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骨道过短的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固定襻与可调襻应用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印钰 梅宇 +5 位作者 王泽刚 武文杰 刘鹏飞 何鹏峰 宋首一 谢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85-790,共6页
目的探讨在过短股骨骨道的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使用固定襻和可调节襻的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0年7月我院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493例,其中股骨骨道<30 mm共57例,最终纳入47例,按股骨端移植物固定方式分为EndoButto... 目的探讨在过短股骨骨道的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使用固定襻和可调节襻的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0年7月我院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493例,其中股骨骨道<30 mm共57例,最终纳入47例,按股骨端移植物固定方式分为EndoButton组(n=31)和TightRope组(n=16),分别于术后6、12个月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评估功能,术后12个月采用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评估关节松弛度,比较2种固定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第6个月EndoButton组和TightRope组IKDC评分分别为(64.1±11.0)、(62.6±9.2)分,差异无显著性(t=0.464,P=0.645);Lysholm评分分别为(81.9±10.6)、(85.3±9.3)分,差异无显著性(t=-1.079,P=0.286);Tegner评分分别为(2.2±0.9)、(1.9±0.9)分,差异无显著性(t=0.933,P=0.356)。术后第12个月EndoButton组和TightRope组IKDC评分分别为(81.4±9.9)、(78.2±9.2)分,差异无显著性(t=1.068,P=0.291);Lysholm评分分别为(94.6±6.1)、(93.4±7.4)分,差异无显著性(t=0.626,P=0.534);Tegner评分分别为(3.8±1.0)、(3.4±1.2)分,差异无显著性(t=1.402,P=0.168)。2组术后12个月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Z=-0.039,P=0.969;Z=-0.294,P=0.769)。结论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对于股骨骨道过短(<30 mm),应用EndoButton(15 mm)或TightRope均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术 股骨骨道固定 股骨骨道过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桥式缝合联合加强线复位固定技术和传统切开双排锚钉缝合固定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2
作者 刘维统 杨景帆 +4 位作者 李金磊 王涛 王燕波 张耀达 李宏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4,共6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桥式缝合联合加强线复位固定技术和传统切开双排锚钉缝合固定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探索一种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PCL胫骨止点骨折的安全、有效、微创的复位固定...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桥式缝合联合加强线复位固定技术和传统切开双排锚钉缝合固定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探索一种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PCL胫骨止点骨折的安全、有效、微创的复位固定方法。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昆明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PCL胫骨止点骨折(Meyers&McKeeverⅡ~Ⅳ型)患者60例,所有患者术前查体后抽屉试验均为Ⅲ度阳性,按入院顺序交替分为传统组(年龄:39.56±3.24岁,男/女:16/14)和微创组(年龄:40.32±4.38岁,男/女:18/12),每组各30例。传统组采用后内侧Inlay切口,切开直视下复位,双排锚钉缝合固定;微创组在全镜下复位,缝线桥缝合腱骨交接处,PCL股骨止点处置入一枚锚钉,锚钉线作为加强线,连同缝线桥的缝线一同分别拉入胫骨后方内外两个隧道并从胫骨前方拉出,加强线在胫骨前方骨桥打结,桥式缝合线在胫骨前方用外排钉固定。两组患者在术后6月分别采用后抽屉试验以及Lysholm评分评估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传统组有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延迟愈合,微创组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6月查体,传统组有1例后抽屉试验Ⅱ度阳性,其余29例后抽屉试验阴性;微创组30例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传统组由术前65.23±3.48分提高到术后87.64±4.58分(P<0.05),微创组由术前64.35±2.52分提高到术后86.82±2.58分(P<0.05);两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桥式缝合联合加强线复位固定技术和传统切开双排锚钉缝合固定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 关节镜 加强线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的效果
3
作者 樊志娇 靳岚琦 +3 位作者 黄志彬 李依格 姚思含 马玉宝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48,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ACLR术后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7)和试验组(n=17)。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ACLR术后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7)和试验组(n=17)。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期间,试验组接受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NMES,对照组接受伪NMES,共8周。干预前后,测量患侧股四头肌峰力矩体重比、单腿支撑相和步行时足底冲量。结果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3例。干预后,两组股四头肌峰力矩体重比均显著提高(|t|>17.578,P<0.001),试验组显著大于对照组(t=4.714,P<0.001);两组患侧单腿支撑相和患侧单腿支撑相与健侧单腿支撑相比值均显著改善(|t|>16.882,P<0.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3.234,P<0.01);两组各分区足底冲量均显著优化(t>9.221,P<0.001),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t|>2.852,P<0.01)。结论NMES能有效提升ACLR术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改善步行时足底压力分布,提高单腿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术 神经肌肉电刺激 肌力 步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 被引量:41
4
作者 葛杰 周谋望 +4 位作者 敖英芳 姜军 吕铮 贾凤荣 丛晓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43-746,共4页
探讨安全有效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法: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BPTB)患者60例,按照我中心现行康复程序进行功能锻炼。术后1年进行关节活动度、肢体围度测量及问卷调查。使用等张肌力测试系统对术后3个月后坚持练习和未坚持... 探讨安全有效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法: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BPTB)患者60例,按照我中心现行康复程序进行功能锻炼。术后1年进行关节活动度、肢体围度测量及问卷调查。使用等张肌力测试系统对术后3个月后坚持练习和未坚持练习患者各10例,评定双侧腿肌力,比较各项参数。结果:全部患者术后3个月恢复全范围AROM、正常ADL及患膝屈肌肌力,6—7个月恢复正常运动,大部分专业运动员恢复原有竞技性运动水平。术后坚持练习组与未坚持练习组肌力比较,伸肌最大输出功率、最大收缩速率、最大力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伸肌疲劳系数及屈肌力量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大腿及小腿围度较健侧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ACL重建术后康复治疗程序安全有效,患者短期(3个月)可恢复正常AROM、ADL及患腿屈肌肌力,并逐步恢复正常运动。膝伸肌肌力需坚持长期练习,才可更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膝前交叉韧带 功能重建术 术后 康复治疗 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被引量:29
5
作者 敖英芳 王健全 +3 位作者 余家阔 于长隆 田得祥 曲绵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14,共2页
为使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定位准确、固定牢固以及术后早期功能康复 ,同时减少手术创伤 ,本所于1997年 10月开展膝关节镜下挤压螺钉固定骨 -腱 (中 1/ 3 ) -骨自体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新技术 ,至 1998年 3月共治疗 2 4例患者 ,随... 为使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定位准确、固定牢固以及术后早期功能康复 ,同时减少手术创伤 ,本所于1997年 10月开展膝关节镜下挤压螺钉固定骨 -腱 (中 1/ 3 ) -骨自体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新技术 ,至 1998年 3月共治疗 2 4例患者 ,随访 1年至 1年 5个月 (平均 1年 4个月 ) ,取得良好效果。结果表明该手术方法创伤小 ,骨道定位准确 ,重建的韧带可达到牢固的生物学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关节镜 交叉韧带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及术后康复效果 被引量:10
6
作者 顾羊林 王予彬 +1 位作者 王惠芳 朱国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70-1171,共2页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在膝部各韧带中最易受损,ACL断裂后,膝关节的不稳不但会影响日常活动和运动,而且会造成关节内结构的进一步损伤[1-3].因此,为了恢复膝关节结构及功能,对损伤...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在膝部各韧带中最易受损,ACL断裂后,膝关节的不稳不但会影响日常活动和运动,而且会造成关节内结构的进一步损伤[1-3].因此,为了恢复膝关节结构及功能,对损伤的ACL需要进行重建及术后系统康复训练已经成为共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ACL 32例,术后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术 自体半腱肌 关节镜 康复效果 术后 关节交叉韧带 关节结构 系统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方式的选择——开链还是闭链? 被引量:18
7
作者 冼祖新 杨延砚 周谋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74-1177,共4页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的康复方案随着手术方式的进步一直在不断完善,但在功能训练的细节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争议,怎样在“尽早恢复关节功能及运动能力”与“移植韧带良好的愈合”两者之间...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的康复方案随着手术方式的进步一直在不断完善,但在功能训练的细节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争议,怎样在“尽早恢复关节功能及运动能力”与“移植韧带良好的愈合”两者之间找出最佳平衡点一直是相关研究的核心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术 关节镜 训练方式 股四头肌 闭链 开链 肌力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经后中隔入路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效果的探讨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凤华 白伦浩 +1 位作者 张志强 张永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9-170,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后中隔入路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和重要性。方法:对31例应用关节镜下经膝关节后中隔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患者术后进行系统康复治疗,随访分析术前术后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和Lysholm评分。结果:...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后中隔入路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和重要性。方法:对31例应用关节镜下经膝关节后中隔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患者术后进行系统康复治疗,随访分析术前术后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和Lysholm评分。结果:术后随访6~22个月,术前和术后6个月膝关节伸展受限角度分别是6.23°±3.25°和2.15°±2.18°(P<0.01);膝关节屈曲受限角度分别是34.16°±10.95°和15.03°±12.64°(P<0.01)。关节稳定性检查,术后6月患膝后抽屉和后Lanchman试验检查均阴性;患者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为(43.65±12.21)分和(89.27±8.96)分(P<0.01)。结论:关节镜下经后中隔入路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它与手术有机结合,效果良好,可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重建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不全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张英 夏春 +2 位作者 李冬松 刘建国 张晓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关节镜下采用双股半腱肌肌腱重建急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不全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股半腱肌肌腱、Endobutton纽扣钢板和可吸收界面螺钉重建急性不全损伤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15例(手术组),具有同样损伤行非... 目的:探讨早期关节镜下采用双股半腱肌肌腱重建急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不全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股半腱肌肌腱、Endobutton纽扣钢板和可吸收界面螺钉重建急性不全损伤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15例(手术组),具有同样损伤行非手术治疗患者7例(非手术组),应用Lysholm功能评分表评估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采用KT-2000关节测量仪检测韧带重建后膝关节的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2~24个月的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治疗康复12个月后,手术组患者术后患膝关节Lysholm平均功能评分由术前的(61.5±6.7)分提高到术后(90.3±9.3)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KT-2000关节测量仪检测显示:患侧与健侧松弛度对比差异在3mm以内。非手术组中7例患者平均Lysholm功能评分仅由治疗前的(60.1±3.2)分提高到康复治疗后(72.8±2.5)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仍存在膝关节不稳症状,KT-2000关节测量仪检测松弛度对比大于6mm。结论:早期关节镜下应用双股半腱肌肌腱重建急性不全损伤的前交叉韧带可更好地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且创伤小,并发症少,近、远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关节镜 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皮温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健 王永健 +1 位作者 王海军 敖英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膝关节皮温变化的特点。方法2015年7月~2016年10月我院63例ACL重建,检测术前和术后3、6、12周(23例)双侧膝关节及周围皮肤温度,观察术后膝关节肿胀情况。结果健侧...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膝关节皮温变化的特点。方法2015年7月~2016年10月我院63例ACL重建,检测术前和术后3、6、12周(23例)双侧膝关节及周围皮肤温度,观察术后膝关节肿胀情况。结果健侧膝关节术前膝前方皮温低于膝内侧、膝外侧、髌骨上缘上方10 cm处大腿以及髌骨下缘下方10 cm处小腿皮温(P<0.05)。患侧术前、术后3和6周膝前与膝内侧温差差异有显著性(χ^2=41.608,P=0.000),术后3周患侧膝前和膝内侧温度接近,温差明显小于术前(P=0.000),术后6周温差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69)。不同时间(术前、术后3和6周)膝前、膝内和外侧和大腿患侧皮温明显高于健侧(P<0.05),小腿患侧和健侧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周仅39.1%(9/23)的患者双侧膝前温度差>1℃。术后3、6周膝关节肿胀患者较不肿患者膝前温差明显升高(Z=-3.821,P=0.000;t=-5.181,P=0.000)。结论正常膝关节膝前方皮温较低,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3、6周时皮温高于健侧,12周时接近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温 交叉韧带 重建术 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异体肌腱重建术后引流留置与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磊 陈百成 +5 位作者 马世云 张为民 刘畅 苏航 张海森 裴宝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7-269,共3页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异体肌腱重建术后留置引流与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2月至2013年4月34例陈旧性ACL断裂在关节镜下行异体肌腱重建术的患者分为2组,一组不留置引流(27例),一组留置引流(27例),采用相同的手术技术和...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异体肌腱重建术后留置引流与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2月至2013年4月34例陈旧性ACL断裂在关节镜下行异体肌腱重建术的患者分为2组,一组不留置引流(27例),一组留置引流(27例),采用相同的手术技术和术后处理,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肢体周径增加、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结果。结果:无引流组在术后2周患膝周径与术前相比差值明显大于有引流组,术后4、6周患膝周径与术前相比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引流组在术后2周患膝关节活动角度明显小于有引流组,2组在术后4、6周患膝关节活动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后1、2、3 d、2周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肿形成、伤口感染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异体肌腱重建ACL术后常规不留置引流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本结论尚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交叉韧带重建 关节镜 引流术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虎 张春礼 +3 位作者 裴国献 李明全 朱庆生 韩一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2期1096-1098,1107,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anteromedial,AM)建立股骨隧道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ligament,ACL)移植重建手术的改良方法的安全性。方法 2010年1~10月采用改良AM方法完成ACL重建20例(实验组),2009年1~12月采用传统A...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anteromedial,AM)建立股骨隧道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ligament,ACL)移植重建手术的改良方法的安全性。方法 2010年1~10月采用改良AM方法完成ACL重建20例(实验组),2009年1~12月采用传统AM方法完成ACL重建20例(对照组),比较2组股骨隧道的长度,股骨隧道斜度,股骨外髁后壁爆裂和后外侧管神经损伤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股骨隧道长度为(41.8±4.1)mm,显著长于对照组(37.2±4.4)mm(t=3.421,P=0.002)。实验组股骨隧道冠状角度为51.9°±7.7°,显著大于对照组39.1°±5.8°(t=5.938,P=0.000)。对照组1例出现股骨隧道后壁爆裂,2组其余患者未发现后壁爆裂和后外侧血管神经损伤。结论改良AM方法可以增加ACL重建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关节镜 关节 重建术 前内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扩大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永良 徐丛 吕永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4-637,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骨隧道变化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40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术后行CT检查,分别测量股骨和胫骨近关节线隧道口的宽度,并与术中钻头直径对比。术... 目的:探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骨隧道变化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40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术后行CT检查,分别测量股骨和胫骨近关节线隧道口的宽度,并与术中钻头直径对比。术后采用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对股骨、胫骨骨道不同级别间Lysholm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本组40例患者术后15%(6/40)出现股骨隧道扩大,其中33.3%(2/6)的骨隧道扩大程度为2~6 mm;17.5%(7/40)出现胫骨隧道扩大,其中42.9%(3/7)的骨隧道扩大程度为2~6 mm。股骨、胫骨骨隧道扩大各级别之间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隧道与胫骨隧道间扩大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骨隧道出现不同程度扩大现象。股骨隧道与胫骨隧道间扩大程度无明显差异。骨隧道扩大对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交叉韧带 腘绳肌腱 骨隧道扩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人员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卫青 初冬 +1 位作者 胡婷婷 赵东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7期1355-1356,共2页
目的评价飞行员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5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飞行员进行心理护理及膝关节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15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无术后感染、关节粘连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均顺利恢复飞行... 目的评价飞行员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5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飞行员进行心理护理及膝关节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15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无术后感染、关节粘连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均顺利恢复飞行。结论成功的手术、术后心理护理和膝关节功能锻炼是使患者能够顺利康复并重返飞行员岗位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人员 交叉韧带重建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术治疗老年急性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左金增 史福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3718-3722,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术治疗老年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重建术的老年急性ACL断裂患者8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关节镜...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术治疗老年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重建术的老年急性ACL断裂患者8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关节镜下行自体腓骨长肌腱双股单束移植重建术;对照组(40例),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四股单束移植重建术。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6、12个月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随访12个月后的膝关节活动度和前抽屉试验结果。结果组别与时间在IKDC评分、Lysholm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与时间均在IKDC评分、Lysholm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术后6、12个月治疗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2个月,治疗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116.3°±21.5°)与(102.7°±22.1°),P<0.05];两组前抽屉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248,P=0.041)。结论老年急性ACL断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术,能更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度,且近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腓骨长肌腱 关节镜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内膝后交叉韧带重建术 被引量:8
16
作者 何国础 杨庆铭 +1 位作者 冯建民 王丹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08-309,318,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内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的应用和疗效。 方法 11例膝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 ,在关节镜内行Gore-Tex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 ,手术前后采用Lyshlom膝关节评分法比较。  结果平均随访时间 18个月 ,平均得分由术前 43分提... 目的探讨关节镜内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的应用和疗效。 方法 11例膝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 ,在关节镜内行Gore-Tex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 ,手术前后采用Lyshlom膝关节评分法比较。  结果平均随访时间 18个月 ,平均得分由术前 43分提高到术后 91分。 结论膝后交叉韧带断裂并发关节不稳定应该进行重建手术。人工韧带更符合后交叉韧带的功能要求 ,便于在关节镜内操作 ,创伤小 ,恢复快 ,近期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人工韧带 后交叉韧带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10
17
作者 池迎春 杨丽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11期57-58,共2页
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前、术后的康复护理对保证患者功能恢复的意义,总结12例关节镜下应用半腱肌和股薄肌腱双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康复护理,重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腋杖使用方法,功能锻炼指导及床上大小便训练;术后... 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前、术后的康复护理对保证患者功能恢复的意义,总结12例关节镜下应用半腱肌和股薄肌腱双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康复护理,重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腋杖使用方法,功能锻炼指导及床上大小便训练;术后患肢体位的摆放,运动、感觉、血运的观察,卡盘式支具的使用方法,关节冲洗的观察、护理及功能锻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交叉韧带重建术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玉霞 徐玉芳 张小苗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1期61-62,共2页
前后交叉韧带的命名是由他们在胫骨上的附着点决定的,是保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后交叉韧带(PCL)是膝关节保持向后稳定性的主要结构,提供95%的控制力限制胫骨后移。其损伤后将极大地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
关键词 关节镜 交叉韧带重建术 护理配合 后交叉韧带 关节稳定 稳定性 控制力 胫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关节镜实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后患者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覃刚 韦阁 +1 位作者 赵顺吕 林龙宝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5期81-84,共4页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经关节镜实施韧带重建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腓肠外侧皮神经术后的损伤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治疗的146例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经关节镜实施韧带重建术治疗,术后12个...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经关节镜实施韧带重建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腓肠外侧皮神经术后的损伤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治疗的146例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经关节镜实施韧带重建术治疗,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并予1000-KT检测,在屈膝30°及133 N的压力下对双膝的前后位移差进行测量,予膝关节的轴移试验及IKDC健、患侧的膝关节检查。结果术后12个月Lysholm、IKDC评分与术前比较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8例患者腓肠外侧皮神经出现术后损伤,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ACL断裂患者经关节镜实施韧带重建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术后患者腓肠外侧皮神经可出现损伤,需依据患者个体化标准制订可行方案,给予有效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损伤 关节镜 交叉韧带 重建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腘绳肌腱结与骨栓嵌入固定法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初探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玉杰 王志刚 +1 位作者 李众利 原新成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5-377,共3页
目的 :探讨自体绳肌腱结与骨栓嵌入固定法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 (PCL)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5月对 1 0例PCL损伤 ,取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进行重建。根据移植肌腱的直径建立隧道 ,股骨隧道的下 1 /3和... 目的 :探讨自体绳肌腱结与骨栓嵌入固定法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 (PCL)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5月对 1 0例PCL损伤 ,取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进行重建。根据移植肌腱的直径建立隧道 ,股骨隧道的下 1 /3和胫骨隧道的直径为 5 -7mm ,股骨隧道近 2 /3段为 1 1 -1 2mm ,股骨隧道呈倒置的酒瓶状。肌腱预张力后中间打结并嵌入 1 2mm×6mm骨栓 ,将肌腱从股骨隧道经后关节腔牵入胫骨隧道 ,分 2束在胫骨隧道穿出 ,交叉打结缝合固定在骨桥上。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屈伸功能无受限 ,关节稳定性加强 ,抽屉试验阴性 8例 ,Ⅰ°阳性 2例。按照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功能评估标准 ,优 6例 ,良 3例 ,可 1例。结论 :自体绳肌腱打结骨栓嵌入挤压固定重建PCL ,方法可行 ,疗效可靠。生物固定有利于肌腱与骨的愈合 ,免用高值耗材 ,不影响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损伤 自体腘绳肌腱结 骨栓嵌入固定法 关节镜后交叉韧带重建术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