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金属-多炔分子导线演示远程电子通讯
1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6-96,共1页
苏黎世大学(University of Zurich)的无机化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金属有机分子导线,演示了其在远程电子通讯领域的应用,并获得数据存储的新代码。
关键词 氧化还原活性 电子通讯 分子导线 金属有机 远程 演示 数据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艾蒿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组成成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2
作者 张学凯 姜敏 +3 位作者 邢仲耘 韩志鹏 李佳莹 金晓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1285,共15页
本试验旨在优化艾蒿多糖(AAP)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组成成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AAP提取率作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出AAP最佳提取工艺;分析纯化后AAP的形状结构和单糖组成及分子质量;并通过测定1,1-二苯基-2-... 本试验旨在优化艾蒿多糖(AAP)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组成成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AAP提取率作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出AAP最佳提取工艺;分析纯化后AAP的形状结构和单糖组成及分子质量;并通过测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清除率以及铁还原力,评估AAP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通过响应面优化AAP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5∶1、酶解时间4 h、温度50℃,AAP提取率为12.46%,可溶性多糖含量为297.11 mg/g。2)纯化后AAP呈现出表面粗糙的立方体状颗粒、长链片状、圆球状等多种不规则块状形态;含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5种单糖,其分子质量比为1.68∶3.54∶80.81∶2.38∶11.59;平均分子质量为114.786 ku,属于吡喃糖。3)相同浓度下,AAP组DPPH·清除率和铁还原率在0.05~1.00 mg/mL浓度下均极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OH清除率在0.40~1.00 mg/mL浓度下和O_(2)^(-)·清除率在0.20~1.00 mg/mL浓度下也极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AAP对DPPH·、·OH和O_(2)^(-)·清除率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0552、0.8684和0.8392 mg/mL。综上所述,本研究优化了传统AAP提取工艺,并通过组分分析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发现AAP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AAP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蒿多糖 响应面 氧化活性 分子质量 自由基清除率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管活性分子、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景景 郭倩 +3 位作者 田妍 张洋 吕婷 夏军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9期2620-2622,2626,共4页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管活性分子、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断为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常规治疗的GSH组以及接受常...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管活性分子、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断为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常规治疗的GSH组以及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肝功能指标、血管活性分子、氧化应激反应分子的含量。结果:治疗后3天时,两组血清中ALT、AST、γ-GT、TBIL、PRA、AT-II、ALD、MDA、ox-LDL、AOPP、8-OHdG的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SOD、GSH-Px、CAT的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GSH组血清中ALT、AST、γ-GT、TBIL、PRA、AT-II、ALD、MDA、ox-LDL、AOPP、8-OHdG的含量均较对照组降低,SOD、GSH-Px、CAT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用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能够改善肝功能、调节血管活性分子分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还原型谷胱甘肽 血管活性分子 氧化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笼限域化学空间的超分子催化:主-客体氧化还原耦合效应实现高效可见光催化产氢
4
作者 李灿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22,共2页
金属-有机分子笼(Metal-Organic Cages,MOCs)因其可精准设计、组装的纳米尺度分立结构和立体几何内部空腔,可以作为一种人工模拟酶的化学原型,成为引人瞩目的超分子催化研究领域1-3。分子笼的限域空间可以提供一个特殊微化学环境,可能... 金属-有机分子笼(Metal-Organic Cages,MOCs)因其可精准设计、组装的纳米尺度分立结构和立体几何内部空腔,可以作为一种人工模拟酶的化学原型,成为引人瞩目的超分子催化研究领域1-3。分子笼的限域空间可以提供一个特殊微化学环境,可能诱导主-客体化学和催化活性,有可能实现高效选择性和反应性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现高效 人工模拟酶 立体几何 精准设计 耦合效应 氧化还原 微化学 有机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细菌的混合营养代谢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慕琦 王乙橙 +1 位作者 晏鹏 陈猷鹏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24-3734,共11页
本文综述了厌氧氨氧化细菌(AnAOB)混合营养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工程意义.研究表明,AnAOB的混合营养代谢受C/N比、有机物浓度和种类等因素影响.然而,不同AnAOB菌种代谢小分子有机物(如乙酸盐、丙酸盐等)的代谢速... 本文综述了厌氧氨氧化细菌(AnAOB)混合营养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工程意义.研究表明,AnAOB的混合营养代谢受C/N比、有机物浓度和种类等因素影响.然而,不同AnAOB菌种代谢小分子有机物(如乙酸盐、丙酸盐等)的代谢速率和微观机制分析尚不清晰.近年来,先进的^(13)C同位素标记技术(DNA-SIP)和单细胞技术为深入揭示AnAOB吸收和代谢小分子有机物的途径提供了新手段.多组学联合分析显示,AnAOB通过还原性乙酰辅酶A途径固定无机碳,并具备利用异化硝酸盐还原为铵(DNRA)、甲酸盐代谢、乙酸盐代谢、丙酸盐代谢及三羧酸循环等多条小分子有机物代谢途径,但具体机制仍存在争议.未来研究可以聚焦于AnAOB混合营养代谢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机制、内源有机物利用策略及小分子有机物同化能力,以优化AnAOB的富集与脱氮性能,拓展其在复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细菌(AnAOB) 混合营养代谢 无机碳固定 异化硝酸盐还原为铵(DNRA) 分子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氢加氧”与“加氢去氧”——谈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6
作者 倪立刚 《化学教学》 CAS 2006年第9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氧化还原方程式 反应方程式 配平 加氢 加氧 去氢 有机分子 化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有机物料对淹水土壤Cd活性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2
7
作者 葛滢 黄丹丹 周权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93-1099,共7页
采用红壤(pH4.46)和潮黄土(pH7.10),在N2覆盖下淹水(25±0.5)℃培养60d,研究了淹水土壤加入有机物料(苜蓿、稻草粉)后Cd活性变化及其制约机理.结果表明,土壤淹水后,氧化铁的还原溶解作用带来Fe组分再分配和pe+pH下降,导致Cd组分向... 采用红壤(pH4.46)和潮黄土(pH7.10),在N2覆盖下淹水(25±0.5)℃培养60d,研究了淹水土壤加入有机物料(苜蓿、稻草粉)后Cd活性变化及其制约机理.结果表明,土壤淹水后,氧化铁的还原溶解作用带来Fe组分再分配和pe+pH下降,导致Cd组分向低活性组分转化.淹水土壤添加有机物料后,通过pe+pH下降效应和pH升降效应增强了对Cd活性转化的影响,其中,红壤有机物料处理较对照pe+pH降低和pH值升高,致使固相Exc-Cd含量和液相Cd浓度低于对照,土壤Cd活性降低;潮黄土有机物料处理pe+pH和pH值均低于对照,致使固相Exc-Cd含量和液相Cd浓度高于对照,土壤Cd活性增加.添加有机物料对固相Org-Cd再分配的影响小,但在液相中DOM与Cd的络合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活性 淹水水稻土 有机物料 氧化 还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分子控制下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霞 赵岩 张彩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6-438,共3页
 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利用表面活性剂AOT控制TiO2的生长,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制备出晶粒度为10~35nm的TiO2粉。研究了AOT在制备高光催化活性纳米TiO2粉中的作用。在对甲基红/乙醇溶液的降解反应过程中,纳米TiO2粉光催化活性受其晶...  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利用表面活性剂AOT控制TiO2的生长,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制备出晶粒度为10~35nm的TiO2粉。研究了AOT在制备高光催化活性纳米TiO2粉中的作用。在对甲基红/乙醇溶液的降解反应过程中,纳米TiO2粉光催化活性受其晶粒大小、结构和结晶程度的影响。晶粒越小,结晶程度越高,光催化能力越强;锐钛矿相的TiO2粉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同时含有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的TiO2粉的光催化活性与二相比率有关。本TiO2粉循环使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纳米材料 光催化活性 表面活性 有机分子控制 溶胶-凝胶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连接性指数与羟基自由基反应活性定量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传品 王鹏 +1 位作者 张国宇 龙明策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1-524,528,共5页
羟基自由基反应是水处理工程高级氧化工艺 (AOP)技术的化学基础 .以分子拓扑学邻接矩阵为基础 ,编写了分子连接性指数 (MCI)的计算程序 ,并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开发出有机化学品羟基自由基反应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 (QSAR)研究软... 羟基自由基反应是水处理工程高级氧化工艺 (AOP)技术的化学基础 .以分子拓扑学邻接矩阵为基础 ,编写了分子连接性指数 (MCI)的计算程序 ,并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开发出有机化学品羟基自由基反应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 (QSAR)研究软件 .该软件经对多种不同结构有机化合物MCI计算检验正确 ,用于有机化学品中取代酚类、烷烃、醇类以及有机羧酸类化合物的羟基自由基反应活性QSAR研究 ,结果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活性 分子连接性指数 羟基自由基 定量构效关系 高级氧化技术 有机化学品 水处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应激与线粒体生物发生学
10
作者 丁树哲 许豪文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31,共5页
对机体氧化还原应激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作用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作了综述和分析。越来越多的实验工作表明 ,线粒体的生物发生学与活性氧关系密切。研究结果提示了活性氧在机体被利用的侧面 。
关键词 活性 线粒体 生物发生学 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 氧化还原应激 分子适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功能化的铜催化剂:氢键介导的电化学CO_(2)还原为C_(2)产物以及优越的可充电Zn-CO_(2)电池性能
11
作者 项东 李坤振 +3 位作者 苗康华 龙冉 熊宇杰 康雄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46,共4页
有机分子功能化是一种有前景的策略,用于调控电化学CO_(2)还原反应(eCO_(2)RR)的C_(2+)产物选择性和活性。然而,我们对于电化学CO_(2)还原调控机制的分子水平理解仍然不够清晰。在本文中,我们成功制备了铜纳米颗粒,并使用一系列胺类衍生... 有机分子功能化是一种有前景的策略,用于调控电化学CO_(2)还原反应(eCO_(2)RR)的C_(2+)产物选择性和活性。然而,我们对于电化学CO_(2)还原调控机制的分子水平理解仍然不够清晰。在本文中,我们成功制备了铜纳米颗粒,并使用一系列胺类衍生物(如十六胺(HAD)、N-甲基十六胺(N-MHDA)、十六烷基二甲胺(HDDMA)和十六酰胺(PMM))对其进行功能化,以系统地研究胺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对eCO_(2)RR选择性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DA的功能化可以将C_(2)产物和C_(2)H_(4)的法拉第效率(FE)提高至73.5%和46.4%,并且在−0.9 V vs.RHE(可逆氢电极)电位下,C_(2)产物的分电流密度为131.4 mA·cm^(−2)。理论研究发现,HDA通过与CO_(2)和eCO_(2)RR中间体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富集了^(*)CO_(2)、^(*)CO和其他反应中间体,降低了CO―CHO耦合反应的动力学能垒,从而促进了eCO_(2)RR向C_(2)产物的转化。当胺基的H原子被甲基取代后,氢键相互作用减弱,竞争的析氢反应加剧。PMM通过Cu―O键与Cu表面发生键合,而不是通过Cu―N键,导致Cu-PMM更倾向于产乙醇。原位拉曼光谱显示,在Cu-HDA表面,CO主要吸附在Cu的顶位吸附位点上,与在Cu表面上的桥式吸附不同,这可能是因为前者表面对CO的富集引发了CO的吸附构型变化。HDA功能化还提高了Cu催化剂的表面pH。基于Cu-HDA组装的可充电Zn-CO_(2)电池在放电电流密度为16 mA∙cm^(−2)时,最大功率密度为6.48 mW∙cm^(−2),并具有长达60 h的良好充放电稳定性。本研究的重点在于通过在分子水平上调节Cu基材料的CO_(2)RR活性和选择性,促进CO_(2)-C_(2)的转化,这可能为提高C_(2)产物的产率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 CO―CHO耦合 有机分子功能化 原位拉曼 C_(2)产物 Zn-CO_(2)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杂环化合物对苄醇电氧化的催化媒介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敏玲 陈珂 +2 位作者 彭武金 王孟辉 朱英红 《分子催化(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72,I0003,I0004,共12页
将芳香醇选择性地氧化为相应的羰基化合物(醛或酮)一直是化学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之一.有机电合成技术中的间接电氧化法是进行芳香醇电氧化反应的常用方法,其中通过调控有机媒质结构是提高醇氧化选择性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综述了几类含... 将芳香醇选择性地氧化为相应的羰基化合物(醛或酮)一直是化学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之一.有机电合成技术中的间接电氧化法是进行芳香醇电氧化反应的常用方法,其中通过调控有机媒质结构是提高醇氧化选择性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综述了几类含不同框架的有机媒质及其在醇的电化学氧化转化中的应用,介绍了这几类有机媒质的结构及其在间接电氧化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阐述了如何提高有机媒质的稳定性、溶解性和催化活性,实现醇的可控氧化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媒质 芳香醇 氧化 氧化还原可逆性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光催化还原CO_2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嘉欣 苗媛媛 +1 位作者 赵云霞 王平凡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6-121,127,共7页
综述了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用于光催化还原CO_2的研究进展。从反应产物的视角,分类比较了MOFs作催化剂还原CO_2的反应体系,对比其光催化产率,并对MOFs材料作为光催化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MOFs 氧化还原 光催化 活性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酶及其在有机合成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4
作者 赖超凤 李爽 +1 位作者 彭丽丽 王菊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00-1308,共9页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可催化酚类、芳胺类等单体聚合,也可催化合成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且唯一的副产物是水,因其催化过程对环境污染小而受到青睐。本文综述了漆酶的催化结构特征、生产现状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着重探讨...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可催化酚类、芳胺类等单体聚合,也可催化合成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且唯一的副产物是水,因其催化过程对环境污染小而受到青睐。本文综述了漆酶的催化结构特征、生产现状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着重探讨漆酶结构上的特征和漆酶氧化还原电势的影响因素,以及漆酶介质体系中的反应机理;分类介绍了漆酶催化的聚合反应、酚类和芳胺类底物及非酚类底物的氧化反应。并对目前漆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催化特征 氧化还原电势 异源表达 介质分子 有机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法脱除VOC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志军 黄艳芳 刘金红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5-79,94,共6页
吸附法是控制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有效手段。综述了活性炭吸附法在控制VOCs污染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活性炭的表面改性技术及改性活性炭在治理VOCs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改性活性 吸附 表面氧化 表面还原 金属负载 有机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运动中骨骼肌线粒体活性氧生成与解偶联的反馈调节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勇 张桂忠 +6 位作者 姜宁 马国栋 文立 薄海 曹东宁 赵斐 刘树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9-394,414,共7页
目的:线粒体呼吸链电子漏是运动性内源活性氧(ROS)生成的重要机制之一。目前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呼吸链“温和解偶联”机制也参与了线粒体内的抗氧化防御过程。本研究拟证实运动是否也不同程度地诱导和/或启动了线粒体呼吸链“温和解偶联... 目的:线粒体呼吸链电子漏是运动性内源活性氧(ROS)生成的重要机制之一。目前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呼吸链“温和解偶联”机制也参与了线粒体内的抗氧化防御过程。本研究拟证实运动是否也不同程度地诱导和/或启动了线粒体呼吸链“温和解偶联”生物抗氧化机制,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调节作用和生理意义。方法:以SD大鼠三级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为实验模型,分别选取安静态、运动45、90、120和150min为实验观察点(timecourse),测定骨骼肌线粒体ROS生成、线粒体态4呼吸速率、骨骼肌解偶联蛋白3(UCP-3)mRNA和线粒体UCP-3蛋白表达。结果:运动过程中ROS生成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运动至45、90、120min时均较安静时显著升高(分别为P<0.05、P<0.001和P<0.001),于120min达到峰值,随后(150min时)显著下降(与120min组相比,P<0.001);态4呼吸速率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并行性变化趋势,其中运动90、120min较安静时显著增加(分别为P<0.01和P<0.001),并于120min达到峰值,随后(150min时)显著降低(与120min组相比,P<0.001);UCP-3mRNA在运动至90、120、150min时均较安静时显著升高(分别为P<0.001、P<0.01和P<0.01),其蛋白表达水平则相对滞后1个时间段,先后在运动至120、150min时较安静时显著增加(均为P<0.001)。结论:线粒体态4呼吸速率、ROS生成和UCP-3表达随运动时间的变化表明,ROS可能贡献于运动中骨骼肌线粒体UCP-3的激活和/或诱导表达;运动中UCP-3表达增加的意义在于抑制ROS生成,并且由ROS→UCP-3→质子漏→ROS形成一个复杂而精确的激活、诱导表达与抗氧化的反馈调节环路,使线粒体能够尽早预防运动可能引发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维持线粒体及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线粒体 反馈调节 活性氧生成 急性运动 线粒体呼吸链 呼吸链电子漏 分子调节作用 呼吸速率 蛋白表达水平 氧化还原状态 诱导表达 ROS 氧化机制 解偶联蛋白 脂质过氧化 线粒体内 不同程度 生理意义 实验模型 跑台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表面特性的改变对其光催化降解高聚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振世 陈英旭 +1 位作者 方士 杨晔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5-199,共5页
以 2 50 W高压汞灯为光源 ,采用固定相 Ti O2 、Pt/ Ti O2 和 Fe3 +/ Ti O2 光催化氧化降解聚乙烯醇(PVA) ,研究了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 Ti O2 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通过光化学沉积法在 Ti O2 表面上担载 1.0 % Pt制备的催化剂对 ... 以 2 50 W高压汞灯为光源 ,采用固定相 Ti O2 、Pt/ Ti O2 和 Fe3 +/ Ti O2 光催化氧化降解聚乙烯醇(PVA) ,研究了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 Ti O2 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通过光化学沉积法在 Ti O2 表面上担载 1.0 % Pt制备的催化剂对 PVA具有很好的光催化活性 ,此时光照 6 0 min后 ,PVA的光解率可达 78.4 % ,但过量的 Pt却降低了 Ti O2 的光催化活性 .研究还表明 ,高温灼烧法在 Ti O2 表面上担载Fe3 +无助于提高 Ti O2 降解 PVA的光催化活性 ,随着 Fe3 +含量的升高 ,Ti O2 对 PVA的光催化活性明显下降 .结合 SEM手段 ,认为 Ti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光催化氧化 氧化 催化剂活性 表面特性 分子有机污染物 污染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蓝RS的颜料化工工艺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天永 张友兰 +2 位作者 崔新安 朱丹丹 周春隆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5-349,共5页
对还原蓝RS的各种颜料化工艺 ,如隐色体氧化法、酸处理法、溶剂处理法、研磨法、衍生物处理法、表面活性剂法、高分子分散剂法以及晶型转换工艺 ,进行了综述 。
关键词 还原蓝RS C.I.颜料蓝60 分散剂 隐色体氧化 酸处理法 溶剂处理法 研磨法 衍生物处理法 表面活性剂法 分子分散剂法 晶型转换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理化性质对其反应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马超然 张绪超 +1 位作者 王朋 李浩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25-2434,共10页
生物炭作为一种富炭材料,由于其具有固碳、增强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等特性,在固碳减排及土壤改良方面的应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同时,生物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孔隙率,常被作为吸附剂用于污染物的去除.研究发现生物炭在吸附有... 生物炭作为一种富炭材料,由于其具有固碳、增强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等特性,在固碳减排及土壤改良方面的应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同时,生物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孔隙率,常被作为吸附剂用于污染物的去除.研究发现生物炭在吸附有机污染物的过程中可降解有机污染物,因此生物炭的反应活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生物炭的反应活性主要由其制备过程中生成的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和自身的氧化还原能力贡献.生物炭的EPFRs活性与官能团种类、过渡金属含量和EPFRs种类有关,其中官能团和过渡金属通过影响EPFRs的生成及稳定从而影响EPFRs的浓度和种类,进而影响EPFRs活性,而EPFRs种类直接影响EPFRs活性.生物炭的氧化还原活性与官能团、芳香性和导电性有关,其中官能团影响氧化还原活性基团(RAMs)的生成,芳香性和导电性影响基质电导(ECBC)结构的生成及导电活性,从而影响氧化还原活性.本文总结了生物炭的反应活性机理和影响因素,旨在为生物炭处理有机物污染物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反应活性 EPFRs 氧化还原活性 有机物污染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SSZ-13分子筛NH_3-SCR脱硝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小鸽 刘梦梦 +2 位作者 王建成 胡江亮 韩丽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4-39,共6页
柴油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日益危及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Cu-SSZ-13分子筛脱硝催化剂因宽的温度窗口、优异的水热稳定性等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为了适应更为严格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进一步提高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的NH_3-SCR反应性能,深... 柴油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日益危及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Cu-SSZ-13分子筛脱硝催化剂因宽的温度窗口、优异的水热稳定性等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为了适应更为严格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进一步提高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的NH_3-SCR反应性能,深入研究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能及其对NH_3-SCR脱硝反应机理影响十分必要。介绍了近年来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及其NH_3-SCR脱硝机理的研究进展。详细论述了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在NH_3-SCR反应过程中的活性铜物种及其变化,并对不同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提出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NH_3-SCR脱硝技术研究中SO_2气氛和理论与实验的结合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SZ-13分子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 氧化 活性组分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