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身认知之根:从镜像神经元到具身模仿论 被引量:49
1
作者 丁峻 陈巍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2-136,共5页
兴起于第二代认知科学视域下的具身认知观,认为心智是具身的神经生物现象,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在身体——大脑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然而,在科学心理学内部,具身认知观缺乏一种普遍认可的神经生理机制以及超越现象的全局性解释理论。当前认... 兴起于第二代认知科学视域下的具身认知观,认为心智是具身的神经生物现象,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在身体——大脑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然而,在科学心理学内部,具身认知观缺乏一种普遍认可的神经生理机制以及超越现象的全局性解释理论。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显示,灵长类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系统在社会认知(从动作和意图理解到语言进化)的许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这些证据,我们讨论了当前认知科学领域一种对具身认知的全新解释框架——具身模仿论。镜像神经元系统和具身模仿论通过有效地共享他人动作表征、意义与意图,为认知具身化的合理性奠定了基础,并重新赋予"身体"在科学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镜像神经元 具身模仿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模仿:从神经元到现象体验 被引量:4
2
作者 维托利奥·加勒斯 张静(译) +1 位作者 陈巍(译) 丁峻(校)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0,共6页
影响我们对空间中运动的身体进行无意识建模的神经结构同样与我们觉知世界所包含的主动身体和对象有关。神经科学的研究也表明,在我们感受到自己主动身体的多层个人体验,和我们同时持有的对于他人内隐确定事件的感知之间,存在着起调节... 影响我们对空间中运动的身体进行无意识建模的神经结构同样与我们觉知世界所包含的主动身体和对象有关。神经科学的研究也表明,在我们感受到自己主动身体的多层个人体验,和我们同时持有的对于他人内隐确定事件的感知之间,存在着起调节作用的神经机制。这种个人的和与身体有关的经验性知识使得我们能够理解他人做出的动作,从而理解他们所体验的情绪和感情。无论是身体意识还是社会理解的基本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功能性机制作为其基础,即具身模仿。这些假设和现象学所提出的一些看法非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象 模仿 镜像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教师具身模仿学习现象看超越的教师教育何以可能? 被引量:6
3
作者 邱关军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63,共9页
教师具身模仿学习强调教师身体作为教学认知和体验的载体,从整体上即时发现教学范型,感知教学相似性并生产教学相似性,它是教师成长的日常途径和方法。教师具身模仿学习具有发生的自主性、内容的开放性、形式的体验性、过程的缄默性以... 教师具身模仿学习强调教师身体作为教学认知和体验的载体,从整体上即时发现教学范型,感知教学相似性并生产教学相似性,它是教师成长的日常途径和方法。教师具身模仿学习具有发生的自主性、内容的开放性、形式的体验性、过程的缄默性以及品质的教育性等特点。具身模仿学习现象的发生意味着教师具有自我生长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教师教育欲走出"身心二元"的泥淖,应该重视发掘教师具身模仿学习的智慧,探索超越的教师教育。超越的教师教育理念强调基于教师日常教学生活和现实教学空间,注重教师身体经验、实践智慧、内在体悟,以及对教学范型的职业敏感,以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和持续成长。超越的教师教育注重多元化教师教育或教师发展环境,强调保障教师日常教学实践的发展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学习 教师模仿学习 超越的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具身观:情绪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85
4
作者 刘亚 王振宏 孔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9,共10页
情绪具身性有着广泛的理论假说与研究证据,从情绪外周理论到面部反馈假说、躯体标记假说再到现在的情绪具身观,都一致认为情绪是具身的。情绪具身观认为情绪是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的情绪,身体的解剖学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 情绪具身性有着广泛的理论假说与研究证据,从情绪外周理论到面部反馈假说、躯体标记假说再到现在的情绪具身观,都一致认为情绪是具身的。情绪具身观认为情绪是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的情绪,身体的解剖学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运动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加工情绪。相关的行为和脑机制研究均支持了情绪加工的具身性。目前关于具身情绪的理论解释主要有镜像神经元系统假说、具身模仿论和知觉符号系统理论等。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观点,情绪具身观为情绪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面部反馈 躯体标记 镜像神经元 模仿 知觉符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儿童模仿能力的理论解释模型及其研究展望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巍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26,共6页
模仿作为儿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的热门研究主题。关于模仿的意图理解模型强调了意图理解与掌握在模仿中的意义,即模仿者必须理解示范者的意图方能产生模仿的行为;关于模仿的观念运动模型则表明模仿动作是以被预... 模仿作为儿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的热门研究主题。关于模仿的意图理解模型强调了意图理解与掌握在模仿中的意义,即模仿者必须理解示范者的意图方能产生模仿的行为;关于模仿的观念运动模型则表明模仿动作是以被预见的方式予以表征的,其中动作目的位于整个动作序列的顶层而被观察模仿者优先复制。随着认知神经科学、心灵哲学等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对行为与心理现象的研究需要回归到对"大脑神经系统与肉身"关系的阐明上,由此研究者们提出了具身模仿模型,认为通过自我与他人身体表象的中介作用,个体经由镜象神经元触发运动系统来直接体验他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意图、愿望等,从而进行精确模仿。研究者们甚至还确定了模仿的核心大脑皮层环路。具身模仿模型具有整合意图理解模型与观念运动模型的效力,但有关镜像神经元系统在个体发生学水平上的起源与发育,镜像神经元系统如何在复杂的社会认知情境中与基于逻辑推理的模仿互为补益等问题,仍有待研究者进一步探索与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 意图理解 观念运动 镜像神经元 模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与学习:运动技能习得的新理论视角 被引量:17
6
作者 仇索 仇乃民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5,共8页
运动技能习得不仅是“离身”的,更是“具身”的。身体是运动的身体,技能是身体运动的技能。运动技能习得方式是在运动任务问题情景下“身体—大脑—环境”互动与耦合的生成动力学模式。运动技能学习是一种身、心一体化活动,身体既是学... 运动技能习得不仅是“离身”的,更是“具身”的。身体是运动的身体,技能是身体运动的技能。运动技能习得方式是在运动任务问题情景下“身体—大脑—环境”互动与耦合的生成动力学模式。运动技能学习是一种身、心一体化活动,身体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学习的客体,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对立统一过程,可分为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和主、客体一体化3个阶段。同时,运动技能具身性习得表现出机械化、协同化与自动化3种形式。运动技能具身性习得具有实践性、涉身性、情感性、情景性、涌现性与生成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技能 现象 生成 学习 模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产素对共情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4
7
作者 岳童 黄希庭 刘光远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2-453,共12页
催产素是一种亲社会激素,对人类的共情反应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为可以促进情绪识别率,增强对他人不幸的共情关注,并弱化自身的个体忧伤水平等。从作用机制上来看,催产素可能是通过促进具身模仿能力,弱化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及调节情... 催产素是一种亲社会激素,对人类的共情反应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为可以促进情绪识别率,增强对他人不幸的共情关注,并弱化自身的个体忧伤水平等。从作用机制上来看,催产素可能是通过促进具身模仿能力,弱化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及调节情感表征过程来影响人类的共情反应的。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催产素对不同类型共情反应的影响及其催产素影响共情反应的性别差异问题,并积极将催产素应用于共情缺陷的临床干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产素 共情反应 模仿 自我投射 情感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情的神经网络 被引量:18
8
作者 岳童 黄希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94,182-183,共8页
共情是指个体在认识到自身产生的感受来源于他人的前提下,通过观察、想象或推断他人的情感而产生的与之同形的情感体验状态。共情的产生与多个脑区的参与有关,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可将它们分为核心情感系统、镜像神经系统以及心理理论系... 共情是指个体在认识到自身产生的感受来源于他人的前提下,通过观察、想象或推断他人的情感而产生的与之同形的情感体验状态。共情的产生与多个脑区的参与有关,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可将它们分为核心情感系统、镜像神经系统以及心理理论系统。其中,核心情感系统通过与其他两个系统间的相互协作,形成了具身模仿共情及心理理论共情两种模式的神经网络。这两种神经网络通过横向和纵向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整体的共情神经网络系统。在未来的研究中,可能需要对共情神经网络的作用机制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拓展,深入探讨其调控机制问题,并努力将理论研究的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镜像神经系统 模仿共情 心理理论共情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脑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巍 丁峻 陈箐灵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89,共6页
人脑中存在因社会交往需要而为进化所选择形成的"社会脑"假说已为大量脑功能成像及脑损伤研究所证实。社会脑假说认为,人类大脑承担着适应环境的重大责任,尤其是在社会交往中负责对自我和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归因。随着社会认... 人脑中存在因社会交往需要而为进化所选择形成的"社会脑"假说已为大量脑功能成像及脑损伤研究所证实。社会脑假说认为,人类大脑承担着适应环境的重大责任,尤其是在社会交往中负责对自我和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归因。随着社会认知神经科学与进化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对社会脑组成部分的认识逐渐深入,从最初的杏仁核、眶额叶和颞叶皮质,到后上颞沟和与之毗邻的颞顶联结、内侧前额叶皮质和与之毗连的旁扣带回皮质,再到整个镜像区域。本文回顾了近20年来社会脑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脑 心理理论 镜像系统 模仿机制 心智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认知的双重机制:来自神经科学的证据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静 陈巍 丁峻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23-27,共5页
随着对社会认知的脑与神经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伴随具身认知科学的兴起,社会脑概念的提出与镜像神经元的发现都使得社会认知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也引发了新的争论。在神经科学领域内有关社会认知的主要发现与新近理论假设... 随着对社会认知的脑与神经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伴随具身认知科学的兴起,社会脑概念的提出与镜像神经元的发现都使得社会认知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也引发了新的争论。在神经科学领域内有关社会认知的主要发现与新近理论假设的基础上,社会认知双重机制假说得以产生。该假说认为,大脑中至少存在两套机制来完成对于他人心理状态与行为的理解。第一套机制是基于大脑镜像匹配系统的研究提出的——具身模仿(embodied simulation);第二套机制即传统心理理论研究中所涉及的"心智化能力"(mentalizing)。该机制存在的证据除了传统心理理论领域中行为研究论据之外,更多的来自于与具身模仿系统相悖的实验研究。社会认知双重机制假说对于社会认知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仍面临诸多问题需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知双重机制 模仿 心智化能力 社会脑 镜像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