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聚酯阻燃中的应用
1
作者 魏一 徐红 +2 位作者 钟毅 张琳萍 毛志平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为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性能,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和间苯三酚为原料制备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PCTP)微球,将PCTP微球作为阻燃剂通过物理共混方式添加到PET中制备PET/PCTP复合材料,并借助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仪、热重... 为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性能,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和间苯三酚为原料制备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PCTP)微球,将PCTP微球作为阻燃剂通过物理共混方式添加到PET中制备PET/PCTP复合材料,并借助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仪、热重-红外联用仪、极限氧指数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对PET/PCTP体系的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阻燃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PET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PCTP微球所制备的PET/PCTP2.0复合材料,其极限氧指数(LOI)从24.4%增加到31.1%,且UL-94达到V-0水平;相较于PET,PET/PCTP2.0复合材料的峰值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均显著降低(分别下降28.7%和17.7%),断裂强力下降13.3%,仍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PET/PCTP复合材料在燃烧过程中可快速生成致密连续的炭层,隔绝可燃物内外的热量交换,同时释放出CO 2等不燃气体,稀释PET基材周围的氧气从而实现阻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熔融共混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间苯酚)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氧基改性聚氨基环三磷腈对环氧树脂固化物的阻燃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晶巍 朱凤丽 +2 位作者 隋晓彤 毕伟 唐林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3-58,64,共7页
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测定、垂直燃烧试验和锥形量热分析研究了苯氧基改性聚氨基环三磷腈(PPHACTPA)对酚醛胺固化环氧树脂(E-44/NX-2003)的阻燃作用,并与聚氨基环三磷腈(PHACTP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PHACTPA对E-44/NX-2003的阻燃作用... 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测定、垂直燃烧试验和锥形量热分析研究了苯氧基改性聚氨基环三磷腈(PPHACTPA)对酚醛胺固化环氧树脂(E-44/NX-2003)的阻燃作用,并与聚氨基环三磷腈(PHACTP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PHACTPA对E-44/NX-2003的阻燃作用与PPHACTPA中苯氧基的数量有关。当每个磷腈环约含有1个苯氧基时(PPHACTPA-1),其阻燃作用略优于PHACTPA,而每个磷腈环所含苯氧基数增至2(PPHACTPA-2)时,其阻燃作用明显降低,差于PHACTPA。PHACTPA和PPHACTPA主要是通过凝聚相机理对E-44/NX-2003产生阻燃作用。阻燃剂在高温下生成具有强脱水作用的磷酸类化合物而促进环氧树脂固化物炭化,同时环氧体系分解生成的惰性气体使炭层发泡形成膨胀性炭层。这种致密的膨胀性炭层通过隔热隔氧及抑制环氧体系进一步地分解而产生阻燃作用。PPHACTPA-1更易转变成磷酸类化合物,因而促进成炭的能力更强,阻燃作用更好。PPHACTPA-2含磷量低,因而促进成炭的能力较差,阻燃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 苯氧基 改性 氧树脂 阻燃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改性聚氨基环三磷腈对环氧树脂的阻燃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静 柯杨 +1 位作者 毕伟 唐林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90,共7页
通过极限氧指数测定,垂直燃烧试验和锥形量热分析研究了三聚氰胺改性聚氨基环三磷腈(MPHACTPA)对改性脂肪胺固化环氧树脂(E-44/DG593)的阻燃作用,并与聚氨基环三磷腈(PHACTP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HACTPA和MPHACTPA对E-44/DG593均有... 通过极限氧指数测定,垂直燃烧试验和锥形量热分析研究了三聚氰胺改性聚氨基环三磷腈(MPHACTPA)对改性脂肪胺固化环氧树脂(E-44/DG593)的阻燃作用,并与聚氨基环三磷腈(PHACTP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HACTPA和MPHACTPA对E-44/DG593均有较好的阻燃作用。三聚氰胺与六氯环三磷腈的摩尔比对MPHACTPA的阻燃作用有些影响,当两者的摩尔比为1.5∶1(MPHACTPA-2)时,其阻燃作用最好。锥形量热试验残余物分析结果表明:PHACTPA和MPHACTPA在燃烧过程中受热分解成磷酸、偏磷酸、聚磷酸等,这些化合物促使E-44/GD731脱水炭化,并在NH3、N2、CO2等惰性气体的发泡作用下形成膨胀性炭层,因而产生强的凝聚相阻燃作用。MPHACTPA-2促进成炭的能力较强,因而阻燃作用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氨基 氰胺 改性 氧树脂 阻燃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基环三磷腈对环氧树脂固化物的阻燃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柯杨 赵静 +2 位作者 成国亮 毕伟 唐林生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37,共4页
研究了聚氨基环三磷腈(PHACTPA)对环氧树脂固化物阻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质量分数量为30%PHACTPA时,环氧树脂固化物的极限氧指数为27.7%,阻燃等级达FV-0,且总热释放量、平均热释放速率、最高热释放速率和平均有效燃烧热明显降低... 研究了聚氨基环三磷腈(PHACTPA)对环氧树脂固化物阻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质量分数量为30%PHACTPA时,环氧树脂固化物的极限氧指数为27.7%,阻燃等级达FV-0,且总热释放量、平均热释放速率、最高热释放速率和平均有效燃烧热明显降低,质量损失变慢。锥形量热试验的残余物分析表明,PHACTPA主要是通过凝聚相产生阻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 氧树脂固化物 阻燃性 阻燃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环三磷腈-co-4,4′-二氨基二苯砜)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心愿 魏欢 +1 位作者 熊芸 刘生鹏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1年第6期25-30,共6页
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和4,4′-二氨基二苯砜(DDS)为单体,制备了单分散的聚(环三磷腈-co-4,4′-二氨基二苯砜)(PDS)微球,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反应方式、反应溶剂、HCCP浓度、HCCP和DDS的官能团物质的量比n(Cl)∶n(NH_(2))、HCCP加料方式等... 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和4,4′-二氨基二苯砜(DDS)为单体,制备了单分散的聚(环三磷腈-co-4,4′-二氨基二苯砜)(PDS)微球,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反应方式、反应溶剂、HCCP浓度、HCCP和DDS的官能团物质的量比n(Cl)∶n(NH_(2))、HCCP加料方式等进行了优化,探讨了PDS微球的热稳定性和成炭性能。结果表明,PDS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乙腈为反应溶剂、三乙胺为缚酸剂、HCCP和DDS的官能团物质的量比n(Cl)∶n(NH_(2))为1∶1、一次性加入2 mg·mL^(-1)HCCP、80℃回流反应24 h,所制备的PDS微球分散均匀,粒径均一,直径在1.0μm左右,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成炭性能,PDS微球残炭具有类石墨烯结构及较完整的石墨晶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4 4′-二氨基二苯砜)(PDS) 微球 热稳定性 成炭性能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氯化磷与氨基甲酸铵合成六氯环三磷腈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德 李然 张龙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50,共3页
以氨基甲酸铵代替氯化铵与五氯化磷在惰性有机溶剂中催化反应合成了六氯环三磷腈。以3.9g氨基甲酸铵与11.5g五氯化磷反应7h,得5.3g六氯环三磷腈,六氯环三磷腈总质量产率(以五氯化磷计)达46.1%。产品六氯环三磷腈熔点为112.4℃~114℃。... 以氨基甲酸铵代替氯化铵与五氯化磷在惰性有机溶剂中催化反应合成了六氯环三磷腈。以3.9g氨基甲酸铵与11.5g五氯化磷反应7h,得5.3g六氯环三磷腈,六氯环三磷腈总质量产率(以五氯化磷计)达46.1%。产品六氯环三磷腈熔点为112.4℃~114℃。并对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IR谱、31PNMR谱、质谱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氯 五氯化 氨基甲酸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4-羟甲基苯氧基)环三磷腈阻燃剂/聚酰亚胺纤维对三元乙丙包覆层烟雾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鹏 刘晨 +4 位作者 李军强 肖啸 王长健 张富平 杨士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7-110,共4页
研究了六(4-羟甲基苯氧基)环三磷腈(PN-OH)阻燃剂和聚酰亚胺(PI)纤维对三元乙丙包覆烧蚀性能和烟雾性能的影响,并对阻燃和固碳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1#—10#试样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随着PN-OH和PI含量的增加,三元乙丙包覆层线烧蚀率由0.164... 研究了六(4-羟甲基苯氧基)环三磷腈(PN-OH)阻燃剂和聚酰亚胺(PI)纤维对三元乙丙包覆烧蚀性能和烟雾性能的影响,并对阻燃和固碳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1#—10#试样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随着PN-OH和PI含量的增加,三元乙丙包覆层线烧蚀率由0.164mm/s降至0.102mm/s,质量烧蚀率由0.065g/s降至0.055g/s;包覆层烟雾性能得到较大改善,可见光透过率由68.4%提高为90.2%,激光透过率由55.3%提高为7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乙丙包覆层 烟雾性能 酰亚胺纤维 六(4-羟甲基苯氧基)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环三磷腈-砜微球/环氧树脂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
8
作者 刘海彬 钱君质 +3 位作者 张天骄 郭强 刘隽 张四刚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8-41,共4页
以六氯环三磷腈为原料合成聚环三磷腈-砜(PCPS)微球,用其对环氧树脂进行填充改性,采用空气喷涂方法在钢板表面制备复合涂层,通过XRD、SEM和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PCPS微球及其复合涂层的结构,考察了微球含量对复合涂层摩擦学性能... 以六氯环三磷腈为原料合成聚环三磷腈-砜(PCPS)微球,用其对环氧树脂进行填充改性,采用空气喷涂方法在钢板表面制备复合涂层,通过XRD、SEM和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PCPS微球及其复合涂层的结构,考察了微球含量对复合涂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CPS微球为非晶结构,平均粒径约为493nm,在涂层中分散均匀;涂层的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均随微球含量的增多而先减小然后略微增大,微球质量分数为3%时涂层的摩擦因数最低且磨损量最小,分别为0.37和1.8×10-6 mm3,其磨损以粘着磨损机理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树脂 -砜微球 涂层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3,3,5,5-三螺环(1,5-二氨基四唑)环三磷腈的密度泛函理论
9
作者 尚静 张建国 +2 位作者 郑慧慧 张同来 杨利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6,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B3LYP和B3PW91方法分别在6-31G*和6-31G**水平下对1,5-二氨基四唑取代的环三磷腈类化合物进行了分子设计和计算,得到该化合物的两种同分异构体,通过对其进行构型优化、振动分析、自然键轨道分析和Mulliken布居分...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B3LYP和B3PW91方法分别在6-31G*和6-31G**水平下对1,5-二氨基四唑取代的环三磷腈类化合物进行了分子设计和计算,得到该化合物的两种同分异构体,通过对其进行构型优化、振动分析、自然键轨道分析和Mulliken布居分析,得到两种构型都能稳定存在。由分子能量和前线轨道能级差判断得到顺式结构的稳定性要强于反式结构。同时对其生成热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两种结构均具有较高的正生成热,且含氮量较高,有望用于新型含能材料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1 5-二氨基四唑 密度泛函理论 自然键轨道分析 生成热 含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三磷腈和三嗪衍生物协同阻燃对聚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孔抵柱 李家炜 +4 位作者 徐红 张琳萍 钟毅 隋晓锋 毛志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17,共7页
为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性能,合成了阻燃剂(4-烯丙氧羰基苯氧基)环三磷腈(HACP)和三(4-烯丙氧羰基苯氧基)-1,3,5-三嗪(TATZ),并与PET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PET/HACP/TATZ复合材料。采用极限氧指数仪、垂直燃烧仪、微型量热... 为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性能,合成了阻燃剂(4-烯丙氧羰基苯氧基)环三磷腈(HACP)和三(4-烯丙氧羰基苯氧基)-1,3,5-三嗪(TATZ),并与PET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PET/HACP/TATZ复合材料。采用极限氧指数仪、垂直燃烧仪、微型量热仪、热失重分析测试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拉伸试验机等测试仪器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能、力学性能和成炭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HACP和TATZ的协同阻燃性不仅提高了PET材料的阻燃效率,而且降低了对基材PET力学性能的负面影响,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值达到32.4%,垂直燃烧性能达到V-0级,热释放速率较纯PET下降了3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效应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阻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氯环三磷腈/三氧化二锑阻燃聚双环戊二烯材料
11
作者 董晓光 余志强 +4 位作者 杜丽媛 林清怀 郭二茹 李俊贤 张玉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9-53,共5页
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为阻燃剂,三氧化二锑(Sb_(2)O_(3))为协效剂,采用反应注射成型(RIM)工艺,制备了阻燃聚双环戊二烯(PDCPD)材料。通过垂直燃烧仪、极限氧指数仪、锥形量热仪、微电子万能试验机、悬臂梁冲击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为阻燃剂,三氧化二锑(Sb_(2)O_(3))为协效剂,采用反应注射成型(RIM)工艺,制备了阻燃聚双环戊二烯(PDCPD)材料。通过垂直燃烧仪、极限氧指数仪、锥形量热仪、微电子万能试验机、悬臂梁冲击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材料的形貌、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CCP在Sb_(2)O_(3)的协效作用下,PDCPD材料阻燃性能显著提升,力学性能下降较小。当HCCP添加量为15%,Sb_(2)O_(3)添加量为6%时,可使PDCPD阻燃材料的垂直燃烧(UL94)等级达到V-0级,极限氧指数(LOI)为34.0%,此时拉伸强度为28.7 MPa,冲击强度为15.8 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烯 六氯 氧化二锑 阻燃 反应注射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三磷腈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PET阻燃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娇宁 苏兴勇 +4 位作者 雅兰 陆雯婷 陈飞 陈樱 毛志平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2-56,共5页
以含硅和硼元素的物质改性六氯环三磷腈,制备环三磷腈衍生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确定其结构。将衍生物以熔融共混的方法应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研究,通过极限氧指数和垂直燃烧测试判定其在PET中的... 以含硅和硼元素的物质改性六氯环三磷腈,制备环三磷腈衍生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确定其结构。将衍生物以熔融共混的方法应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研究,通过极限氧指数和垂直燃烧测试判定其在PET中的阻燃效果,协同燃烧后炭渣的表面形貌探讨其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在阻燃剂的添加量仅为1%时,材料的极限氧指数能达30%以上,UL 94可达V-0级的水平;材料燃烧后材料的内表面是多孔型的而外表面是连续致密的,为改善材料的热性质和降低可燃气体的扩散提供了一层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氮协同环三磷腈阻燃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淑玲 娄帅 +1 位作者 王红霞 王彦林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1-135,共5页
为了提高饱和聚酯及不饱和聚酯材料的阻燃性能,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烯丙胺及苯胺为主要原料,二步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磷氮协同阻燃剂烯丙胺基五苯胺基环三磷腈(ANNCTP),磷氮总含量高达33.7%。探索合成工艺,得到最优反应条件:物料比n(H... 为了提高饱和聚酯及不饱和聚酯材料的阻燃性能,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烯丙胺及苯胺为主要原料,二步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磷氮协同阻燃剂烯丙胺基五苯胺基环三磷腈(ANNCTP),磷氮总含量高达33.7%。探索合成工艺,得到最优反应条件:物料比n(HCCP)∶n(烯丙胺)∶n(苯胺)=1∶1∶5.1,在60℃下反应7 h,产率最高(为89.2%)。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热重分析表征了产物结构与目标产物一致,800℃时仍有22.5%的残余物,热稳定性良好。采用氧指数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其阻燃性能,结果表明,添加20%(质量分数,下同)ANNCTP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的氧指数(LOI)为29%,添加10%ANNCTP的191不饱和树脂LOI为27%,皆为难燃级别,ANNCTP中磷/氮两种阻燃元素协同作用,阻燃效能良好。材料燃烧后残炭形貌致密而有微孔,主要为气相阻燃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阻燃 烯丙胺基五苯胺基 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191不饱和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残留聚环三膦腈-芳酰胺材料的合成与热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金亮 张经毅 +3 位作者 郭强 赵正平 聂智军 罗唯力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4-76,共3页
采用苯酚钠和4,4'-二氨基二苯醚亲核取代六氯环三磷腈,生成2,4-二[4'-(4''-氨基苯氧基)苯胺基]四苯氧基环三磷腈(AOPPZ),进而将其与对苯二甲酰氯进行缩聚反应,获得聚环三膦腈-芳酰胺材料(POPA);采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 采用苯酚钠和4,4'-二氨基二苯醚亲核取代六氯环三磷腈,生成2,4-二[4'-(4''-氨基苯氧基)苯胺基]四苯氧基环三磷腈(AOPPZ),进而将其与对苯二甲酰氯进行缩聚反应,获得聚环三膦腈-芳酰胺材料(POPA);采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对所合成的AOPPZ和POPA进行结构分析,采用热重分析仪对二者热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中存在苯氧基取代结构,磷腈环上6个氯原子均被取代,后者主链上有聚酰胺结构;AOPPZ在200℃左右开始分解,经600℃热过程固体残留物质量分数高达56.4%;而POPA在220℃开始分解,355℃达到最大分解率,经600℃热过程固体残留物质量分数高达55.6%,属高温高残留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氯 -芳酰胺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苯氧基环三磷腈阻燃PC/ABS合金及其高性能化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琳珊 陈雅君 +1 位作者 李琢 徐利锋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9-55,共7页
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阻燃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合金材料。利用热失重分析仪、氧指数测试仪、垂直燃烧仪、锥形量热仪、电子万能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研究了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共聚物(PE-g-MAH)以及阻燃剂... 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阻燃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合金材料。利用热失重分析仪、氧指数测试仪、垂直燃烧仪、锥形量热仪、电子万能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研究了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共聚物(PE-g-MAH)以及阻燃剂六苯氧基环三磷腈(HPCTP)的加入对PC/ABS合金材料的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残炭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PC/ABS的质量比为7/3,以PE-g-MAH为相容剂,且HPCTP添加量为15%时,阻燃PC/ABS合金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其极限氧指数为26.4%,热释放速率峰值及热释放总量达到最小值,且能够达到UL 94V-0级,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55MPa和32.9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酯 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 合金 六苯氧基 热稳定性 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合成线性聚二氯磷腈中间体及表征 被引量:15
16
作者 宋青 袁伟忠 +1 位作者 李剑 唐小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24-1827,1832,共5页
以PC l5和NH4C l为原料直接合成了线性聚二氯磷腈(PDCP),而无需通过六氯环三磷腈(HCCP)开环热聚合制备,对PDCP的特性进行表征;通过大量的反复实验,深入探讨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几个重要因素,并与传统的合成方法及产物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以PC l5和NH4C l为原料直接合成了线性聚二氯磷腈(PDCP),而无需通过六氯环三磷腈(HCCP)开环热聚合制备,对PDCP的特性进行表征;通过大量的反复实验,深入探讨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几个重要因素,并与传统的合成方法及产物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一步法合成PDCP能够提高产率、缩短反应时间,从而节约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二氯 中间体 一步法 六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磷腈衍生物阻燃剂改性低密度聚乙烯电缆料 被引量:4
17
作者 钱君质 毕宸洋 +4 位作者 张天骄 郭强 刘隽 汪晓明 张经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3-137,共5页
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出聚磷腈-砜微球(PZS),同时采用亲核取代反应法制备出六苯氧基聚环三磷腈(HPCP),分别填充到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制得电缆料HPCP/LDPE与PZS/LDPE。对于前者,随着HPCP填充量从0%增加到7%,其LOI从17增大到22,烟密度略... 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出聚磷腈-砜微球(PZS),同时采用亲核取代反应法制备出六苯氧基聚环三磷腈(HPCP),分别填充到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制得电缆料HPCP/LDPE与PZS/LDPE。对于前者,随着HPCP填充量从0%增加到7%,其LOI从17增大到22,烟密度略微增大,填充5%时增加最少达到170;而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略微降低了10%。对于后者,随着PZS填充量增加到5%,LOI值增加到21,烟密度逐渐下降,填充5%时降至最低140;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PZS填充量增大均为先增大后降低,当填充5%时强度仅降低10%,而断裂伸长率仍大于未填充PZS的纯料。随着HPCP或PZS填充量增大,电阻率略微下降,填充7%的HPCP电缆料的电阻率最低达2.1×1014Ω·cm,仍满足电缆料的绝缘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砜微球 六苯氧基 低密度乙烯 阻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氮/硫环交联磷腈微纳米管的合成及对环氧树脂的阻燃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师师 贺梦 +3 位作者 宋文尧 张冲 徐建中 马海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37-2343,共7页
采用原位模板法,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和二羟基二苯砜(BPS)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环状交联型不溶不熔的磷腈大分子——聚环三磷腈-二羟基二苯砜(PZS)微纳米管,研究了PZS对环氧树脂(EP)的阻燃作用及阻燃机理.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 采用原位模板法,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和二羟基二苯砜(BPS)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环状交联型不溶不熔的磷腈大分子——聚环三磷腈-二羟基二苯砜(PZS)微纳米管,研究了PZS对环氧树脂(EP)的阻燃作用及阻燃机理.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PZS微纳米管进行了表征;采用热重分析(TG)考察了EP/PZS阻燃材料的热稳定性,并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和微型量热分析(MCC)测试了EP/PZS的阻燃性能.热降解实验结果表明,PZS微纳米管的加入使环氧树脂热降解温度降低,但残炭率显著提高.PZS微纳米管可以显著提高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当阻燃剂添加量为5%时,环氧树脂的残炭率提高了46%,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了约40%;LOI值从纯环氧树脂的26.0%提高到了30.6%.PZS微纳米管的加入还增强了环氧树脂的力学强度.阻燃性能的显著提高和力学性能的改善归因于PZS微纳米管在环氧树脂基体中的良好分散,以及燃烧炭化过程中生成的石墨化程度较高的类石墨烯结构的残炭,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PZS微纳米管是一种优良、高效的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阻燃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交联微纳米管 阻燃 氧树脂 -二羟基二苯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量线性聚二氯磷腈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龙 张广成 +2 位作者 张鸿鸣 周立生 李建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0-294,共5页
由六氯环三磷腈(HCCP)熔融开环合成聚二氯磷腈(PDCP),讨论了原料纯化、聚合温度、催化剂、聚合时间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高分子量线性聚二氯磷腈的合适条件为:经过重结晶、升华处理的HCCP,在260℃无水三氯化铝催... 由六氯环三磷腈(HCCP)熔融开环合成聚二氯磷腈(PDCP),讨论了原料纯化、聚合温度、催化剂、聚合时间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高分子量线性聚二氯磷腈的合适条件为:经过重结晶、升华处理的HCCP,在260℃无水三氯化铝催化下,聚合12~17 h,可得到高分子量线性聚二氯磷腈,产率达90%以上,相对分子质量达9.5×10^5~11.6×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 六氯 熔融开 溶解性 高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CP添加量对建筑用PA66阻燃无纺布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董昊松 杨志年 周云龙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1-105,共5页
为了提高建筑用阻燃材料的安全质量,选择熔喷工艺制备聚酰胺66(PA66)/六氯环三磷腈(HCCP)无纺布并对其阻燃和热稳定性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A66中加入HCCP之后可以获得更优阻燃效果,形成了厚度与面密度都更小的无纺布。分析确定... 为了提高建筑用阻燃材料的安全质量,选择熔喷工艺制备聚酰胺66(PA66)/六氯环三磷腈(HCCP)无纺布并对其阻燃和热稳定性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A66中加入HCCP之后可以获得更优阻燃效果,形成了厚度与面密度都更小的无纺布。分析确定在PA66纤维中加入质量分数10%的HCCP是最优的。HCCP在高温作用下发生分解,形成磷酸与偏磷酸产物,进一步生成了聚偏磷酸,实现了强烈脱水效果,促进了PA66更快炭化的过程。阻燃PA66/HCCP无纺布可以达到很小的热导率,实现良好的隔热效果,对热量扩散过程起到明显抑制作用。试样纤维发生了交错缠结,纤维网达到了紧密结合的程度,能够实现均匀成网的效果。添加HCCP后引起纤维直径尺寸的略微减小并形成了更集中的尺寸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材料 酰胺66/六氯无纺布 性能分析 热稳定性 热导率 纤维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