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位一体关爱模式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及离职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胡梦云 刘义兰 +7 位作者 熊莉娟 胡德英 孙丽 鲁才红 吴丽芬 谭蓉 王双 熊丹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关爱模式对护士职业满意度和离职率的影响,促进对护士的人文关怀。方法构建护理部、护理单元、护士群体三位一体关爱模式。护理部组织护理管理者进行人文知识培训及交流、护理人员心理测评与疏导,开展关爱护士活动;各...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关爱模式对护士职业满意度和离职率的影响,促进对护士的人文关怀。方法构建护理部、护理单元、护士群体三位一体关爱模式。护理部组织护理管理者进行人文知识培训及交流、护理人员心理测评与疏导,开展关爱护士活动;各护理单元设置关爱护理同仁谈心记录本、开展巴特林活动、专科特色的关爱护士措施等;鼓励护理人员进行自我关怀。比较2021-2023年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分及护士离职率。结果2021-2023年,全院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3.42±6.31)分、(95.29±4.92)分、(96.76±3.71)分,工作满意度逐年增高,不同年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1-2023年护士离职率分别为1.49%、0.58%、0.80%,离职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年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关爱模式的实施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降低护士离职率,稳定护士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关爱模式 人文关怀 工作满意度 离职 巴特林活动 自我关怀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实施关爱护理模式的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顾徐翠 沈惠青 汪和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3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对手术患者实施规范化关爱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本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采用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日接待、术后回访的护理模式,对手术患者实施各项人性化关爱护理。结果医患关系融洽,无护理纠纷,... 目的探讨对手术患者实施规范化关爱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本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采用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日接待、术后回访的护理模式,对手术患者实施各项人性化关爱护理。结果医患关系融洽,无护理纠纷,有效缓解了患者术前负性情绪,患者满意度上升,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规范化流程服务和术前访视、术日接待、术后回访的关爱护理模式可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关爱模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关爱-支持”健康管理模式实践 被引量:8
3
作者 袁晓青 福燕 +7 位作者 段义 北方 高美霞 孙盈红 陈艳霞 李冬梅 邹孟烜 李星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11期1334-1338,共5页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PLWHA)"关爱-支持"模式实践效果,为其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3年9-12月招募到497例PLWHA为研究对象,由护理人员、感染者志愿者组成"关爱-支持"小组并提...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PLWHA)"关爱-支持"模式实践效果,为其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3年9-12月招募到497例PLWHA为研究对象,由护理人员、感染者志愿者组成"关爱-支持"小组并提供相应干预措施,并对PLWHA的社会支持、用药依从性和健康管理需求与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PLWHA的客观支持得分和支持利用度得分较干预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干预后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干预前(P<0.001);健康管理中的药物相关知识、生理知识、心理知识中的如何受人尊重、家人理解和支持,社会交往知识中的获得社会帮助和结交朋友的满意度与需求度之间的差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LWHA"支持-关爱"健康管理模式可提高PLWHA服药依从性,并能基本满足PLWHA对治疗及基本生活知识、社会交往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关爱-支持”模式 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爱帮扶综合干预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护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4
作者 李世明 杨雀屏 +3 位作者 张紫娟 冯为 董小惠 陈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0-494,共5页
背景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护者在长期照护患者过程中常出现心理压力,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有效的干预措施或可改善照护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目的探讨关爱帮扶综合干预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庭照护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背景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护者在长期照护患者过程中常出现心理压力,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有效的干预措施或可改善照护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目的探讨关爱帮扶综合干预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庭照护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在无锡市梁溪区、滨湖区、新吴区、锡山区、惠山区选取已同意纳入社区管理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40、42、36、38、44例,共计200例,以每例患者的1例主要家庭照护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管理,观察组采取关爱帮扶综合干预模式,干预时间均为1年。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IEF)对家庭照护者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家庭照护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庭照护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家庭照护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家庭照护者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家庭照护者WHOQOL-BRIEF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庭照护者WHOQOL-BRIEF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家庭照护者生理领域得分,观察组干预后家庭照护者WHOQOL-BRIEF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及总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关爱帮扶综合干预模式,可以缓解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护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关爱帮扶模式 家庭照护者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