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吕辉 徐天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2-25,共4页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 (EAAT)位于突触前膜、突触囊泡和神经胶质细胞膜上。它们对于兴奋性氨基酸的再循环 ,兴奋性信号的终止以及保护神经细胞免受兴奋性毒性损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 谷氨酸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摄取平衡时丙泊酚对犬脑不同区域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mRNA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洋 林春水 +3 位作者 古妙宁 杨晶晶 范钦 陈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524-3527,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犬脑不同区域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AAT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杂种犬,雌雄不限,12~18个月,体重10~12k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低剂量组(L组)和高剂量组(H组),每组6只。L组15s内静脉注入丙泊酚5.5mg/kg诱导...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犬脑不同区域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AAT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杂种犬,雌雄不限,12~18个月,体重10~12k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低剂量组(L组)和高剂量组(H组),每组6只。L组15s内静脉注入丙泊酚5.5mg/kg诱导,55mg/(kg.h)恒速静注维持;H组15s内注入丙泊酚7.0mg/kg诱导,70mg/(kg.h)恒速静注维持。静注50min时取颈内动、静脉血各2mL后静注10%KCl注射液2mg/kg处死L组和H组动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HPLC-UV)检测动、静脉血浆丙泊酚浓度。C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快速静注10%KCl2mg/kg处死。3组均于无菌条件下解剖获取下丘脑、底丘脑、背侧丘脑、海马、脑桥、顶叶以及额叶组织,qRT-PCR方法检测脑组织EAAT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丙泊酚静注50min时,L组和H组丙泊酚血浆浓度(动脉-动脉,静脉-静脉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两组颈内动脉和静脉丙泊酚血浆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丘脑、海马和顶叶EAAT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L组和H组均较C组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L组和H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侧丘脑等其他脑区EAAT2 mRNA的相对表达量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恒速静注50min,犬脑摄取达到平衡状态;此时丙泊酚可显著上调下丘脑、海马和顶叶EAAT2 mRNA的表达,但不同剂量对其表达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 静脉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在神经退行性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许保磊 王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67-71,共5页
谷氨酸是脑内必需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之一,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EAAT)2是最主要的谷氨酸转运体,负责脑内90%以上的谷氨酸再摄取,调节突触间隙的谷氨酸浓度。EAAT2功能紊乱导致胞外谷氨酸过量积聚,在多种... 谷氨酸是脑内必需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之一,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EAAT)2是最主要的谷氨酸转运体,负责脑内90%以上的谷氨酸再摄取,调节突触间隙的谷氨酸浓度。EAAT2功能紊乱导致胞外谷氨酸过量积聚,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舞蹈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等。对于人EAAT2启动子的研究发现,NF-kB在星形胶质细胞中对EAAT2表达起关键作用。通过筛选1 040种FDA批准的化合物,发现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等是EAAT2的转录激活剂,可以增加EAAT2的蛋白表达水平,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 神经退行性变 NF-KB 头孢曲松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损伤对大鼠视网膜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海英 黄正如 叶凯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84-887,共4页
目的研究视神经损伤对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1(EAAT-1)的表达以及对视网膜谷氨酸(Glu)摄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右眼视神经损伤模型48只。术后1、7、14 d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大鼠玻璃体谷氨酸浓度;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视网膜EAA... 目的研究视神经损伤对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1(EAAT-1)的表达以及对视网膜谷氨酸(Glu)摄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右眼视神经损伤模型48只。术后1、7、14 d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大鼠玻璃体谷氨酸浓度;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视网膜EAAT-1的表达。结果视神经损伤后1、7、14 d,实验眼玻璃体谷氨酸浓度升高,与对照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 h=10.171,P=0.000;t7 h=3.871,P=0.006;t14 h=5.599,P=0.001);实验眼视网膜EAAT-1表达降低,与对照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 h=3.460,P=0.011;t7 h=4.182,P=0.004;t14 h=4.077,P=0.005)。结论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内谷氨酸积聚,与视网膜EAAT-1的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谷氨酸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痛-吗啡耐受大鼠背根神经节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的表达
5
作者 陈怡 于泳浩 王国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EAAC1)在吗啡耐受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行鞘内置管,随机均分为六组。其中的四组于左后肢制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C组)、吗啡10μg(M10组)、吗啡20μg(M20组... 目的探讨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EAAC1)在吗啡耐受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行鞘内置管,随机均分为六组。其中的四组于左后肢制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C组)、吗啡10μg(M10组)、吗啡20μg(M20组)、吗啡10μg+纳洛酮10μg(MN组);另外两组未致炎大鼠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C0组)、吗啡20μg(M0组)。各组给药均为1日2次,连续7 d。动态检测大鼠左后肢50%缩爪阈值,于给药后第8天测定痛阈后将大鼠处死,取左侧L3-4、L4-5节段背根神经节(DRG)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RG中EAAC1的表达。结果M10、M20两组在鞘内给予吗啡第8天形成较稳定的吗啡耐受,其DRG内EAAC1表达下调。结论DRG EAAC1参与炎性痛大鼠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吗啡耐受 佐剂性关节炎 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犬行为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6
作者 徐黎 叶俊华 +4 位作者 杨前勇 马长书 付平峰 李德贵 杨利国 《中国工作犬业》 2010年第3期28-32,共5页
兴奋性氨基酸是广泛存在于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兴奋性神经递质,参与突触兴奋传递,学习记忆形成以及与多种神经变性疾病有关。EAA包括谷氨酸(Glu)、天冬氦酸(Asp)、N-甲基-D-天冬氨酸(NMDA)、亮氨酸等等。其中谷氨酸是... 兴奋性氨基酸是广泛存在于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兴奋性神经递质,参与突触兴奋传递,学习记忆形成以及与多种神经变性疾病有关。EAA包括谷氨酸(Glu)、天冬氦酸(Asp)、N-甲基-D-天冬氨酸(NMDA)、亮氨酸等等。其中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含量最高的氨基酸。目前有学者认为在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中,兴奋性氦基酸与抑制性氨基酸的失衡,对激发兴奋毒性起一定作用,故是造成脑损伤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转运体 关联性分析 基因多态性 N-甲基-D-天冬氨酸 兴奋性神经递质 中枢神经系统 兴奋性氨基酸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P55,GLAST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研究
7
作者 陆小亮 朱斌 +1 位作者 卢泽法 王若尘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3,共7页
目的探究中心体相关蛋白55(CEP55)、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1(GLAST)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8例HCC患者,以距肿瘤边缘至少5 cm、无明显... 目的探究中心体相关蛋白55(CEP55)、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1(GLAST)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8例HCC患者,以距肿瘤边缘至少5 cm、无明显肝脏病变的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EP55、GLAST表达水平。比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CEP55、GLAST蛋白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CEP55、GLAST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截至2024年10月,出现HCC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患者纳入复发转移组,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患者纳入未复发转移组,比较两组CEP55、GLAST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HCC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CEP55、GLAST不同表达水平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结果128例HCC患者最终纳入120例进行分析。HCC癌组织CEP55蛋白阳性率较癌旁组织高(P<0.05),GLAST蛋白阳性率较癌旁组织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EP55阳性表达与年龄、肿瘤直径、肿瘤数量、Child-Pugh分级、巴塞罗那(BCLC)分期、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P<0.05);GLAST阳性表达与年龄、肿瘤直径、肿瘤数量、Child-Pugh分级、BCLC分期、术前AFP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120例患者中共有32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发生率为26.67%。复发转移组CEP55蛋白阳性率较未复发转移组高,GLAST蛋白阳性率较未复发转移组低(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EP55阳性是HCC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GLAST阳性是HCC术后复发转移的保护因素(P<0.05)。CEP55、GLAST不同表达水平患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7)。结论CEP55和GLAST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CEP55高表达和GLAST低表达可能提示HCC患者复发转移风险升高,并显著缩短无进展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根治性切除术 中心体相关蛋白55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1 蛋白表达 复发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AR1-EAAT2通路抑制乳鼠星形胶质细胞的谷氨酸摄取能力 被引量:3
8
作者 温芳芳 刘乐平 +2 位作者 徐竹 杨建静 丁赛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30-935,共6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DA)对原代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Glu)摄取能力的影响,以及DA通过痕量胺相关受体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TAAR1-EAAT2)信号通路对星形胶质细胞Glu摄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Amplex Red谷氨酸测定试剂盒测定经过DA处理的原代... 目的研究多巴胺(DA)对原代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Glu)摄取能力的影响,以及DA通过痕量胺相关受体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TAAR1-EAAT2)信号通路对星形胶质细胞Glu摄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Amplex Red谷氨酸测定试剂盒测定经过DA处理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对Glu摄取含量的变化,反转录PCR检测TAAR1、EAAT2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AAR1、EAAT2蛋白水平;采用TAAR1小干扰RNA(siRNA)和TAAR1质粒转染DA处理后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EAAT2表达水平并采用Amplex Red谷氨酸测定试剂盒测定培养上清液Glu含量。结果 DA处理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EAAT2水平降低,TAAR1水平增加,培养上清液Glu含量上升。DA处理经TAAR1 siRNA转染后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上调EAAT2水平,培养上清液中Glu含量减少;DA处理经TAAR1质粒转染后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则EAAT2降低,培养上清液中Glu的含量增加。结论 DA通过影响星形胶质细胞TAAR1-EAAT2信号通路,减弱细胞Glu摄取能力,引起细胞外Glu蓄积,从而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谷氨酸 星形胶质细胞 痕量胺相关受体1(TAAR1)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AAT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在缺血致脑损伤中的主要作用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陈蔚 邹长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44,共4页
中枢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在缺血引起的脑损伤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文主要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从其对诱导粘附分子表达、激活内皮细胞产生多种活性物质、促进脑内兴奋性氨基酸和自由基等神经毒... 中枢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在缺血引起的脑损伤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文主要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从其对诱导粘附分子表达、激活内皮细胞产生多种活性物质、促进脑内兴奋性氨基酸和自由基等神经毒性物质的产生和释放等角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脑损伤 粘附分子 兴奋性氨基酸 自由基 脑缺血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利吉仑对氧糖剥夺损伤的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陆婉杏 蒙兰青 黄晓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30-1634,共5页
目的:探讨阿利吉仑对氧糖剥夺(OGD)损伤的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OGD组及阿利吉仑低、中和高剂量(5.0、10.0和20.0 μmol/L)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检测兴奋性氨基酸... 目的:探讨阿利吉仑对氧糖剥夺(OGD)损伤的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OGD组及阿利吉仑低、中和高剂量(5.0、10.0和20.0 μmol/L)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检测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EAAT2/GLT-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3(EAAT3/EAAC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4(EAAT4)、内皮素1(ET-1)和S100钙结合蛋白β亚基(S-100β)的表达;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SH-SY5Y细胞形态变化;乳酸(LD)测试盒和超微量Na +-K +-ATP酶测试盒检测LD含量和Na +-K +-ATPase活性。结果: OGD损伤4 h时,细胞相对活力不足60%,因此4 h可作为后续实验OGD造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OGD组的GLT-1、EAAC1和EAAT4表达显著下调( P <0.05),ET-1和S-100β的表达显著上调( P <0.05);与OGD组相比,阿利吉仑组的GLT-1、EAAC1和EAAT4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上调, ET-1和S-100β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下调( P <0.05)。Hochest 33258染色结果表明,阿利吉仑可明显减少OGD引起的SH-SY5Y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OGD组的LD含量显著升高( P <0.05),Na +-K +-ATPase活性显著降低( P <0.05);与OGD组相比,阿利吉仑组的LD含量呈剂量依赖性降低,Na +-K +-ATPase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升高( P <0.05)。结论:阿利吉仑对OGD损伤的SH-SY5Y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阿利吉仑上调GLT-1、EAAC1和EAAT4的水平,提高Na +-K +-ATPase的活性,下调ET-1和S-100β的表达及LD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利吉仑 SH-SY5Y细胞 氧糖剥夺 内皮素1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AT2基因多态性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疼痛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华敏 殷琴 +4 位作者 刘贝 孙凯 陈立平 许恒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评价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2,EAAT2)基因多态性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疼痛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128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和116例... 目的:评价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2,EAAT2)基因多态性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疼痛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128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和116例健康志愿者的EAAT2-rs4354668位点基因分型,分析带状疱疹后痛组病人EAAT2-rs435466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疼痛程度及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关系,对可能影响爆发痛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病人rs4354668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中,rs4354668位点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亚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中、重度疼痛亚组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不同基因型间阿片类药物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中,rs435466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爆发痛发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尚不能认为EAAT2基因多态性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的疼痛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 基因多态性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疼痛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氧自由基与酪氨酸偶联物的设计合成与抗缺氧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书瑜 达清越 +1 位作者 马慧萍 景临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83-2787,共5页
为了提高氮氧自由基HPN的靶向性和抗缺氧活性,本研究基于大中型氨基酸转运体(LAT-1)在脑组织高表达的特点,将HPN同酪氨酸通过不同长度烷基链相连,设计合成了2个脑靶向HPN衍生物。化合物7、8产率均在60%以上,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IR)、电... 为了提高氮氧自由基HPN的靶向性和抗缺氧活性,本研究基于大中型氨基酸转运体(LAT-1)在脑组织高表达的特点,将HPN同酪氨酸通过不同长度烷基链相连,设计合成了2个脑靶向HPN衍生物。化合物7、8产率均在60%以上,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IR)、电子顺磁共振(EPR)、高分辨质谱(HRMS)分析确认。抗缺氧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两个化合物可以延长常压密闭缺氧小鼠的生存时间,降低急性减压缺氧小鼠的死亡率,并且在仅为HPN给药剂量一半的情况下表现出与HPN相似的抗缺氧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自由基 酪氨酸 L型氨基酸转运体1 脑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