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香豆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段珍 吴凡 +1 位作者 闫启 张吉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7-228,共12页
香豆素是来源于苯丙烷代谢途径中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应答逆境胁迫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香豆素生物合成途径以及所涉及的关键酶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家族的系统进化,并对... 香豆素是来源于苯丙烷代谢途径中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应答逆境胁迫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香豆素生物合成途径以及所涉及的关键酶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家族的系统进化,并对香豆素目前研究的问题进行总结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香豆素生物合成及其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 生物合成 关键酶基因 葡萄糖基转移基因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菌合成酯类化合物关键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庄世文 付俊淑 黄金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3-436,共4页
酯类化合物是发酵食品的重要香气成分之一,酵母发酵是酯类化合物产生的主要来源。在分析酵母菌酯类生物合成途径的基础上,对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包括脂肪酶/酯酶基因、醇酰基转移酶基因和醇脱氢酶基因及其酶作用进展作了综述。
关键词 酵母 酯类化合物 关键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腺脂肪合成关键酶基因在乳汁体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谢佳喜 朱河水 +4 位作者 杨国宇 李宏基 郭豫杰 汪新建 王月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81-1087,共7页
为了阐明乳脂合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分子机理,为反刍动物原料乳的优化,特别是为乳脂肪的营养调控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奶牛初乳、常乳和末乳中的乳汁体细胞为研究对象,以看家基因GAPDH为内参,对初乳、常乳和末乳中LPL、CD3... 为了阐明乳脂合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分子机理,为反刍动物原料乳的优化,特别是为乳脂肪的营养调控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奶牛初乳、常乳和末乳中的乳汁体细胞为研究对象,以看家基因GAPDH为内参,对初乳、常乳和末乳中LPL、CD36、VLDLR、ACSS2、ACSL1、FABP3、ACC、FASN、SCD、ADFP、XDH和BTN1A1 mRNA进行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发现,LPL、CD36、VLDLR、ACSS2、ACSL1、FABP3、SCD、AD-FP、XDH和BTN1A1 mRNA在初乳、常乳和末乳中均有表达,而ACC和FASNmRNA只在初乳中表达,常乳和末乳中均不表达;半定量结果表明,与初乳相比,常乳和末乳中LPL、CD36、VLDLR、ACSS2、ACSL1、FABP3、SCD、ADFP、XDH和BTN1A1 mRNA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常乳与末乳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初乳期乳腺脂肪合成能力明显高于常乳和末乳期乳腺,且脂肪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内脂转运和代谢的生理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汁 体细胞 脂肪合成关键酶基因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乳脂合成关键酶基因全泌乳期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钰璨 邓霄禹 江明锋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64,共6页
试验以川西北高原的乳用麦洼牦牛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麦洼牦牛乳腺组织中的氨酰-Co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1(acyl-CoA synthetase long-chain family member 1,ACSL1)、氨酰-CoA合成酶短链家族成员1、2(acyl-CoA syntheta... 试验以川西北高原的乳用麦洼牦牛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麦洼牦牛乳腺组织中的氨酰-Co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1(acyl-CoA synthetase long-chain family member 1,ACSL1)、氨酰-CoA合成酶短链家族成员1、2(acyl-CoA synthetase short-chain family member 1、2,ACSS1、ACSS2)和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成员3(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3,FABP3)等乳脂代谢相关基因全泌乳期转录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基因在整个泌乳期均持续表达;分娩后30d(30d)ACSL1、ACSS1、ACSS2和FABP3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比分娩前15d(-15d)显著增加(P<0.05),且达到最大值后逐步下降。产乳量测定结果表明,麦洼牦牛产乳量在120d达到峰值,比乳脂代谢相关基因峰值表达水平晚90d,其后产乳量逐步下降。结果表明,牦牛脂肪合成关键酶基因在全泌乳期的表达规律可能与牦牛对青藏高原生存环境的适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洼牦牛 乳脂合成关键酶基因 乳腺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花变叶病病原鉴定及赤霉素合成与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俊男 王柱华 +4 位作者 万琼莲 许杏萍 苏帆 蔡银枫 蔡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4-621,共8页
【目的】明确云南元谋地区发生的萝卜花变叶病病原以及赤霉素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方法】对自然表现花变叶、丛枝和节间缩短的萝卜感病植株总DNA进行植原体16S rRNA基因扩增、克隆、测序及系统进化树构建,并采用实时荧... 【目的】明确云南元谋地区发生的萝卜花变叶病病原以及赤霉素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方法】对自然表现花变叶、丛枝和节间缩短的萝卜感病植株总DNA进行植原体16S rRNA基因扩增、克隆、测序及系统进化树构建,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赤霉素合成及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GA20ox1、GA3ox1和GA2ox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该植原体株系与16SrⅡ-A亚组相似性最高(0.98),并与16SrⅡ-A亚组中的其他植原体株系明显形成一个进化支。【结论】萝卜花变叶植原体(Raphanus sativus phyllody,RsPh-YNym)为植原体16SrⅡ-A亚组成员,且与候选种Candidatus Phytoplasma aurantifolia相关,明确了该株系的分类地位;感病植株茎中3种关键酶基因GA20ox1、GA3ox1和GA2ox1表达水平发生了变化,表达量均下调,说明植原体的侵染造成了植株赤霉素稳态被破坏,从而导致植株表型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植原体 赤霉素 关键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β-香树酯醇合酶和鲨烯合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姜晓东 李新凤 +4 位作者 郝艳平 赵靓 吕晋慧 贾举庆 张春来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4-1221,共8页
为了探明藜麦皂苷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试验以藜麦品种陇藜1号为材料,利用已有的转录数据,通过RT-PCR技术鉴定参与三萜皂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了基因编码蛋白保守结构域、蛋白二级结构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并... 为了探明藜麦皂苷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试验以藜麦品种陇藜1号为材料,利用已有的转录数据,通过RT-PCR技术鉴定参与三萜皂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了基因编码蛋白保守结构域、蛋白二级结构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并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进行了目的基因在籽粒不同发育时期和植株不同部位(根、茎、叶和籽粒)表达水平的研究。试验克隆得到三萜烯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编码基因CqSS1、CqSS2和CqbAS的cDNA全长序列。半定量RT-PCR表达分析表明,CqSS1和CqbAS在叶片、籽粒中表达量最高,各基因在籽粒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间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对藜麦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模式的研究,将为进一步探明藜麦皂苷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及发掘影响藜麦皂苷含量的关键基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籽粒发育 关键酶基因 克隆 半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ABA的甘草bZIP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及调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清 武立伟 +7 位作者 范潘慧 徐志超 罗红梅 孙伟 王瑀 郑司浩 宋经元 姚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6期1207-1217,共11页
目的:研究响应脱落酸(ABA)的甘草碱性亮氨酸拉链(GubZIPs)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差异,克隆并分析甘草关键酶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为解析bZIP转录因子调控甘草活性成分生物合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分析甘... 目的:研究响应脱落酸(ABA)的甘草碱性亮氨酸拉链(GubZIPs)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差异,克隆并分析甘草关键酶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为解析bZIP转录因子调控甘草活性成分生物合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分析甘草毛状根中GubZIPs转录因子基因在外源AB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及在3年生甘草中的空间表达差异;利用TBtools软件从甘草基因组中提取关键酶基因的启动子片段并克隆,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启动子上潜在的关键调控元件。结果:甘草GubZIP1、GubZIP5、GubZIP33和GubZIP56基因在不同的ABA处理条件下表达模式不同,其中GubZIP1和GubZIP33的响应最为显著。分析GubZIPs基因在甘草不同组织的表达差异发现,GubZIP1和GubZIP5在根部高水平表达,GubZIP33和GubZIP56在叶中高水平表达。基于甘草基因组克隆获得甘草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查耳酮异构酶(CHI)、查耳酮合成酶(CHS)、β-香树脂醇合酶(β-AS)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HI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有2个G-box和1个A-box顺式作用元件,CHS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有2个ABRE和1个G-box顺式作用元件,β-AS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有1个ABRE和1个G-box顺式作用元件。结论:甘草毛状根中GubZIP1、GubZIP5、GubZIP33和GubZIP56基因对ABA均有显著响应,采用50 mg·L^(–1)的ABA处理3 h是研究甘草中ABA相关通路较为适宜的方案。此外甘草的关键酶基因启动子上存在可与bZIP转录因子结合和响应ABA等激素的顺式作用元件;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解析响应ABA的bZIP转录因子调控甘草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毛状根 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 空间表达 关键酶基因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单体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修订 被引量:29
8
作者 薛永常 李金花 +1 位作者 卢孟柱 张绮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6-153,共8页
对上世纪 90年代以来木质素单体生物合成途径的发展进行了综述 ,对木质素的组成、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步骤及其涉及到的酶类、近年来对合成途径的修订以及我国在木质素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提出今后我国木质素研究将主要集中... 对上世纪 90年代以来木质素单体生物合成途径的发展进行了综述 ,对木质素的组成、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步骤及其涉及到的酶类、近年来对合成途径的修订以及我国在木质素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提出今后我国木质素研究将主要集中在改良木材的材性和改善草类的消化性方面 ,通过调节木质素合成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 ,以改变木质素的含量或单体组成 ,以满足工业不同用材的需要及畜牧用草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单体生物 合成途径 修订方法 关键酶基因 木材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类黄酮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冯凯 陈颖 +2 位作者 刘瑞 马娟娟 赵斌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8-188,共11页
基于类黄酮化合物在银杏叶用林培育、药物生产加工等方面的重要理论研究和应用价值,从环境、细胞培养、分子水平3个方面对近年来银杏类黄酮代谢的调控研究进行了综述。得出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条件的改变可以调控银杏类黄酮的代谢;... 基于类黄酮化合物在银杏叶用林培育、药物生产加工等方面的重要理论研究和应用价值,从环境、细胞培养、分子水平3个方面对近年来银杏类黄酮代谢的调控研究进行了综述。得出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条件的改变可以调控银杏类黄酮的代谢;诱导子、微量元素的调整是细胞培养中类黄酮生产的有效调控手段;随着银杏全基因组测序地完成,人们通过基因组学与高通量测序技术挖掘出了许多关键酶基因和转录因子,丰富了人们对银杏黄酮代谢进行调控的手段。在未来的应用和研究中,建议通过多组学研究挖掘更多的相关基因和关键酶,从上游和下游的基因簇共调节研究黄酮的代谢通路,并结合合成生物学实现银杏黄酮的智能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黄酮代谢 细胞培养 关键酶基因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酚酸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立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0期6562-6564,6604,共4页
酚酸类成分是丹参的一大类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从丹参酚酸类成分的生理活性、生源途径、生源途径关键酶基因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为丹参酚酸成分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丹参 酚酸类成分 生物合成 关键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化窖泥己酸代谢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代金凤 罗雯 +6 位作者 廖作敏 罗政 文春平 许艳 吴正云 周山大慶 张文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8-152,共5页
浓香型白酒的独特风味与窖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以己酸为前体物质的己酸乙酯是浓香型白酒中最重要的香气成分。该实验采用宏转录组技术对产己酸关键酶基因crt1、bcd、etfA1、etfB1、hbd1、nfnA和nfnB在老化窖泥中的表达以及老化窖泥... 浓香型白酒的独特风味与窖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以己酸为前体物质的己酸乙酯是浓香型白酒中最重要的香气成分。该实验采用宏转录组技术对产己酸关键酶基因crt1、bcd、etfA1、etfB1、hbd1、nfnA和nfnB在老化窖泥中的表达以及老化窖泥中的己酸代谢途径进行了研究,为白酒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根据关键酶基因的物种注释结果,推测脱卤厌氧杆菌(Anaeromyxobacter dehalogenans)可能是窖泥中一类重要微生物;同时,窖泥中己酸的合成可能并非己酸菌作用的结果,而是由多种非己酸菌共同作用产生。在老化窖泥中,D-乳酸和L-乳酸之间不能通过乳酸消旋酶相互转换,丙酮酸通过丙酮酸氧化还原酶或2-氧代酸氧化还原酶而不是丙酮酸甲酸裂解酶催化生成乙酰辅酶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窖泥 己酸 宏转录 关键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植生生态所:取得生物丁醇制造技术研究新进展
12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3-133,共1页
近日,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生物丁醇协作组在生物丁醇制造技术方面取得最新研究成果。该协作组解析了重要产溶剂梭菌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中木糖代谢途径,鉴定了与之相关的关键酶基因、转运基因和调控基... 近日,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生物丁醇协作组在生物丁醇制造技术方面取得最新研究成果。该协作组解析了重要产溶剂梭菌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中木糖代谢途径,鉴定了与之相关的关键酶基因、转运基因和调控基因,并通过代谢工程手段解除了该菌的碳代谢物阻遏(Carbon Catabolite Repression,CCR)效应,使其能同时、同等程度地利用葡萄糖和木糖两种底物进行溶剂的生物合成。此项结果在提高木质纤维素液体燃料发酵的生产效率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丁醇梭菌 合成生物学 制造技术 中科院 关键酶基因 生态 植生 重点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遭受害虫袭击会发出“求救信号”
13
作者 吴长锋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第11期12-12,共1页
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宋传奎教授团队研究发现,茶树在受到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3- 己烯醇,而健康的茶树一旦接收到该信号,就能在体内生成顺-3- 己烯醇糖苷这一“防御武器”并储存起来。同时首次发现并验... 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宋传奎教授团队研究发现,茶树在受到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3- 己烯醇,而健康的茶树一旦接收到该信号,就能在体内生成顺-3- 己烯醇糖苷这一“防御武器”并储存起来。同时首次发现并验证控制这一糖苷化过程的关键酶基因。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植物学学术期刊《植物细胞环境》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农业大学 茶树生物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求救信号 学术期刊 团队研究 植物细胞 关键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