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析师关注度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对绩效的影响机理:基于机器学习与文本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刚 唐寅 殷建瓴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6,共11页
研究整合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信号理论,以分析师关注度作为中介变量,利用机器学习与文本分析方法,通过对中国A股957家上市公司5 472条企业社会责任数据的分析,从言(披露)、行(行为)两个方面探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内在机理... 研究整合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信号理论,以分析师关注度作为中介变量,利用机器学习与文本分析方法,通过对中国A股957家上市公司5 472条企业社会责任数据的分析,从言(披露)、行(行为)两个方面探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包括社会责任报告语调、易读性、覆盖范围等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及包括捐赠金额、捐赠增幅、行业内捐赠占比等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证券分析师关注度具有显著影响;证券分析师关注度无论对企业短期绩效还是长期绩效都产生正向影响,并作为中介变量传递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效应。研究结果优化了对企业社会责任言、行的测量方式,较大程度地避免了依赖第三方数据库可能产生的信息偏误,克服了已有文献大多将企业社会责任言、行割裂开来展开研究的不足,将证券分析师关注度这一关键中介变量纳入理论模型,打开了企业社会责任言行如何影响企业短期和长期绩效的“理论黑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绩效 分析关注 信息披露 社会捐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执业准入制度改革、分析师关注度与审计质量 被引量:4
2
作者 齐飞 张晓梅 +1 位作者 黄婷 黄烁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0,共7页
以201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新《证券法》出台后审计执业准入制度改革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审计执业准入制度改革对整体审计质量有显著提升作用,这一结论在进行必要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并... 以201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新《证券法》出台后审计执业准入制度改革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审计执业准入制度改革对整体审计质量有显著提升作用,这一结论在进行必要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并且分析师关注度在审计执业准入制度改革与审计质量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文章从审计执业准入制度改革视角切入,丰富和拓展了审计质量相关研究,为新《证券法》的出台尤其是审计执业制度改革背景下“审批制”转向“备案制”的制度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更好地推进与实施备案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执业准入制改革 分析关注 审计质量 会计师事务所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多元化对证券分析师关注度的影响——基于证券分析师决策行为视角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43
3
作者 蔡卫星 曾诚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5-133,共9页
本文基于证券分析师的决策行为,采用中国证券市场的相关数据,研究了上市公司多元化水平与证券分析师关注度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发现,公司的多元化水平越高,证券分析师对其关注度越低,其原因在于随着公司多元化水平的提高,证券分析师... 本文基于证券分析师的决策行为,采用中国证券市场的相关数据,研究了上市公司多元化水平与证券分析师关注度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发现,公司的多元化水平越高,证券分析师对其关注度越低,其原因在于随着公司多元化水平的提高,证券分析师获取公司信息所需付出的成本也相应提高,而信息成本的提高往往会驱使证券分析师放弃关注这样的公司;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相关多元化的公司相对于非相关多元化的公司更受证券分析师的青睐,其原因在于相关多元化的公司由于公司业务之间具有相关性,证券分析师获取的信息和应用的技术都具有共通性,这会减少证券分析师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 证券分析关注 信息成本 计数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师关注度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戴国强 邓文慧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以2009~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基础,研究证券分析师对中国上市公司投资决策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分析师关注度对上市公司的投资规模有促进作用,对企业的资本支出和研发支出规模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并购支出的影响并不显著... 以2009~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基础,研究证券分析师对中国上市公司投资决策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分析师关注度对上市公司的投资规模有促进作用,对企业的资本支出和研发支出规模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并购支出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分析师关注度的增加提高了企业并购行为发生的概率。进一步研究显示证券分析师扭曲了企业的投资偏好。在总体投资规模一定时,分析师对企业管理层起到了施压作用,使得期限较长、风险较大的研发投资占比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关注 投资规模 投资偏好 信息机制 施压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师关注度、机构持股比与会计信息披露——基于相续Logit模型的回归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胡玮佳 韩丽荣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101,共12页
笔者以2008—2013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分析师关注度及机构持股比的角度出发,对管理层会计信息披露行为是否受到资本市场外部监督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分析师的关注度越高,管理层更倾向于下调预期来引导分析师预测... 笔者以2008—2013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分析师关注度及机构持股比的角度出发,对管理层会计信息披露行为是否受到资本市场外部监督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分析师的关注度越高,管理层更倾向于下调预期来引导分析师预测,从而达到资本市场预期;机构持股比越高,受利益驱使,其持股的上市公司管理层越会倾向于上调盈余管理,同时避免负面信息的提前披露。以上结果在控制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仍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关注 机构持股比 盈余管理 会计信息披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能否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基于公司治理水平和分析师关注度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慧毅 佟欣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5-74,共10页
数字金融会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行为产生深刻影响。通过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载体,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数字金融能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以及利用工具变量... 数字金融会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行为产生深刻影响。通过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载体,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数字金融能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以及利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第二,证明了内外部因素对数字金融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调节作用,良好的公司治理水平和分析师关注度均会在数字金融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第三,数字金融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进而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第四,加入数字金融这一情境要素后发现,数字金融亦能有效调节企业债务违约风险降低企业绩效这一现象。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数字金融背景下,如何避免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发展至金融风险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企业债务违约风险 公司治理水平 分析关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不对称、分析师关注度与增发折价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军华 《技术经济》 CSSCI 2012年第8期128-132,共5页
以2006—2010年间实施新股增发的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分析师关注度对增发折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具有较低的投资者间估值分歧和增发折价;分析师能力和盈余预测分歧对增发折价没有显著影响;分析师... 以2006—2010年间实施新股增发的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分析师关注度对增发折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具有较低的投资者间估值分歧和增发折价;分析师能力和盈余预测分歧对增发折价没有显著影响;分析师关注度的提高给分析师能力强的公司带来的增发折价降低幅度大于给分析师能力不强的公司带来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估值分歧 分析关注 增发折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票送转、除权日异常收益与分析师关注度 被引量:1
8
作者 乔坤元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0-146,共7页
本文使用事件研究的方法,利用1999年到2009年的中国股市上市公司的股票送股、转增事件的相关数据,分析发现这些股票会由于除权日时间而获得正的异常收益,这一结果不随着不同的统计假设、送转事件是否伴随着现金红利以及按照送股与转增... 本文使用事件研究的方法,利用1999年到2009年的中国股市上市公司的股票送股、转增事件的相关数据,分析发现这些股票会由于除权日时间而获得正的异常收益,这一结果不随着不同的统计假设、送转事件是否伴随着现金红利以及按照送股与转增的比例、现金红利数量划分的子样本而改变。探究这种异常收益的来源,发现分析师关注度(下文以分析师关注度来代替)会正向显著的影响异常收益;每多一名分析师关注这支送转的股票会在除权日多带来0.2元的异常收益,并且这种关系是稳健的,进一步通过工具变量回归解决了分析师关注的内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研究 除权日异常收益 分析关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师关注度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基于媒体报道的中介效应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晓艳 郝文静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8-87,共10页
以2010—2020年沪深两市发行公司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分析师关注度、媒体报道与企业主体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度能有效提升企业主体信用评级,媒体报道在分析师关注度与主体信用评级之间发挥了部分中... 以2010—2020年沪深两市发行公司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分析师关注度、媒体报道与企业主体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度能有效提升企业主体信用评级,媒体报道在分析师关注度与主体信用评级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即分析师关注度主要通过提升媒体关注度这一路径对企业信用评级产生影响。考虑评级机构声誉异质性影响,将总样本分为高声誉组与低声誉组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度对企业信用评级的正向作用以及媒体报道的中介效应只在高声誉组中成立,即高声誉的评级机构更关注分析师通过媒体传递的信息,提升企业主体信用评级。研究结论拓宽了外部信息环境对信用评级的影响,补充了证券分析师和媒体在资本市场中的外部治理作用,丰富了评级机构声誉治理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分析关注 媒体报道 信用评级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意见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基于分析师关注的调节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凤霞 王培培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99-106,共8页
文章以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同时引入分析师关注度变量,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检验审计意见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从而为独立审计外部治理功能的有效发挥和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研究发现:审计... 文章以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同时引入分析师关注度变量,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检验审计意见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从而为独立审计外部治理功能的有效发挥和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研究发现:审计意见能够有效降低股价同步性,并且当分析师的关注度更低时,审计意见对股价同步性的削弱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提高审计独立性更有助于增强审计意见降低股价同步性的作用,按会计师事务所的类型进行分组回归可知,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更高质量的审计意见在削弱股价同步性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意见 分析关注 股价同步性 审计独立性 审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承担员工责任能产生超额收益吗?
11
作者 郑宝红 倪培森 陈雪芩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58,共6页
文章基于工具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以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企业员工责任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员工负责的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机制检验发现,员工责任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和吸引分析师关注... 文章基于工具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以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企业员工责任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员工负责的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机制检验发现,员工责任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和吸引分析师关注增加股票超额收益。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工具型和被动型员工责任,价值型和主动型员工责任才能增加股票超额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责任 股票超额收益 创新能力 分析关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关注的市场压力效应及其传导机制 被引量:64
12
作者 应千伟 呙昊婧 邓可斌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49,共18页
以2006年—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研究了媒体关注度的市场压力效应及其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媒体关注度会通过提升个人投资者关注度形成市场压力效应,从而促进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关注... 以2006年—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研究了媒体关注度的市场压力效应及其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媒体关注度会通过提升个人投资者关注度形成市场压力效应,从而促进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关注度的市场压力作用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显著高于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同时还从企业并购、大股东减持等角度进一步证实媒体关注度的市场压力效应主要源于公司的短期利益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关注 个人投资者关注 分析关注 盈余管理 所有权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望绩效差距对公司研发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菁 徐小琴 孙元欣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0-125,共6页
笔者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分析资本市场的经营预期与公司实际绩效差距对公司研发行为的影响,得到研究结论:公司实际绩效低于资本市场的经营预期时,经理人倾向于减少研发投入,而实际绩效高于资本市场的经营预期时,经理人为了能继续实现资本... 笔者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分析资本市场的经营预期与公司实际绩效差距对公司研发行为的影响,得到研究结论:公司实际绩效低于资本市场的经营预期时,经理人倾向于减少研发投入,而实际绩效高于资本市场的经营预期时,经理人为了能继续实现资本市场的经营预期,仍将减少研发投入;机构持股比例和分析师关注度在绩效压力与研发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了调节作用,相对于机构持股比例或分析师关注度较低的公司,机构持股比例或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公司的期望绩效差距对研发行为的负向影响将减弱,有利于解决经理人与股东间的代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差距 研发行为 机构持股比例 分析关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师期望落差、CEO权力与企业研发支出--基于内外治理机制的二次调节作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伟宏 钟熙 +1 位作者 蓝海林 周荷晖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共10页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以2007-2017年中国民营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本文着重探究了分析师期望落差与企业研发支出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果表明:分析师期望落差所引致的绩效压力将驱使管理者削减研发支出,即分析师期望落差对企业研发支出具有...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以2007-2017年中国民营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本文着重探究了分析师期望落差与企业研发支出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果表明:分析师期望落差所引致的绩效压力将驱使管理者削减研发支出,即分析师期望落差对企业研发支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随着CEO权力的提高,分析师期望落差对企业研发支出的负向影响将增强;随着董事会监督与分析师关注度的提高,CEO权力对分析师期望落差与企业研发支出之间负向关系的增强效应将被削弱。本文拓展了既有文献对资本市场如何影响企业研发决策的理解,同时也丰富了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师期望落差 研发支出 CEO权力 董事会监督 分析关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坐标视角下的主题分析——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例 被引量:15
15
作者 沈君 王续琨 +1 位作者 高继平 滕立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3-611,共9页
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领域为例,本文从17864项专利文献的标题和摘要中抽取了技术术语,之后对其进行了技术坐标视角下的共词分析。在卡龙的技术子簇的构建方法基础上,运用饱和值标准进行聚类和技术主题的划分,从技术术语的频次和年... 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领域为例,本文从17864项专利文献的标题和摘要中抽取了技术术语,之后对其进行了技术坐标视角下的共词分析。在卡龙的技术子簇的构建方法基础上,运用饱和值标准进行聚类和技术主题的划分,从技术术语的频次和年份的角度,本文构建了关注度和新颖度指标,并在实证分析中将共词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与技术坐标分析法相结合,绘制出了技术坐标图,展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技术研发现状和发展趋势。探寻的结果表明,位于技术坐标1、2象限的技术主题超过一半,表明在技术主题中多数是近些年来的研发主题;位于1、4象限备受关注的中心主题和基础主题较少,位于2、3象限属于次级或边缘的技术主题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坐标共词分析技术主题新颖关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证券分析师的外部监督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亮 刘松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48-151,共4页
文章利用2005—2010年新会计准则实施(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实施)前后6年间中国证券分析师对7612家样本上市公司的关注数据,检验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与证券分析师对上市公司的关注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被分析师关注越多的公司,... 文章利用2005—2010年新会计准则实施(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实施)前后6年间中国证券分析师对7612家样本上市公司的关注数据,检验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与证券分析师对上市公司的关注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被分析师关注越多的公司,相应的其盈余管理行为就越少,而未被分析师关注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显著高于被关注的上市公司;然而分析师外部监督对于被关注上市公司虚增利润有抑制作用,但是对于其隐瞒利润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因此,在制度变革和转型期,更应规范证券分析师行业发展,抑制公司盈余操纵管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分析 分析关注 盈余管理 外部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ESG表现与审计时滞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晗菲 王倩 陈晓珊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49,共6页
本文基于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ESG表现对审计时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良好的ESG表现有助于缩短审计时滞,且主要通过提高分析师关注度和约束高管违规行为这两条路径发挥作用。进一步分... 本文基于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ESG表现对审计时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良好的ESG表现有助于缩短审计时滞,且主要通过提高分析师关注度和约束高管违规行为这两条路径发挥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上市公司ESG表现对审计时滞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和非重污染行业的公司中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表现 审计时滞 分析关注 高管违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计信息质量、分析师跟踪与企业价值的门槛效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一民 王英泽 李苗苗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48-53,共6页
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2—2021年的数据为样本,使用Hansen的门槛模型,对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同时加入滞后1期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与企业价值之间为非线性正向影响的关系,且存... 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2—2021年的数据为样本,使用Hansen的门槛模型,对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同时加入滞后1期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与企业价值之间为非线性正向影响的关系,且存在单一门槛值;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价值存在显著的基于分析师关注的“双门槛效应”,且分析师关注度可以很好地解释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随着分析师关注度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由不显著到显著且正向影响作用逐渐增加强,说明在特定条件下,分析师关注度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同时也可以改善企业价值;滞后1期的会计信息质量以分析师关注度为门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逐渐增强,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表明滞后的会计信息质量门槛效应具有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 分析关注 企业价值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型环境规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应——来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证据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杰 李红晔 韩先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100,共13页
“双碳”目标约束下,考察市场型环境规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应,对提升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双赢”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A股8个试点行业2008—2020年的数据,... “双碳”目标约束下,考察市场型环境规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应,对提升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双赢”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A股8个试点行业2008—2020年的数据,在平行趋势敏感性检验和处理效应异质性检验的基础上,采用稳健估计量检验该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应,进一步考察该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和异质性。结果表明:①实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后,试点地区企业价值显著提升,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②机制分析发现,该政策能够通过改善企业ESG表现提升企业价值,分析师关注度则发挥了动态调节效应。分析师关注度通过调节中介过程的前后两个路径,既调节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又调节了企业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从而强化企业ESG表现的中介作用。③异质性分析表明,执法力度强、对环境治理高度重视及“开放经济秩序”营商环境的地区,该政策效果更为明显。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聚焦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实施关键环节,积极健全碳市场配额的分配机制,充分发挥激励机制;规范企业ESG信息披露行为,不断完善分析师的“信息传递”与“外部监督”功能,持续强化ESG表现的催化作用;加强“有为政府”建设,提高当地政府对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强化执法力度,并保持中性、普惠的竞争政策,以竞争性开放市场推动碳交易市场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企业价值 ESG表现 分析关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管激励调整、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蕾 张竞心 周萍华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21,共14页
高管作为企业运营的核心主体,其薪酬激励方式的选择与调整是决定公司风险防控和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以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高管激励调整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管激励调整... 高管作为企业运营的核心主体,其薪酬激励方式的选择与调整是决定公司风险防控和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以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高管激励调整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管激励调整、高管激励方式由现金调整为股票期权、高管激励调整次数上升均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且会计信息质量在高管激励调整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管激励调整对股价崩盘风险的缓解效应仅显著存在于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而非衰退期)以及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企业中。因此,企业应建立相对灵活的薪酬激励长效机制,根据不同生命周期设计合理的奖惩制度,并适度调整契约条款,进而防范公司股价崩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管激励调整 股价崩盘风险 会计信息质量 分析关注 企业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