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型挖掘机泵控系统与阀控系统的能效对比 被引量:4
1
作者 国钰 张树忠 +2 位作者 王亚兵 许弘焜 王博瑞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134,共6页
为降低传统液压挖掘机动力系统的能量消耗,提出一种单定量泵控缸的分布式直驱液压系统,开展中型挖掘机泵控系统与阀控系统的能效对比。首先,对双泵双回路阀控液压系统和分布式泵控液压系统的原理进行分析;随后,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 为降低传统液压挖掘机动力系统的能量消耗,提出一种单定量泵控缸的分布式直驱液压系统,开展中型挖掘机泵控系统与阀控系统的能效对比。首先,对双泵双回路阀控液压系统和分布式泵控液压系统的原理进行分析;随后,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机械多体动力学模型、泵控液压系统模型和速度前馈PID位置反馈控制器;根据GB/T 36695—2018中的典型挖掘机循环,分别进行阀控系统实验和泵控系统仿真;最后将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工况下,两者的工作装置能耗基本相当(泵控系统比阀控系统高8.5%),但泵控系统效率(62.1%)是阀控系统效率(23.5%)的2.6倍,泵控系统总能耗降低了6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节能 泵控系统 阀控系统 典型挖掘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TM-SVD方法的西南地区降水季节内振荡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春学 马振峰 +1 位作者 邓彪 王佳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9,共11页
利用1981-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使用MTM-SVD方法分析了西南地区降水的季节内振荡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降水存在显著的14.4候(70天左右)振荡周期,该季节内振荡在1985年前后最强,在整个... 利用1981-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使用MTM-SVD方法分析了西南地区降水的季节内振荡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降水存在显著的14.4候(70天左右)振荡周期,该季节内振荡在1985年前后最强,在整个研究时段内夏季更明显。典型循环重建表明,西南地区降水的季节内振荡整体上有一个从南向北的推进过程,对OLR的分析表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和孟加拉湾地区是影响西南地区降水的两个关键区。在季节内振荡尺度上影响西南地区降水的OLR异常信号首先出现在爪哇岛附近,逐渐向东传播到马鲁古群岛地区,然后北跳传播到北半球的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和孟加拉湾地区,最后两者先后向北推进影响西南地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内振荡 典型循环 多锥度—奇异值分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用国Ⅳ公交车燃用B5生物柴油的排放特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胡志远 谢亚飞 +1 位作者 谭丕强 楼狄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5-631,共7页
以一辆满足国Ⅳ排放的柴油公交车为试验样车,在重型底盘测功机上分别进行燃用柴油和B5生物柴油的中国典型城市公交车循环(CCBC)排放特性试验,分析了该车燃用B5生物柴油CCBC循环的气态物和颗粒物排放特性.结果表明:CCBC循环的发动机... 以一辆满足国Ⅳ排放的柴油公交车为试验样车,在重型底盘测功机上分别进行燃用柴油和B5生物柴油的中国典型城市公交车循环(CCBC)排放特性试验,分析了该车燃用B5生物柴油CCBC循环的气态物和颗粒物排放特性.结果表明:CCBC循环的发动机工况主要集中在900~1 100r·min-1和200~500N·m,呈明显的低速、中低负荷特征;该车燃用柴油和B5低速行驶的总碳氢(THC)和NO_X、颗粒质量(PM)和颗粒数量(PN)单位里程排放因子较高,高速行驶的CO单位里程排放因子较高.与柴油比较,该车燃用B5的THC和NOX排放增加,CO和PM排放降低,PN排放基本相当.其中,车辆怠速、中低速加速行驶的THC排放率较高,中低速加速行驶的NO_X排放率相对较高,中高速加速、高速匀速行驶的PN较多是导致该车燃用B5的THC,NO_X和PN增加的主要原因.除低、中速加速CO排放较高,低速加速/减速/匀速PM排放率较高之外,其他工况的CO和PM排放降低是导致该车燃用B5的CO和PM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用国Ⅳ公交车 B5生物柴油 中国典型城市公交车循环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交车燃用不同比例生物柴油的颗粒物组分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楼狄明 耿小雨 +2 位作者 谭丕强 胡志远 孙瑜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285-3291,共7页
以一辆国III柴油公交车为试验样车,在重型底盘测功机上运行中国典型城市公交车循环(CCBC),分析了该车分别燃用不同体积分数的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颗粒物组分排放特性.结果表明:颗粒物测得的可溶性有机组分(SOF)主要是脂肪酸和直链烷烃,... 以一辆国III柴油公交车为试验样车,在重型底盘测功机上运行中国典型城市公交车循环(CCBC),分析了该车分别燃用不同体积分数的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颗粒物组分排放特性.结果表明:颗粒物测得的可溶性有机组分(SOF)主要是脂肪酸和直链烷烃,藿烷和PAHs占比低于7%.生物柴油对各组分影响较大,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例增加,颗粒物EC减小而OC/EC增加,SOF总量也增加.其中脂肪酸的C18:2和C18:1明显增加,C12:0和C14下降,直链烷烃总量和藿烷各组分均下降;PAHs的质量集中在三,四环的中小分子量,毒性集中在四环及以上的中高分子量.使用生物柴油后,PAHs总量下降,其中Pyr,FL和PA下降较明显,而总PAHs毒性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颗粒物组分 中国典型城市公交车循环 可溶性有机物 PAHs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