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调节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兴奋性氨基酸转运功能拮抗小鼠应激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中立 易本谊 +2 位作者 干丽君 李秀丽 卞尧尧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2-686,共5页
目的观察应激对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兴奋性氨基酸转运功能的影响,并探讨人参水煎液对此功能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10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10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各5组。应激模型采用腹腔注射皮质酮,10组动物分配至5个时间点(1、2、3、4... 目的观察应激对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兴奋性氨基酸转运功能的影响,并探讨人参水煎液对此功能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10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10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各5组。应激模型采用腹腔注射皮质酮,10组动物分配至5个时间点(1、2、3、4、5周)进行实验。另取30只雄性ICR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人参干预组,每组10只。2组实验独立开展,实验周期均为5周。实验结束后,检测体质量、行为学、神经元结构/功能指标(NF-L、SYP)、星形胶质细胞生物标志指标(GFAP)和兴奋性氨基酸转运功能指标(EAAT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皮质酮注射1~3周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蛋白反应性高表达,第3周末表达水平下调(P<0.05),同时神经元结构功能指标表达下调提示神经元损伤,实验动物出现体质量和行为学的显著改变(P<0.05)。进一步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显示表达下调,并与神经元损伤呈正相关性。人参干预组对模型小鼠EAATs、GFAP、NF-L和SYP的表达下降均有显著改善作用(P<0.05)。结论腹腔注射皮质酮可使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并出现行为学异常,其机制可能是应激影响星形胶质细胞兴奋性氨基酸转运功能所导致,人参水煎液可通过此机制发挥抗应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应激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元 兴奋性氨基酸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开窍复方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邱根全 石秦东 +2 位作者 蔡云 孙喜才 徐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9-492,共4页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开窍复方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 以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干湿重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 (EAA)含量、含水量及钙离子 (Ca2 + )含量 ...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开窍复方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 以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干湿重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 (EAA)含量、含水量及钙离子 (Ca2 + )含量 ,电子显微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中药组谷氨酸 (Glu)含量下降 (P <0 .0 1) ,谷氨酸 /γ 氨基丁酸 (Glu/GABA)趋向于正常比值 ,脑组织含水量及Ca2 + 浓度下降 (P <0 .0 5 )。中药可减轻由于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 益气活血开窍方通过抑制EAA释放、Ca2 + 内流而发挥脑组织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开窍复方 中药 大鼠 缺血再灌注 兴奋性氨基酸 超微结构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外液兴奋性氨基酸与一氧化氮的变化及丹参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军 匡培根 +3 位作者 吴卫平 张凤英 刘洁晓 蒲传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外液兴奋性氨基酸 (EAAs)与一氧化氮 (NO)的变化及丹参的影响。方法 采用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应用微透析技术及高压液相色谱测量方法 ,观察纹状体区细胞外液中EAAs及NO代谢产物变化。结果 在对照组 ...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外液兴奋性氨基酸 (EAAs)与一氧化氮 (NO)的变化及丹参的影响。方法 采用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应用微透析技术及高压液相色谱测量方法 ,观察纹状体区细胞外液中EAAs及NO代谢产物变化。结果 在对照组 ,脑缺血 30min后 ,细胞外液中EAAs水平明显增加 ,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EAAs水平逐渐接近正常 ,同时细胞外液中NO代谢产物也明显升高。L 精氨酸 (L Arg)组 ,EAAs及NO代谢产物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丹参组 ,EAAs及NO代谢产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在丹参加L Arg组 ,EAAs及NO代谢产物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脑缺血后 ,纹状体区细胞外液EAAs及NO代谢产物水平均明显增加 ,丹参不仅可降低EAAs及NO代谢产物水平 ,而且可逆转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细胞外液 兴奋性氨基酸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奋性氨基酸与青光眼 被引量:14
4
作者 石晶明 蒋幼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668-674,共7页
近年来随着对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机制的深入研究,已证实兴奋性氨基酸与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密切相关。21世纪青光眼的治疗模式正从传统的单纯降眼压向降眼压的同时从其他途径进一步加强神经保护转变,基础实验及部分临床研究证实... 近年来随着对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机制的深入研究,已证实兴奋性氨基酸与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密切相关。21世纪青光眼的治疗模式正从传统的单纯降眼压向降眼压的同时从其他途径进一步加强神经保护转变,基础实验及部分临床研究证实干扰兴奋性氨基酸产生神经毒性的各环节均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由此可以推测通过对兴奋性氨基酸的研究有望实现青光眼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性氨基酸 青光眼 兴奋 谷氨酸盐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海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长时程增强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马骋 闫丽萍 沈梅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 观察电针对麻醉状态下正常和东莨菪碱引起的学习记忆减退模型大鼠海马突触EPSP长时程增强 (LTP)的作用。方法 引导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突触后兴奋性电位群 (EPSPs) ,强直刺激 (HFS)大脑皮层前穿质区引起海马突触LTP反应 ;... 目的 观察电针对麻醉状态下正常和东莨菪碱引起的学习记忆减退模型大鼠海马突触EPSP长时程增强 (LTP)的作用。方法 引导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突触后兴奋性电位群 (EPSPs) ,强直刺激 (HFS)大脑皮层前穿质区引起海马突触LTP反应 ;用东莨菪碱制备学习记忆障碍模型 ;观察电针大椎和肾俞穴对正常和模型大鼠海马LTP的影响。结果 电针对HFS诱发的海马突触LTP效应 ,其作用强于未电针组 ,部分参数和时段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且维持时间长于后者 ;东莨菪碱i.p可显著抑制HFS诱发的海马突触LTP(P <0 .0 1) ,电针能显著对抗这一抑制作用 (P <0 .0 1;P <0 .0 5 )。结论 电针对HFS引起的海马突触LTP有一定的易化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长时程增强 学习记忆障碍 电针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兴奋性传递的突触后电位小波熵分析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爱华 顾建文 郑崇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8-431,共4页
采用细胞内记录方法提取了离体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应用小波熵研究了EPSP所包含的信息.在计算了EPSP的小波熵、幅度、上升和下降相速率等参数并对其进行相关矩阵分析后,发现EPSP小波熵与其幅度、上升和... 采用细胞内记录方法提取了离体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应用小波熵研究了EPSP所包含的信息.在计算了EPSP的小波熵、幅度、上升和下降相速率等参数并对其进行相关矩阵分析后,发现EPSP小波熵与其幅度、上升和下降相速率等参数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是EPSP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特征参数.进而分析了大黄酸对中枢兴奋性传递的作用,发现神经元在灌流大黄酸前后小波熵参数值变化显著.研究表明,小波熵能较全面地表征EPSP信号特征,比传统参数更具代表性,并能较灵敏地反映神经元兴奋性改变,较好地反映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小波熵 海马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伤后房水神经兴奋性相关氨基酸含量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穗桦 顾森山 +3 位作者 姜涛 黄振平 吴网兰 倪利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42-543,554,共3页
目的:通过对兔眼冲击波伤后房水神经兴奋性相关氨基酸含量的动态测定,分析了解其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激波管制成实验兔右眼冲击伤模型,造型前局部麻醉下取0.3m l左眼房水及1m l血清。伤后第10、20 d分别处死实验兔各6只,取右眼房水0.3m ... 目的:通过对兔眼冲击波伤后房水神经兴奋性相关氨基酸含量的动态测定,分析了解其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激波管制成实验兔右眼冲击伤模型,造型前局部麻醉下取0.3m l左眼房水及1m l血清。伤后第10、20 d分别处死实验兔各6只,取右眼房水0.3m l。用液相色谱仪分别测定标本中8种神经兴奋性相关氨基酸含量。结果:对照眼房水神经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均高于血清;神经兴奋抑制性氨基酸中牛氨酸、色氨酸、甘氨酸含量低于血清,而丙氨酸含量高于血清。冲击伤后10 d和20 d兔实验眼房水眼中谷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含量比对照眼有所增高,但伤后10 d仅谷氨酰胺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后20 d上述3种氨基酸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兴奋抑制性氨基酸,伤后10 d和20 d实验眼中甘氨酸、丙氨酸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冲击波损伤后实验眼房水神经兴奋性相关氨基酸含量改变明显,以伤后20 d更加显著,其改变可能与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伤 房水 神经兴奋性相关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奋性化学突触耦合的神经元的同步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青云 陆启韶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08年第1期35-39,共5页
基于动力系统的稳定性理论、数值计算分岔图和线性化系统的最大Lyapunov指数,研究了经兴奋性化学耦合的快峰神经元的同步动力学.研究表明,随着一些关键参数的改变,耦合神经元能呈现丰富的同步行为,如各种周期的同步和混沌的同步.研究结... 基于动力系统的稳定性理论、数值计算分岔图和线性化系统的最大Lyapunov指数,研究了经兴奋性化学耦合的快峰神经元的同步动力学.研究表明,随着一些关键参数的改变,耦合神经元能呈现丰富的同步行为,如各种周期的同步和混沌的同步.研究结果对理解神经元系统的同步运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峰神经元模型 兴奋性化学突触 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时运动对大鼠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简坤林 孙学川 宋开源 《体育学刊》 CAS 2000年第5期45-48,共4页
运用时间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就力竭性运动对大鼠脑干、间脑、和端脑三个脑层次中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 (Glu)的量变及近似昼夜节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1 )三个脑层次中Glu的含量表现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近似昼夜节律 (... 运用时间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就力竭性运动对大鼠脑干、间脑、和端脑三个脑层次中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 (Glu)的量变及近似昼夜节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1 )三个脑层次中Glu的含量表现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近似昼夜节律 (P <0 .0 1 ) ;(2 )择时运动对三个脑层次中Glu的含量及近似昼夜节律性产生明显的影响 ,其量变表现出“运动性双向量变”现象 ,其节律性改变表现为峰相位群体超前 ,中值和振幅改变 ;(3)为探讨“运动性双向量变”现象的生理学机制 ,我们提出“神经递质贮备”假说 ,认为“运动性双向量变”与运动前“神经递质贮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递质 兴奋性氨基酸类 大鼠 昼夜节律 改变 运动 影响 向量 量变 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兴奋性群体峰电位信号的Renyi信息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爱华 顾建文 郑崇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2-656,共5页
应用时频分布级数分析方法,提取了单次诱发群体峰电位(PS)信号的Renyi信息,并用以表征神经元的兴奋性变化.采用液压打击大鼠脑损伤模型和细胞外记录技术,记录了离体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PS,发现损伤侧和非损伤侧PS的Renyi信息参数值... 应用时频分布级数分析方法,提取了单次诱发群体峰电位(PS)信号的Renyi信息,并用以表征神经元的兴奋性变化.采用液压打击大鼠脑损伤模型和细胞外记录技术,记录了离体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PS,发现损伤侧和非损伤侧PS的Renyi信息参数值差异显著,进而分析了神经元灌流大黄酸后损伤侧PS的Renyi信息参数值的变化,研究大黄酸对神经元的超兴奋性和突触传递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颅脑损伤可造成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迟发性过度兴奋,大黄酸对神经元的过度兴奋有抑制作用,Renyi信息可作为反映神经元兴奋性变化的一个特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峰电位 Renyi信息 兴奋性 颅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膀胱不同区域逼尿肌的兴奋性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涛 王勤章 +4 位作者 司军强 徐礼臻 丁国富 赵磊 王江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2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豚鼠膀胱不同区域逼尿肌的兴奋性。方法将豚鼠膀胱按解剖标志划分并切取不同部位组织块,制成逼尿肌肌条,置Kreb液孵育,通过体外肌条收缩实验和肌电位记录观察豚鼠逼尿肌收缩活动频率、幅度的变化以及肌电位频率、幅度的变化。... 目的观察豚鼠膀胱不同区域逼尿肌的兴奋性。方法将豚鼠膀胱按解剖标志划分并切取不同部位组织块,制成逼尿肌肌条,置Kreb液孵育,通过体外肌条收缩实验和肌电位记录观察豚鼠逼尿肌收缩活动频率、幅度的变化以及肌电位频率、幅度的变化。结果同等张力条件下,不同区域的离体逼尿肌肌条收缩频率和幅度各不相同,膀胱顶部肌条收缩的频率和幅度较大,其次为体部,颈部最弱。不同区域的离体逼尿肌肌条静息电位频率无明显差异而幅度不同,膀胱顶部肌电位幅度较大,其次为体部,颈部最弱。结论豚鼠膀胱不同区域逼尿肌的兴奋性不同,提示膀胱中可能存在兴奋的最高控制点,即膀胱起搏点,膀胱顶部可能为膀胱的潜在起搏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逼尿肌 肌肉兴奋性 逼尿肌收缩 逼尿肌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挫伤对大鼠视网膜谷氨酰胺合酶和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正如 陈海英 +3 位作者 徐明 陆炯 叶凯 管怀进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9期657-660,共4页
目的通过谷氨酰胺合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GLT-1)表达的改变,研究视神经挫伤后视网膜谷氨酸代谢变化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右眼视神经挫伤模型48只。术后1d、7d、14d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大鼠玻璃体谷... 目的通过谷氨酰胺合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GLT-1)表达的改变,研究视神经挫伤后视网膜谷氨酸代谢变化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右眼视神经挫伤模型48只。术后1d、7d、14d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大鼠玻璃体谷氨酸浓度;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视网膜GS、GLT-1的表达。结果视神经挫伤后1d、7d、14d,大鼠玻璃体谷氨酸浓度升高,与对侧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1、P=0.0000、P=0.0000)。视神经挫伤后1d,GS高表达(P=0.0054);挫伤后7d,GS表达与对侧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9);挫伤后14d,GS低表达(P=0.0333)。视神经挫伤后1d、7d,GLT-1的表达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85、0.6537);但挫伤后14d,GLT-1低表达(P=0.0403)。结论视神经挫伤后玻璃体谷氨酸浓度升高,与视网膜GS、GLT-1的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挫伤 谷氨酸 谷氨酰胺合酶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降低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谷氨酸兴奋性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凯宏 杨咏涛 +2 位作者 余雪梅 王静 崔越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16-319,323,共5页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谷氨酸兴奋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采用免疫细胞荧光双标鉴定视网膜Müller细胞。实验分10组,分别是:5mmol/L葡萄糖培养组(正常对照组),5mmol/L葡萄糖+0.1mmol/L牛磺酸培养组,...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谷氨酸兴奋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采用免疫细胞荧光双标鉴定视网膜Müller细胞。实验分10组,分别是:5mmol/L葡萄糖培养组(正常对照组),5mmol/L葡萄糖+0.1mmol/L牛磺酸培养组,5mmol/L葡萄糖+1mmol/L牛磺酸培养组,5mmol/L葡萄糖+10mmol/L牛磺酸培养组,25mmol/L葡萄糖培养组(高葡萄糖组),25mmol/L葡萄糖+0.1mmol/L牛磺酸培养组,25mmol/L葡萄糖+1mmol/L牛磺酸培养组,25mmol/L葡萄糖+10mmol/L牛磺酸培养组,5mmol/L葡萄糖+20mmol/L甘露醇组(甘露醇对照组)。RT-PCR检测谷氨酸转运蛋白(GLAST)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表达,β-液闪技术检测谷氨酸摄取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检测试剂盒检测GS活性。结果 25mmol/L高葡萄糖培养后Müller细胞中GLAST、GS mRNA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L-[2,3-3 H]-谷氨酸摄取活性由正常对照组的(726±12)cpm/(min.mg protein)降为(352±10)cpm/(min.mg protein),GS活性由(41.1±2.3)μmol/Lγ-谷氨酰羟肟酸(GHA)/(h.mg protein)降为(20.3±2.1)μmol/L GHA/(h.mg protein)(P<0.05)。加入1、10mmol/L牛磺酸干预可明显上调高葡萄糖组Müller细胞中GLAST、GS mRNA表达量,增加L-[2,3-3 H]-谷氨酸摄取活性和GS活性(P<0.05)。加入0.1mmol/L牛磺酸干预可上调高葡萄糖组Müller细胞中GLAST、GS mRNA表达量,增加L-[2,3-3 H]-谷氨酸摄取活性和GS活性,与高葡萄糖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露醇对照组Müller细胞中GLAST、GS mRNA表达量、L-[2,3-3 H]-谷氨酸摄取活性和GS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磺酸能降低高糖引起的视网膜谷氨酸兴奋性,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上调Mü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和降解能力,从而维持细胞外空间正常的谷氨酸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高糖 视网膜 谷氨酸兴奋性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缺血性损伤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包秀丽 艾育德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观察视网膜缺血性损伤后视网膜和房水中谷氨酸 (glutamate,Glu)、天冬氨酸 (aspartate ,Asp)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血管结扎方法建立家兔视网膜缺血模型 ,正常兔作为对照组 ,观察缺血 30min、6 0min和 75min组视网膜和房水中Glu... 目的 观察视网膜缺血性损伤后视网膜和房水中谷氨酸 (glutamate,Glu)、天冬氨酸 (aspartate ,Asp)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血管结扎方法建立家兔视网膜缺血模型 ,正常兔作为对照组 ,观察缺血 30min、6 0min和 75min组视网膜和房水中Glu和Asp含量及形态学不同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 缺血组视网膜Glu含量分别为 (5 .2 0± 1.6 0 )μmol·L-1、(4.2 1± 0 .96 ) μmol·L-1、(2 .11± 0 .6 7) μmol·L-1,正常对照组视网膜Glu含量为 (9.2 9± 2 .5 5 ) μmol·L-1;缺血组视网膜Asp含量分别为 (1.86± 0 .4 9) μmol·L-1、(1.0 7± 0 .2 1) μmol·L-1、(1.0 6± 0 .2 1) μmol·L-1,正常对照组视网膜Asp含量为 (2 .35± 0 .5 4 ) μmol·L-1;发生缺血性损伤时 ,缺血组Glu和Asp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缺血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随缺血时间延长 ,视网膜内Glu、Asp含量逐渐减少 ,房水中Glu、Asp含量逐渐增加。视网膜神经细胞持续丢失 ,以内颗粒层明显。结论 视网膜缺血时大量Glu、Asp释放入细胞外液 ,提示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介导视网膜缺血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缺血 谷氨酸 天冬氨酸 兴奋性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控大脑兴奋性传递和学习记忆功能的核心分子体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安玉会 郭茂峰 +1 位作者 张善锋 单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5年第3期275-277,共3页
关键词 学习记忆功能 动物大脑 兴奋性 20世纪90年代 子体 传递 研究计划 能力 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递质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伦立民 于维林 辛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2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递质 抑制性氨基酸 患者 老年 血浆 脑缺血 兴奋性 水平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尚利宏 暴璐 郑伟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1130-1130,共1页
关键词 脑疾病 代谢 脑脊髓液 兴奋性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温变化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组织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邱小鹰 梅元武 +1 位作者 王何 胡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 研究轻度高温、亚低温对局灶脑缺血组织兴奋性氨基酸 (EAA)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线栓模型 ,诱导目标脑温 ,用HPLC荧光法检测脑组织谷氨酸 (Glu)、天冬氨酸 (Asp)、甘氨酸 (Gly)含量。结果 轻度高温组Glu、... 目的 研究轻度高温、亚低温对局灶脑缺血组织兴奋性氨基酸 (EAA)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线栓模型 ,诱导目标脑温 ,用HPLC荧光法检测脑组织谷氨酸 (Glu)、天冬氨酸 (Asp)、甘氨酸 (Gly)含量。结果 轻度高温组Glu、Asp、Gly明显增高 ;亚低温组则明显降低。结论 轻度高温促进EAA增高 ,在持续增加Glu“兴奋毒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亚低温抑制EAA增高 ,在降低Glu“兴奋毒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脑缺血 兴奋性氨基酸 轻度高温 亚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党对模型小鼠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谭斌 谭杰华 肖本见 《上海精神医学》 2007年第4期227-229,共3页
目的观察富硒板党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小鼠兴奋性氨基酸(EAA)的影响。方法采用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建立谷氨酸功能低下精神分裂症模型小鼠,观察富硒板党对小鼠脑组织中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r-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及... 目的观察富硒板党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小鼠兴奋性氨基酸(EAA)的影响。方法采用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建立谷氨酸功能低下精神分裂症模型小鼠,观察富硒板党对小鼠脑组织中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r-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结果富硒板党对正常小鼠脑组织EAA含量无影响,可使MK-801所致谷氨酸功能低下精神分裂症模型小鼠脑组织的Glu、Asp、CAT含量降低,SOD活性增强。结论富硒板党具有调节精神分裂症模型小鼠脑组织中EAA的代谢功能,从而发挥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板党 地卓西平马来酸盐 兴奋性氨基酸 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表观受体动力学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瑞璇 陶宜楠 +2 位作者 石玉含 张环环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离体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刺激强度依赖性及表观受体动力学性质。方法:应用成年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不同强度电刺激Schaffer侧支诱发的EPSP的变化,并分析其表观受... 目的:观察大鼠离体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刺激强度依赖性及表观受体动力学性质。方法:应用成年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不同强度电刺激Schaffer侧支诱发的EPSP的变化,并分析其表观受体动力学特性,以及在LTP中的变化。结果:(1)电刺激Schaffer侧支诱发EPSP的幅度与刺激强度呈正相关(r=0.9251,P<0.01),表观解离速率常数K2和表观平衡解离常数KT均随刺激强度增强而降低,对应的相关系数r=-0.9725和-0.9483(P均<0.01)。(2)给予Schaffer侧支的强直刺激在6个测试神经元中的3个细胞诱发出LTP,对LTP过程中的EPSP表观受体动力学分析显示强直刺激后10 min时K2和KT值减小(P<0.01)。结论: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EPSP的表观受体动力学参数具有刺激强度依赖性,表观受体动力学分析方法亦可用于海马LTP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长时程增强 受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