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氨酸对视神经脑膜上皮细胞的兴奋性毒性作用及其氧化应激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辛晓蓉 巩天祥 +1 位作者 洪缨 党鸿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2-437,共6页
背景作为脑脊液-视神经屏障的主要细胞成分,视神经脑膜上皮细胞(MECs)直接与脑脊液相接触,脑脊液中的组分改变可影响MECs的功能,进而对视神经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对MECs功能的影响,为视... 背景作为脑脊液-视神经屏障的主要细胞成分,视神经脑膜上皮细胞(MECs)直接与脑脊液相接触,脑脊液中的组分改变可影响MECs的功能,进而对视神经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对MECs功能的影响,为视神经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方法将培养的人MECs株制备成悬液并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密度为1×104/孔,分别在培养液中用添加100、200、400、600、800和1 000 μmol/L谷氨酸孵育12、24、36、48和72 h,未添加谷氨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MTS法测定各组MECs的增生率(吸光度A490)值。采用600 μmol/L谷氨酸分别孵育MECs 24 h和48 h,未添加谷氨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RNA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并通过荧光探针DCFH-DA观察细胞活性氧(ROS)的荧光强度。结果培养MECs生长良好,培养后72 h约80%细胞达到融合。不同浓度谷氨酸培养组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生率逐渐下降,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浓度=52.501,P〈0.001;F时间=8.505,P〈0.001)。实验后24 h和48 h谷氨酸处理组细胞中SOD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278、t=16.724,均P〈0.001);谷氨酸作用MECs后24 h细胞中HSP90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5,P=0.002)。实验后24 h谷氨酸处理组细胞中T-AOC活性为(30.835±2.094)nmol/(min·L),低于正常对照组的(32.873±2.317)nmol/(min·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9,P=1.414);实验后48 h谷氨酸处理组细胞中T-AOC活性为(29.561±1.831)nmol/(min·L),低于正常对照组的(33.680±2.039)nmol/(min·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2,P=0.004)。谷氨酸处理组细胞中ROS荧光强于正常对照组,谷氨酸处理组处理后24 h及48 h细胞中ROS含量分别为48.110±1.712和40.982±1.853,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6.608±1.009和37.153±1.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178,P〈0.001;t=4.012,P=0.002)。结论谷氨酸可抑制体外培养MECs的增生,其对MECs的兴奋毒性作用与氧化应激刺激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脑膜上皮细胞 视神经 氧化应激反应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 细胞增生/药物作用 培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在单眼形觉剥夺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锐 刘向玲 +4 位作者 路承彪 刘智华 蔺静静 陈勇 王圆月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297,共5页
背景弱视的形成与视皮层中谷氨酸受体关系密切,研究已证实弱视大鼠视皮层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mGluRl)表达下降,但弱视形成后,mGluRl在视皮层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如何尚不清楚。目的探讨mGluRl在单眼形觉剥夺弱视大鼠视皮层V1区神... 背景弱视的形成与视皮层中谷氨酸受体关系密切,研究已证实弱视大鼠视皮层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mGluRl)表达下降,但弱视形成后,mGluRl在视皮层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如何尚不清楚。目的探讨mGluRl在单眼形觉剥夺弱视大鼠视皮层V1区神经元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方法将16只14日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形觉剥夺组,每组8只。形觉剥夺组大鼠于出生后14d缝合左眼上下睑建立单眼形觉剥夺弱视模型,模型建立后饲养31d处死2个组大鼠,制备大鼠400“m厚视皮层切片并在人工脑脊液中孵育。将视皮质切片分为3,5-二羟苯甘氨酸(DHPG)组、LY367385+DHPG组、2-甲基-6-(苯乙炔)吡啶盐酸盐(MPEP)+DHPG组及LY367385+MPEP+DHPG组,分别在人工脑脊液中添加相应药物,应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法进行电生理学实验,记录视皮层V1区神经元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结果将药物处理前fEPSP斜率值设定为100%,DHPG处理后,正常对照组和形觉剥夺组视皮层神经元fEPSP斜率值分别增至(136.4±17.3)%和(120.7±12.8)%,2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0,P〈O.05)。LY367385和MPEP处理后,正常对照组fEPSP斜率值分别为(114.9±9.3)%和(112.6±15.3)%,形觉剥夺组分别为(107.3±6.0)%和(110.1±4.1)%,均明显低于相应单纯DHPG处理的fEPSP斜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t=2.641、2.915,均P〈0.05;形觉剥夺组:t=2.410、2.372,均P〈0.05)。LY367385联合MPEP处理后,正常对照组fEPSP斜率值为(104.5±2.2)%,形觉剥夺组为(102.8±14.9)%,均明显低于相应单纯DHPG处理的fEPSP斜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80、2.306,均P〈0.05)。结论mGluRl在单眼弱视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传递中发挥的作用较正常大鼠减弱,mGluRl和mGluR5共同参与视皮层神经元突触的传递,2个亚型受体的作用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 兴奋性氨基酸激动剂/药物 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药物 苯乙酸酯类/药物 谢性谷氨酸受体/生理 视皮质/生长和发育 神经元突触传递/药物作用 形觉剥夺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癫痫模型与中枢神经递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新民 于澍仁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Z1期100-102,共3页
癫痫是一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目前临床上控制癫痫主要还是采用药物方法。动物癫痫模型在研制抗癫痫药物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自从最大电休克模型(Maximal Electroshock Seizure,MES)首次推出以来,陆续建立的癫痫模型为筛选抗癫痫药物... 癫痫是一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目前临床上控制癫痫主要还是采用药物方法。动物癫痫模型在研制抗癫痫药物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自从最大电休克模型(Maximal Electroshock Seizure,MES)首次推出以来,陆续建立的癫痫模型为筛选抗癫痫药物奠定了坚实有效的基础。新型的抗癫痫药物都是首先通过动物模型验证后推荐用于临床的。已经证明所有的动物癫痫模型中无一例外的存在着中枢神经递质的异常活动。因此,了解动物癫痫模型与中枢神经递质的关系对研究癫痫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模型 抗癫痫药物 中枢神经递质 抗癫药物 休克模型 药物方法 兴奋性氨基酸 戊四唑 癫痫灶 牛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多能干细胞及其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唐超 钟德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前临床上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减压、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及康复功能锻炼,但疗效并不理想.常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永久缺失.致残率高。外伤性SCI除直接导致脊髓神经细胞破坏外.还会随着损... 目前临床上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减压、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及康复功能锻炼,但疗效并不理想.常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永久缺失.致残率高。外伤性SCI除直接导致脊髓神经细胞破坏外.还会随着损伤时间的推移,出现继发性损伤,使病灶周围原来完整的组织发生自身破坏性病变,表现为自由基生成增多,兴奋性氨基酸过度释放以及炎症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多能干细胞 移植治疗 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康复功能锻炼 兴奋性氨基酸 继发性损伤 破坏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