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关键事件法对新形势下乡村医生的角色职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谭晖 黄冬梅 +4 位作者 尹文强 秦晓强 曹海虹 唐梦琦 马牧野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68-770,共3页
目的:分析乡村医生在当前环境背景下需要承担的角色职能。方法:采用访谈法、资料分析法、关键事件法等方法,对30名村医进行访谈并将访谈资料进行整理,通过分析乡村医生目前生存背景,总结乡村医生应该担负的角色职能。结果:受政策环境、... 目的:分析乡村医生在当前环境背景下需要承担的角色职能。方法:采用访谈法、资料分析法、关键事件法等方法,对30名村医进行访谈并将访谈资料进行整理,通过分析乡村医生目前生存背景,总结乡村医生应该担负的角色职能。结果:受政策环境、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加之村民的健康需求发生了转变,乡村医生角色职能逐渐转变为: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居民身体状况的"信息统计者"、卫生政策的"解读者"、医患之间桥梁的"搭建者"以及纾解老年人孤独情感的心理咨询师。结论:建议有关卫生部门合理进行符合实际的培训工作,改善村卫生室的硬件设施,在保障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的前提下,保证乡村医生的基本医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医生 关键事件法 角色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客感知的旅游服务不公平事件研究——基于关键事件分析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谢礼珊 龚金红 徐泽文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7-72,共6页
本研究运用关键事件法探讨顾客感知的服务不公平性问题。作者在广州收集顾客在旅游服务中经历的不公平关键事件264个。对这些事件的分析表明,顾客在旅游服务中感知的不公平涉及结果公平性、程序公平性、交往公平性和信息公平性4个方面... 本研究运用关键事件法探讨顾客感知的服务不公平性问题。作者在广州收集顾客在旅游服务中经历的不公平关键事件264个。对这些事件的分析表明,顾客在旅游服务中感知的不公平涉及结果公平性、程序公平性、交往公平性和信息公平性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如何提高顾客感知的服务公平性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对研究局限性、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公平性 关键事件法 顾客满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事件分析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吴琼娅 彭翠香 +1 位作者 王非凡 翁湘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2期56-58,共3页
目的通过关键事件分析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辨别、处理风险的能力。方法收集近5年来发生在国内外及本科室的典型不良事件,由护士长和安全质控小组成员进行筛选,确定本科室的关键事件,制定关键事件专题培训计划,... 目的通过关键事件分析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辨别、处理风险的能力。方法收集近5年来发生在国内外及本科室的典型不良事件,由护士长和安全质控小组成员进行筛选,确定本科室的关键事件,制定关键事件专题培训计划,每个季度选择一个关键事件主题,采用头脑风暴法各抒己见,找出科室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结果护理人员接受安全培训后,降低了科室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安全质量有较大的提高(P<0.05,P<0.01),护士主动上报安全隐患的事例增加。结论关键事件分析法能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手术患者安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关键事件分析 培训 护理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占有还是存在:关键事件视域下自然保护地居民生活质量的变迁机理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燕琴 施佳伟 李慕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126,共10页
景村融合共兴是自然保护地居民美好生活实现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之道。以九寨沟为例,基于历史文本分析旅游发展中的关键事件,用占有与存在这一基耦构建居民生活质量影响框架,研究自然保护地旅游社区居民生存模式的变迁机理,结果显示... 景村融合共兴是自然保护地居民美好生活实现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之道。以九寨沟为例,基于历史文本分析旅游发展中的关键事件,用占有与存在这一基耦构建居民生活质量影响框架,研究自然保护地旅游社区居民生存模式的变迁机理,结果显示,在从功能型占有模式到存在型占有模式和占有型存在模式、再到平衡型存在模式或过度型占有模式的变迁过程中,“占有”与“存在”两股力量的动态博弈驱动了居民生活质量变化,而管理价值获取则是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因此,建议在适度满足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条件下,旅游发展政策应更多关注文化保护和公共保障,进而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与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居民生活质量 占有与存在 关键事件法 九寨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代性补偿视角下“吸猫旅游”现象透视
5
作者 郭梓岩 罗秋菊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85,共16页
青年群体是未来旅游消费的中坚力量,该群体旅游选择对产品设计有重要参考作用。“吸猫”,一项看似平常的日常休闲活动,已经在当代社会催生出千亿级市场规模的新兴产业,同时也塑造出了城市青年通过“吸猫旅游”进行自我疗愈的社会文化现... 青年群体是未来旅游消费的中坚力量,该群体旅游选择对产品设计有重要参考作用。“吸猫”,一项看似平常的日常休闲活动,已经在当代社会催生出千亿级市场规模的新兴产业,同时也塑造出了城市青年通过“吸猫旅游”进行自我疗愈的社会文化现象。尽管近年来关于特殊兴趣旅游的研究关注逐渐增多,但很少将其置于社会文化的语境中考察,难以解释“吸猫旅游”此类特殊兴趣旅游兴起的社会原因。文章从替代性补偿的视角出发,将“吸猫旅游”置于当代中国高度内卷的社会情境中,运用网络文本数据爬取和半结构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基于关键事件法从“吸猫”旅游者的认知、行为和情感3维度进行群像分析,识别出该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存在类型,对“吸猫旅游”的受众体验过程与社会文化意义进行了解读。研究发现:1)“吸猫”迷群在认知阶段将猫本体符号化与意象化,进而引导“吸猫旅游”行为;2)“吸猫旅游者”关注符号而非实用性消费、慢旅游和圈层化社交为主要行为体现;3)“吸猫旅游”中的情感补偿是对精神内卷的暂时隔离和逃避;4)该旅游形式具有认知-情感相符性,旅游行为起到替代和补偿情感的桥梁作用。该研究关注到“吸猫旅游”这一新兴现象,从替代补偿性的视角尝试梳理,为未来动物旅游研究方向与青年群体洞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猫旅游 城市青年 猴硐猫村 关键事件法 替代性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编排与能力培育:社区基金会发展机制及路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滕秋玲 李志强 原珂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5,共14页
社区基金会在基层组织创新和治理效能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基金会的平台能力表现及功能质量,直接影响其参与社区治理的成效。以成都九家社区基金会为例,基于资源编排理论,运用关键事件分析法,聚焦基金会典型项目运作的重要事件,揭示... 社区基金会在基层组织创新和治理效能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基金会的平台能力表现及功能质量,直接影响其参与社区治理的成效。以成都九家社区基金会为例,基于资源编排理论,运用关键事件分析法,聚焦基金会典型项目运作的重要事件,揭示社区基金会从扩资源到强能力的成长机制。研究发现,资源和能力的动态相互作用贯穿了社区基金会运作的全过程,主要通过资源结构化搭建社区基金会能力框架,运用资源捆绑培育社区基金会能力基础,依托资源撬动增强社区基金会能力发挥。社区基金会能力的构建,首先要夯实组织要素合理结构化的平台基础,其次需完善多元组织协同共生的合作机制,最后要增强链接社会民间资源的持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基金会 资源编排 关键事件分析 能力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接触理论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建玲 刘思峰 吴作民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86,共3页
服务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服务管理已经引发人们广泛的关注。作为服务管理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服务接触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服务企业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然而,众多服务接触有关研究... 服务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服务管理已经引发人们广泛的关注。作为服务管理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服务接触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服务企业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然而,众多服务接触有关研究仅局限于某几个服务行业,如餐饮、旅馆、旅游和航空等,今后有必要扩大研究范围,在其余服务行业展开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 服务接触 关键事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者社会行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常居地-旅游地二元情境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志飞 夏磊 邓胜梁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旅游者离开常居地来到旅游地,他的行为会发生变化吗?文章从旅游者及其旅伴互视的角度出发,运用关键事件和扎根理论的内容分析方法,对异地情境下旅游者社会行为变化的表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旅游者社会行为变化主... 旅游者离开常居地来到旅游地,他的行为会发生变化吗?文章从旅游者及其旅伴互视的角度出发,运用关键事件和扎根理论的内容分析方法,对异地情境下旅游者社会行为变化的表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旅游者社会行为变化主要表现在服饰异化、语言宽化、性格转向、兴趣转移、宽容倾向、互助倾向和冒险倾向等7个方面。同时,引发旅游者社会行为变化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文化环境的差异、自我需求导向、旅游认同、心理因素驱动、角色适应的需要和个人价值观导向等6个方面。其中,旅游认同是旅游者在异地情境中的一种反思性思考,思考自己是谁,处于什么样的环境,该做些什么等。在这个旅游认同的过程中,文化环境为旅游者寻求认同提供了载体,旅游者的自我需求导向成为旅游者在旅游中寻求旅游认同的主要驱动力。同时,心理因素驱动、角色适应和个人价值观是旅游者为适应异地文化环境所做出行为改变的具体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居地-旅游地二元情境 旅游者社会行为变化 关键事件法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群体中顾客更容易抱怨吗?群体服务问题下顾客抱怨行为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可 张剑辉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7-108,共12页
本文研究群体服务问题下顾客抱怨行为及产生机制,比较与单独情境下的差异。运用关键事件法进行分类研究发现,(1)群体服务问题后,顾客呈现接受、抱怨、对抗、索赔及惩罚等行为;(2)与单独情境相比,顾客受到群体压力、产生搭便车或安慰心理... 本文研究群体服务问题下顾客抱怨行为及产生机制,比较与单独情境下的差异。运用关键事件法进行分类研究发现,(1)群体服务问题后,顾客呈现接受、抱怨、对抗、索赔及惩罚等行为;(2)与单独情境相比,顾客受到群体压力、产生搭便车或安慰心理,弱化抱怨;受到群体情绪和行为感染、感知更强的抱怨能力和责任,强化抱怨;(3)在特定因素影响下,顾客抱怨行为与单独情境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服务问题 抱怨行为 关键事件法 探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起饭店商务旅客不满的服务接触研究——对携程网上北京酒店顾客评论的CIT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黎冬梅 朱沆 《旅游科学》 CSSCI 2007年第2期46-51,共6页
本次研究搜集了携程网上商务散客对北京地区饭店的点评,采用关键事件定性分析法,对引起顾客不满的服务接触进行了分类,从而分析导致顾客不满的原因。研究结果发现服务操作系统的差错及服务组合设计的缺陷是导致顾客不满意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关键事件法 服务接触 服务质量 C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东东 夏新民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63-166,共4页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前英语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日益频繁的对外交流活动的需要。本文根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和内涵,从理论角度探讨了其培养方式,包括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步骤、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等,希望能够为培养跨文化交...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前英语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日益频繁的对外交流活动的需要。本文根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和内涵,从理论角度探讨了其培养方式,包括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步骤、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等,希望能够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堂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 认知 情感 行为 关键事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偶遇概念与特点的实证辨析:以科研人员为例 被引量:24
12
作者 俞碧飏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59-769,共11页
研究背景:传统信息行为研究领域倾向于关注信息搜寻行为,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信息偶遇等其他信息获取方式,事实上偶遇式信息获取已经成为用户尤其是科研工作者重要的信息获取途径。方法:使用关键事件技术对11名科研人员的信息偶遇经... 研究背景:传统信息行为研究领域倾向于关注信息搜寻行为,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信息偶遇等其他信息获取方式,事实上偶遇式信息获取已经成为用户尤其是科研工作者重要的信息获取途径。方法:使用关键事件技术对11名科研人员的信息偶遇经历进行深度访谈,利用扎根理论和QSR Nvivo8.0质性分析软件对访谈数据作定性分析,找出信息偶遇的内涵和特点。结果:信息偶遇是低参与、低预期的信息获取方式;他目的或无目的性、出乎意料、自动获取是信息偶遇的核心特征;部分信息搜寻和记忆提取情境也具有出乎意料或被动获取的特征,但其特征的表现方式与信息偶遇不同。讨论:本研究存在信效度验证尚不充分、样本量偏小、研究对象仅限科研人员等不足.未来研究可从以上几方面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偶遇 科研人员 关键事件法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田系统的智能手机用户体验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任海兵 周晶 冯万群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04-210,共7页
目的探究量化评价智能手机用户体验的方法。方法通过关键事件法,提取影响智能手机用户体验的因素指标,构建用户体验评价模型,提出基于马田系统的评价体系,并以对某品牌手机的体验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论马田系统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用户体... 目的探究量化评价智能手机用户体验的方法。方法通过关键事件法,提取影响智能手机用户体验的因素指标,构建用户体验评价模型,提出基于马田系统的评价体系,并以对某品牌手机的体验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论马田系统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用户体验方面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 关键事件法 用户体验评价 马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传播主体后现代伦理行为动机及其感知风险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先顺 周文娟 曹姝丹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5-130,共6页
本文采用关键事件法,收集网络传播主体后现代伦理行为关键事件的深度访谈资料,对后现代伦理背后所隐藏的动机及感知风险做探索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建构后现代伦理与社会实践问题的联系桥梁,解读后现代伦理情境下网络传播主体道德失范的... 本文采用关键事件法,收集网络传播主体后现代伦理行为关键事件的深度访谈资料,对后现代伦理背后所隐藏的动机及感知风险做探索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建构后现代伦理与社会实践问题的联系桥梁,解读后现代伦理情境下网络传播主体道德失范的行为。在对网络传播主体后现代伦理行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总结了9种动机和7种感知风险。不同类别的网络传播主体后现代伦理行为的动机和感知风险具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伦理行为 动机 感知风险 关键事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品牌社群顾客间互动的结构维度探索及测量量表开发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瑞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Web2.0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化媒体的涌现使得虚拟环境中顾客间互动日益频繁。现有顾客间互动研究多集中于实体环境,虚拟环境中的相关研究匮乏。虚拟品牌社群连接品牌、顾客与潜在顾客,是虚拟环境中顾客间互动的重要平台。运用关键事件法并... Web2.0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化媒体的涌现使得虚拟环境中顾客间互动日益频繁。现有顾客间互动研究多集中于实体环境,虚拟环境中的相关研究匮乏。虚拟品牌社群连接品牌、顾客与潜在顾客,是虚拟环境中顾客间互动的重要平台。运用关键事件法并结合互动内容,对虚拟品牌社群顾客间互动的结构维度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开发和检验了测量量表。结果表明,虚拟品牌社群顾客间互动的满意事件多于不满意事件;其结构维度包括产品信息交互、正面情感传递、自我认同表露、社交礼仪违背和虚假不当信息5个维度,又细分为10个子维度;其测量量表包含上述5个维度,具体由29个测量题项构成,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品牌社群 顾客间互动 关键事件法 测量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融服务顾客不满意因素和反应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菁华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2-155,共4页
本文运用关键事件法对目前中国金融服务顾客的不满意因素作了分类,提出了一种新的关键事件收集方法——在线收集法;并对两种顾客不满意的反应行为——转换服务商和在线发布负面口碑信息做了比较,就金融服务企业如何提高顾客满意程度、... 本文运用关键事件法对目前中国金融服务顾客的不满意因素作了分类,提出了一种新的关键事件收集方法——在线收集法;并对两种顾客不满意的反应行为——转换服务商和在线发布负面口碑信息做了比较,就金融服务企业如何提高顾客满意程度、避免不利的顾客不满意反应行为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客满意 服务营销 金融服务营销 关键事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店问题顾客行为及对服务人员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胥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67-72,共6页
从员工角度去思考酒店问题顾客的行为,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长沙市高星级酒店一线服务人员的访谈、调研,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酒店服务中的6种问题顾客类型,用回归分析发现不同类型问题的顾客行为对服务人员有不同的影响效果,同时服务人... 从员工角度去思考酒店问题顾客的行为,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长沙市高星级酒店一线服务人员的访谈、调研,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酒店服务中的6种问题顾客类型,用回归分析发现不同类型问题的顾客行为对服务人员有不同的影响效果,同时服务人员在应对问题顾客策略方面也表现了明显的差异,由此获得了有关酒店服务管理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顾客 关键事件法 因子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百年发展史回眸:历史演进、变革逻辑与未来趋向 被引量:43
18
作者 胡德鑫 逄丹丹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113,共14页
肇始于晚清洋务运动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已有15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教育与国家的深刻互动中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历程。基于关键事件法,通过文献梳理研究发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可划分为萌芽与创立、探索与曲折、恢复与跨越、巩固... 肇始于晚清洋务运动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已有15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教育与国家的深刻互动中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历程。基于关键事件法,通过文献梳理研究发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可划分为萌芽与创立、探索与曲折、恢复与跨越、巩固与强化、创新与引领五个发展阶段。国家政策、产业变革与学科自身演化是影响高等工程教育的关键因素,三种力量协调互补、复杂交织,共同构成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变革的驱动逻辑。推进高等工程教育变革,我国要以持续推进新工科建设为重点,从培养目标、利益主体、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和文化重构五个方面,培养具备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以产教融合推动多元主体协同育人,以项目为核心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构建全链条的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以立德树人引领高校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工程教育 关键事件法 新工科 国家政策 产业变革 学科演化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避冲突的多层多维过程模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海法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9-125,共7页
该研究用关键事件调查法对冲突前双方的关系、回避冲突的动机、行为策略和效果多个层次进行评估,并在每个层次探索多维变量结构。研究发现,冲突的行为有“顺从”和“迂回”两类表现,这两类回避冲突的行为由4种不同的动机支配。而且,冲... 该研究用关键事件调查法对冲突前双方的关系、回避冲突的动机、行为策略和效果多个层次进行评估,并在每个层次探索多维变量结构。研究发现,冲突的行为有“顺从”和“迂回”两类表现,这两类回避冲突的行为由4种不同的动机支配。而且,冲突前双方的良好关系与冲突的动机、冲突的行为和冲突的结果相联系。该研究还发现,性别和年龄是预测冲突回避动机的重要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避冲突 人际关系 动机 行为 关键事件调查 回避冲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评价的误区与对策
20
作者 沈峥嵘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评价标准 关键事件记录 教学评价 晕轮效应 对比误差 近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