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关系时空演变特征的生态功能分区研究:以潮白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继平 刘春兰 +2 位作者 王辉 裴厦 乔青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1,共11页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关系的时空分布模式进行生态功能区划,能够满足特定区域协调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现实需求,有助于明晰差异化的管控策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潮白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遥感/GIS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关系的时空分布模式进行生态功能区划,能够满足特定区域协调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现实需求,有助于明晰差异化的管控策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潮白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遥感/GIS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研究区2000—2020年粮食生产、水源涵养和娱乐休闲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相关性系数、权衡协同度及均方根偏差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明确权衡与协同关系的强度及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关系及权衡强度进行生态功能分区,并提出针对性的生态系统服务优化调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娱乐休闲及粮食生产服务呈增加趋势,水源涵养呈波动增加趋势。(2)水源涵养分别与粮食生产、娱乐休闲服务之间均表现为权衡关系,粮食生产和娱乐休闲服务之间表现为协同关系。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类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3)水源涵养与粮食生产之间的权衡强度最大,娱乐休闲与水源涵养之间的权衡强度次之,粮食生产与娱乐休闲之间的权衡强度最弱,3者的权衡强度随时间推移均呈增加趋势。(4)将潮白河流域划分为农业核心生产区、农业生态发展区、水源涵养核心保育区和水源涵养生态发展区4个生态功能区,并提出了差异化的管控建议。研究结果可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及国土空间管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与协同关系 生态功能分区 潮白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
2
作者 崔文第 王会肖 +3 位作者 隋官航 冯如 杨雅雪 于龙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2-1023,共12页
黄河源区是我国典型的高寒生态脆弱区,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特征及不同服务功能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对于区域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InVEST模型,量化了2000—2020年黄河源区产水量、土壤保持、碳储量和生境质量4项生态... 黄河源区是我国典型的高寒生态脆弱区,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特征及不同服务功能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对于区域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InVEST模型,量化了2000—2020年黄河源区产水量、土壤保持、碳储量和生境质量4项生态系统服务,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关系,采用Getis-Ord G_(i)^(*)统计指数识别生态系统服务冷、热点,利用GeoDA软件二元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作用进行空间化表达。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河源区产水量和土壤保持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波动趋势,碳储量和生境质量呈现微弱降低趋势;在空间上,产水量和土壤保持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碳储量和生境质量高值区集中在研究区中部。2)黄河源区生态系统服务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林地和草地占比较高的中部地区,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扎陵湖、鄂陵湖以上的源头区域和研究区中北部。3)产水量和生境质量呈权衡关系,产水量和碳储量由权衡关系转为协同关系,产水量和土壤保持、碳储量和土壤保持、碳储量和生境质量以及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间均呈协同关系。4)在空间格局上,高-高集聚(协同)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低-低集聚(协同)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和北部地区,低-高集聚(权衡)和高-低集聚(权衡)分散在研究区的西南部和中北部。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源区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冷热点 权衡协同关系 InVEST模型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沿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研究
3
作者 盖莹莹 赵衡 +1 位作者 王富强 张红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6,共7页
解析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与协同的时空特征,是可持续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以河南省沿黄8个地市为研究区域,采用InVEST模型和市场价值法,评估了2011年和2021年碳储量、生境质量、产水量和食物供给4项生态系统服务,并利用Spearma... 解析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与协同的时空特征,是可持续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以河南省沿黄8个地市为研究区域,采用InVEST模型和市场价值法,评估了2011年和2021年碳储量、生境质量、产水量和食物供给4项生态系统服务,并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了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表明:①2011年与2021年生境质量、碳储量和食物供给服务的空间分布变化不大,生境质量和碳储量服务的高值区主要位于太行山地、豫西山地生态区以及黄河沿岸,低值区集中于各市辖区;食物供给服务高值区集中于平原区。②与2011年相比,2021年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均有所变化,平均生境质量下降了0.011,碳储量减少了236.19万t,产水量增加了54.21亿m^(3),食物供给服务价值增加了1218.82亿元。③从权衡关系看,碳储量、生境质量、产水量和食物供给4项生态服务两两之间均为显著相关关系,其中食物供给、生境质量和碳储量之间为互相增益的协同关系;产水量与生境质量、碳储量、食物供给服务表现为相关系数不稳定的协同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探讨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及其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 Spearman相关性 权衡/协同关系 河南省沿黄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岩溶峰丛洼地土壤肥力空间分异及权衡/协同关系分析
4
作者 马国斌 覃星铭 +2 位作者 胡宝清 屈子涵 孙琪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4-554,共11页
科学评价网格尺度下的岩溶峰丛洼地土壤肥力水平是实现区域土壤精细化施肥保肥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平果市典型峰丛洼地实测采样与网格预测的土壤数据,通过半方差函数模型、空间集聚模型以及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等方法探析肥力指标的空间... 科学评价网格尺度下的岩溶峰丛洼地土壤肥力水平是实现区域土壤精细化施肥保肥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平果市典型峰丛洼地实测采样与网格预测的土壤数据,通过半方差函数模型、空间集聚模型以及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等方法探析肥力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全氮(TN)、全磷(TP)、有机质三项养分指标的空间分布总体呈自东北向西南降低的变化特点,且其空间分异主要受人为活动等随机因素影响;研究区土壤综合肥力为较缺乏水平,三(中等)~五等(缺乏)肥力水平的土壤面积占比之和高达86.88%,肥力空间大致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异格局;五项肥力指标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协同贡献大小为TP>TN>有机质>pH>土地利用,TK对于其余五项指标均表现出权衡损益效应,土壤有机质、TN协同/权衡的主要空间类型为高-高协同增强型、低-低协同减弱型。平果市典型岩溶峰丛洼地土壤肥力状况总体一般,各肥力元素权衡/协同效应显著,可根据土壤肥力现状和农林生产需要,通过水土保持、配方施肥、土地利用布局优化调整等方式改善岩溶峰丛洼地土壤肥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峰丛洼地 土壤肥力 权衡/协同关系 网格尺度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用地与农田和沙地的权衡/协同关系定量解析——以西辽河流域为例
5
作者 段艺璇 沈亲 +1 位作者 高光耀 郑桂姿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38-2850,共13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显著改变了生态系统要素及其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探究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对于指导生态系统管理和应对未来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以西辽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1990—2020年生态系统要素的时空变化及生态用地...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显著改变了生态系统要素及其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探究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对于指导生态系统管理和应对未来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以西辽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1990—2020年生态系统要素的时空变化及生态用地、农田和沙地景观梯度的演变,应用相关性分析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刻画生态用地与农田、沙地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并通过地理探测器揭示影响生态用地与农田、沙地之间权衡程度变化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1)西辽河流域生态用地减少、非生态用地增加,具体表现为生态用地中水体和草地面积分别减少了25.7%和5.2%,非生态用地中农田面积增加了10.2%,生态系统要素之间的转换主要发生在草地、水体和农田之间。生态用地景观梯度在中部逐渐离散,破碎化程度增加;农田景观梯度由东部向西南方向递增和聚集;沙地景观梯度在中部以聚集分布为主。(2)生态用地与农田之间存在显著的权衡关系,权衡区域面积先增加后减少,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约占研究区面积的46%;协同区域面积先减少后增加,约占研究区面积的8%,人均GDP和人口密度是影响生态用地与农田权衡关系的重要因子。(3)生态用地与沙地的权衡区域集中在科尔沁沙地和西部山区,权衡区域与协同区域均呈现长期且相对稳定的态势,其权衡面积占比约为研究区域面积的23%,协同区域约占研究区面积的22%。高程和城市化速率是影响生态用地与沙地权衡关系的重要因子。研究结果可以为流域生态系统空间优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要素 景观梯度 时空格局 权衡/协同关系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粤东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及权衡关系分析
6
作者 吴文坤 杨菀婷 游文川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3期43-49,共7页
为给粤东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基于InVEST模型评估了粤东地区2000—2020年碳储存、生境质量和水源涵养等三类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深入分析了不同用地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及服务间的权衡与... 为给粤东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基于InVEST模型评估了粤东地区2000—2020年碳储存、生境质量和水源涵养等三类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深入分析了不同用地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及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碳储存和生境质量在城市化发展较快和沿海区域显著下降,尤其是建设用地扩展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负面影响尤为突出。2)林地和水域在碳储存和生境质量方面表现突出,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但耕地和建设用地在生态系统服务上表现较弱,存在显著的权衡效应。3)碳储存与水源涵养的协同效应在研究期间逐步增强,显示了自然区域的生态功能提升。4)建议未来的生态管理应优先保护林地和水域,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时空演变 权衡与协同关系 粤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典型植被生态系统功能的权衡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飞 郑诚 +3 位作者 袁浏欢 林子琦 姚宏斌 温仲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4-1242,共9页
为探究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形成各群落生态系统功能权衡关系,本研究以植被恢复形成的灌木、自然草地、撂荒草地及乔木群落为对象,采用均方根偏差法(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RMSD)研究了生物量生产、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含量、物种多样... 为探究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形成各群落生态系统功能权衡关系,本研究以植被恢复形成的灌木、自然草地、撂荒草地及乔木群落为对象,采用均方根偏差法(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RMSD)研究了生物量生产、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含量、物种多样性4种生态系统功能差异及其权衡关系。结果表明:各植被类型间生态系统功能差异显著;各植被类型最高权衡均出现在生物量与其他生态系统功能间,RMSD在0.27~0.53间变化;乔木群落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失衡,需要降低生物量促进各功能协调发展;灌木群落和自然草地群落生态系统功能中度失衡,是较为适合该区域的植被恢复的类型,两种群落分别需要改善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含水量;撂荒草地失衡程度最轻但生态系统功能低下,需要提升物种多样性及生物量。研究结果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调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植被恢复 植被类型 生态系统功能 权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耕地多功能权衡-协同关系与分区管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素霞 李珍珍 王兵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3-374,共12页
研究耕地多功能权衡协同关系对于保护耕地资源、确保粮食安全、维护生态安全及推动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南省105个县(市)为研究对象,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K-means聚类分析法等方法,对河南省2000—2020年耕地多功能水... 研究耕地多功能权衡协同关系对于保护耕地资源、确保粮食安全、维护生态安全及推动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南省105个县(市)为研究对象,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K-means聚类分析法等方法,对河南省2000—2020年耕地多功能水平及其权衡协同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000—2020年,河南省耕地多功能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且各功能之间呈现出不同的时空分异特征,东部地区粮食生产功能强而西部生态服务功能优,经济贡献功能整体呈下降趋势,社会保障功能虽弱却逐年提升;耕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时空差异变化显著,多功能间的相互作用表现出协同减弱与权衡加剧的特点,尤其是粮食生产与经济贡献功能、生态服务功能之间的权衡关系显著;结合耕地主导功能类型和多功能耦合协调特征,将河南省划分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城市农业休闲区、生态农业建设区、现代农业建设区4个多功能类型区,并提出了差别化的管制措施。研究结果对于指导粮食主产区耕地的合理配置以及提高耕地多元化利用效率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权衡-协同关系 分区管制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阈值识别 被引量:5
9
作者 荀斌 郑莹 +2 位作者 范蓉 郝蕊芳 刘宝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431-7444,共14页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的时空格局变化和关键阈值识别对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建设和效益评价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已有研究主要关注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协同关系的变化,很少将生态恢复的阈值效应考虑...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的时空格局变化和关键阈值识别对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建设和效益评价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已有研究主要关注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协同关系的变化,很少将生态恢复的阈值效应考虑其中。采用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构建的生态获益指数,评价了陕西省2000年和2020年净初级生产力、土壤保持和产水服务的协同供给能力;利用地理探测器和约束线方法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供给能力的主导影响因素和阈值特征。结果表明:与2000年相比,2020年陕西省净初级生产力、土壤保持和产水服务均有所增加,两两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总体表现为协同关系,但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供给能力明显增加,其中陕北中部和陕南西部提升最为明显。降水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供给能力的主导影响因素,他们对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供给能力的影响具有非线性效应和阈值特征。当NDVI在0.6—0.7之间或年降水量为1100 mm左右时,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供给能力达到最高,超过上述阈值后NDVI或降水对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供给能力的促进作用减弱。研究能够为生态恢复效益评价提供参考方案,为陕西省生态保护和恢复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关系 生态阈值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分异特征及生态安全格局识别——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黄强 陈田田 +1 位作者 王强 冯玉全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0-1091,共12页
本文运用相关模型和方法对区域2000—202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土壤保持服务和产水服务进行评估,并借助均方根误差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的时空分异规律,构建贝叶斯网络解析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变化的驱动因素,并设置... 本文运用相关模型和方法对区域2000—202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土壤保持服务和产水服务进行评估,并借助均方根误差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的时空分异规律,构建贝叶斯网络解析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变化的驱动因素,并设置多情景实现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3类生态系统服务均呈现出了一定增长趋势,但局部地区权衡冲突明显。不同背景条件下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异质性特征显著。其中,产水服务与土壤保持服务、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间的权衡关系在不同高程上均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产水服务;土壤保持服务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产水服务的权衡关系随坡度增加而增强;岩溶峡谷、岩溶盆地上土壤保持服务与产水服务间的冲突更明显;生态工程修复区产水服务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土壤保持服务的权衡关系更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主导因素不尽相同,造林面积、实际蒸散发和降水总量分别是造成土壤保持服务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土壤保持服务与产水服务、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产水服务权衡变化的主要因素。贵州省南部的望谟县和罗甸县以及东北部的江口县和印江县面临着最大的生态风险,未来可以通过调整关键变量的关键状态来提升这类区域的生态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关系 贝叶斯网络 生态安全格局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悦 李晓青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0,116,共8页
长江经济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探明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对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修正的当量因子法、敏感性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及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定量分析了... 长江经济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探明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对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修正的当量因子法、敏感性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及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定量分析了长江经济带2000—2020年土地利用情况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响应,并探究了各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耕地和草地,其中转出面积和转入面积最多的分别为耕地和林地;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0年的70195.01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70426.23亿元,增长率为0.33%;生态系统服务以水文调节、气候调节、土壤保持和气体调节为主;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表现为上游>中游>下游;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的集聚效应显著,高高集聚区集中在上游地区,低低集聚区集中在下游的江苏省和安徽省等,低高集聚区集中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协同关系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的主导关系,协同关系占比为63.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权衡/协同关系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功能权衡协同关系及其驱动因子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凯豪 唐健 杨剩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7,共12页
研究目的:揭示2021年武汉市“农业生产—非农生产—生活—生态”土地利用功能系统间的权衡协同关系,探索不同主体功能情形设定下驱动因子的影响差异性,为促进当地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与空间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地理空间分... 研究目的:揭示2021年武汉市“农业生产—非农生产—生活—生态”土地利用功能系统间的权衡协同关系,探索不同主体功能情形设定下驱动因子的影响差异性,为促进当地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与空间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地理空间分析法,皮尔逊相关系数法,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武汉市不同土地利用功能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农业生产功能的高值与较高值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北部与南部地区,非农生产与生活功能基本呈现“中心城区高、远城区低”的特征,生态功能的低值、高值分布特征则与建设用地、林地等土地利用类型高度关联;(2)研究区非农生产与生活功能互为协同关系(r=0.84),农业生产与非农生产功能(r=-0.25)、生活功能(r=-0.25)互为权衡关系,生态功能与非农生产功能(r=-0.36)、生活功能(r=-0.4)互为权衡关系,生态与农业生产功能则无明显相互关系(r=-0.027);(3)人类活动强度、距区中心远近、土地利用强度、地表径流量是影响当地土地利用功能差异化发展的关键驱动因子,且在不同主体功能情形设定下,各因子的状态变化不尽相同。研究结论:武汉市应注重不同区域间的非农生产、生活功能平衡发展,通过建成区的生态宜居建设与城乡均衡发展改善土地利用功能间的权衡关系,并基于不同地区的主体功能制定差异化的管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功能 权衡协同关系 贝叶斯网络模型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植物桐花树老林与幼林叶功能性状差异及权衡策略
13
作者 盘远方 邱思婷 +4 位作者 苏治南 范航清 权佳惠 潘良浩 邱广龙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7,共10页
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是我国常见的红树林先锋物种,在河口高等植物群落构成、海岸防风消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了解桐花树不同发育阶段叶功能性状的变异规律,本研究以桐花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叶功能性状在老林与幼林之间... 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是我国常见的红树林先锋物种,在河口高等植物群落构成、海岸防风消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了解桐花树不同发育阶段叶功能性状的变异规律,本研究以桐花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叶功能性状在老林与幼林之间的差异及权衡关系。结果表明:(1)叶面积、叶氮含量、叶厚度、叶绿素含量和叶干物质含量均表现为老林显著低于幼林,而比叶面积则表现为老林显著大于幼林。(2)老林与幼林的比叶面积与叶绿素含量、叶氮含量、叶干物质含量和叶厚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且老林中相关性强度大于幼林;而老林与幼林的叶绿素含量、叶氮含量和叶厚度两两性状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幼林中相关性强度大于老林。(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比叶面积是影响桐花树老林的关键性状,叶绿素含量和叶氮含量是影响桐花树幼林的关键性状。(4)在叶功能性状的权衡关系中,幼林叶功能性状之间的权衡关系普遍大于老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桐花树 老林 幼林 叶功能性状 权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耕地多功能时空特征与权衡管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奇峰 王艺洁 +1 位作者 王浩阳 张蚌蚌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0-412,共13页
[目的]研究耕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间发展不平衡现状,提出分区权衡管理措施,对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和推动区域耕地保护政策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新疆85个县市2005-2020年社会经济数据,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体系,基于改进CR... [目的]研究耕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间发展不平衡现状,提出分区权衡管理措施,对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和推动区域耕地保护政策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新疆85个县市2005-2020年社会经济数据,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体系,基于改进CRITIC-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模型、Spearman秩相关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对新疆耕地多功能进行评价,分析了耕地多功能的时空特征及其权衡协同关系,并将新疆划分为五大耕地利用功能区。[结果](1)耕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分别呈现“中间高,南北低”“北高南低”“三高夹两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耕地多功能间存在显著权衡关系,研究期内生产-生活功能权衡关系减弱,而生产-生态和生活-生态功能权衡关系增强。(3)基于以上结果,将耕地功能区划分为农业生产主导区(25.88%)、农业发展提升区(12.94%)、生态农业维持区(45.88%)、协同潜力提升区(5.88%)、城镇农业建设区(9.41%),优化新疆耕地利用格局。[结论]基于耕地功能分区提出差异化权衡管理措施,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对新疆耕地保护及多功能协同利用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三生空间 权衡协同关系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三生功能权衡尺度效应及影响因素
15
作者 何青松 张雪韵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8-287,F0003,共11页
准确理解跨时空尺度下三生功能权衡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对于指导多尺度国土空间分级管控及推进区域性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既有研究侧重基于地理格网或行政边界尺度开展定量研究,缺少对多尺度空间功能关系的考量。该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 准确理解跨时空尺度下三生功能权衡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对于指导多尺度国土空间分级管控及推进区域性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既有研究侧重基于地理格网或行政边界尺度开展定量研究,缺少对多尺度空间功能关系的考量。该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区,运用空间分析法、均方根误差法和贝叶斯网络模型,在格网(1 km×1 km、3 km×3 km、5 km×5 km)、乡镇、县域及市域行政单元共4类6级尺度下解析三生功能权衡关系的尺度效应及多尺度下影响因素作用差异。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2010—2020年三生功能时空分异特征显著,生产、生活功能高值区集聚增强,生态功能水平基本稳定;2)三生功能权衡关系表现出明显的尺度依赖性特征。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三生功能配对组合间的权衡关系呈“V”型或“下降-上升-下降”型变化,其空间聚类特征呈现波动变化趋势且在乡镇单元尺度上空间自相关性最强。乡镇单元是尺度效应的拐点,功能配对组合表现出最弱的权衡关系,最利于实现国土空间优化管控;3)自然、社会经济和区位因子通过影响资源分配、需求变化和政策导向等共同作用于三生功能的权衡关系。不同尺度下权衡关系主导因素不尽相同,自然因素对微观尺度下权衡关系作用显著,行政单元尺度上三生功能强权衡关系主要归因于社会经济因子和区位因子。研究表明,乡镇单元可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规划的优先管控尺度,同时要制定差异化的国土空间多尺度分级管控策略,以加快实现城市群的高质量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权衡关系 尺度效应 贝叶斯网络 长江中游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及周边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的影响机制——以苏州市为例
16
作者 施荟文 田雅丝 +2 位作者 陈家乐 陆雨婷 钱万溪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386-7400,共15页
伴随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推进,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域空间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对土地利用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也对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ESs)及其权衡协同关系产生复杂作用。城乡融合及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系统分析城市-边缘区-乡村... 伴随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推进,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域空间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对土地利用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也对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ESs)及其权衡协同关系产生复杂作用。城乡融合及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系统分析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域空间结构动态演变过程,并在此背景下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ESs权衡协同的影响机制进而提出优化策略,对于合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ESs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以苏州市为例,基于多源数据,运用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和半监督学习方法识别其2005年和2022年的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域空间格局,使用InVEST模型评估产水量、碳储存、生境质量和土壤保持四类主要ESs,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探讨顾及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域空间结构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对ESs权衡协同的影响机制。得到结论:(1)2005-2022年,苏州市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域空间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中79.29%的乡村转换为边缘区,边缘区中则有99.48%转换为城市;(2)根据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域空间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研究分析了城市维持区、城市扩张区、边缘区维持区、边缘区扩张区及乡村留存区五类地域的ESs权衡协同关系,其中在边缘区扩张区与城市扩张区均呈显著权衡关系;在边缘区维持区与城市维持区则为权衡协同并存关系;(3)顾及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域空间结构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对ESs的权衡协同有显著负向影响,且在城市扩张区、持续为边缘区及边缘区扩张区三个区域内,其负向作用更为突出,尤其是持续为边缘区域与边缘区扩张区域;(4)针对城市-边缘区-乡村人地关系特征,本研究提出了ESs协同目标下各区域土地利用优化策略,包括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控制区域扩张速度,建立生态廊道与缓冲区和进行多功能土地利用规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域空间结构 时空演变特征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关系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期风险—收益权衡关系研究——来源于沪港通的新证据 被引量:5
17
作者 蒋伟 阮青松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7-84,共8页
风险—收益权衡关系是金融经济学重要内容之一。应用扩展的EGARCH-M模型考察了上海股票市场组合跨期风险收益权衡关系以及沪港通对这种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上海股票市场组合的跨期风险收益权衡关系显著为正,沪港通的开通正向加强了这... 风险—收益权衡关系是金融经济学重要内容之一。应用扩展的EGARCH-M模型考察了上海股票市场组合跨期风险收益权衡关系以及沪港通对这种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上海股票市场组合的跨期风险收益权衡关系显著为正,沪港通的开通正向加强了这种关系,提高了投资者的风险溢价需求。通过不同样本的对比和不同条件分布的假定证实了结果的稳健性。此外,还识别出了SGED分布可能更适合用于描述上海股票市场组合收益率的条件概率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收益权衡关系 风险溢价 长记忆性 沪港通 SGED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20年沈阳市耕地多功能权衡协同关系演变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钱凤魁 迟艳茹 +4 位作者 徐欢 逄然然 王思琢 李洪兴 温礼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41,共11页
研究目的:揭示沈阳市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格局及功能间权衡协同关系,探讨格网尺度下耕地功能组合分区方案,为耕地多功能协调发展和空间合理布局提供实施路径和理论借鉴。研究方法:用斯皮尔曼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2006—202... 研究目的:揭示沈阳市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格局及功能间权衡协同关系,探讨格网尺度下耕地功能组合分区方案,为耕地多功能协调发展和空间合理布局提供实施路径和理论借鉴。研究方法:用斯皮尔曼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2006—2020年沈阳市耕地功能呈现不同变化趋势。耕地生产保障功能处于较高水平,2006年和2020年Moran’s I分别为0.973和0.766,社会保障功能持续增加,其Moran’s I由0.485上升为0.564。(2)耕地功能间自相关整体显著权衡且片状分布,协同程度呈增强趋势,局部权衡协同空间格局存在重叠特征。(3)根据耕地多功能权衡协同演变特征,可将沈阳市耕地划分为单功能主导区,双功能协同区、多功能协同区、高协同区和低协同区。研究结论:沈阳市耕地多功能权衡协同区具有明显空间异质性和重叠性,通过对不同分区内耕地多功能优化组合,可实现对耕地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分区 空间自相关 权衡协同关系 沈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百合果期生殖资源等级分配的权衡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操国兴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4-107,共4页
研究了多年生一次性生殖植物大百合两个种群果期生殖资源在个体和果实水平上的等级分配.结果表明:两个种群植物个体生产的果实数与每果质量均不存在权衡关系,即使是在控制植物个体大小后.两个种群每果种子数量与单粒质量也没有权衡关系.
关键词 大百合 生殖资源 等级分配 权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动态演化及其权衡关系——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潘明欣 张力小 +1 位作者 胡潭高 郝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3-900,共8页
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基于1984-2018年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利用InVEST模型和当量因子法核算了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变化,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1)除固碳服务外,研究期内西溪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呈退化趋势;2)国... 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基于1984-2018年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利用InVEST模型和当量因子法核算了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变化,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1)除固碳服务外,研究期内西溪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呈退化趋势;2)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使公园内外固碳服务与生物多样性服务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这2种服务类型在公园内呈现增加、而公园外受城市化过程持续影响呈现降低趋势;3)受降水量增加、不透水地面扩大等因素影响,公园内外的产水量与营养物输出量等均呈现增加趋势,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完全缓解;4)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显著的权衡关系,主要是产水服务与固碳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娱乐和文化服务之间,空间上在城市不透水地面周围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湿地 西西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高分遥感 权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