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具身社会认知角度解读《月夜》诗中的具身与离身视点
1
作者
刘繁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2,共5页
具身认知已经渗透至认知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认知神经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社会认知的具身化范式已得到广泛认同:在客观世界中,心智的具身性体现在其依赖于身体生理的、神经的结构和活动形式;与物体和人交互影响;并表征、...
具身认知已经渗透至认知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认知神经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社会认知的具身化范式已得到广泛认同:在客观世界中,心智的具身性体现在其依赖于身体生理的、神经的结构和活动形式;与物体和人交互影响;并表征、知觉、类化和理解世界。对具身社会认知的延伸研究有利于人们理解社会情景中的身心交互。理解他人或他者视点的采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形式的具身实践。具身的自我视点与离身的他者视点的采用都是具身认知。采用打破文化成规的离身视点在延伸诗歌的美学意蕴、促进自我与想像空间中的他者及现实空间中的他者的相互理解和认同方面起重要作用,具有积极的社会交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社会认知
具
身
视点
离
身
视点
社会
交际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具身德育中的自我:融合存在论路向和知识论路向的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卓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2,I0003,共12页
自我是德育的重要概念,具身社会认知为审视德育中的自我提供了一种新的视域。自我可以区分为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基于这两种自我类型,具身德育分别依循存在论路向和知识论路向。一方面,自我的具身性与德育中的体验自我紧密相关。从体验...
自我是德育的重要概念,具身社会认知为审视德育中的自我提供了一种新的视域。自我可以区分为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基于这两种自我类型,具身德育分别依循存在论路向和知识论路向。一方面,自我的具身性与德育中的体验自我紧密相关。从体验自我的内部结构看,自我拥有感和自我行动主体感为德育提供了第一人称视角;从体验自我的外部关系看,最小自我和原始自我为德育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另一方面,自我的文化性和社会性与德育中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的融合紧密相关。围绕显性自传和隐性自传分析德育的文化属性,既要依循存在论路向,全面关注文化比较上的同与异,也要依循知识论路向,深入把握人格培养上的知与行;围绕叙事自我和社会自我分析德育的社会属性,既要依循存在论路向,基于历史评价进行关系审视,也要依循知识论路向,基于道德评价进行关系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
身
德育
自我
具身社会认知
存在论
知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具身社会认知角度解读《月夜》诗中的具身与离身视点
1
作者
刘繁
机构
重庆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2,共5页
文摘
具身认知已经渗透至认知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认知神经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社会认知的具身化范式已得到广泛认同:在客观世界中,心智的具身性体现在其依赖于身体生理的、神经的结构和活动形式;与物体和人交互影响;并表征、知觉、类化和理解世界。对具身社会认知的延伸研究有利于人们理解社会情景中的身心交互。理解他人或他者视点的采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形式的具身实践。具身的自我视点与离身的他者视点的采用都是具身认知。采用打破文化成规的离身视点在延伸诗歌的美学意蕴、促进自我与想像空间中的他者及现实空间中的他者的相互理解和认同方面起重要作用,具有积极的社会交际意义。
关键词
具身社会认知
具
身
视点
离
身
视点
社会
交际意义
Keywords
embodied social cognition
embodied point of view
disembodied point of view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interactio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具身德育中的自我:融合存在论路向和知识论路向的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卓
机构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研究基地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2,I0003,共12页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研究课题“高校思政课灌输-启发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2GXSZ059YBM)
浙江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大学生品德教育的理论逻辑、运行机制及路径选择研究”(gjzd2401)
浙江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高校通识课程整体性教学的方法论体系建构”(jgzd202412)的研究成果。
文摘
自我是德育的重要概念,具身社会认知为审视德育中的自我提供了一种新的视域。自我可以区分为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基于这两种自我类型,具身德育分别依循存在论路向和知识论路向。一方面,自我的具身性与德育中的体验自我紧密相关。从体验自我的内部结构看,自我拥有感和自我行动主体感为德育提供了第一人称视角;从体验自我的外部关系看,最小自我和原始自我为德育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另一方面,自我的文化性和社会性与德育中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的融合紧密相关。围绕显性自传和隐性自传分析德育的文化属性,既要依循存在论路向,全面关注文化比较上的同与异,也要依循知识论路向,深入把握人格培养上的知与行;围绕叙事自我和社会自我分析德育的社会属性,既要依循存在论路向,基于历史评价进行关系审视,也要依循知识论路向,基于道德评价进行关系建构。
关键词
具
身
德育
自我
具身社会认知
存在论
知识论
Keywords
embodied moral education
self
embodied social cognition
ontology
epistemology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具身社会认知角度解读《月夜》诗中的具身与离身视点
刘繁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具身德育中的自我:融合存在论路向和知识论路向的分析
陈卓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