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东民间童谣兴手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金禾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3-99,共7页
鄂东民间童谣具有较高的审美认知价值和文化认知价值。这可从其对《诗经》所开创的"兴"文化传统的继承上得到印证。鄂东民间童谣在兴手法的使用上特征鲜明,如兴手法使用比例高,"兴象"丰富;以动植物类兴象为主体,动... 鄂东民间童谣具有较高的审美认知价值和文化认知价值。这可从其对《诗经》所开创的"兴"文化传统的继承上得到印证。鄂东民间童谣在兴手法的使用上特征鲜明,如兴手法使用比例高,"兴象"丰富;以动植物类兴象为主体,动物类兴象中鸟类兴象占优势,植物类兴象中草木兴象占优势;兴象具有鄂东地域文化特征和儿童文化特征等。"兴"在鄂东民间童谣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如确定韵脚,增强童谣的韵律美;起象征作用,使童谣立意含蓄巧妙;具有比喻作用,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能渲染情调,使童谣诗味浓郁;能引发儿童兴趣,帮助儿童展开想象等。鄂东民间童谣中的"兴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鸟类兴象和植物兴象分别表达了"婚姻、亲情、孝道"和"家族兴旺、亲情谐美"的主题模式,反映了鄂东民众古老的原始崇拜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东民间童谣 兴手法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