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6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半干旱地区肉羊产业融合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1
作者 林禛臻 杨朝霞 +1 位作者 高晨曦 赵凯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2,共9页
提升干旱半干旱地区肉羊产业融合水平是实现我国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2010-2022年干旱半干旱地区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肉羊产业融合模型,评价该地区肉羊产业融合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干旱半干旱地... 提升干旱半干旱地区肉羊产业融合水平是实现我国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2010-2022年干旱半干旱地区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肉羊产业融合模型,评价该地区肉羊产业融合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干旱半干旱地区整体及各省的肉羊产业融合水平均较低,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干旱半干旱地区各省肉羊产业融合水平呈现出显著地域差异,各有优势和劣势;研究期限内,干旱半干旱地区整体及其各省的肉羊产业融合水平呈现递增、“U”型和倒“U”等多样化趋势。最后,依据各省实际分别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羊产业 产业融合 时空特征 干旱半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典型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潜在补给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强郁城 谢月清 +1 位作者 陆士昂 戴鑫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2,共9页
降雨入渗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研究其补给机制对于这些地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气候变暖会改变降雨时空变异性从而对地下水补给量产生显著影响,然而气候变暖对于干旱半干... 降雨入渗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研究其补给机制对于这些地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气候变暖会改变降雨时空变异性从而对地下水补给量产生显著影响,然而气候变暖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补给量的影响尚不明确。该研究选取典型半干旱地区鄂尔多斯高原作为研究区,构建了野外气象和土壤水分层数据观测站,基于HYDRUS-1D建立了一维非饱和水流模型,并利用实际观测数据校正与验证模型,基于该模型系统研究了ssp1-2.6、ssp2-4.5、ssp3-7.0、ssp5-8.5四种气候变暖情景下该地区地下水补给的机理过程与潜在补给量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气候变暖对研究区降雨量的影响较小,对气温产生的影响更加明显。研究区未来降雨量将缓慢上升,而气温变化趋势则随气候变暖情形不同而不同;(2)气候变暖会导致研究区地下水潜在补给量减少,仅在气候变暖程度最低的ssp1-2.6情形下补给量会上升;(3)研究区的地下水潜在补给量受到降雨量变化影响较小,受到蒸散发强度变化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地下水潜在补给量 气候变暖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西部半干旱地区西伯利亚红松四种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比较
3
作者 顾美影 李振洲 +2 位作者 马盈慧 冷志巍 陈亚平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265-267,共3页
为应对吉林西部半干旱地区嫁接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生长相对较慢、成材晚、造林初期经济效益较低及西伯利亚红松林郁闭前的土地资源闲置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在白城市国有林总场到保保护站和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展了林药间作... 为应对吉林西部半干旱地区嫁接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生长相对较慢、成材晚、造林初期经济效益较低及西伯利亚红松林郁闭前的土地资源闲置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在白城市国有林总场到保保护站和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展了林药间作、林花间作、林粮间作、林林间作4种高效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种吉林西部半干旱地区西伯利亚红松林间作模式各有优劣,经济效益最高的是林粮间作模式,为79 770元/hm^(2),其次是林花间作模式,为75 210元/hm^(2),最低的是林药间作模式,为51 555元/hm^(2)。综合分析,林粮间作和林花间作的综合经济效益较高,提高了造林初期的林地综合经济效益,实现了以短养长的目的,能为当地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间作模式 经济效益 半干旱地区 吉林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
4
作者 张改花 《现代化农业》 2025年第4期8-10,共3页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机械化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马铃薯是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大、种植产量高,是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机械化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马铃薯是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大、种植产量高,是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为进一步提升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种植技术,本文以临洮县为例,从马铃薯品种选择、整耕、播种、水肥管理和收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阐释,望对该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的稳产增收提供积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马铃薯 机械化 种植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大豆高产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5
作者 王国辉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3期29-30,共2页
本文介绍了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大豆高产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及同类地区大豆的高产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辽西北 半干旱地区 大豆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
6
作者 孙鹏飞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4期107-108,共2页
农业发展离不开水利灌溉工程,水利灌溉是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必须在节水灌溉上做文章。本文针对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业水利灌溉现状,提出了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通过对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业水利灌溉模... 农业发展离不开水利灌溉工程,水利灌溉是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必须在节水灌溉上做文章。本文针对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业水利灌溉现状,提出了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通过对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和对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和节水技术的深入研究,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北 半干旱地区 农业水利 灌溉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技术
7
作者 孙彦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5期88-89,共2页
本文概述了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畜禽疫病综合防控体系及现状,客观分析了辽西北半干旱地区主要畜禽疫病综合防控的现状与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辽西北 半干旱地区 畜禽疫病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以色列144番茄”设施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8
作者 李杨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2期36-37,共2页
本文针对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对“以色列144番茄”设施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旨在为该地区的设施番茄栽培提供借鉴。
关键词 辽西北 半干旱地区 以色列144番茄 设施温室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及技术的应用
9
作者 李建文 《农机科技推广》 2025年第4期34-36,共3页
甘肃省临洮县属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临洮县境内的洮河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为32.68万亩,涉及12个乡镇7.5万农户,但灌溉方式以沟灌、淹灌、漫灌等为主,受水分蒸发、渠道破坏、水流下渗等影响,水资源... 甘肃省临洮县属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临洮县境内的洮河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为32.68万亩,涉及12个乡镇7.5万农户,但灌溉方式以沟灌、淹灌、漫灌等为主,受水分蒸发、渠道破坏、水流下渗等影响,水资源浪费大、灌溉效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洮河灌区 节水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研究
10
作者 卢宁 《河南农业》 2025年第6期82-84,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田水利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降水量稀少和蒸发量较高,水资源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些地区的农作物生长周期较长、需水量大,且对水分的需求集...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田水利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降水量稀少和蒸发量较高,水资源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些地区的农作物生长周期较长、需水量大,且对水分的需求集中在生长的关键阶段。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确保粮食生产稳定供应的前提。通过高效的水利灌溉体系,可以有效应对干旱带来的挑战,保障农田的生产能力,满足当前与未来的粮食需求。水利设施的改善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技术 农田水利 干旱半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播种育苗与造林技术
11
作者 张绪权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4期93-95,101,共4页
油松是辽西地区的一种常见树种,因耐瘠薄、抗旱性强、生长速度快以及抗寒能力强而备受赞誉。目前,油松的种植面积已经相当广泛。除了用于绿化美化环境外,油松还在古典建筑施工、传统家具制造以及中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显示出其极... 油松是辽西地区的一种常见树种,因耐瘠薄、抗旱性强、生长速度快以及抗寒能力强而备受赞誉。目前,油松的种植面积已经相当广泛。除了用于绿化美化环境外,油松还在古典建筑施工、传统家具制造以及中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显示出其极高的生态效益和工业价值。基于提升油松林木质量和整体产量的目标,结合实践经验,从播种育苗、造林、抚育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方面详细阐述了辽西地区油松播种育苗与造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播种育苗 造林 病虫害防治 辽西半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格局及邻域效应——榆林市案例实证研究
12
作者 王力力 黎鹏飞 +1 位作者 高雨茜 刘喆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1期112-121,共10页
选取西北半干旱区榆林市为研究区域,以2010年、2015年和2021年3个时间节点为时间样本,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遥感空间数据,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构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格网GIS技术的支持下,对指标进行100 m... 选取西北半干旱区榆林市为研究区域,以2010年、2015年和2021年3个时间节点为时间样本,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遥感空间数据,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构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格网GIS技术的支持下,对指标进行100 m×100 m尺度下的空间化表达,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了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分布特点及集聚特征,并利用空间马尔科夫链对生态环境脆弱性演化特征及邻域效应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2010—2021年榆林市生态环境脆弱性整体表现出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2010—2021年榆林市生态环境脆弱性空间分布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12年间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区空间分布变化较大;(3)榆林市生态环境脆弱性演化以负向演化(高等级向低等级演化)为主,生态环境脆弱性整体呈现降低态势;(4)邻域背景在生态环境脆弱性演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演化表现出较强的邻域趋同性。该研究揭示了榆林市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格局及邻域趋同效应,以期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与调整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脆弱性 时空格局 邻城效应 格网GIS 空间马尔科夫链 半干旱地区 陕西榆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公园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包红光 闫晓云 +3 位作者 王波 侯秀娟 贾雨龙 秦嘉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88,共7页
为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公园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NAIC)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公园为对象,于2020—2021年,每个季节选取晴天、晴间多云为主的天气各10 d,同步监测07:00—19:00时段,5种不同结构绿地(乔草型、乔灌型、乔木... 为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公园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NAIC)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公园为对象,于2020—2021年,每个季节选取晴天、晴间多云为主的天气各10 d,同步监测07:00—19:00时段,5种不同结构绿地(乔草型、乔灌型、乔木型、灌草型、乔灌草型)及对照区(CK)空气负离子浓度及PM10、PM2.5、温度、湿度、风速、大气压强、噪声等环境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季节日变化有所差异;同一季节,复杂结构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较高,不同结构绿地之间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差异不显著;同一结构绿地,夏、秋季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显著高于春、冬季;不同结构绿地空气清洁度夏、秋季较高,空气清洁度评价指数均值分别为0.58~0.78、0.52~0.80。绿地结构、季节对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为主效应,绿地结构×季节对空气负离子浓度交互作用不显著;除此之外,相对湿度、PM10、PM2.5是影响空气负离子浓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城市公园绿地 空气负离子浓度 空气清洁度评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盼 王宇先 +3 位作者 徐莹莹 杨慧莹 王晨 张巩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49-151,共3页
为了探索半干旱区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和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秸秆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对CK(常规种植)、FM(秸秆翻埋还田)和FG(秸秆覆盖还田)3种处理下土壤颗粒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玉米... 为了探索半干旱区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和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秸秆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对CK(常规种植)、FM(秸秆翻埋还田)和FG(秸秆覆盖还田)3种处理下土壤颗粒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玉米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各土层均是黏粒(<0.053μm)有机碳含量最高。FM处理4个土层砂粒(>0.250μm)和黏粒(<0.053μm)有机碳含量平均值分别提高了21.78%和20.51%,FG处理分别提高了25.87%和13.52%。FM处理在各土层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最高,在0~10和>10~20 cm土层中顺序为FM>FG>CK,其中FM处理分别较CK增加22.73%和38.25%,FG处理分别较CK提高2.48%和26.32%。在>20~30和>30~40 cm土层中,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依次为FM>CK>FG,其中FG降低幅度分别为14.55%和9.41%,而FM处理增加幅度分别为10.68%和17.85%。不同处理之间穗长、穗粗和穗行数差异不明显。穗粒数顺序为FM>FG>CK,籽粒含水量顺序为FG>CK>FM;产量顺序为FM>FG>CK,FM和FG处理分别较CK增产5.20%和3.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秸秆还田 颗粒有机碳 水溶性有机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半干旱地区不同人工林土壤因子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婉怡 余新晓 +3 位作者 贾国栋 王旭 孟君 牛云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57,共7页
以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工程营造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林分类型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以及土壤因子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并通过搭建结构方程模型评估林分类型、土壤因子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工程营造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林分类型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以及土壤因子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并通过搭建结构方程模型评估林分类型、土壤因子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的植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混交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土壤理化性质指数均高于纯林(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林分类型、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土壤全氮质量分数是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导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林分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分布均具有决定性作用(P<0.01)。其中,林分类型可通过调节土壤理化性质,间接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分布,土壤化学性质也可通过对土壤物理性质的调节,间接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半干旱地区 草本植被 土壤性质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品种(系)引进与筛选试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武斌 邓廷彬 +4 位作者 刘永霞 李文佳 李振霞 管青霞 夏建红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0期113-120,共8页
为筛选出适宜干旱半干旱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系),以陇薯10号为对照,采用高稳系数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引进的30个马铃薯品种(系)的丰产性、抗逆性和商品性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薯9号、中薯24号和晋薯16号等3个品种产量高、静... 为筛选出适宜干旱半干旱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系),以陇薯10号为对照,采用高稳系数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引进的30个马铃薯品种(系)的丰产性、抗逆性和商品性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薯9号、中薯24号和晋薯16号等3个品种产量高、静态稳定性强、品质及生态适应性优异,综合评价与田间实际表现基本一致,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区域推广种植;定薯3号、中薯22号和定薯6号产量和综合评价较为优异,建议继续开展相关试验进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马铃薯 灰色关联度分析 品种(系)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牛艳丽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5期73-74,90,共3页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作为农业新技术,逐渐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种植方式。该文以辽西干旱半干旱地区为研究对象,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意义与优势、技术操作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保护环境和增产增收...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作为农业新技术,逐渐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种植方式。该文以辽西干旱半干旱地区为研究对象,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意义与优势、技术操作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保护环境和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复合种植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半干旱地区矿山植被生态修复绿化树种选择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翠华 李娜 +1 位作者 起跃昌 杨宁柯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矿产开采造成的土地破坏、植被减少问题日益严重。云南地区存在大量的矿产资源,而因为云南地区处于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不足,加之开采作业,导致矿区植被恢复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综合云南地区的实际状况以及植被生存状态,探究半干旱地... 矿产开采造成的土地破坏、植被减少问题日益严重。云南地区存在大量的矿产资源,而因为云南地区处于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不足,加之开采作业,导致矿区植被恢复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综合云南地区的实际状况以及植被生存状态,探究半干旱地区矿山植被生态修复绿化树种的选择以及应用,统计了云南地区矿山以及周边矿业废弃地区的现有绿化树种,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处理,分析生长指标,综合生长率等多种因素,评价生态适应性,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区 半干旱地区 矿山植被生态修复 绿化树种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侯慧颖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5期30-31,共2页
结合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实际,对该类型区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包括选地整地、选种及处理、播种育苗、播种后管理、适时收获等,以期为当地玉米的丰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玉米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果用型红松优良无性系选择
20
作者 顾美影 马盈慧 +1 位作者 陈亚平 李振洲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268-270,共3页
为筛选出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优良红松(Pinus koraiensis)无性系种质资源,以30个嫁接红松无性系为材料,利用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holica Litv.)幼树高枝嫁接红松,营建红松无性系对比试验林,对其进行多年观测。以单株产种... 为筛选出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优良红松(Pinus koraiensis)无性系种质资源,以30个嫁接红松无性系为材料,利用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holica Litv.)幼树高枝嫁接红松,营建红松无性系对比试验林,对其进行多年观测。以单株产种量、千粒重、出仁率为综合评价指标,从中筛选出10个种子产量高、质量好的果用型优良红松无性系,其平均单株产种量为666.32 g、平均千粒重为532.35 g、平均出仁率为29.33%。选出的无性系可作为引种材料,进一步开展引种扩繁,为半干旱地区培育红松果林提供良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Pinus koraiensis)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holica Litv.) 果用型 无性系 选择 半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