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灸联合米乐祛痛贴治疗肩周炎对患者疼痛感受、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宿小满 连树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938-1940,共3页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米乐祛痛贴治疗肩周炎对患者疼痛感受、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肩周炎患者共7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给予对照组单纯米乐祛痛贴治疗...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米乐祛痛贴治疗肩周炎对患者疼痛感受、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肩周炎患者共7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给予对照组单纯米乐祛痛贴治疗,实验组则采用艾灸联合米乐祛痛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及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联合米乐祛痛贴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可帮助患者快速缓解肩关节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治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米乐祛痛贴 肩周炎 疼痛感受 关节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后倾角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兴净 陶周善 程文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59-1663,共5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后倾角的改变以及其与膝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83例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病例,测出患者健侧、术后患侧及最后一次随访患侧胫骨平台后倾角(PTS),评价并记录Lysholm、HSS及Rasmussen等三种系统的膝关节评分数...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后倾角的改变以及其与膝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83例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病例,测出患者健侧、术后患侧及最后一次随访患侧胫骨平台后倾角(PTS),评价并记录Lysholm、HSS及Rasmussen等三种系统的膝关节评分数据,根据术后PTS角度将患者分为PTS<9°组和PTS≥9°组。将两组三种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数行统计学分析,同时也将术后与最后随访PTS均数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最后随访与健侧PTS的差值,将差值与最后一次随访膝关节功能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TS<9°组膝关节Lysholm、HSS、Rasmussen评分数据均明显高于PTS≥9°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PTS与最后一次随访PT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一次随访与健侧PTS之间的差值(b)与Lysholm、HSS及Rasmussen膝关节评分数据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术后康复锻炼导致PTS角度发生改变。PTS<9°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好于术后PTS≥9°组患者,最后一次随访PTS与健侧PTS的差值与膝关节功能有相关性。因此手术中尽可能恢复平台骨折的解剖对位或控制术后PTS<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倾角 胫骨平台骨折 术后 骨折塌陷 关节功能评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髌骨脱位术后膝关节MRI表现与临床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邓云杨 徐海芸 +2 位作者 颜方方 陈梦宇 李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0-495,共6页
目的:观察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术前与术后膝关节MRI表现,评估术后膝关节MRI表现与临床功能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二联术与三联术组。2组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以上行MRI扫描,并进行Kujala及Lysholm评分。分别... 目的:观察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术前与术后膝关节MRI表现,评估术后膝关节MRI表现与临床功能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二联术与三联术组。2组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以上行MRI扫描,并进行Kujala及Lysholm评分。分别在MRI图像上测量髌骨倾斜角、外侧髌股角、股骨滑车适合角、髌骨外侧移位值、股骨外侧滑车倾斜度、Wiberg指数和Caton-Deschamps指数,评估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等级及术后髌骨外侧关节软骨损伤等级。比较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各MRI参数的变化及术后组间临床功能评分差异,并将术后MRI参数值与临床功能评分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二联术组与三联术组术后髌骨倾斜角、髌骨外侧移位值、股骨滑车适合角及Caton-Deschamps指数均较术前减小,外侧髌股角较术前增大(P<0.05);三联术组术后髌骨倾斜角小于二联术组(P<0.05)。二联术组术后Kujala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较三联术组高,其中Lysholm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术组术后Caton-Deschamps指数和髌骨外侧面软骨损伤分级均与Kujala评分具有相关性,分别呈低度负相关(r=-0.398,P=0.044)和中度负相关(r=-0.457,P=0.019)。结论:复发性髌骨脱位术后MRI检查可观察髌股关节对位及软骨损伤情况,并反映膝关节临床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髌骨脱位 磁共振成像 关节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肩疗效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武建福 王丽凤 +2 位作者 陈英杰 施婧怡 陈凤娟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肩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1日—2022年11月30日桐乡瑞金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6例冻结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3例。对照组行关节松动术,观察组在进行关节松动... 目的探讨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肩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1日—2022年11月30日桐乡瑞金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6例冻结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3例。对照组行关节松动术,观察组在进行关节松动术前行筋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以及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和缓激肽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85.37%(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结果,P=0.313);两组VAS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854.400、95.610、30.150,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个疗程和2个疗程时点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疼痛、关节活动度等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GE2和缓激肽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筋针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可以有效改善冻结肩临床疗效、降低疼痛感并提高关节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肩 筋针疗法 关节松动术 视觉模拟评分 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方案在寒湿痹阻证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周靓贇 徐国会 +4 位作者 张杰 徐浩 杭明辉 刘苗苗 王拥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13-2817,2824,共6页
目的:探究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对寒湿痹阻证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功能、三维步态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KOA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对... 目的:探究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对寒湿痹阻证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功能、三维步态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KOA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电针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疗效、证候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Lysholm膝关节评分(LKS)、三维步态参数变化及炎症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77.78%(P<0.05);电针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电针组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LK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电针组步频、步速、步长、初始着地屈伸角度、摆动相最大屈伸角度、支撑相屈伸角度均高于对照组,矢状面最大外展力矩低于对照组;电针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低于对照组,而转化生长因子-β1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KOA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膝关节活动度和步行能力、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降低关节炎症水平,有助于膝关节的快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 寒湿痹阻证 电针 康复训练 关节功能评分 步态 炎症 临床疗效 步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侧凸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梁彦 徐帅 +2 位作者 喻冠杰 朱震奇 刘海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5-392,共8页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发病特征和侧凸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单中心纳入2013年1月~2018年4月61例合并RA拟行腰椎手术的患者,分为患有DLS者27例...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发病特征和侧凸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单中心纳入2013年1月~2018年4月61例合并RA拟行腰椎手术的患者,分为患有DLS者27例(DLS组)和无脊柱畸形患者34例(NDLS组)。提取信息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如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RA相关信息[如Steinbrocker分级、是否服用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等]、手术相关信息和DLS信息[如Cobb角、顶椎旋转角度、冠状位顶椎偏移距离、髂嵴连线高度、骨质疏松、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史和膝关节功能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Steinbrocker分级用来评价RA活动性,Cobb角反映腰椎侧凸程度,KSS用以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平均RA病程为16.8±12.7年,Steinbrocker分级Ⅰ~Ⅲ级分别为14例、34例和13例。两组患者以女性为主,DLS组(男∶女=1∶26)和NDLS组(男∶女=8∶26)在性别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1),而在年龄、BMI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Steinbrocker分级、服用DMARDs比例和骨质疏松患者比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共11例实施TKA手术,两组间TKA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53)。DLS组平均侧凸程度(Cobb角)为18.4°±9.0°(10.4°~39.2°),实施TKA患者其Cobb角(11.8°±1.5°)小于无TKA者(20.6°±9.5°)(P=0.001)。DLS组顶椎旋转角度为8.4°±6.8°,冠状位偏移距离为47.3±7.8mm,髂嵴连线均位于L4/5椎间隙。Cobb角与顶椎旋转角度、冠状位偏移距离和TKA存在相关性(P<0.05),与其余参数均无显著相关性。针对DLS患者侧凸程度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行TKA为其影响因素(P=0.029),但TKA发生时间、TKA患者DLS病程与侧凸程度无明确相关性。行TKA患者KSS评分(88.7±5.3分)高于未行TKA者(80.4±10.0分)(P=0.034),KSS和Cobb角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717,P<0.001),以Cobb为因变量的两者之间的拟合曲线为Cobb角=70.38-0.64×KSS。结论:合并RA的DLS患者在中老年女性更易出现;在既往行TKA的RA患者中,DLS侧凸程度较小;KSS与DLS侧凸程度存在高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 退变性腰椎侧凸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功能评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放散式冲击波治疗臂外侧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潘昭勋 闵小军 +1 位作者 孙超 杜德凯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4-348,共5页
目的评估体外放散式冲击波治疗(r ESWT)臂外侧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关节外二科治疗的40例臂外侧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 目的评估体外放散式冲击波治疗(r ESWT)臂外侧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关节外二科治疗的40例臂外侧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r ESWT(r ESWT组)和使用封闭药物进行局部痛点注射(封闭组)治疗1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1年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r ESWT组和封闭组患者的平均CMS评分分别为(66.7±0.9)和(65.7±1.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P=0.510);治疗后1个月,两组的平均CMS评分分别为(86.9±1.0)和(86.4±1.1)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0.35,P=0.730);治疗后1年,r ESWT组的平均CMS评分为(89.7±0.7)分,明显高于封闭组的(85.3±0.8)分(t=3.56,P=0.002)。r ESWT组的末次随访改善率为95%,封闭组则为75%。治疗前,r ESWT组和封闭组患者的中位VAS评分分别为5.00(5.00,6.00)和5.00(4.00,5.7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13,P=0.29);治疗后1个月,两组的中位VAS评分分别为2.00(1.00,2.75)和2.00(1.00,2.00)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u=0.04,P=0.85);治疗后1年,r ESWT组的中位VAS评分为1.00(0.00,1.00)分,明显低于封闭组的2.00(1.00,2.00)分(u=5.09,P=0.02)。结论与针刺封闭治疗相比,r ESWT治疗臂外侧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疼痛改善率较高,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放散式冲击波 封闭注射 臂外侧上皮神经 视觉模拟评分 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在冈上肌肌腱炎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8
作者 董红霞 杨顺实 +1 位作者 高倩 刘建新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34-1039,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冈上肌肌腱炎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冈上肌肌腱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冈上肌肌腱的声辐射力脉冲(ARFI)弹性成像检查,记录剪切波速度(SWV)值。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冈上肌肌腱炎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冈上肌肌腱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冈上肌肌腱的声辐射力脉冲(ARFI)弹性成像检查,记录剪切波速度(SWV)值。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及肩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将出现终点事件的患者定义为复发组,其余患者定义为未复发组。分析两组患者随访开始前VAS、CMS及SWV值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后VAS、SWV值低于治疗前,CMS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前SWV与VAS无相关性(r=0.073,P=0.518),与CMS呈负相关(r=-0.305,P=0.006)。随访不良预后的发生率为36.25%。VAS、CMS及SWV三项指标单独预测冈上肌肌腱炎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6、0.763、0.850,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49,显著大于三项指标单独预测的AUC(联合vs SWV:Z=2.898,P=0.004;联合vs VAS:Z=3.583,P=0.000;联合vs CMS:Z=3.722,P=0.000),其敏感度为89.66%,特异度为92.16%。结论:ARFI可用于冈上肌肌腱炎的诊断,VAS、CMS及SWV的联合可准确预测冈上肌肌腱炎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上肌肌腱炎 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 超声检查 剪切波速度 视觉模拟评分 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治疗不同Neer分型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生物力学恢复情况的评价 被引量:44
9
作者 赵洪斌 宋洋 +3 位作者 黄明光 曾秋涛 缪旭东 阮张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3985-3989,共5页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分为不稳定骨折与稳定骨折,目前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针对不同Neer分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仍存在争议,而锁定钢板治疗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案具有成角固定、肩袖损伤程度小以及可尽早康复锻炼等优势...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分为不稳定骨折与稳定骨折,目前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针对不同Neer分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仍存在争议,而锁定钢板治疗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案具有成角固定、肩袖损伤程度小以及可尽早康复锻炼等优势。目的探讨不同Neer分型肱骨近端骨折经锁定钢板治疗后的疗效并评价其生物力学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8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49例,经X线确诊,其中NeerⅡ型16例、NeerⅢ型16例、NeerⅣ型17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价患肢功能。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不同Neer分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eer分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不同Neer分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低于NeerⅡ型,NeerⅣ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低于NeerⅡ型和NeerⅢ型(P<0.05)。不同Neer分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eer分型与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呈正相关(r=0.894,P<0.001;r=0.783,P<0.001);与术后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431,P<0.001)。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在治疗NeerⅡ型、Ⅲ型、Ⅳ型肱骨近端骨折时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临床上治疗建议考虑锁定钢板治疗,但损伤基础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情况,术后的治疗及康复需根据损伤基础,提高肩关节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Neer分型 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 术中出血量 骨折愈合 治疗结果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按摩联合红外线照射对髋部骨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红外线照射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在该院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10例。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5例)和研究组(55例)...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红外线照射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在该院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10例。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5例)和研究组(55例),其中常规组术后采用常规西医药物^+红外线照射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eNOS、一氧化氮(NO)水平,下床锻炼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NOS、NO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eNOS、NO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下床锻炼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畸形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红外线照射能够有效提升髋部骨折患者的eNOS、NO水平,缩短患者下床锻炼时间、住院时间,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以及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按摩 红外线照射 髋部骨折 一氧化氮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关节功能评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