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关注测量:“关注为本采纳模式”的本土化适合检验 被引量:7
1
作者 姜荣华 马云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0-34,共5页
"关注为本采纳模式"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测量与促进模式之一,它包括三个诊断维度:关心发展阶段、课程实施水平和革新构造。通过使用关心发展阶段问卷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关注阶段进行测量,表明教师在面对变革时对影响... "关注为本采纳模式"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测量与促进模式之一,它包括三个诊断维度:关心发展阶段、课程实施水平和革新构造。通过使用关心发展阶段问卷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关注阶段进行测量,表明教师在面对变革时对影响的关注最高,其次是自我关注,对任务关注较低,关注最低的是不相关,这说明预测版关心发展阶段问卷不完全适合我国教育变革的情境,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发展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注为本采纳模式(CBAM) 关心发展阶段(SoC) 关心发展阶段问卷(SoCQ)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教师关注为本采纳模式”量表评定我国基础教育新体育课程实施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汤利军 季浏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4-78,共5页
运用"教师关注为本采纳模式"量表对我国体育教师关注阶段进行测试,了解我国基础教育新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水平、推进情况,诊断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果表明:我国体育课程实施已经进入了阶段5的"合作"阶段,课程... 运用"教师关注为本采纳模式"量表对我国体育教师关注阶段进行测试,了解我国基础教育新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水平、推进情况,诊断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果表明:我国体育课程实施已经进入了阶段5的"合作"阶段,课程实施效果明显;农村的体育教师发展也进入了阶段5"合作"阶段,只是进入的程度比城市略低一些,整体来说都将进入阶段6的"再聚焦"阶段;11-15年教龄的体育教师课程实施效果最好,基本已经进入了阶段"6再聚焦"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关注为本采纳模式 基础教育 新体育课程 实施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为本采纳模式的优点﹑限制与研究建议 被引量:3
3
作者 姜荣华 马云鹏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0-64,共5页
"关注为本采纳模式"是课程实施模式中较好地综合了质﹑量研究方法的典范,作为对霍尔等人的假设的回应,研究者通过对关心发展阶段与课程实施水平诊断维度的检验,不断拓展这一模式的理论内涵及其对教育变革研究的启发意义,也为... "关注为本采纳模式"是课程实施模式中较好地综合了质﹑量研究方法的典范,作为对霍尔等人的假设的回应,研究者通过对关心发展阶段与课程实施水平诊断维度的检验,不断拓展这一模式的理论内涵及其对教育变革研究的启发意义,也为我国课程改革、教育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注为本采纳模式 关心发展阶段 课程实施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注为本采纳模式”的学前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水平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于开莲 崔龙超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3-149,共7页
文章基于"关注为本采纳模式",借鉴其中的"实施水平"研究工具,综合采用访谈法、观察法以及个案研究的范式,从教师的行为层面考察其对2001年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来实行的学前教育评价改革的实际实施... 文章基于"关注为本采纳模式",借鉴其中的"实施水平"研究工具,综合采用访谈法、观察法以及个案研究的范式,从教师的行为层面考察其对2001年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来实行的学前教育评价改革的实际实施情况。研究结果发现,少数教师尚未实施评价改革理念,多数教师处于"机械化"水平,部分教师的实施水平趋于"常规化"和"精致化",较少教师处于"整合"水平,极少数教师能够达到"更新"水平。教师实施评价改革的整体水平不高,学前教育评价改革仍需深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注为本采纳模式 学前教育评价 改革 学前教师 实施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园教师对教育评价改革的关注 被引量:8
5
作者 崔龙超 于开莲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2-40,共9页
借鉴"关注为本采纳模式",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及个案研究法,从认识层面考察幼儿园教师对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为标志的教育评价改革的关注情况,结果发现幼儿园教师对教育评价改革的关注基本跨越"不相... 借鉴"关注为本采纳模式",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及个案研究法,从认识层面考察幼儿园教师对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为标志的教育评价改革的关注情况,结果发现幼儿园教师对教育评价改革的关注基本跨越"不相关"阶段,多数处于"自我关注"和"影响关注"阶段。这表明幼儿园教师一般关注到了教育评价改革"信息",重视教育评价改革对教师个人的要求,并且对"结果"的关注居关注焦点之首,同时对"合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不过"任务关注"普遍较低,且受到学历、教龄、职称、幼儿园性质等因素的影响。今后应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师对教育评价改革的理解与认识,并支持他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具体的评价方法,提高其实施发展性教育评价的水平,促进幼儿园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 教育改革 关注为本采纳模式 教师关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园课程改革成效:基于教师关注水平的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于开莲 李彩霞 张慧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62,共15页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开启了我国新一轮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本研究借助关注为本采纳模式,运用其中的关注发展阶段问卷并结合教师访谈,考察了幼儿园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关注水平,并以此为依据分析改革成效。结果表明教...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开启了我国新一轮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本研究借助关注为本采纳模式,运用其中的关注发展阶段问卷并结合教师访谈,考察了幼儿园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关注水平,并以此为依据分析改革成效。结果表明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关注已经跨越不相关阶段,对任务的关注水平较低,对自我的关注水平较高,影响关注阶段整体得分均值最高,处于影响关注阶段的教师占多数,课程改革初见成效。不同性别、教龄及不同性质幼儿园的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关注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学历、职称的教师及城郊区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关注存在一定差异。为提高幼儿园课程改革成效,今后应加深教师对改革核心理念与发展脉络的把握,增强改革理念的实操性,提升教师学历层次与专业素养,加强教师培训,推动幼儿园对改革理念的深入理解与有效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幼儿园课程 改革成效 关注为本采纳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