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互动及关系配置的整体性管理理论研究
1
作者 孙海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09年第5期42-44,共3页
文章将从新的角度探索提出新的管理理论可能性,并参照经济学的定义并运用互动及关系配置等概念对管理学进行定义,同时给出整体性管理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目标及主要内容,并针对高接触、紧耦合,并呈现出结构敏感性和情境依赖性的复杂... 文章将从新的角度探索提出新的管理理论可能性,并参照经济学的定义并运用互动及关系配置等概念对管理学进行定义,同时给出整体性管理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目标及主要内容,并针对高接触、紧耦合,并呈现出结构敏感性和情境依赖性的复杂组织系统提出基于整体性管理理论的组织结构微调理论,即通过配置复杂组织系统内部的互动关系以改变组织的结构维度,实现对组织结构敏感性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机制 组织复杂性 理论 整体性管理 关系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联合收割机产品关键部件配置关系研究(上)
2
作者 郝文录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5年第1期24-26,共3页
2024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一家公司展出了号称国内最大喂入量、最智能收获机,配备12行玉米割台,换装割台可以收获大豆、高粱、小麦等多种作物,喂入量可达20kg/s。另有两家公司分别展出了喂入量达18kg/s的全喂入谷物联合收割机,... 2024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一家公司展出了号称国内最大喂入量、最智能收获机,配备12行玉米割台,换装割台可以收获大豆、高粱、小麦等多种作物,喂入量可达20kg/s。另有两家公司分别展出了喂入量达18kg/s的全喂入谷物联合收割机,其他主流谷物联合收割机产品喂入量也大多在8kg/s到10kg/s附近,显示大型化、智能化仍是各制造商追求的主流。为了解产品各关键部件的配置要求,掌握各功能参数的配比关系,更好地推动联合收割机产品健康发展,下面从产品工作能力、结构参数及检测结果对照等方面进行剖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联合收割机 喂入量 玉米割台 配比关系 配置要求 配置关系 全喂入 功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联合收割机产品关键部件配置关系研究(下)
3
作者 郝文录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5年第2期19-21,共3页
四、谷物联合收割机产品补贴分档情况及实际补贴情况比较2024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2026年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一览表》的通知公布,对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产品进行分档,各档次补贴... 四、谷物联合收割机产品补贴分档情况及实际补贴情况比较2024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2026年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一览表》的通知公布,对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产品进行分档,各档次补贴额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每一个档次的产品的补贴额,比其低一个档次的产品补贴额要高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联合收割机 农业机械 中央财政资金 配置关系 财政部办公厅 补贴额 通用类 分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功开发新产品的配置关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清泉 郝书池 李懿东 《当代经济管理》 2009年第11期17-23,共7页
如何进行有效的新产品开发与提升竞争力一直是困扰着企业的重大难题。原因是影响新产品成功开发的因素错综复杂,难以把握,多达几十甚至百个之多,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尚缺乏较深层次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这些众多复杂因素的问卷调查... 如何进行有效的新产品开发与提升竞争力一直是困扰着企业的重大难题。原因是影响新产品成功开发的因素错综复杂,难以把握,多达几十甚至百个之多,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尚缺乏较深层次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这些众多复杂因素的问卷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要成功实现新产品开发,需要有效地处理6个配置关系。这个结果能将众多因素的复杂管理简化为6个配置关系的管理,大大地降低了新产品开发复杂性带来的困惑和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产品 新产品开发 开发风险管理 关系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权配置与水资源配置的关系剖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吴丹 吴凤平 陈艳萍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6期76-80,共5页
从水权配置与水资源配置的指导思想、水资源供给量、配置目标、配置手段等方面对水权配置与水资源配置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探讨分析,深入研究水权配置以及水资源配置的相关理论,提出流域初始水权配置过程中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水权 水资源 配置关系 流域初始水权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输导体系的类型及配置关系 被引量:107
6
作者 张卫海 查明 曲江秀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8-120,共3页
将输导体系划分为储集层输导体系、断裂输导体系和不整合输导体系3大类、8种类型,指出输导体系的时空配置关系是决定油气藏的重要因素;着重阐明了输导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配置关系,认为这些配置关系是影响输导体系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提出... 将输导体系划分为储集层输导体系、断裂输导体系和不整合输导体系3大类、8种类型,指出输导体系的时空配置关系是决定油气藏的重要因素;着重阐明了输导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配置关系,认为这些配置关系是影响输导体系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提出了运移级次性的概念,讨论了划分运移级次对油气运移研究的意义,指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邻近玛湖以储集层输导体系和不整合输导体系为主,边缘地区以断层输导体系为主。浅层油气成藏期主要取决于断层的活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输导体系 体系类型 配置关系 油气藏 运移级次性 油气运移 储集层输导体系 不整合输导体系 体系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头屯河组成藏要素配置关系及控藏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振阳 石好果 +2 位作者 任新成 程长领 魏恒飞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35,共6页
在对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头屯河组烃源岩及充注期次、超压及油源断层等成藏要素配置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断层输导有效性评价系数和断层启闭系数定量评价研究区断层输导的有效性、断层与砂体的有效配置,认为研究区油气输导呈“工”... 在对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头屯河组烃源岩及充注期次、超压及油源断层等成藏要素配置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断层输导有效性评价系数和断层启闭系数定量评价研究区断层输导的有效性、断层与砂体的有效配置,认为研究区油气输导呈“工”字型分布,油源断层和圈闭的有机耦合是头屯河组油气成藏的基础,构造运动使断层开启,生烃增压,油气沿油源断层向上运移,是其成藏的关键,据此建立早期充注—超压驱动—断层沟通—幕式成藏的油气成藏模式。综合分析认为,头屯河组油气来自八道湾组,且发生2期油气充注,油气成藏过程可分为3幕。头屯河组油气成藏与分布受八道湾组烃源岩生烃范围和油源断层控制,且距油源断层越近越容易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要素 配置关系 超压 油源断层 成藏模式 头屯河组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油区原油产量、投资、成本和油价的优化配置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田克忠 程燕丽 白喜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9-42,45,共5页
原油产量、投资、成本和油价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其中 ,市场经济下的油价对生产经营决策起主导作用 ,直接影响成本费用的控制水平和产量的规模要求 ;合理的成本构成及核算准则是正确分析生产经营的基础。文章研究了产量、成本 (包... 原油产量、投资、成本和油价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其中 ,市场经济下的油价对生产经营决策起主导作用 ,直接影响成本费用的控制水平和产量的规模要求 ;合理的成本构成及核算准则是正确分析生产经营的基础。文章研究了产量、成本 (包括投资 )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利润最大化或合理利润、合理产量、合理投资规模等优化模型 ,为生产经营者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产量 成本 投资 油价 最大利润生产规模 投资 生产规模 优化配置关系 华北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滨岸砂坝沉积砂泥空间配置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9
作者 商晓飞 段太忠 +1 位作者 侯加根 李燕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2-915,共14页
针对湖泊滨岸砂坝储集层不同级次砂体与隔夹层交互频繁,泥质沉积成因与分布复杂等问题,开展了砂坝储 集层砂泥空间配置关系的研究,对砂坝储集层内部结构进行了剖析。通过对山东省峡山湖现代砂坝沉积的解析,结 合板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 针对湖泊滨岸砂坝储集层不同级次砂体与隔夹层交互频繁,泥质沉积成因与分布复杂等问题,开展了砂坝储 集层砂泥空间配置关系的研究,对砂坝储集层内部结构进行了剖析。通过对山东省峡山湖现代砂坝沉积的解析,结 合板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砂坝储集层的对比,分析砂、泥在空间上的分布和组合关系,探讨砂坝沉积体的构 型模式。研究表明,根据纵向上砂、泥交互沉积特征,湖泊滨岸砂坝可划分为砂泥薄互层、厚泥厚砂、薄泥厚砂 3 种砂泥组合样式,其泥质组分表现为多种成因类型的细粒岩相沉积,分别是半深湖 深湖泥、砂泥互层式浅滩、坝 后水体滞留区域泥质沉积以及洪水注卸带来的落淤层。依据每种细粒泥质岩相在现代砂坝沉积中其特定的发育部位 和时序关系,建立了基于沉积过程的泥质沉积组合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砂坝储集层中的砂坝与泥质沉积的空间 配置关系,并提出砂坝垂向叠置和侧向迁移两种情况下的典型地层结构。湖泊滨岸砂坝储集层中,泥质的沉积与保 存程度主要受可容空间变化、基准面旋回频繁程度和暴露-冲刷时间 3 个因素的控制,进而影响着储集层中砂、泥岩 的连续性和相对含量。泥质沉积的分布会形成不同级次的隔夹层,并影响砂坝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和流体渗流。明确 砂坝沉积的砂泥空间配置关系可为砂坝储集层内部构型精细表征与建模提供地质模式和信息参数,为油藏开发策略 调整或优化开发方案给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滨岸砂坝 内部结构 现代沉积 空间配置关系 构型模式 峡山湖 板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都市圈绿色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公平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慧灵 杨雪珂 +1 位作者 袁梦 王振波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55-2267,共13页
绿色空间是提升区域内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开放空间,然而不同地区居民享有的绿色空间存在较大差异。以长株潭都市圈为案例,利用建设用地替代居民活动区域,构建考虑距离因素的迭代缓冲区测度2000、2010、2019年居民活动区域的绿... 绿色空间是提升区域内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开放空间,然而不同地区居民享有的绿色空间存在较大差异。以长株潭都市圈为案例,利用建设用地替代居民活动区域,构建考虑距离因素的迭代缓冲区测度2000、2010、2019年居民活动区域的绿色空间享有量,并基于时间序列遥感数据使用基尼系数和供需差异指数探讨不同区域享有的绿色空间的时空差异、空间公平性的演进及其供需特征。结果表明:①绿色空间面积减少量最多的区域始终位于都市圈的城市中心,面积变化值呈现圈层状,减少量由边缘向中心地区不断增加。②2000—2019年长株潭都市圈人类活动区域享有周边30m网格像素级绿色空间的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数量由26000—30000集中向2000—12000区段集中转变。③长株潭都市圈绿色空间分布不均,不同行政区之间基尼系数差异较大且随着时间波动变化,多数区域绿色空间分布的公平性没有改善趋势。④较多镇街绿色空间服务水平和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失配”,5%的镇街需求“非常高或较高”而供给“非常低”,这些镇街集中在长沙;绿色空间供需平衡的镇街主要分布在都市圈边缘。研究有助于启示都市圈通过空间治理政策与规划的优化推动绿色空间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都市圈 绿色空间 公平性 空间配置供需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网络资源在职业配置中的作用 被引量:53
11
作者 张文宏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7-44,共18页
本文运用大规模问卷调查资料探讨了社会网络资源在职业配置中的具体作用。我们的主要研究发现是:(1)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较贫乏、经济地位较高的人更可能频繁使用社会网络资源以实现职业流动;(2)运用社会网络资源的职业流动者比不用者的... 本文运用大规模问卷调查资料探讨了社会网络资源在职业配置中的具体作用。我们的主要研究发现是:(1)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较贫乏、经济地位较高的人更可能频繁使用社会网络资源以实现职业流动;(2)运用社会网络资源的职业流动者比不用者的求职效率低,但前者的目标收入却高于后者;(3)运用社会网络资源的职业流向是从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流向个体、集体、外资合营、外国独资、新经济部门或无主管上级的市场化的经济实体;(4)社会网络资源的运用,对劳职配置的吻合程度没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关系资源职业配置 求职效率 目标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力资本——资源配置中的新要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微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0-222,共3页
文章从智力资本的定义引入,分析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提出了资源配置中,智力资本从两方面发挥了作用,一是智力本身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参与配置,另一种是智力资本作为杠杆调节资源的流向。从而阐明了智力资本作为资源配置中新的重... 文章从智力资本的定义引入,分析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提出了资源配置中,智力资本从两方面发挥了作用,一是智力本身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参与配置,另一种是智力资本作为杠杆调节资源的流向。从而阐明了智力资本作为资源配置中新的重要因素应当受到公司和企业的足够重视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配置 智力资本 配置机制 智力资本与资源配置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控缝洞型油藏注采井间油水界面预测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远征 曹仁义 贾品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2,共11页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受大型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控制和改造,其纵向多发育为断裂复合储层体(裂缝-溶洞体),该储集体既是油气运移通道,又是储层空间,其空间及配置关系复杂.为实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界面和见水规律的准确分类及预测,并提...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受大型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控制和改造,其纵向多发育为断裂复合储层体(裂缝-溶洞体),该储集体既是油气运移通道,又是储层空间,其空间及配置关系复杂.为实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界面和见水规律的准确分类及预测,并提供后续开发方案和对策指导,以单一溶洞下的油水界面运移特征为基础,利用物质平衡方程建立一种新的断控缝洞型油藏多溶洞连通下的油水运移数学模型,基于稳态逐步替换法形成了注采井间动态油水界面实时追踪预测方法.与常规数值模拟方法相比,该模型构建简易,计算效率高,综合考虑了油水密度差异和井-裂缝-溶洞间的复杂纵向配置关系,能够较为准确预测生产井的见水规律、各溶洞油水界面运移位置及剩余油分布等各项开发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多缝洞开发单元受生产制度和缝-洞储层参数影响,油井生产期将出现3个阶段(纯油、油水同产和纯水期);合理的采油速度与注水量可有效保持地层压力,兼顾采出程度和裂缝应力敏感效应;裂缝传导率越高,储层能量恢复越快,油水界面上升也变快;随着注采井间溶洞体积及裂缝传导率差异增大,油水同产期将变长.最后,对比Eclipse数值模拟器与本研究模型计算结果,分析溶洞体物性参数(渗透率和孔隙度)对油水界面运移速度的影响.鉴于目前断控缝洞型油藏地质构造及裂缝-溶洞体配置关系的多样性,开展多井生产动态与模型预测结果的实时拟合工作是目前油水界面评价与追踪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模型为断控缝洞型油藏见水预警、注采参数优化及剩余油挖潜对策制定提供了基础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断控缝洞型油藏 碳酸盐岩 见水预警 注采参数优化 生产动态 缝洞配置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公山庙西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储层特征及高产主控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闫雪莹 桑琴 +5 位作者 蒋裕强 方锐 周亚东 刘雪 李顺 袁永亮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9,共12页
在致密灰岩储层特征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薄片鉴定、测井响应、叠前地震波形指示反演(SMI)等方法对四川盆地公山庙西地区大安寨段致密灰岩储层特征及高产主控因素展开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公山庙西地区大安寨段灰岩储层可... 在致密灰岩储层特征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薄片鉴定、测井响应、叠前地震波形指示反演(SMI)等方法对四川盆地公山庙西地区大安寨段致密灰岩储层特征及高产主控因素展开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公山庙西地区大安寨段灰岩储层可分为厚层型和薄层型2种类型。灰岩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2%,平均渗透率为0.05 mD,为特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孔和微裂缝;②根据断层规模、断穿层位及平面上的断距,将研究区断层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其中大安寨段主要受一级和二级断层影响,与断层伴生的裂缝体系有效改善了储层物性;③研究区有利相带控制了油气的分布,断储配置关系控制了油藏的产能,可分为“薄层灰岩+一级断缝”与“厚层灰岩+一级/二级断缝”2种高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缝体系 介壳灰岩 构造缝 成岩缝 有利相带 断储配置关系 大安寨段 侏罗系 公山庙西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气体传质实验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建 康毅力 +1 位作者 王业众 郭华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9-41,共3页
致密砂岩储层天然气投产一般需要采取水力压裂等增产措施。由于天然气在产出过程中需要通过致密基块—天然裂缝—水力裂缝等多尺度介质,故而在渗流中存在多尺度效应,需要经过一系列串联耦合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天然气的高... 致密砂岩储层天然气投产一般需要采取水力压裂等增产措施。由于天然气在产出过程中需要通过致密基块—天然裂缝—水力裂缝等多尺度介质,故而在渗流中存在多尺度效应,需要经过一系列串联耦合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天然气的高效产出。为此,通过自行设计"串、并联"气体传质实验方法及装置,探讨了裂缝宽度、裂缝—基块的配置关系等对致密砂岩气体传质效率的影响。"并联"气体传质实验表明,裂缝宽度是影响气体传质效率的关键参数,相同数量级裂缝宽度的天然裂缝传质效率高于人工裂缝。裂缝—基块岩样"串联"气体传质实验表明,裂缝—基块多尺度配置关系中,裂缝—基块—裂缝的配置关系最优,气体传质效率最高。结论认为,合理开发致密砂岩气藏需贯彻"储层保护与改造并举"的方针,实现致密基块—天然裂缝—水力裂缝的合理配置,才能有效开发致密砂岩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储集层 压裂 裂缝(岩石) 多尺度 传质 配置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烃源灶迁移演化及其对油气藏的定位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柳波 刘定勇 +3 位作者 郭天旭 黄志龙 刘振宇 吴凡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1-625,共5页
根据油气源对比、成藏期次及烃源灶迁移演化分析认为,3套烃源灶的迁移演化控制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现今油气的分布:佳木河组气源灶早期生成的天然气没有保存下来,现今气源灶的位置控制了气藏的分布;风城组烃源灶在玛湖凹陷中心已处于过... 根据油气源对比、成藏期次及烃源灶迁移演化分析认为,3套烃源灶的迁移演化控制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现今油气的分布:佳木河组气源灶早期生成的天然气没有保存下来,现今气源灶的位置控制了气藏的分布;风城组烃源灶在玛湖凹陷中心已处于过成熟阶段,只有灶缘还在生成油气,控制了其贡献的油气藏也主要分布在西北缘两翼;乌尔禾组烃源灶成熟演化总体相对滞后,凹陷中部仍处于大量生油气阶段,来源于该套烃源灶的油气藏也主要分布在西北缘地区的中部。单个烃源灶在不同地质时期供烃强度不同,多个烃源灶在同一地质时期供烃强度也不同,所以在西北缘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烃源灶供烃模式,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灶迁移演化 油气分布 配置关系 西北缘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口凹陷构造演化特征及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芝尧 卢异 刘志英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1期15-21,共7页
从歧口凹陷地质构造样式分析入手,结合构造动力学机制,探讨其对输导体系和储集体系的影响,进而影响油气成藏。结果表明:歧口凹陷古近系北西—南东方向多次凹复式箕状断陷结构和南北方向歧口主凹双断复式地堑结构,主要受沧东伸展断裂系... 从歧口凹陷地质构造样式分析入手,结合构造动力学机制,探讨其对输导体系和储集体系的影响,进而影响油气成藏。结果表明:歧口凹陷古近系北西—南东方向多次凹复式箕状断陷结构和南北方向歧口主凹双断复式地堑结构,主要受沧东伸展断裂系统和歧口伸展断裂系统的控制,在平面上形成了多凸多凹、凹隆相间的构造古地貌格局,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空间;歧口凹陷构造样式控藏影响,体现为:在油气运移时,主干断层控制油藏形成,次级断层改造油气分布,形成优势输导体系;在油气聚集时,有利储集相带发育,构造坡折带发育,有利圈闭发育。结合前人对油气成藏模式的研究,提出4种成藏模式的认识,即:陡坡带成藏模式、缓坡带成藏模式、断阶带近源成藏模式、盆内坡折带成藏模式。优选了勘探目标区,经钻探实例验证,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构造样式 配置关系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不整合发育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兆明 罗晓容 +4 位作者 汪立群 马立协 申玉山 高雪峰 李叶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年第4期19-25,共7页
不整合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是一种油气侧向运移的输导体,同时又可以遮挡形成不整合油气藏。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中、新生代不整合从上下地层接触关系、岩性配置关系以及不整合面之上底砾岩的厚度及分布特征3... 不整合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是一种油气侧向运移的输导体,同时又可以遮挡形成不整合油气藏。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中、新生代不整合从上下地层接触关系、岩性配置关系以及不整合面之上底砾岩的厚度及分布特征3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识别出不整合面上下7种地层接触关系、5种岩性配置关系,并分析了不同配置关系对油气成藏的影响;总结了不整合对于该区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首先它是该区油气从"源"到"藏"侧向长距离运移的主要输导体,同时不整合的形成及存在直接影响该区的油气聚集成藏。根据不整合发育特征,结合其他成藏条件,提出赛什腾凹陷潜伏地区和冷湖七号地区为柴达木盆地北缘有利的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地层接触关系 岩性配置关系 底砾岩 油气成藏 侧向运移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中国海构造框架和储层地质特征概述 被引量:8
19
作者 魏喜 祝永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6,共6页
根据目前已公开发表的资料 ,对中国南海构造框架、盆地演化等区域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在此基础上 ,重点对南海地层结构、生储盖特征等进行综合归纳。认为南海基底由古老基底和古特提斯沉积层组成 ,南海扩张后形成的沉积盖层主要是新... 根据目前已公开发表的资料 ,对中国南海构造框架、盆地演化等区域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在此基础上 ,重点对南海地层结构、生储盖特征等进行综合归纳。认为南海基底由古老基底和古特提斯沉积层组成 ,南海扩张后形成的沉积盖层主要是新生界 ,但大部分盆地E1 ~E2 不发育。在生储盖方面 ,E31 ~N1 2 为主力生油层 ;E31 ~N2 为主力储层 ,另外 ,基岩也是重要储层类型 ;区域盖层主要是上新统和更新统海相泥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框架 地层结构 生储盖配置关系 南中国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坡向辐射日总量最热坡度的解析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孙汉群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81-787,共7页
 首次用解析的方法完整地研究了任意坡向的坡面相对于天文辐射日总量的最热坡度问题,建立了任意坡向的坡面相对于天文辐射日总量的最热坡度解析模式.研究表明,当坡面日出日没时角的配置关系和水平面或非水平面日出日没时角相同时,存在...  首次用解析的方法完整地研究了任意坡向的坡面相对于天文辐射日总量的最热坡度问题,建立了任意坡向的坡面相对于天文辐射日总量的最热坡度解析模式.研究表明,当坡面日出日没时角的配置关系和水平面或非水平面日出日没时角相同时,存在相对于坡面天文辐射日总量的最热坡度,而其余时角配置关系则不存在相对于坡面天文辐射日总量的最热坡度.当存在相对于坡面天文辐射日总量的最热坡度时,最热坡度可解析地求得.南、北坡的最热坡度计算公式是任意坡向最热坡度计算公式的特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意坡向 辐射日总量 最热坡度 解析研究 配置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