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兵制改革及其特点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其凡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67,共3页
邓小南认为,对"祖宗之法"的不断诠释过程,寄寓着士大夫们建树统治规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并折射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理想;而对于"祖宗之法"不恰当的倚重与抬高,则是酿成赵宋因循保守政风乃至关键时刻无所作... 邓小南认为,对"祖宗之法"的不断诠释过程,寄寓着士大夫们建树统治规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并折射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理想;而对于"祖宗之法"不恰当的倚重与抬高,则是酿成赵宋因循保守政风乃至关键时刻无所作为的重要原因之一。葛金芳认为,宋代虽然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张其凡认为,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军队的职业化、雇佣化;军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成为皇帝的私兵;军队领导机构的多元化;重视禁军的选拔、补充和教阅,严阶级,劳其力;以及在兵力配置上"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等方面。何忠礼认为,北宋的科举改革不仅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和中央集权的巩固,而且还推动了宋朝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繁荣与进步,其所获实效确实不容低估。李华瑞认为,士大夫们在王安石变法中所表现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变法措施中显现出的近现代社会经济理念的诸多端倪,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遗产,其表现在精神层面的历史意义要远大于当时变法无论成败与否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制改革 宋代 熙丰变法 战争形势 绍兴和议 宋太祖 宋真宗 宋神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初兵制改革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其凡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39-49,共11页
宋初的兵制改革,是宋初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论者甚多。笔者不揣冒昧,谨陈管见于下,尚祈赐教。一、腹心之患军队,这是一切政权的柱石。对军队的处置,即兵制的问题,对于任何政权都是关乎稳定的大问题。
关键词 兵制改革 禁军 历代 军队 节度使 政治改革 赵普 统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宋代蕃兵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建丽 赵炳林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7-50,共4页
蕃兵是由北方沿边熟户蕃部组成的少数民族军队 ,产生于宋夏战争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 ,北宋政府重视蕃兵建设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蕃兵制度 ,并将其纳入到拥宋反夏的战争轨道。蕃兵的建立是宋代兵制改革的创新。
关键词 宋代 兵制改革 职官 抚恤 刺字 招刺 拣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与因循:“祖宗之法”与宋代的政治变革 被引量:9
4
作者 邓小南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62,共3页
邓小南认为,对"祖宗之法"的不断诠释过程,寄寓着士大夫们建树统治规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并折射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理想;而对于"祖宗之法"不恰当的倚重与抬高,则是酿成赵宋因循保守政风乃至关键时刻无所作... 邓小南认为,对"祖宗之法"的不断诠释过程,寄寓着士大夫们建树统治规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并折射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理想;而对于"祖宗之法"不恰当的倚重与抬高,则是酿成赵宋因循保守政风乃至关键时刻无所作为的重要原因之一。葛金芳认为,宋代虽然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张其凡认为,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军队的职业化、雇佣化;军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成为皇帝的私兵;军队领导机构的多元化;重视禁军的选拔、补充和教阅,严阶级,劳其力;以及在兵力配置上"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等方面。何忠礼认为,北宋的科举改革不仅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和中央集权的巩固,而且还推动了宋朝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繁荣与进步,其所获实效确实不容低估。李华瑞认为,士大夫们在王安石变法中所表现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变法措施中显现出的近现代社会经济理念的诸多端倪,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遗产,其表现在精神层面的历史意义要远大于当时变法无论成败与否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政治基调 经济变革 兵制改革 科举改革 王安石变法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李元昊
5
作者 薛正昌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期91-94,共4页
略论李元昊薛正昌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从时问上或空间上曾雄踞一方的酉夏,如果从公元1032年李元吴称帝算起,到公元1227年为成吉思汗的所灭后延续了195年。作为一代雄杰,李元昊的一生表现了其“英雄之生,当王霸耳”的政治... 略论李元昊薛正昌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从时问上或空间上曾雄踞一方的酉夏,如果从公元1032年李元吴称帝算起,到公元1227年为成吉思汗的所灭后延续了195年。作为一代雄杰,李元昊的一生表现了其“英雄之生,当王霸耳”的政治气度和雄才大略,是西夏历史上卓有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元昊 中国历史 政治人物 文化教育 农牧业经济 成吉思汗 政治格局 兵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