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丰年气候条件下兴安岭沿麓雨养农业区优质春小麦龙麦36五因素五水平农艺措施研究
1
作者 何宝华 宋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2期125-129,共5页
本研究针对优质春小麦新品种龙麦36不同肥密措施,采用二次旋转回归通用组合设计,以小区试验产量建立兴安岭沿麓雨养农业区春小麦龙麦36高产综合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并通过示范验证,为优质春小麦龙麦36高产栽培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技术依据。
关键词 丰产气候 兴安岭沿麓雨养农业区 龙麦36 高产模式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养农业区冬小麦品种灌浆期抗旱耐逆性评价技术规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静雯 白斌 +4 位作者 厚毅清 何瑞 郭莹 马瑞 王红梅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871-874,共4页
为进一步推进抗旱耐逆小麦品种的快速筛选及其推广应用,提高耐旱育种效率,通过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田间生产条件下灌浆期小麦气孔性状多年多点的测定,明确小麦灌浆期抗旱耐逆性判定规则,联合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值方法,从适用范围、规范... 为进一步推进抗旱耐逆小麦品种的快速筛选及其推广应用,提高耐旱育种效率,通过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田间生产条件下灌浆期小麦气孔性状多年多点的测定,明确小麦灌浆期抗旱耐逆性判定规则,联合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值方法,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原理、基本要求、田间管理、气孔性状调查分析、评价指标的计算及评价等级等方面总结出雨养农业区冬小麦品种灌浆期抗旱耐逆性综合评价技术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气孔 抗旱耐逆性 技术规程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养农业区黄芩轻简化膜间直播种植技术规程 被引量:1
3
作者 米永伟 龚成文 +2 位作者 杨晓波 邵武平 张廷红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89-192,共4页
为进一步推进甘肃省雨养农业区黄芩种植机械化、精量化和轻简化生产,结合多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采收与产地加工等方面总结出了雨养农业区黄芩轻简化膜间直播种... 为进一步推进甘肃省雨养农业区黄芩种植机械化、精量化和轻简化生产,结合多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采收与产地加工等方面总结出了雨养农业区黄芩轻简化膜间直播种植技术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膜间直播 轻简化 技术规程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雨养农业区气候变暖背景下秋粮生产脆弱性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静 韩永翔 尉元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9,共5页
利用甘肃省雨养农业区4个地(市)31个县近40 a的秋粮产量和气候资料,分析了这几个区域40 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产量演变规律,并对秋粮生产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近40 a来甘肃雨养农业区的气候表现为暖干化演变趋势;气候的暖干趋... 利用甘肃省雨养农业区4个地(市)31个县近40 a的秋粮产量和气候资料,分析了这几个区域40 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产量演变规律,并对秋粮生产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近40 a来甘肃雨养农业区的气候表现为暖干化演变趋势;气候的暖干趋势对秋粮的增产不利,气候的暖干化减缓了粮食的增产速度;气候波动剧烈的地区秋粮生产的脆弱度大。强脆弱区主要集中在陇东东部及天水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农业 气候变暖 秋粮生产 脆弱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东雨养农业区旬降水变化及其与土壤湿度关系 被引量:13
5
作者 陆登荣 黄斌 王劲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0-235,共6页
利用甘肃省河东雨养农业区分布均匀的1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971~2007年的逐日降水量和土壤湿度资料,分析了该区域作物生长期(3~11月)逐旬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与相应时段土壤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7 a来,河东雨养... 利用甘肃省河东雨养农业区分布均匀的1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971~2007年的逐日降水量和土壤湿度资料,分析了该区域作物生长期(3~11月)逐旬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与相应时段土壤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7 a来,河东雨养农业区逐旬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表现为两种主要的形式———南部型和东部型。南部型,降水量的大值区位于雨养农业区的南部,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这种降水分布型发生的机率占37%,主要发生时段在3月上旬到6月中旬;东部型,降水量的大值区位于雨养农业区的东部,降水量由东向西减少,这种降水分布型发生的机率占63%,主要发生时段在6月下旬到11月下旬。近37 a来,3月上旬、4月中旬、9月上旬和11月上旬的降水量呈显著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余旬的降水量的增加或减少的趋势都不明显。旬降水量与相应旬的土壤湿度一般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各站土壤解冻时间,以及各站降水量的相对大小对这种相关关系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旬降水 土壤湿度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EOS/MODIS卫星资料反演与估算西北雨养农业区地表能量和蒸散量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杰 杨兴国 +1 位作者 李耀辉 杨启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61-1269,共9页
应用定西地区的陆面过程野外观测资料和四次EOS_MODIS卫星资料,对典型的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的基本地表特征参数进行反演,在此基础上对各能量通量和蒸散量进行估算,进而分别分析其季节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应用卫星数据估算的各参量的... 应用定西地区的陆面过程野外观测资料和四次EOS_MODIS卫星资料,对典型的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的基本地表特征参数进行反演,在此基础上对各能量通量和蒸散量进行估算,进而分别分析其季节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应用卫星数据估算的各参量的相对误差基本都在20%以内,其空间和时间变化基本反映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区域各通量和日蒸散量分布极不均匀,表现为四季相差比较大的单峰型变化特征,冬季最小、其次是秋季、夏春两季最大;与面积较大的中、低植被覆盖度区域相比,小范围的高植被覆盖度区域的地表净辐射、潜热和日蒸散量相对较高,土壤热通量和显热通量相对较低,并且都在春、夏季节表现得更加显著.低、中植被覆盖度区的各能量通量的季节变化不显著的特征反映了半干旱西北雨养农业区土壤的干土层相对比较厚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农业 地表能量 蒸散量 植被覆盖度 EOS—MODIS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长时序NDVI评价雨养农业区冬小麦全生育期受旱状况 被引量:2
7
作者 郭铌 芦亚玲 +1 位作者 韩兰英 张某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0-1308,共9页
为了能够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不同年份冬小麦受旱状况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价,以甘肃陇东雨养农业区为研究区域,应用1981-2006年NASA GIMMS NDVI数据以及同期的降水、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数据,通过研究25个冬小麦生长季NDVI(Normalized Diff... 为了能够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不同年份冬小麦受旱状况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价,以甘肃陇东雨养农业区为研究区域,应用1981-2006年NASA GIMMS NDVI数据以及同期的降水、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数据,通过研究25个冬小麦生长季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特征以及与降水、土壤水分和生育期的相互联系,提出了能对冬小麦全生育期受旱状况进行客观定量评价的冬小麦受旱指数WWDI(Winter wheat drought index),并根据气象数据、冬小麦产量和历史年鉴资料对WWDI监测的冬小麦受旱状况的准确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WWDI能够很好地监测冬小麦的全生育期的受旱状况,应用WWDI确定的1981-2006年间冬小麦受旱最严重的几个年份分别是1995,2000和1992年,这几年冬小麦的受旱程度与其气象条件和农业生产状况非常一致;WWDI与冬小麦产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 001),可以作为定量评估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受旱状况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冬小麦受旱指数WWDI NDVI 农业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高海拔雨养农业区油菜、小麦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蒋菊芳 魏育国 +1 位作者 王润元 王鹤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0-124,共5页
在作物生长旺盛期,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祁连山高海拔雨养农业区环境因子和油菜、小麦叶片光合生理指标,比较了油菜、小麦及低海拔地区作物光合参数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温度均呈单峰型日变化曲线,而空气湿度... 在作物生长旺盛期,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祁连山高海拔雨养农业区环境因子和油菜、小麦叶片光合生理指标,比较了油菜、小麦及低海拔地区作物光合参数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温度均呈单峰型日变化曲线,而空气湿度呈"S"型日变化曲线,大气CO2浓度为早晚较低,下午高。油菜和小麦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存在"午休"现象,且上午光合速率高于下午。油菜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小麦的蒸腾速率却呈单峰型曲线。气孔导度日变化大体呈"S"型曲线。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空气湿度是气孔导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大气CO2浓度与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特性 油菜 小麦 祁连山高海拔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量对雨养农业区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旺霞 陈彦云 +3 位作者 陈科元 王万银 孙丽丹 王丹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79-158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降雨量对宁夏南部雨养农业区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不同水分条件下改善土壤肥力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马铃薯田0~5和5~10 cm深度土样,分层混合置于萌发盆进行大棚模拟试验,设200 mm(T1)、400 mm... 【目的】探讨不同年降雨量对宁夏南部雨养农业区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不同水分条件下改善土壤肥力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马铃薯田0~5和5~10 cm深度土样,分层混合置于萌发盆进行大棚模拟试验,设200 mm(T1)、400 mm(T2)、600 mm(T3)和700 mm(灌溉农业区年降雨量,CK)4种年平均降雨量处理,测定不同水分处理对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深度土层中各处理组间土壤尿酶活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不同水分状况下各处理间0~5 cm土层中土壤尿酶活性均高于5~10 cm土层,不同深度土样中土壤尿酶活性均随降雨量增加呈降低趋势。0~5和5~10 cm土层中CK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同深度的其他处理。不同深度土样中CK处理土壤细菌数量及放线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同深度土层的其他处理,同一处理中不同深度土壤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和真菌数量均随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不同深度土层中脲酶活性均与真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蔗糖酶活性均与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量数量等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真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0~5 cm土层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量数量等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真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5~10 cm土层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细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土壤含水量增加对土壤尿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激活具有抑制作用,对蔗糖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土壤水分由低变高时,细菌、放线菌数量增加,而真菌数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农业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5年来甘肃省雨养农业区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卓玛草 李广 +2 位作者 马维伟 王钧 刘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0-206,共7页
为了探索影响雨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关键气象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以甘肃省雨养农业区55个气象站1971-2015年气温和降水实测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倾向率法、空间插值及Mann-Kendall法对研究区气温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突变... 为了探索影响雨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关键气象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以甘肃省雨养农业区55个气象站1971-2015年气温和降水实测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倾向率法、空间插值及Mann-Kendall法对研究区气温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突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5年来,甘肃省雨养农业区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以0.36℃·10a^-1的速率显著增暖,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快速增温阶段,且在1996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存在强烈波动变化,以-2.57 mm·10a^-1的速率缓慢下降,1988年发生突变。从空间分布来看,年均气温总体呈现出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递增的规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气温倾向率呈现出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递减的规律,以甘南高海拔地区增温速率最大,达0.47℃·10a^-1;研究区降水量空间变化不规律,呈现出研究区中部地区降水少,四周降水较多的空间格局,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增大,而降水倾向率自西向东递减,陇东半干旱地区出现降水量小幅度的增加,变化速率为2.54 mm·10a^-1,气温及降水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陇东地区呈现暖湿化态势,其他区域整体朝着暖干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 气温 降水量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甘肃省雨养农业区玉米种植区划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卓玛草 袁建钰 +4 位作者 韩博 李广 马维伟 王钧 刘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1-219,共9页
以甘肃省雨养农业区55个气象站1971—2015年气温和降水实测资料为基础,根据玉米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需求,运用综合评判法筛选出7月平均气温、≥10℃积温和年降水量作为玉米种植适宜性气候区划指标。采用线性倾向率法、累积距平、ArcGI... 以甘肃省雨养农业区55个气象站1971—2015年气温和降水实测资料为基础,根据玉米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需求,运用综合评判法筛选出7月平均气温、≥10℃积温和年降水量作为玉米种植适宜性气候区划指标。采用线性倾向率法、累积距平、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及Mann-Kendall法对研究区气候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突变进行了分析,结合玉米种植地理分布信息,建立适宜度评价模型,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玉米种植适宜区的空间分布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45 a来,甘肃省雨养农业区7月平均气温和≥10℃积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以0.29、98.13℃·10 a^(-1)的速率显著增暖,并分别于1994年、2000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存在强烈波动变化,以-2.57 mm·10 a^(-1)的速率缓慢下降,1988年发生突变。(2)从空间分布来看,7月平均气温和≥10℃积温总体呈现出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递增的格局;降水量空间变化不规律,研究区中部降水少,四周降水较多。(3)气候变化导致研究区玉米可种植区域向高海拔地区移动,海拔上移了500 m,玉米种植的界限发生了较明显的空间位移,北移、西扩显著,从陇中、陇东、陇南地区扩展至甘南地区,适宜于种植的耕地总面积达2.27×10^(6) hm^(2),比2000年前增加了5.85×10^(4) hm^(2),在总耕地面积的基础上增加了2.4%,其中最适宜区增加最为显著,达15.9%。玉米种植适宜程度区划的区域分配有差异,2000年后甘肃省雨养农业区玉米种植最适宜区耕地面积较之前增加3.84×10^(5) hm^(2),次适宜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耕地面积分别缩小2.54×10^(5) hm^(2)、7.1×10^(4) hm^(2)和5.9×10^(4)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玉米 气候生态适应性 农业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亚雨养农业区水土资源匹配格局 被引量:7
12
作者 闫英杰 周宏飞 +1 位作者 朱薇 姚林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4-193,共10页
中亚地区是落实我国“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关键地区,雨养农业区作为中亚重要粮食主产区,对世界和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参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7个全球气候模式(GCM),分析了未来30 a(2021—2050年)气候变... 中亚地区是落实我国“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关键地区,雨养农业区作为中亚重要粮食主产区,对世界和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参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7个全球气候模式(GCM),分析了未来30 a(2021—2050年)气候变化情景下中亚雨养农业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然后根据适宜农作物种植的高程、坡度和土壤类型等条件,识别出雨养农业区宜农耕地分布;采用基于数列匹配度和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法,预估了未来中亚雨养农业区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亚雨养农业区年均降水空间分布自东北向西南降低,东部地区降水呈弱增加趋势,RCP4.5和RCP8.5情景下降水增幅分别为1.10 mm·a^(-1)和1.61 mm·a^(-1),西部呈减少趋势,但不显著;与RCP4.5情景相比,21世纪中期,RCP8.5情景下全年可利用降水量增加了9.8 mm。(2)宜农耕地资源丰富,空间分布差异相对较小,北部地区以现有耕地为主,南部和东部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充足。(3)在两种RCP情景下,中亚雨养农业区未来30 a水土资源匹配度大部分处于0.6以上,总体处于较好匹配水平,且RCP8.5情景优于RCP4.5;与全年水土匹配相比,生长季水土资源空间匹配极不均衡,东部和北部地区匹配系数大部分处于0.84以上,而南部和西部地区均低于0.70。总体上,未来气候变化将对中亚雨养农业区粮食生产产生双重影响,本文也提出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相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亚地 农业 水土资源 匹配格局 时空差异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雨养农业区土壤水分动态监测模式 被引量:4
13
作者 侯琼 李一平 沈建国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2-79,共8页
文章根据多年实际观测资料,在土壤水分平衡参数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初始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降水量和实际蒸散量3要素,建立了0~5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动态监测模式,确定了各项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11个站点两年的检验和试... 文章根据多年实际观测资料,在土壤水分平衡参数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初始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降水量和实际蒸散量3要素,建立了0~5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动态监测模式,确定了各项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11个站点两年的检验和试用,对主要农作物春小麦和春玉米农田的水分状况监测准确率达80%以上.同时,对两个站点的土壤水分进行了预报,准确率平均为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土壤水分 动态监测模式 实际蒸散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西部雨养农业区燕麦品种白燕8号不同施肥量级对其产量影响试验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智华 张存生 宋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9期125-127,共3页
通过对燕麦品种白燕8号不同施肥量级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经过对试验结果各处理组合的比较分析,筛选出适于黑龙江省西部雨养农业区种植燕麦品种白燕8号的最佳施肥量级方案,为本区域燕麦新品种白燕8号的生产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黑龙江西部 农业 燕麦 白燕8号 最佳施肥量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养农业区马铃薯产量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12
15
作者 白美兰 侯琼 郝润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0,共5页
以雨养农业区乌兰察布盟地区为例,以历年减产率指标、减产率变异系数、减产率概率指标和综合风险指数指标等为评估标准,结合小网格资源推算的方法,分析了乌兰察布盟地区马铃薯单产的风险分布规律。根据气候相似性原理,利用最优动态聚类... 以雨养农业区乌兰察布盟地区为例,以历年减产率指标、减产率变异系数、减产率概率指标和综合风险指数指标等为评估标准,结合小网格资源推算的方法,分析了乌兰察布盟地区马铃薯单产的风险分布规律。根据气候相似性原理,利用最优动态聚类的方法,给出马铃薯种植的风险区划。同时对影响马铃薯产量波动的风险成因进行分析,认为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是引起该地区马铃薯产量波动的主要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马铃薯 产量 风险评估 相对波动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及其年型划分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江 赵福年 +1 位作者 杨红燕 雷俊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822-830,共9页
如何利用有限的水分获得更多的作物产量是干旱半干旱农业发展的目标和挑战。以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春小麦为突破口,研究了其在不同气候年型下对不同来源的水分利用效率,以选择适宜种植春小麦的气候年型,旨在为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农民种植决... 如何利用有限的水分获得更多的作物产量是干旱半干旱农业发展的目标和挑战。以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春小麦为突破口,研究了其在不同气候年型下对不同来源的水分利用效率,以选择适宜种植春小麦的气候年型,旨在为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农民种植决策提供依据。以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的典型代表区域定西市安定区为例,采用定西地面气象观测站与定西农业气象试验站1987—2011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当地春小麦对不同来源水分的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定西市安定区1987—2011年25 a间春小麦主要生育期气候存在暖干化趋势,但春小麦降水利用效率和播前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均未出现明显的变化。播前土壤水分是影响生育期降水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但生育期大气干湿状况对降水利用效率也有影响。同时,大气干湿状况影响播前土壤水分利用效率,而播前土壤水分的高低对大气干湿状况与播前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亦有影响。根据播前土壤水分、主要生育期大气干湿状况、春小麦历年产量,可将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定西市安定区)春小麦生长的气候年型划分为5个,分别为高产年份、中高产年份、中产年份、中等偏低产量年份、低产水平年份。不同气候年型下,降水利用效率和播前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不相同。水分限制情形下,在春小麦达到最大水分利用效率之前,越是适宜的环境,越有利于提高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在相对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春小麦对播前50 cm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要高于对主要生育期降水的利用效率。因此,选择播前土壤水分高、大气湿润的气候年型种植春小麦能够保证获得较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含水量 降水量 大气干湿状况 半干旱农业 气候年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沼液对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苹果园土壤生态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继昌 张德 +3 位作者 王双成 张仲兴 马乃膺 王延秀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05-113,121,共10页
【目的】探究连续施用沼液对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苹果园土壤生态改良的作用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对庄浪县10年生‘惠民短枝富士’园连续施用3 a沼液(T)、以不施沼液为对照(CK),测定不同土层0~20cm(S_(1))、20~40 cm(S_(2))、40~6... 【目的】探究连续施用沼液对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苹果园土壤生态改良的作用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对庄浪县10年生‘惠民短枝富士’园连续施用3 a沼液(T)、以不施沼液为对照(CK),测定不同土层0~20cm(S_(1))、20~40 cm(S_(2))、40~60 cm(S_(3))的土壤养分状况和苹果果实品质相关指标。【结果】与CK相比,施沼液后各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土壤孔隙度、土壤蔗糖酶活性、土壤脲酶活性均显著提高,相较于CK,S_(1)、S_(2)、S_(3)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提高16.02%、51.05%、114.16%;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69.23%、54.21%、23.76%;土壤孔隙度分别提高7.06%、4.23%、2.67%;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104.45%、533.67%、322.67%;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提高16.77%、31.05%、250.03%。施沼液后各土层土壤全磷、速效钾含量、pH、电导率、容重均显著降低,相较于CK,S_(1)、S_(2)、S_(3)土壤全磷分别降低7.50%、18.44%、28.17%;土壤速效钾分别降低22.73%、43.97%、47.29%;土壤pH分别降低1.43%、1.58%、0.77%;土壤电导率分别降低7.51%、15.43%、23.63%;土壤容重分别降低6.27%、4.12%、2.18%;此外,施沼液显著提高S_(3)土壤磷酸酶的活性,显著降低S_(1)和S_(2)土壤磷酸酶的活性。S_(3)土壤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提高74.23%;S_(1)和S_(2)土壤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别降低40.79%、12.61%。另一方面,沼液处理后单果质量(281.28 g)、果实横径(86.00 mm)、果实平均硬度(7.36 kg/cm^(2))、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67)和果实固酸比(6.95)较CK分别提高7.96%、4.05%、7.99%、9.69%、0.59%。【结论】综上所述,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苹果园连续增施沼液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酶活性、提高果树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增强果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进而提高苹果单果产量、改善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农业 土壤 果实品质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西部雨养农业区优质春小麦北麦6号高产群体结构初探
18
作者 刘士海 郭彦泰 +2 位作者 宋伟 王婧 张晶晶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5期66-68,共3页
通过对优质春小麦品种北麦6号的群体结构的研究表明,优质春小麦北麦6号属高产中间型品种,在良好的条件下,适宜的播种密度范围较宽,基本苗适密范围在450万~750万/hm2,最高密度750万/hm2。为保证收获穗数符合其生理特点,其密度范围保苗... 通过对优质春小麦品种北麦6号的群体结构的研究表明,优质春小麦北麦6号属高产中间型品种,在良好的条件下,适宜的播种密度范围较宽,基本苗适密范围在450万~750万/hm2,最高密度750万/hm2。为保证收获穗数符合其生理特点,其密度范围保苗株数以550万/hm2左右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优质春小麦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西部雨养农业区优质春小麦龙麦33高产综合农艺措施研究
19
作者 张宏雷 宋伟 王婧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10期90-94,共5页
研究针对优质春小麦新品种龙麦33不同肥密措施,采用二次旋转回归通用组合设计,以小区试验产量为标准建立黑龙江西部丘陵漫岗黑土带春小麦龙麦33高产综合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并通过在大面积上进行示范验证,来为优质春小麦龙麦33高产栽培提... 研究针对优质春小麦新品种龙麦33不同肥密措施,采用二次旋转回归通用组合设计,以小区试验产量为标准建立黑龙江西部丘陵漫岗黑土带春小麦龙麦33高产综合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并通过在大面积上进行示范验证,来为优质春小麦龙麦33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农业 龙麦33 高产模式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养区水保型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探索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正军 《中国水土保持》 1999年第2期31-33,共3页
雨养区大部分干旱缺水、土地瘠薄、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生态环境恶劣。建立生态农业是实现雨养农业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而搞好水土保持,充分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是建立雨养区生态农业的... 雨养区大部分干旱缺水、土地瘠薄、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生态环境恶劣。建立生态农业是实现雨养农业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而搞好水土保持,充分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是建立雨养区生态农业的关键。在水资源方面主要抓好储蓄水、保持水、节约水;在土地资源方面主要抓好:(1)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梯田工程建设,(2)庭院经济和“四荒”地的开发利用,(3)加大肥力投入;在农业科技方面主要抓好地膜覆盖技术、集流节灌技术、抗旱丰产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农业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