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几丁糖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关节腔注射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就诊并随访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共164例。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A组(对照组,口服给...目的:探讨几丁糖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关节腔注射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就诊并随访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共164例。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A组(对照组,口服给药)55例,B组(几丁糖关节腔注射+口服给药)53例,C组(几丁糖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关节腔注射给药)56例。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ysholm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和关节液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的变化,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无失访病例。每组治疗后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HSS评分和关节液炎性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VAS评分、Lysholm评分、HSS评分和关节液炎性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水平在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各项指标在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C组优于A、B两组,B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临床疗效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几丁糖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关节腔注射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起效迅速,疗效持久的特点,同时避免了外用或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建议在临床推广和使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口服和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的疗效。方法选择84例病程在8周之内的OME患者(8~56岁)为研究对象,在进行鼓室穿刺抽液及口服抗生素的基础上,随机分成A组,30例34耳,予小剂量短疗...目的探讨口服和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的疗效。方法选择84例病程在8周之内的OME患者(8~56岁)为研究对象,在进行鼓室穿刺抽液及口服抗生素的基础上,随机分成A组,30例34耳,予小剂量短疗程口服泼尼松治疗;B组,30例32耳,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2~4次;C组,24例26耳,口服抗生素,鼓室穿刺抽液。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结果A、B两组分别有70.6%和53.1%的患耳在一周内有不同程度好转。治疗一个月后,A、B、C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30/34耳)、90.6%(29/32耳)和69.2%(18/26耳);A组与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与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或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均为治疗OME的有效方法。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短期静脉使用糖皮质类激素-甲基泼尼松龙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使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进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病例,符纳入合标准的患者共348...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短期静脉使用糖皮质类激素-甲基泼尼松龙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使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进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病例,符纳入合标准的患者共348例(496膝),根据患者是否在术后前3 d静脉使用糖皮质类激素-甲基泼尼松龙(40 mg/d),将其分为常规组(186例,266膝)及激素组(162例,230膝)。观察指标包括:术后1~7 d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3~7 d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术后第7天患者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另外记录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切口愈合不良及关节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后1~7 d的VAS及3~7 d的膝关节活动度激素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第7天的HSS评分激素组也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合并症来看,激素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而切口愈合不良及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短期静脉应用糖皮质类激素能够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恶心、呕吐,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同时并未增加置换后伤口愈合不良、关节感染等合并症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对比肌骨超声影像引导高渗葡萄糖(hyperosmotic glucose,HG)与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注射治疗网球肘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选择不同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门诊行...目的:对比肌骨超声影像引导高渗葡萄糖(hyperosmotic glucose,HG)与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注射治疗网球肘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选择不同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门诊行肌骨超声影像引导注射治疗的网球肘患者,按注射药物不同分为HG组和GC组,对两组患者注射前、注射后1个月、注射后3个月、注射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臂、肩、手功能障碍(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值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患者31例,患肘35例,HG组17例,GC组18例。与注射前相比,两组患者注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MEPS评分和DASH值均显著改善(P<0.05)。GC组患者注射后1个月疗效显著,注射后3个月、6个月疗效维持;HG组注射后1个月疗效明显(P<0.05),注射后3个月疗效更优于注射后1个月(P<0.05),注射后6个月疗效维持。两组相比,注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MEPS评分、DASH值,GC组较HG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肌骨超声影像引导HG与GC注射治疗网球肘均安全、有效;注射后6个月内GC组的疗效优于HG组;该研究结果为网球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更多选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几丁糖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关节腔注射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就诊并随访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共164例。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A组(对照组,口服给药)55例,B组(几丁糖关节腔注射+口服给药)53例,C组(几丁糖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关节腔注射给药)56例。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ysholm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和关节液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的变化,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无失访病例。每组治疗后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HSS评分和关节液炎性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VAS评分、Lysholm评分、HSS评分和关节液炎性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水平在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各项指标在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C组优于A、B两组,B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临床疗效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几丁糖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关节腔注射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起效迅速,疗效持久的特点,同时避免了外用或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建议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文摘目的探讨口服和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的疗效。方法选择84例病程在8周之内的OME患者(8~56岁)为研究对象,在进行鼓室穿刺抽液及口服抗生素的基础上,随机分成A组,30例34耳,予小剂量短疗程口服泼尼松治疗;B组,30例32耳,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2~4次;C组,24例26耳,口服抗生素,鼓室穿刺抽液。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结果A、B两组分别有70.6%和53.1%的患耳在一周内有不同程度好转。治疗一个月后,A、B、C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30/34耳)、90.6%(29/32耳)和69.2%(18/26耳);A组与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与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或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均为治疗OME的有效方法。
文摘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短期静脉使用糖皮质类激素-甲基泼尼松龙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使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进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病例,符纳入合标准的患者共348例(496膝),根据患者是否在术后前3 d静脉使用糖皮质类激素-甲基泼尼松龙(40 mg/d),将其分为常规组(186例,266膝)及激素组(162例,230膝)。观察指标包括:术后1~7 d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3~7 d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术后第7天患者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另外记录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切口愈合不良及关节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后1~7 d的VAS及3~7 d的膝关节活动度激素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第7天的HSS评分激素组也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合并症来看,激素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而切口愈合不良及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短期静脉应用糖皮质类激素能够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恶心、呕吐,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同时并未增加置换后伤口愈合不良、关节感染等合并症的发生。
文摘目的:对比肌骨超声影像引导高渗葡萄糖(hyperosmotic glucose,HG)与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注射治疗网球肘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选择不同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门诊行肌骨超声影像引导注射治疗的网球肘患者,按注射药物不同分为HG组和GC组,对两组患者注射前、注射后1个月、注射后3个月、注射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臂、肩、手功能障碍(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值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患者31例,患肘35例,HG组17例,GC组18例。与注射前相比,两组患者注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MEPS评分和DASH值均显著改善(P<0.05)。GC组患者注射后1个月疗效显著,注射后3个月、6个月疗效维持;HG组注射后1个月疗效明显(P<0.05),注射后3个月疗效更优于注射后1个月(P<0.05),注射后6个月疗效维持。两组相比,注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MEPS评分、DASH值,GC组较HG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肌骨超声影像引导HG与GC注射治疗网球肘均安全、有效;注射后6个月内GC组的疗效优于HG组;该研究结果为网球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