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具身社会认知角度解读《月夜》诗中的具身与离身视点
1
作者 刘繁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2,共5页
具身认知已经渗透至认知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认知神经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社会认知的具身化范式已得到广泛认同:在客观世界中,心智的具身性体现在其依赖于身体生理的、神经的结构和活动形式;与物体和人交互影响;并表征、... 具身认知已经渗透至认知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认知神经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社会认知的具身化范式已得到广泛认同:在客观世界中,心智的具身性体现在其依赖于身体生理的、神经的结构和活动形式;与物体和人交互影响;并表征、知觉、类化和理解世界。对具身社会认知的延伸研究有利于人们理解社会情景中的身心交互。理解他人或他者视点的采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形式的具身实践。具身的自我视点与离身的他者视点的采用都是具身认知。采用打破文化成规的离身视点在延伸诗歌的美学意蕴、促进自我与想像空间中的他者及现实空间中的他者的相互理解和认同方面起重要作用,具有积极的社会交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社会认知 视点 视点 社会交际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具身德育中的自我:融合存在论路向和知识论路向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卓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2,I0003,共12页
自我是德育的重要概念,具身社会认知为审视德育中的自我提供了一种新的视域。自我可以区分为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基于这两种自我类型,具身德育分别依循存在论路向和知识论路向。一方面,自我的具身性与德育中的体验自我紧密相关。从体验... 自我是德育的重要概念,具身社会认知为审视德育中的自我提供了一种新的视域。自我可以区分为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基于这两种自我类型,具身德育分别依循存在论路向和知识论路向。一方面,自我的具身性与德育中的体验自我紧密相关。从体验自我的内部结构看,自我拥有感和自我行动主体感为德育提供了第一人称视角;从体验自我的外部关系看,最小自我和原始自我为德育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另一方面,自我的文化性和社会性与德育中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的融合紧密相关。围绕显性自传和隐性自传分析德育的文化属性,既要依循存在论路向,全面关注文化比较上的同与异,也要依循知识论路向,深入把握人格培养上的知与行;围绕叙事自我和社会自我分析德育的社会属性,既要依循存在论路向,基于历史评价进行关系审视,也要依循知识论路向,基于道德评价进行关系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自我 具身社会认知 存在论 知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