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华文明意象的历史流变及世界关联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曹顺庆
李甡
-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3,F0002,共10页
-
基金
四川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中国文论话语建设”(SC17EZD004)
-
文摘
“中华文明意象”不仅只是文学意象,它还是一种象征和符号,广泛存在于典籍、诗文、绘画、建筑等多种形式之中,大致可以分为自然、人物、地点、动物、器物、色彩等六类。“中华文明意象”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形成了包容多元的面貌;在当今时代,它也在创新中得到了丰富和扩展,保持着生命力。由于人类共同的思维模式和情感表达,“中华文明意象”和世界其他文明意象之间存在着共通性;同时,二者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中华文明意象”的变异是普遍而必然的;只有正确对待变异,平等对话,不同文明之间才能达成积极的互动。
-
关键词
中华文明意象
历史流变
世界关联
变异
-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
-
题名关于计算思维的特质性
被引量:29
- 2
-
-
作者
李廉
-
机构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
出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14,共8页
-
文摘
本文讨论了计算思维两个特有的性质,即可解释证明和关联世界。这两个特质是计算思维区别于实证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界石。依据科学思维的分类标准,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这两种特质的内涵以及在计算思维中的位置。同时,还进一步探讨了这两种特质对于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的意义与作用,特别是在计算机工程中,这些特质成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和背景,并且影响着工程技术的质量标准和开发规范。结合教学改革实践,本文提出了应该在教学内容中加强这方面理解的培养。
-
关键词
计算思维
特质性
可解释证明
关联世界
人才培养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TP3-4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题名书讯
- 3
-
-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18,30,38,181,223,共5页
-
文摘
《认知符号学:美学和文学艺术研究新路径》作者:马大康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5月本书分别阐述了行为、语言和其他各种类型符号不同的施行方式、性质及功能,它们关联世界的不同模式,并吸收中国古代思想精华,力图超越西方符号学中的二元论思想。本书最重要的观念是把符号首先视为人与世界的关系模式。
-
关键词
中国古代思想
认知符号学
人与世界的关系
研究新路径
文学艺术
关联世界
符号
-
分类号
I0-5
[文学—文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