平均值火干扰后亦下降。落叶松林火烧样地生长季土壤总呼吸(4.62μmol·m-2·s-1)高于对照样地(4.18μmol·m-2·s-1),自养呼吸(火烧0.76μmol·m-2·s-1高于对照0.50μmol·m-2·s-1)和异养呼吸(火烧3.86μmol·m-2·s-1高于对照3.67μmol·m-2·s-1)同样大于对照样地,并且4个月的总平均值火干扰后亦有所升高;在回归模型中白桦林和落叶松林5 cm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以及其交互作用共同解释土壤总呼吸的82.9%和88.6%,火干扰后白桦林的解释比例为88.8%有所上升,落叶松林为72.9%有所降低。本研究旨在估测火干扰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为火干扰对土壤呼吸的短期影响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更深入地研究土壤呼吸对火干扰的响应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火干扰 影响因子 典型林型 小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