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系流动性与自信:中庸实践思维的领域和过程 被引量:3
1
作者 毕重增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0-128,195,共9页
自信是主体与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变迁改变自信生成的环境,也影响文化思维模式塑造自信品格的方式。本文探讨在社会变迁引致的关系流动背景下,中庸实践思维对自信的作用机制。两个实证研究发现,中庸思维对自信的作用方式有实践领... 自信是主体与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变迁改变自信生成的环境,也影响文化思维模式塑造自信品格的方式。本文探讨在社会变迁引致的关系流动背景下,中庸实践思维对自信的作用机制。两个实证研究发现,中庸思维对自信的作用方式有实践领域和过程性差异:在做事与为人领域直接作用于自信、在自我领域则通过调节关系流动性作用于自信;中庸实践过程因子(多方慎思、沉着克制、事后反省及迷惘委曲)作用于自信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另外还讨论了中庸实践思维在"互联网+"时代文化自信品格塑造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中庸实践 自信 关系流动性 “互联网+”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流动性在居住流动意愿中的作用
2
作者 陈满琪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流动人口的居住流动意愿是判断流动人口心理融入的关键指标,能否心理融入最典型的表现是人际关系网络建立的难易,也就是关系流动性的高低。分析2017年中国社会心态大调查数据可发现,结构性特点和关系流动性对居住流动意愿有一定影响;对... 流动人口的居住流动意愿是判断流动人口心理融入的关键指标,能否心理融入最典型的表现是人际关系网络建立的难易,也就是关系流动性的高低。分析2017年中国社会心态大调查数据可发现,结构性特点和关系流动性对居住流动意愿有一定影响;对比两者对居住流动意愿的影响程度大小,可获得影响居住流动意愿的关键因素。居住在别墅区的个体、家庭总收入较高、年龄较轻、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体居住流动意愿最强。关系流动性对居住流动意愿的解释力最大,关系流动性越高,居住流动意愿越弱。因此,从在流入地建立人际关系网络和提高市民化能力两方面着手,可提高居住流动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流动性 居住流动意愿 社会支持 人际关系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流动性、拒绝敏感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文植 张笑笑 赵显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9-185,共7页
为了从社会生态学的视角探讨预测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考察拒绝敏感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揭示高关系流动的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可能的积极作用,以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幸福感等为测量工具,对成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关系流动性可显... 为了从社会生态学的视角探讨预测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考察拒绝敏感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揭示高关系流动的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可能的积极作用,以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幸福感等为测量工具,对成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关系流动性可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拒绝敏感性在关系流动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关系流动性能预测个体的低拒绝敏感性,进而预测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流动性 主观幸福感 拒绝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化”爱情:关系流动性促进择偶计算心态
4
作者 李雅雯 蔡攀 +4 位作者 左世江 王芳 董煜 周阳 黄旎雯 《心理学报》 2025年第10期1777-1790,I0001-I0005,共19页
当下社会,人们在相亲择偶时日趋“明码标价”。本研究将此现象概念化为择偶中的计算心态,并提出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结束更加自由的高关系流动性环境中,此种将择偶信息转换为流畅易加工的量化指标的认知策略具有认知减负的适应性功能。... 当下社会,人们在相亲择偶时日趋“明码标价”。本研究将此现象概念化为择偶中的计算心态,并提出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结束更加自由的高关系流动性环境中,此种将择偶信息转换为流畅易加工的量化指标的认知策略具有认知减负的适应性功能。通过相亲网站文本分析、问卷测量和实验室实验,三个研究(4个子研究)分别从地区和个体水平上揭示了关系流动性与择偶计算心态之间的相关和因果关系。研究结果将关系流动性的心理后效拓展至个人择偶领域,一方面在理论上丰富了对于个体如何适应特定社会生态环境的认识,另一方面可在实践上为制定符合社会转型期大众择偶心理的政策或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流动性 择偶 计算心态 认知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