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Fisher判别分析算法的县域耕地地力等级预测——以河南省辉县市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海洋
陈杰
+1 位作者
韩杏杏
程道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5期199-202,252,共5页
[目的]借用机器学习算法——判别分析算法来简化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探索区域尺度上机器学习方法在地力评价应用的新途径。[方法]基于辉县市测土配方施肥财政补贴项目耕地地力评价工作获取的基础数据,依据我国农业部标准《耕地地力调查与...
[目的]借用机器学习算法——判别分析算法来简化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探索区域尺度上机器学习方法在地力评价应用的新途径。[方法]基于辉县市测土配方施肥财政补贴项目耕地地力评价工作获取的基础数据,依据我国农业部标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NY/T 1634—2008)和该市耕地地力评价实践经验,选取研究区表层土壤质地、土壤剖面特征、地表砾石度、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含量、灌溉保证率、排涝能力、地貌类型、坡度等10个土壤和立地条件因素作为耕地地力水平的判别变量,构建Fisher典则判别函数模型,对5 922个评价单元的耕地地力状况进行判断分析和归类分级。[结果]经对判别结果进行统计验证和回代验证,显示预测判别正确率高达91.4%。[结论]在耕地地力评价与分级标准确定的前提下,判别分析算法在区域尺度上对分析耕地地力状况、预测耕地地力等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地力
耕地地力评价
判别
分析
典则判别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贺兰山马鹿冬春季生境的选择
被引量:
26
2
作者
骆颖
张明明
+3 位作者
刘振生
李志刚
胡天华
翟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57-2763,共7页
2007年12月~2008年1月和2008年4~5月,在贺兰山利用痕迹检验法和直接观察法对马鹿阿拉善亚种冬春季生境选择进行研究。通过在选定的15条沟段里进行调查,冬春季各测定了131个和181个样方的18种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冬春季贺兰山马鹿在植...
2007年12月~2008年1月和2008年4~5月,在贺兰山利用痕迹检验法和直接观察法对马鹿阿拉善亚种冬春季生境选择进行研究。通过在选定的15条沟段里进行调查,冬春季各测定了131个和181个样方的18种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冬春季贺兰山马鹿在植被类型、优势乔木、灌木密度、灌木高度、灌木距离、坡向、坡位、海拔高度、距裸岩距离和隐蔽级10种生态因子上差异极显著(P<0.001),其余生态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于冬季生境而言,马鹿春季更偏爱选择以油松和青海云杉为优势乔木的山地针叶林带,灌木密度大、高度高、距离近,半阴半阳坡的中坡位,海拔较高,距裸岩较近,隐蔽程度高的生境。典则判别系数显示冬春季马鹿在生境选择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但春季马鹿的分布范围要比冬季更广一些,Wilk’sλ值显示冬春季马鹿的生境选择具有较高的差异性(Wilk’sλ=0.683,x2=116.995,df=13,P<0.001)。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在区分冬春季马鹿生境方面有一系列生态因子发挥作用,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乔木密度、灌木距离、坡度、海拔高度、距水源距离、距裸岩距离和隐蔽级,由这7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冬春季马鹿生境的正确区分率达到79.9%,其中对春季的误判率为22.1%,对冬季的误判率为2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生境选择
逐步
判别
分析
典则判别函数
贺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贺兰山同域分布岩羊和马鹿发情季节的生境选择差异
被引量:
18
3
作者
骆颖
张明明
+3 位作者
刘振生
李志刚
胡天华
王继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744-3751,共8页
2007年和2008年9—12月,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痕迹检验法和直接观察法对同域分布的岩羊和马鹿发情季节生境选择进行研究。通过在选定的15条沟段里进行调查,分别测定了岩羊和马鹿的177个和15...
2007年和2008年9—12月,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痕迹检验法和直接观察法对同域分布的岩羊和马鹿发情季节生境选择进行研究。通过在选定的15条沟段里进行调查,分别测定了岩羊和马鹿的177个和154个样方的18种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发情季节岩羊和马鹿在植被类型、地形特征、优势乔木、坡向、坡位、灌木密度、灌木高度、植被盖度、坡度、海拔高度、距水源距离、人为干扰距离、距裸岩距离和隐蔽级等生态因子选择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乔木高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其余生态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于马鹿选择的生境而言,岩羊发情季节更偏爱选择地势陡峭的山地疏林草原带,优势乔木以较高的灰榆为主,灌木密度低但高度较高,植被盖度较低,坡度较大的阳坡中上部,海拔较低,接近水源和裸岩,隐蔽程度低的生境。典则系数显示发情季节岩羊和马鹿的生境选择几乎完全分离,Wilk’sλ值也显示发情季节岩羊和马鹿的生境选择具有很高的差异性(Wilk’sλ=0.123,χ2=679.172,df=10,P<0.001)。发情季节岩羊和马鹿的Fisher线性判别函数分别为:F岩羊=3.638×乔木高度+0.242×乔木距离+7.766×灌木高度+0.663×灌木距离+0.232×植被盖度+0.191×坡度+0.001×距水源距离+0.008×距裸岩距离+0.307×隐蔽级-31.078;F马鹿=4.850×乔木高度+0.321×乔木距离+12.024×灌木高度+0.929×灌木距离+0.192×植被盖度+0.482×坡度+0.002×距水源距离-0.001×人为干扰距离-0.003×距裸岩距离+0.511×隐蔽级-50.787。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在区分发情季节岩羊和马鹿生境方面有一系列生态因子发挥作用,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坡度、人为干扰距离、隐蔽级、距裸岩距离、乔木高度、乔木距离、距水源距离、灌木高度、灌木距离和植被盖度,由这10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发情季节岩羊和马鹿生境的正确区分率达到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羊
马鹿
同域分布
生境选择
逐步
判别
分析
典则判别函数
贺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对冬季卧息地的选择
被引量:
1
4
作者
滕丽微
刘知奇
+2 位作者
马建章
孙云龙
王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6-88,共3页
2009年1—3月,对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并与1999年对该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选择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以期了解经过10a的保护,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对卧息地选择是否存在差异。与1999年在此保护区的研...
2009年1—3月,对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并与1999年对该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选择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以期了解经过10a的保护,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对卧息地选择是否存在差异。与1999年在此保护区的研究结果相比,2009年冬季狍的卧息地主要为农田、隐蔽程度较低、距离水源较远、雪较浅、距离人为干扰较近、卧息地较短、窄和浅。1999年狍冬季卧息地的Fisher线性逐步判别函数F(1999)=4.063×雪深+0.644×卧息地宽+2.026×卧息地深-125.585,2009年狍冬季卧息地的Fisher线性逐步判别函数F(2009)=1.144×雪深+0.354×卧息地宽+0.294×卧息地深-14.218。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影响冬季狍卧息地选择的因子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雪深、卧息地宽和卧息地深,判别正确率为97.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狍
卧息地选择
逐步
判别
分析
典则判别函数
冬季
三江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贺兰山蓝马鸡春夏季对栖息地的选择
被引量:
17
5
作者
李志刚
胡天华
翟昊
《野生动物》
2009年第6期310-313,344,共5页
2008年4~8月,在贺兰山利用痕迹检验法和直接观察法对蓝马鸡春夏季的栖息地选择进行研究。通过在选定的15条沟段里进行调查,春夏季分别测定了135个和126个样方的16种生态因子。结果表明,春夏季贺兰山蓝马鸡在优势乔木、灌木密度、灌木...
2008年4~8月,在贺兰山利用痕迹检验法和直接观察法对蓝马鸡春夏季的栖息地选择进行研究。通过在选定的15条沟段里进行调查,春夏季分别测定了135个和126个样方的16种生态因子。结果表明,春夏季贺兰山蓝马鸡在优势乔木、灌木密度、灌木高度、灌木距离、坡向、坡位、海拔高度、人为干扰距离和隐蔽级上差异极显著(P<0.01),而其余生态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于春季生境而言,贺兰山蓝马鸡夏季更偏爱选择灌木密度小、高度低、距离近,海拔较高,人为干扰距离较远,隐蔽程度较高的栖息地。典则系数显示春夏季蓝马鸡的栖息地选择存在一定的重叠和分离,Wilk'sλ值显示春夏季蓝马鸡的生境选择具有较高的差异性(Wilk'sλ=0.692,x^2=121.769,df=12,P<0.001)。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在区分春夏季蓝马鸡栖息地选择方面有一系列生态因子发挥作用,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海拔高度、人为干扰距离、灌木高度、隐蔽级、灌木密度和乔木高度,由这6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春夏季蓝马鸡生境的正确区分率达到84.6%,其中对春季的误判率为15.4%,对夏季的误判率为1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生境选择
逐步
判别
分析
典则判别函数
贺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Fisher判别分析算法的县域耕地地力等级预测——以河南省辉县市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海洋
陈杰
韩杏杏
程道全
机构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5期199-202,25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128)
文摘
[目的]借用机器学习算法——判别分析算法来简化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探索区域尺度上机器学习方法在地力评价应用的新途径。[方法]基于辉县市测土配方施肥财政补贴项目耕地地力评价工作获取的基础数据,依据我国农业部标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NY/T 1634—2008)和该市耕地地力评价实践经验,选取研究区表层土壤质地、土壤剖面特征、地表砾石度、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含量、灌溉保证率、排涝能力、地貌类型、坡度等10个土壤和立地条件因素作为耕地地力水平的判别变量,构建Fisher典则判别函数模型,对5 922个评价单元的耕地地力状况进行判断分析和归类分级。[结果]经对判别结果进行统计验证和回代验证,显示预测判别正确率高达91.4%。[结论]在耕地地力评价与分级标准确定的前提下,判别分析算法在区域尺度上对分析耕地地力状况、预测耕地地力等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关键词
耕地地力
耕地地力评价
判别
分析
典则判别函数
Keywords
Cultivated land fertility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fertility
Discriminant analysis
Canonical discriminate functions
分类号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贺兰山马鹿冬春季生境的选择
被引量:
26
2
作者
骆颖
张明明
刘振生
李志刚
胡天华
翟昊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57-276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670309)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自然保护区濒危物种保护技术研究资助项目(2008BADB0B04)
+1 种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自选课题资助项目(2004-01)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文摘
2007年12月~2008年1月和2008年4~5月,在贺兰山利用痕迹检验法和直接观察法对马鹿阿拉善亚种冬春季生境选择进行研究。通过在选定的15条沟段里进行调查,冬春季各测定了131个和181个样方的18种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冬春季贺兰山马鹿在植被类型、优势乔木、灌木密度、灌木高度、灌木距离、坡向、坡位、海拔高度、距裸岩距离和隐蔽级10种生态因子上差异极显著(P<0.001),其余生态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于冬季生境而言,马鹿春季更偏爱选择以油松和青海云杉为优势乔木的山地针叶林带,灌木密度大、高度高、距离近,半阴半阳坡的中坡位,海拔较高,距裸岩较近,隐蔽程度高的生境。典则判别系数显示冬春季马鹿在生境选择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但春季马鹿的分布范围要比冬季更广一些,Wilk’sλ值显示冬春季马鹿的生境选择具有较高的差异性(Wilk’sλ=0.683,x2=116.995,df=13,P<0.001)。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在区分冬春季马鹿生境方面有一系列生态因子发挥作用,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乔木密度、灌木距离、坡度、海拔高度、距水源距离、距裸岩距离和隐蔽级,由这7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冬春季马鹿生境的正确区分率达到79.9%,其中对春季的误判率为22.1%,对冬季的误判率为20.6%。
关键词
马鹿
生境选择
逐步
判别
分析
典则判别函数
贺兰山
Keywords
red deer (Cervus elaphus alxaicus)
habitat selection
stepwise discriminant analysis
canonical discriminant analysis
Helan Mountains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贺兰山同域分布岩羊和马鹿发情季节的生境选择差异
被引量:
18
3
作者
骆颖
张明明
刘振生
李志刚
胡天华
王继飞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744-3751,共8页
基金
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08-075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0371)
+2 种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资助项目(2008BADB0B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DL09CA03)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文摘
2007年和2008年9—12月,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痕迹检验法和直接观察法对同域分布的岩羊和马鹿发情季节生境选择进行研究。通过在选定的15条沟段里进行调查,分别测定了岩羊和马鹿的177个和154个样方的18种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发情季节岩羊和马鹿在植被类型、地形特征、优势乔木、坡向、坡位、灌木密度、灌木高度、植被盖度、坡度、海拔高度、距水源距离、人为干扰距离、距裸岩距离和隐蔽级等生态因子选择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乔木高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其余生态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于马鹿选择的生境而言,岩羊发情季节更偏爱选择地势陡峭的山地疏林草原带,优势乔木以较高的灰榆为主,灌木密度低但高度较高,植被盖度较低,坡度较大的阳坡中上部,海拔较低,接近水源和裸岩,隐蔽程度低的生境。典则系数显示发情季节岩羊和马鹿的生境选择几乎完全分离,Wilk’sλ值也显示发情季节岩羊和马鹿的生境选择具有很高的差异性(Wilk’sλ=0.123,χ2=679.172,df=10,P<0.001)。发情季节岩羊和马鹿的Fisher线性判别函数分别为:F岩羊=3.638×乔木高度+0.242×乔木距离+7.766×灌木高度+0.663×灌木距离+0.232×植被盖度+0.191×坡度+0.001×距水源距离+0.008×距裸岩距离+0.307×隐蔽级-31.078;F马鹿=4.850×乔木高度+0.321×乔木距离+12.024×灌木高度+0.929×灌木距离+0.192×植被盖度+0.482×坡度+0.002×距水源距离-0.001×人为干扰距离-0.003×距裸岩距离+0.511×隐蔽级-50.787。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在区分发情季节岩羊和马鹿生境方面有一系列生态因子发挥作用,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坡度、人为干扰距离、隐蔽级、距裸岩距离、乔木高度、乔木距离、距水源距离、灌木高度、灌木距离和植被盖度,由这10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发情季节岩羊和马鹿生境的正确区分率达到99.7%。
关键词
岩羊
马鹿
同域分布
生境选择
逐步
判别
分析
典则判别函数
贺兰山
Keywords
blue sheep (Pseudois nayaur)
red deer (Cervus elaphus alxaicus)
sympatry
habitat selection
stepwise discriminant analysis
canonical discriminant analysis
Helan Mountains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对冬季卧息地的选择
被引量:
1
4
作者
滕丽微
刘知奇
马建章
孙云龙
王磊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6-88,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31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80430869)
文摘
2009年1—3月,对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并与1999年对该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选择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以期了解经过10a的保护,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对卧息地选择是否存在差异。与1999年在此保护区的研究结果相比,2009年冬季狍的卧息地主要为农田、隐蔽程度较低、距离水源较远、雪较浅、距离人为干扰较近、卧息地较短、窄和浅。1999年狍冬季卧息地的Fisher线性逐步判别函数F(1999)=4.063×雪深+0.644×卧息地宽+2.026×卧息地深-125.585,2009年狍冬季卧息地的Fisher线性逐步判别函数F(2009)=1.144×雪深+0.354×卧息地宽+0.294×卧息地深-14.218。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影响冬季狍卧息地选择的因子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雪深、卧息地宽和卧息地深,判别正确率为97.67%。
关键词
狍
卧息地选择
逐步
判别
分析
典则判别函数
冬季
三江自然保护区
Keywords
Roe deer(Capreolus capreolus)
Bed-sites selection
Stepwise discriminant analysis
Canonical discriminant function
Winter
Sanjia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分类号
Q958.1 [生物学—动物学]
Q959.842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贺兰山蓝马鸡春夏季对栖息地的选择
被引量:
17
5
作者
李志刚
胡天华
翟昊
机构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出处
《野生动物》
2009年第6期310-313,344,共5页
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自选课题(2004-01)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专项资金
文摘
2008年4~8月,在贺兰山利用痕迹检验法和直接观察法对蓝马鸡春夏季的栖息地选择进行研究。通过在选定的15条沟段里进行调查,春夏季分别测定了135个和126个样方的16种生态因子。结果表明,春夏季贺兰山蓝马鸡在优势乔木、灌木密度、灌木高度、灌木距离、坡向、坡位、海拔高度、人为干扰距离和隐蔽级上差异极显著(P<0.01),而其余生态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于春季生境而言,贺兰山蓝马鸡夏季更偏爱选择灌木密度小、高度低、距离近,海拔较高,人为干扰距离较远,隐蔽程度较高的栖息地。典则系数显示春夏季蓝马鸡的栖息地选择存在一定的重叠和分离,Wilk'sλ值显示春夏季蓝马鸡的生境选择具有较高的差异性(Wilk'sλ=0.692,x^2=121.769,df=12,P<0.001)。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在区分春夏季蓝马鸡栖息地选择方面有一系列生态因子发挥作用,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海拔高度、人为干扰距离、灌木高度、隐蔽级、灌木密度和乔木高度,由这6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春夏季蓝马鸡生境的正确区分率达到84.6%,其中对春季的误判率为15.4%,对夏季的误判率为17.2%。
关键词
蓝马鸡
生境选择
逐步
判别
分析
典则判别函数
贺兰山
Keywords
Blue- eared pheasant
Habitat selection
Canonical discriminate analysis
Helan mountains
分类号
Q958.1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Fisher判别分析算法的县域耕地地力等级预测——以河南省辉县市为例
王海洋
陈杰
韩杏杏
程道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贺兰山马鹿冬春季生境的选择
骆颖
张明明
刘振生
李志刚
胡天华
翟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贺兰山同域分布岩羊和马鹿发情季节的生境选择差异
骆颖
张明明
刘振生
李志刚
胡天华
王继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对冬季卧息地的选择
滕丽微
刘知奇
马建章
孙云龙
王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贺兰山蓝马鸡春夏季对栖息地的选择
李志刚
胡天华
翟昊
《野生动物》
2009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