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神经挫伤对大鼠视网膜谷氨酰胺合酶和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正如 陈海英 +3 位作者 徐明 陆炯 叶凯 管怀进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9期657-660,共4页
目的通过谷氨酰胺合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GLT-1)表达的改变,研究视神经挫伤后视网膜谷氨酸代谢变化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右眼视神经挫伤模型48只。术后1d、7d、14d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大鼠玻璃体谷... 目的通过谷氨酰胺合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GLT-1)表达的改变,研究视神经挫伤后视网膜谷氨酸代谢变化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右眼视神经挫伤模型48只。术后1d、7d、14d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大鼠玻璃体谷氨酸浓度;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视网膜GS、GLT-1的表达。结果视神经挫伤后1d、7d、14d,大鼠玻璃体谷氨酸浓度升高,与对侧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1、P=0.0000、P=0.0000)。视神经挫伤后1d,GS高表达(P=0.0054);挫伤后7d,GS表达与对侧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9);挫伤后14d,GS低表达(P=0.0333)。视神经挫伤后1d、7d,GLT-1的表达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85、0.6537);但挫伤后14d,GLT-1低表达(P=0.0403)。结论视神经挫伤后玻璃体谷氨酸浓度升高,与视网膜GS、GLT-1的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挫伤 谷氨酸 谷氨酰胺合酶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损伤对大鼠视网膜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海英 黄正如 叶凯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84-887,共4页
目的研究视神经损伤对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1(EAAT-1)的表达以及对视网膜谷氨酸(Glu)摄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右眼视神经损伤模型48只。术后1、7、14 d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大鼠玻璃体谷氨酸浓度;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视网膜EAA... 目的研究视神经损伤对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1(EAAT-1)的表达以及对视网膜谷氨酸(Glu)摄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右眼视神经损伤模型48只。术后1、7、14 d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大鼠玻璃体谷氨酸浓度;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视网膜EAAT-1的表达。结果视神经损伤后1、7、14 d,实验眼玻璃体谷氨酸浓度升高,与对照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 h=10.171,P=0.000;t7 h=3.871,P=0.006;t14 h=5.599,P=0.001);实验眼视网膜EAAT-1表达降低,与对照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 h=3.460,P=0.011;t7 h=4.182,P=0.004;t14 h=4.077,P=0.005)。结论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内谷氨酸积聚,与视网膜EAAT-1的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谷氨酸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摄取平衡时丙泊酚对犬脑不同区域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mRNA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洋 林春水 +3 位作者 古妙宁 杨晶晶 范钦 陈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524-3527,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犬脑不同区域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AAT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杂种犬,雌雄不限,12~18个月,体重10~12k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低剂量组(L组)和高剂量组(H组),每组6只。L组15s内静脉注入丙泊酚5.5mg/kg诱导...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犬脑不同区域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AAT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杂种犬,雌雄不限,12~18个月,体重10~12k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低剂量组(L组)和高剂量组(H组),每组6只。L组15s内静脉注入丙泊酚5.5mg/kg诱导,55mg/(kg.h)恒速静注维持;H组15s内注入丙泊酚7.0mg/kg诱导,70mg/(kg.h)恒速静注维持。静注50min时取颈内动、静脉血各2mL后静注10%KCl注射液2mg/kg处死L组和H组动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HPLC-UV)检测动、静脉血浆丙泊酚浓度。C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快速静注10%KCl2mg/kg处死。3组均于无菌条件下解剖获取下丘脑、底丘脑、背侧丘脑、海马、脑桥、顶叶以及额叶组织,qRT-PCR方法检测脑组织EAAT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丙泊酚静注50min时,L组和H组丙泊酚血浆浓度(动脉-动脉,静脉-静脉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两组颈内动脉和静脉丙泊酚血浆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丘脑、海马和顶叶EAAT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L组和H组均较C组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L组和H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侧丘脑等其他脑区EAAT2 mRNA的相对表达量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恒速静注50min,犬脑摄取达到平衡状态;此时丙泊酚可显著上调下丘脑、海马和顶叶EAAT2 mRNA的表达,但不同剂量对其表达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 静脉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在神经退行性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许保磊 王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67-71,共5页
谷氨酸是脑内必需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之一,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EAAT)2是最主要的谷氨酸转运体,负责脑内90%以上的谷氨酸再摄取,调节突触间隙的谷氨酸浓度。EAAT2功能紊乱导致胞外谷氨酸过量积聚,在多种... 谷氨酸是脑内必需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之一,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EAAT)2是最主要的谷氨酸转运体,负责脑内90%以上的谷氨酸再摄取,调节突触间隙的谷氨酸浓度。EAAT2功能紊乱导致胞外谷氨酸过量积聚,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舞蹈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等。对于人EAAT2启动子的研究发现,NF-kB在星形胶质细胞中对EAAT2表达起关键作用。通过筛选1 040种FDA批准的化合物,发现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等是EAAT2的转录激活剂,可以增加EAAT2的蛋白表达水平,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 神经退行性变 NF-KB 头孢曲松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通过直接作用于EAAT2抑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损伤
5
作者 李晓颖 郝丕达 +4 位作者 冯小桐 宋淇乐 王玮琦 周国庆 侯亚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14-2021,共8页
目的:探究雷公藤红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2,EAAT2)的干预作用,及其在SAH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Western blot检测SAH后72 h内EAAT2的表达量变化... 目的:探究雷公藤红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2,EAAT2)的干预作用,及其在SAH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Western blot检测SAH后72 h内EAAT2的表达量变化,测定皮层脑组织谷氨酸的浓度,计算机模拟雷公藤红素和EAAT2分子对接。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EAAT2激活剂GT949组、模型+EAAT2抑制剂二氢红藻氨酸(dihydrokainic acid,DHK)组和模型+雷公藤红素组;测定各组大鼠皮层脑组织谷氨酸浓度;干湿重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水肿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EAAT2、水通道蛋白4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变化;TUNEL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数量。结果:(1)SAH后EAAT2水平降低,谷氨酸浓度升高;(2)雷公藤红素可直接结合EAAT2,提高SAH后EAAT2表达水平,降低谷氨酸浓度;(3)雷公藤红素可抑制SAH后脑水肿;(4)雷公藤红素可减少SAH后的神经细胞凋亡。结论:雷公藤红素可提高SAH后EAAT2表达水平,降低谷氨酸浓度,抑制脑水肿,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雷公藤红素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 谷氨酸兴奋性毒性 脑水肿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转运载体B0AT1(SLC6A19)新型抑制剂的鉴定,作为诱导蛋白质限制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目标
6
作者 查翠芳(译) 王文策(校) 《广东饲料》 2018年第11期51-51,共1页
中性氨基酸转运载体B0AT1最近被确定为是治疗2型糖尿病及相关代谢失调的靶点。B0AT1介导所有钠依赖性中性氨基酸的摄取。B0AT1需要collectrin(TMEM27)的共表达来在表层表达并发挥催化活性。本研究旨在建立鉴定和评估新型B0AT1的抑制剂... 中性氨基酸转运载体B0AT1最近被确定为是治疗2型糖尿病及相关代谢失调的靶点。B0AT1介导所有钠依赖性中性氨基酸的摄取。B0AT1需要collectrin(TMEM27)的共表达来在表层表达并发挥催化活性。本研究旨在建立鉴定和评估新型B0AT1的抑制剂的方法。CHO细胞系可稳定表达collectrin和B0AT1。利用高通量筛选以及荧光探针手段检测B0AT1摄取氨基酸期间细胞膜的去极化情况。在进行功能分析的同时,基于与B0AT1高度同源的果蝇多巴胺转运载体的高分辨率结构,使用AutoDock4对计算机模拟化合物进行筛选。我们测定了一系列新型B0AT1转运蛋白抑制剂。Benztropine是转运蛋白的竞争性抑制剂,其IC 50为44±9μmol。该化合物对相关转运体具有选择性,并阻断了小鼠小肠翻转模型中中性氨基酸摄取。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广泛用于鉴定新的转运抑制剂。利用该方法能够可研究上皮转运、诱导蛋白质限制或通过药物化学进一步开发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转运载体 2型糖尿病 抑制剂 蛋白 鉴定 治疗 诱导 中性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肽氨基酸组成对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组织乳蛋白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周苗苗 崔景香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66-168,共3页
为研究不同二肽对奶牛乳腺组织中乳蛋白合成的影响,在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组织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的赖氨酸二肽:赖氨酸-赖氨酸(Lys-Lys)、赖氨酸-组氨酸(Lys-His)、赖氨酸-苯丙氨酸(Lys-Phe)、赖氨酸-亮氨酸(Lys-Leu)和赖氨酸-苏氨酸(L... 为研究不同二肽对奶牛乳腺组织中乳蛋白合成的影响,在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组织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的赖氨酸二肽:赖氨酸-赖氨酸(Lys-Lys)、赖氨酸-组氨酸(Lys-His)、赖氨酸-苯丙氨酸(Lys-Phe)、赖氨酸-亮氨酸(Lys-Leu)和赖氨酸-苏氨酸(Lys-Thr),等量取代培养液中10%游离赖氨酸(赖氨酸总浓度为210μg/m L)进行培养,试验结束后收集乳腺组织和培养液分别检测基因表达和乳蛋白合成。结果表明,同游离Lys和Lys-Thr、Lys-Lys、Lys-His二肽相比,Lys-Leu和Lys-Phe显著提高了乳腺组织中αs1酪蛋白基因的表达(P<0.05);5种肽结合Lys均显著提高了小肽转运载体2(Pep T2)的mRNA丰度(P<0.05),Lys-Phe和Lys-Leu比等量的Lys-Thr、Lys-Lys和Lys-His更能促进Pep T2基因的表达(P<0.05)。说明小肽不同的氨基酸组成可影响奶牛小肽的摄取和乳蛋白的合成,同亲水性氨基酸组成的小肽相比,疏水性氨基酸组成的小肽更能促进乳腺αs1酪蛋白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肽 氨基酸 赖氨酸二肽 蛋白 小肽转运载体2 奶牛乳腺组织 丰度 αs1酪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对氨基酸的摄取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梅 邢媛媛 李大彪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20-726,共7页
乳蛋白是乳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超过90%的乳蛋白是乳腺利用从血液中摄取的氨基酸从头合成,因此在保证氨基酸充足供给的前提下,乳腺对氨基酸摄取率的高低是影响乳蛋白产量的关键因素。血液中的氨基酸不能自由扩散进出乳腺,需要由乳腺... 乳蛋白是乳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超过90%的乳蛋白是乳腺利用从血液中摄取的氨基酸从头合成,因此在保证氨基酸充足供给的前提下,乳腺对氨基酸摄取率的高低是影响乳蛋白产量的关键因素。血液中的氨基酸不能自由扩散进出乳腺,需要由乳腺上皮细胞膜上特异的氨基酸转运载体(AAT)协助完成。而乳腺AAT活性受到营养物质和激素水平的调节,当乳腺感知到营养物质和激素水平变化的信号,能够通过激活或抑制以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和一般性调控阻遏蛋白激酶2(GCN2)为核心的2条信号通路的活性,进而影响AAT活性,调节乳腺对氨基酸的摄取。本文主要从乳腺AAT的分类和功能、影响乳腺摄取氨基酸的主要因素以及调控乳腺氨基酸摄取的信号通路机制3个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从氨基酸摄取的角度为提高乳蛋白的合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氨基酸 氨基酸转运载体 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 一般性调控阻遏蛋白激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诱导的CPP复燃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区EAAT3蛋白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玲 付燕妮 +3 位作者 何惠燕 纪风涛 刘付宁 曹铭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20-1724,共5页
目的:观察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复燃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区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3(EAAT3)的表达变化,探讨前脑皮层及海马区EAAT3在阿片类药物复吸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CPP建立(Es... 目的:观察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复燃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区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3(EAAT3)的表达变化,探讨前脑皮层及海马区EAAT3在阿片类药物复吸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CPP建立(Es)、消退(Ex)、复燃2 h(Re2)、复燃4 h(Re4)组,每组8只。腹腔注射吗啡(10 mg/kg)连续10 d,建立CPP模型;停止给药使CPP逐渐消退;单次腹腔注射吗啡2.5 mg/kg诱导已消退的CPP复燃。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区EAAT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腹腔注射恒定剂量的吗啡10 mg/kg,Es组大鼠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比control组明显延长(P<0.05),成功建立CPP模型;待CPP消退后,吗啡2.5 mg/kg腹腔注射诱发Re2和Re4组大鼠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再次比control组明显延长(P<0.05),CPP复燃。(2)Es组前额叶皮层EAAT3比control组表达减少(P<0.05),CPP消退的Ex组表达回升,在Re4组表达再次减少(P<0.05)。(3)海马区EAAT3在各组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而Es、Ex组海马CA1区EAAT3比control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吗啡诱导CPP复燃时,前额叶皮层EAAT3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重现CPP建立时的变化,提示阿片类药物复吸行为的形成可能与前脑皮层EAAT3的表达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性位置偏爱 复吸 额叶前皮层 海马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AR1-EAAT2通路抑制乳鼠星形胶质细胞的谷氨酸摄取能力 被引量:3
10
作者 温芳芳 刘乐平 +2 位作者 徐竹 杨建静 丁赛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30-935,共6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DA)对原代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Glu)摄取能力的影响,以及DA通过痕量胺相关受体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TAAR1-EAAT2)信号通路对星形胶质细胞Glu摄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Amplex Red谷氨酸测定试剂盒测定经过DA处理的原代... 目的研究多巴胺(DA)对原代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Glu)摄取能力的影响,以及DA通过痕量胺相关受体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TAAR1-EAAT2)信号通路对星形胶质细胞Glu摄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Amplex Red谷氨酸测定试剂盒测定经过DA处理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对Glu摄取含量的变化,反转录PCR检测TAAR1、EAAT2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AAR1、EAAT2蛋白水平;采用TAAR1小干扰RNA(siRNA)和TAAR1质粒转染DA处理后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EAAT2表达水平并采用Amplex Red谷氨酸测定试剂盒测定培养上清液Glu含量。结果 DA处理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EAAT2水平降低,TAAR1水平增加,培养上清液Glu含量上升。DA处理经TAAR1 siRNA转染后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上调EAAT2水平,培养上清液中Glu含量减少;DA处理经TAAR1质粒转染后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则EAAT2降低,培养上清液中Glu的含量增加。结论 DA通过影响星形胶质细胞TAAR1-EAAT2信号通路,减弱细胞Glu摄取能力,引起细胞外Glu蓄积,从而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谷氨酸 星形胶质细胞 痕量胺相关受体1(TAAR1)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AAT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P55,GLAST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研究
11
作者 陆小亮 朱斌 +1 位作者 卢泽法 王若尘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3,共7页
目的探究中心体相关蛋白55(CEP55)、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1(GLAST)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8例HCC患者,以距肿瘤边缘至少5 cm、无明显... 目的探究中心体相关蛋白55(CEP55)、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1(GLAST)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8例HCC患者,以距肿瘤边缘至少5 cm、无明显肝脏病变的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EP55、GLAST表达水平。比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CEP55、GLAST蛋白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CEP55、GLAST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截至2024年10月,出现HCC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患者纳入复发转移组,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患者纳入未复发转移组,比较两组CEP55、GLAST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HCC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CEP55、GLAST不同表达水平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结果128例HCC患者最终纳入120例进行分析。HCC癌组织CEP55蛋白阳性率较癌旁组织高(P<0.05),GLAST蛋白阳性率较癌旁组织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EP55阳性表达与年龄、肿瘤直径、肿瘤数量、Child-Pugh分级、巴塞罗那(BCLC)分期、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P<0.05);GLAST阳性表达与年龄、肿瘤直径、肿瘤数量、Child-Pugh分级、BCLC分期、术前AFP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120例患者中共有32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发生率为26.67%。复发转移组CEP55蛋白阳性率较未复发转移组高,GLAST蛋白阳性率较未复发转移组低(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EP55阳性是HCC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GLAST阳性是HCC术后复发转移的保护因素(P<0.05)。CEP55、GLAST不同表达水平患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7)。结论CEP55和GLAST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CEP55高表达和GLAST低表达可能提示HCC患者复发转移风险升高,并显著缩短无进展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根治性切除术 中心体相关蛋白55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1 蛋白表达 复发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FT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云飞 解博红 杨子善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8-143,共6页
旨在筛选可能与人类疾病有关的hRFT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sSNPs)和突变位点,从SNP数据库中检索并筛选出395个有效的hRFT2基因SNPs,其中包括30个同义SNPs(synonymous SNPs,sSNPs)和31个非同义SNPs(non-s... 旨在筛选可能与人类疾病有关的hRFT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sSNPs)和突变位点,从SNP数据库中检索并筛选出395个有效的hRFT2基因SNPs,其中包括30个同义SNPs(synonymous SNPs,sSNPs)和31个非同义SNPs(non-synonymous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sSNPs)。分别采用SIFT、SNPs3D和PolyPhen-2方法分析nsSNPs引起的氨基酸替换是否可能影响hRFT2的功能。结果表明,5个nsSNPs(rs11477762、rs146302587、rs146492942、rs76947760和rs145431028)可能严重影响hRFT2蛋白的功能,其中rs76947760和rs145431028的影响已得到临床证明,另外3个nsSNPs(rs148387972、rs140391358和rs3746802)也可能对hRFT2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核黄素转运蛋白2 单核苷酸多态性 氨基酸替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AT2基因多态性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疼痛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华敏 殷琴 +4 位作者 刘贝 孙凯 陈立平 许恒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评价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2,EAAT2)基因多态性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疼痛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128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和116例... 目的:评价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2,EAAT2)基因多态性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疼痛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128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和116例健康志愿者的EAAT2-rs4354668位点基因分型,分析带状疱疹后痛组病人EAAT2-rs435466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疼痛程度及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关系,对可能影响爆发痛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病人rs4354668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中,rs4354668位点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亚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中、重度疼痛亚组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不同基因型间阿片类药物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中,rs435466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爆发痛发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尚不能认为EAAT2基因多态性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的疼痛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 基因多态性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疼痛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利吉仑对氧糖剥夺损伤的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陆婉杏 蒙兰青 黄晓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30-1634,共5页
目的:探讨阿利吉仑对氧糖剥夺(OGD)损伤的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OGD组及阿利吉仑低、中和高剂量(5.0、10.0和20.0 μmol/L)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检测兴奋性氨基酸... 目的:探讨阿利吉仑对氧糖剥夺(OGD)损伤的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OGD组及阿利吉仑低、中和高剂量(5.0、10.0和20.0 μmol/L)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检测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EAAT2/GLT-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3(EAAT3/EAAC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4(EAAT4)、内皮素1(ET-1)和S100钙结合蛋白β亚基(S-100β)的表达;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SH-SY5Y细胞形态变化;乳酸(LD)测试盒和超微量Na +-K +-ATP酶测试盒检测LD含量和Na +-K +-ATPase活性。结果: OGD损伤4 h时,细胞相对活力不足60%,因此4 h可作为后续实验OGD造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OGD组的GLT-1、EAAC1和EAAT4表达显著下调( P <0.05),ET-1和S-100β的表达显著上调( P <0.05);与OGD组相比,阿利吉仑组的GLT-1、EAAC1和EAAT4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上调, ET-1和S-100β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下调( P <0.05)。Hochest 33258染色结果表明,阿利吉仑可明显减少OGD引起的SH-SY5Y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OGD组的LD含量显著升高( P <0.05),Na +-K +-ATPase活性显著降低( P <0.05);与OGD组相比,阿利吉仑组的LD含量呈剂量依赖性降低,Na +-K +-ATPase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升高( P <0.05)。结论:阿利吉仑对OGD损伤的SH-SY5Y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阿利吉仑上调GLT-1、EAAC1和EAAT4的水平,提高Na +-K +-ATPase的活性,下调ET-1和S-100β的表达及LD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利吉仑 SH-SY5Y细胞 氧糖剥夺 内皮素1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递质在抽动秽语综合征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欢 杨卓 史正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726-730,共5页
抽动秽语综合征(TS)是儿童期的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TS患者脑内存在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CSTC)回路及其相互连接的大脑区域异常,CSTC回路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等神经递质的紊乱是导致... 抽动秽语综合征(TS)是儿童期的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TS患者脑内存在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CSTC)回路及其相互连接的大脑区域异常,CSTC回路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等神经递质的紊乱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治疗TS的主要靶点均是针对神经递质受体的改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单胺类神经递质(MNTs)与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在T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治疗TS寻找更多的途径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秽语综合征 单胺类 氨基酸 神经递质 多巴胺 5-羟色胺 Γ-氨基丁酸 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