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求同”还是“存异”?技术足迹相似度、环境动态性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被引量:2
1
作者 龚红 丁梦梦 胡思源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7,共12页
在走出“卡脖子”困境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诉求下,企业如何有效进行技术变革,重构知识体系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成为极具价值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知识基础观,探讨了行业和历史两大参照标准下的技术足迹相似度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在走出“卡脖子”困境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诉求下,企业如何有效进行技术变革,重构知识体系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成为极具价值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知识基础观,探讨了行业和历史两大参照标准下的技术足迹相似度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本文采集394家制造企业2000~2022年21.8万条专利题录数据,利用固定效应负二项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行业技术足迹相似度、历史技术足迹相似度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即企业的技术发展足迹与行业整体及自身过往保持适度的相似最有利于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此外,当外部环境动态性较高时,技术足迹相似度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会得到进一步强化。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知识视角下的微观个体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路径相关研究,为我国企业明确技术发展方向、实现创新升级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技术足迹相似度 环境动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政策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
2
作者 文婕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58,共6页
以“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4—2023年我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政策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赋能机制。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政策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具有赋能作用,这一结论经过稳健... 以“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4—2023年我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政策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赋能机制。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政策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具有赋能作用,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后仍然成立。科技金融政策在非资源型城市、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更能发挥比较优势,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赋能作用更为显著。缓解融资约束、促进科技人才集聚是科技金融政策助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科技金融政策具有明显空间溢出效应,能够推动“本地—邻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研究结论为加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政策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融资约束 科技人才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中国高技术制造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冯启良 安琪 方炜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0-699,共10页
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以2011~2020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各种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 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以2011~2020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各种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资源结构化阶段,数字技术赋予企业网络资源效应,助力企业靠近创新网络中心位置以促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资源能力化与资源杠杆化阶段,数字技术赋予企业研发激励效应,通过激发企业能力提升以促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国有企业与大规模企业数字技术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更大,位于低创新资源城市的企业数字技术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网络资源效应 研发激励效应 资源编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态视角下高技术制造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策略研究
4
作者 冯启良 安琪 方炜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8-138,共11页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提升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绩效的决策经验与实践证据相对匮乏,尚未得到充分探讨。基于TOE理论框架,以80家中国高技术制造企业为样本案例,采用模糊集定...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提升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绩效的决策经验与实践证据相对匮乏,尚未得到充分探讨。基于TOE理论框架,以80家中国高技术制造企业为样本案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讨高技术制造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结果发现:单个前因要素并不构成高创新绩效产生的必要条件,但是数字技术水平和企业研发投入在高创新绩效产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存在4种高创新绩效提升策略,具体包括数字—整合创新型、数字—感知创新型、数字—协同创新型以及数字—研发创新型策略。特定条件下,知识整合能力和知识感知能力存在替代与互补关系。基于组态视角探究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策略,以期拓宽TOE理论框架适用范围,为企业制定、优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数字创新 创新绩效 TOE框架 组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封锁困境下创新失败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胡思源 龚红 赵丹晓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1-1092,共12页
以2005~2022年中国A股主板246家新能源企业为样本,围绕创新失败经历的累积效应与动态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创新失败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呈倒U形关系,即创新失败存在“最优区间”能够激发企业挖掘失败背后隐藏的技术创新规律,并将其... 以2005~2022年中国A股主板246家新能源企业为样本,围绕创新失败经历的累积效应与动态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创新失败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呈倒U形关系,即创新失败存在“最优区间”能够激发企业挖掘失败背后隐藏的技术创新规律,并将其转化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所需的内在知识,进而显著促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此外,考察技术多元化对创新失败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正向调节作用,稳健性检验之后以上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组织韧性是创新失败影响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失败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技术多元化 组织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安琪 方炜 冯启良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94,共9页
技术创新是培育并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因素,尤其是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更是激发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基于新熊彼特增长理论,利用2011—2022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企业数据,实证检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检验发现:关键... 技术创新是培育并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因素,尤其是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更是激发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基于新熊彼特增长理论,利用2011—2022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企业数据,实证检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检验发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且前沿技术效应更强,结论经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数字技术、吸收能力和市场竞争正向调节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效益;异质性分析显示,非国企、中小企业、技术活跃行业及创新资源丰富城市的企业效应更显著。本研究从实证角度揭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为企业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新质生产力 数字技术水平 吸收能力 市场竞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视角下数实资源融合如何驱动企业生态位跃升
7
作者 赵艺璇 钱庆乐 成琼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7,共10页
利用数实资源融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实现生态位跃升,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基于资源杠杆理论,选取三一重工为典型企业样本,采用纵向单案例方法探索企业利用数实资源杠杆支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进而实现生态位跃升... 利用数实资源融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实现生态位跃升,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基于资源杠杆理论,选取三一重工为典型企业样本,采用纵向单案例方法探索企业利用数实资源杠杆支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进而实现生态位跃升的内在机理与过程规律。结果发现:第一,企业通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实现生态位升级,经历生态位纵向攀升、生态位横向扩张以及生态位螺旋迭代升级3个阶段,表现为互补生态位——中枢生态位——生态位跨界扩张的路径。第二,企业生态位跃升的路径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第一阶段利用数字资源桥接实体资源,提升资源组合多样性,合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支撑企业由互补生态位嵌入中枢生态位;第二阶段促进数字资源与实体资源融合,加快资源分布式重构升级,推进纵深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实现中枢生态位扩张。可见,两阶段过程具有“(资源)杠杆—(技术)突破—(生态位)跃升”的内在逻辑。通过揭示作用机制与过程规律,可为企业利用数实资源融合构建技术竞争优势提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资源融合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生态位跃升 纵向单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8
作者 宗栋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152,共7页
选取2009—2022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三者间关系。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且这一结论经过... 选取2009—2022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三者间关系。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且这一结论经过内生性处理、调整研究样本、更换变量衡量方式等处理后依然成立。异质性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对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高地区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更为显著。传导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有效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进而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能够直接影响本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还可通过空间外溢效应作用于毗邻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结论能够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新质生产力 创新成果 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全球价值链嵌入
9
作者 谢海燕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1,共8页
以2014—2023年中国沪深A股174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借助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及传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正向促进全球价值链嵌入。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在数... 以2014—2023年中国沪深A股174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借助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及传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正向促进全球价值链嵌入。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正向促进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推动作用在东部地区更显著;相较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数字经济对第三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促进作用更强。因此,应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攻关、加强区域特色发展,推动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全球价值链嵌入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知识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对外开放对首发经济的影响研究:基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传导作用
10
作者 王吉宇 李莉英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1,共9页
基于2013—2023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多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高水平对外开放对首发经济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高水平对外开放正向影响首发经济,且这一作用在东部地区、信息化程度较高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影响作... 基于2013—2023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多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高水平对外开放对首发经济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高水平对外开放正向影响首发经济,且这一作用在东部地区、信息化程度较高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影响作用更强。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高水平对外开放可通过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有效赋能首发经济。空间溢出效应表明,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发挥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首发经济新生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顶层设计等策略,以期为促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首发经济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11
作者 黄秀丽 罗永华 +1 位作者 杨伟健 张大为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58,共7页
选取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可显著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且该类赋能效应在大规模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更为显著。机制检... 选取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可显著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且该类赋能效应在大规模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分析显示,新质生产力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传导机制。上述结论揭示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效应与新质生产力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机制,为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供了新的理论释义与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新质生产力 数据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商业模式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
12
作者 成卓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119,共7页
以2013—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的战略性新兴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可正向促进战... 以2013—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的战略性新兴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可正向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论证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工智能对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低竞争行业企业更强。机制检验发现,人工智能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此,提出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政策支持力度、构建一体化协同创新方案、制定差异化战略性新兴企业发展策略的政策建议,希冀充分释放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 商业模式创新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驱动下新能源汽车政策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动态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勤 温晓楠 韩笑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2,I0038,I0039,共10页
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仍存在瓶颈制约,多种政策如何在复杂不确定环境下有效作用亟待探索。基于大数据驱动研究范式,采集12种新能源汽车政策及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相关多源异构数据,搭建PSR-贝叶斯网络模型,以新能源汽车整车上市企业... 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仍存在瓶颈制约,多种政策如何在复杂不确定环境下有效作用亟待探索。基于大数据驱动研究范式,采集12种新能源汽车政策及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相关多源异构数据,搭建PSR-贝叶斯网络模型,以新能源汽车整车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结果预测和原因诊断探究政策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动态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各类政策强度动态变化,呈现由需求面购置拉动,经由供给面推动和环境面压力,向需求面后市场的强度转移趋势;(2)通过结果预测识别各阶段主导作用政策,从初期购置优惠,经由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与双积分,转向四类政策协同作用为主导;(3)通过原因诊断识别各阶段关键政策瓶颈,科技创新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需求面非财政措施政策细则需要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政策 大数据驱动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钰莹 原长弘 宋茜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151,共11页
培育和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是制造业领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根本路径,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且迫切的理论难题。本研究结合企业实践,从理论出发探清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培育和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是制造业领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根本路径,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且迫切的理论难题。本研究结合企业实践,从理论出发探清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5个维度:持续高强度创新投入能力、共性需求驱动基础研究能力、产业创新链融通发展能力、高影响力创新产出能力、要素与制度情境支撑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指标体系开发的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检验程序,以2013—2019年101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最终确定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5因子17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结论不仅在理论上推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也为制造业领军企业评价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开展能力体系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领军企业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机制体制障碍与改革突破方向 被引量:44
15
作者 张杰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8-116,共9页
当前阶段,中美之间在科技创新领域全面凸显的战略竞争格局,尤其是美国针对中国当前和未来的重点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所采取的全面技术封锁与遏制策略,充分暴露出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领域自主能力的缺失和不足,这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中... 当前阶段,中美之间在科技创新领域全面凸显的战略竞争格局,尤其是美国针对中国当前和未来的重点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所采取的全面技术封锁与遏制策略,充分暴露出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领域自主能力的缺失和不足,这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因素。特别是中国正处于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转变以及全面落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能否在中国当前和未来的重点产业链、战略新兴产业体系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式的全面突破,既关乎国家产业链的安全问题,也关乎能否突破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针对中国发起的技术封锁和遏制战略,更关乎党的十九大制定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目标能否按期顺利实现。因此,全面深入研究束缚中国当前和未来的重点产业链、战略新兴产业体系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机制体制障碍及今后的改革突破方向,是摆在中国学者面前的重大研究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机制体制障碍 改革突破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链视角下中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突破路径与对策 被引量:30
16
作者 张杰 陈容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中国要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问题,不仅仅是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单个国家或单个企业封锁或遏制的问题,而是面临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和构建的全产业链封锁体系问题。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各种形式的封锁... 中国要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问题,不仅仅是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单个国家或单个企业封锁或遏制的问题,而是面临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和构建的全产业链封锁体系问题。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各种形式的封锁和遏制策略和战略的情形下,同时在中美全面进入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会的“零和博弈”格局下,中国的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必然会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精心布局的各种陷阱。因此,中国要试图突破和化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全球产业链封锁和遏制策略,需要科学地分析和把握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同全球产业链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鉴于此,重点分析了全球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的可能路径,可将其归纳为单个企业突破路径、全产业链突破路径、全创新链突破路径、产业集群突破路径及“市场+政府”驱动型突破路径。据此,我们提出了产业链视角下中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改革突破口与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产业链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突破路径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
17
作者 冯启良 安琪 方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年第17期66-78,共13页
基于新熊彼特增长理论,以2011—2022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经验证据检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研发风险较低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显著。在考虑内生... 基于新熊彼特增长理论,以2011—2022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经验证据检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研发风险较低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显著。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调节效应表明,企业竞争地位能够进一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且企业竞争地位对高风险类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更显著。中介作用表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可以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市场获利能力提升企业绩效。异质性分析表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在大规模企业和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企业样本中更显著,技术活跃性较低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更显著。结论可揭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为企业绩效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企业绩效 生产经营效率 市场获利能力 企业竞争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唐天伟 李鹏飞 +1 位作者 吴素婷 何姝萱 《科学管理研究》 2025年第4期20-30,共11页
在碳中和目标下,数字新质生产力能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提供高效精准的数据支撑与智能优化方案,助力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实现。选取2011-2022年中国27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空间溢... 在碳中和目标下,数字新质生产力能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提供高效精准的数据支撑与智能优化方案,助力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实现。选取2011-2022年中国27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结果显示,在东、中部地区,政府绿色补贴较低和数字经济政策供给不足的城市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产业结构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中发挥中介作用;空间效应检验显示,数字新质生产力不仅促进本地城市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而且对邻近城市产生正向影响。该结论既为数字新质生产力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证据,又为利用高质量“数字化协同创新”新格局推动区域技术升级与经济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碳中和目标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关键核心技术采购如何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以“小巨人”企业为例
19
作者 徐妍 张亚雯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5年第9期126-144,共19页
充分发挥政府采购作用,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是当前推动中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议题。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探讨政府关键核心技术采购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充分发挥政府采购作用,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是当前推动中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议题。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探讨政府关键核心技术采购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关键核心技术采购能够从创新意愿强化、创新资源约束和创新主体协同三个维度,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关键核心技术采购对创新能力较强、属地创新目标约束较高以及处于初创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存在支持效应;不同采购组织形式对这类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支持效应存在差异。拓展性分析发现,政府采购的连续性、采购信息披露质量、采购考察期时长与采购次数均能促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本文的研究为政府关键核心技术采购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促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采购 创新意愿强化 创新资源约束 创新主体协同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