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兴义三叠纪兴义动物群化石层锆石LA-ICP-MSU-Pb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志广 孙作玉 +1 位作者 江大勇 季承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79-790,共12页
本文选取了产自贵州兴义富含海生爬行动物及鱼类化石的法郎组竹杆坡段上部凝灰岩夹层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测定。测得兴义动物群化石赋存层位年龄为240.8±1.8 Ma,化石赋存层位之上21 m处年龄为239.8±1.7 Ma。... 本文选取了产自贵州兴义富含海生爬行动物及鱼类化石的法郎组竹杆坡段上部凝灰岩夹层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测定。测得兴义动物群化石赋存层位年龄为240.8±1.8 Ma,化石赋存层位之上21 m处年龄为239.8±1.7 Ma。该年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兴义动物群的时代为中三叠世拉丁期,而非晚三叠世卡尼期,这一结论可与此前菊石生物地层研究、碳同位素分析的结果相印证。结合兴义动物群中生物组合面貌的变化,推测三叠纪生态系统可能在拉丁期就已开始由辐射发展阶段转变为完全复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凝灰岩 三叠纪 兴义动物群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兴义中三叠世黔鱼龙属(爬行纲:鱼龙目)一新种 被引量:5
2
作者 杨鹏飞 季承 +4 位作者 江大勇 Ryosuke Motani Andrea Tintori 孙元林 孙作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02-1008,共7页
描述产于贵州省兴义市乌沙镇中三叠统拉丁阶法郎组竹杆坡段的鱼龙类黔鱼龙属一新种——兴义黔鱼龙(Qianichthyosaurus xingyiensis sp.nov.),并厘定黔鱼龙属(Qianichthyosaurus)的鉴定特征:齿冠长度与头骨宽度之比略小于0.1;尺骨外边缘... 描述产于贵州省兴义市乌沙镇中三叠统拉丁阶法郎组竹杆坡段的鱼龙类黔鱼龙属一新种——兴义黔鱼龙(Qianichthyosaurus xingyiensis sp.nov.),并厘定黔鱼龙属(Qianichthyosaurus)的鉴定特征:齿冠长度与头骨宽度之比略小于0.1;尺骨外边缘呈片状或具凹缺;后肢近等或略长于前肢;胫骨外边缘呈片状或具凹缺。新种与Qianichthyosaurus属型种区别在于:吻部与头骨长度之比大于60%;肱骨远端桡骨关节面明显长于尺骨关节面;耻骨孔未闭合;腓骨后缘有一明显突起;坐骨亚三角形,缺少骨干。新种产出地层层位明显低于属型种的上三叠统卡尼阶法郎组瓦窑段,为目前发现的黔鱼龙属出现的最低层位。黔鱼龙属、贵州鱼龙属与海龙类安顺龙属在兴义和关岭均有发现,揭示中三叠世拉丁晚期的兴义动物群和晚三叠世卡尼期的关岭生物群可能有更紧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鱼龙 鱼龙 中三叠世 兴义动物群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博物馆进行化石原位保护的模式——以兴义贵州龙化石原位保护馆为例
3
作者 鲁昊 付宛璐 +1 位作者 周敏 柴珺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55,共6页
兴义贵州龙化石原位保护馆是具有鲜明特色的自然类博物馆,是一种减少对大型珍贵化石的运移,尽可能保持化石原始的产出信息的尝试,在设计布局和展陈理念中突出了兴义动物群的特征,在后期运营中通过组建化石修复团队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了化... 兴义贵州龙化石原位保护馆是具有鲜明特色的自然类博物馆,是一种减少对大型珍贵化石的运移,尽可能保持化石原始的产出信息的尝试,在设计布局和展陈理念中突出了兴义动物群的特征,在后期运营中通过组建化石修复团队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了化石的研究与展示价值。兴义贵州龙化石原位保护馆带动了当地旅游,惠及居民生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对于阐释生命演化关键问题、促进社区发展和对于申请世界地质公园具有一定借鉴意义,足以为后来者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自然类博物馆 原位保护馆 兴义动物群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氏贵州龙新生个体形态学特征
4
作者 温谦谦 张启跃 +4 位作者 闵筱 周长勇 文芠 胡世学 黄金元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6-571,共16页
本文观察并测量了中三叠世拉丁期兴义动物群中的12件包含胚胎的胡氏贵州龙化石及已产出的49个幼体胡氏贵州龙标本;对成年个体与新生个体的体长、肱骨长、股骨长与眼眶长径的特定性状比率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展示了成年个体、胚胎及幼年... 本文观察并测量了中三叠世拉丁期兴义动物群中的12件包含胚胎的胡氏贵州龙化石及已产出的49个幼体胡氏贵州龙标本;对成年个体与新生个体的体长、肱骨长、股骨长与眼眶长径的特定性状比率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展示了成年个体、胚胎及幼年个体的特征差异,首次描述了胡氏贵州龙新生个体形态学特征;定量刻画了胡氏贵州龙新生个体的头骨、颈椎、背椎、荐椎、尾椎和四肢,获得了更完整、精确的解剖学信息。新材料揭示胡氏贵州龙新生个体的头骨平均长度为8.56mm,肱骨明显短于股骨,肱股比例为1∶1.09。头部呈饱满的三角形,吻部短而钝,眼眶大而圆,具有独特的狭长型上颞孔。此外,研究发现胡氏贵州龙的生产方式为胎儿头部首先从母体产道产出,同时新生个体的吻—臀距稳定在31.04~32.26mm这个数值范围内,且该数值的变动与母体大小无直接联系。本次研究为胡氏贵州龙的生殖方式、个体发育、特别是异速生长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氏贵州龙 新生个体 生殖方式 中三叠世 兴义动物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贵交界地区中上三叠统之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曾雄伟 程龙 +2 位作者 王建坡 危凯 杨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3-516,共14页
中国西南部云贵交界地区中上三叠统海相地层以拥有丰富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为特色的古生物群落而闻名。近期,笔者在云贵交界地区发现了一个完整的中上三叠统竹杆坡组至上三叠统小凹组剖面,即云南罗平江底剖面。在该剖面中,分别在竹杆坡... 中国西南部云贵交界地区中上三叠统海相地层以拥有丰富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为特色的古生物群落而闻名。近期,笔者在云贵交界地区发现了一个完整的中上三叠统竹杆坡组至上三叠统小凹组剖面,即云南罗平江底剖面。在该剖面中,分别在竹杆坡组纹层灰岩段顶部及小凹组上部发现了典型的兴义动物群及关岭生物群生物组合。为了研究中晚三叠世之交生物群落演化的环境背景,对采集的97件地球化学样品进行了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与分析。微量和稀土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竹杆坡组纹层灰岩段及小凹组处于缺氧环境,产兴义动物群及关岭生物群的地层含氧量相对增加,而两生物群落之间的竹杆坡组瘤状灰岩段主要为贫氧环境。中晚三叠世之交的海水含氧量的变化规律与生物群落的演替较为吻合,说明该时期海水含氧量的变化对生物演替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贵州 中上三叠统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氧化还原环境 兴义动物群 关岭生物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