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心性”关系的建立——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理论的核心 被引量:14
1
作者 郭娅玲 匡思蕾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71,共4页
美国教育学家内尔·诺丁斯倡导教育必须培养会关心人、爱人,并且可爱的人,被学术界称为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国内外关于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颇丰。从诺丁斯的"关心性"关系这个新的视角入手,诺丁斯关怀道德教... 美国教育学家内尔·诺丁斯倡导教育必须培养会关心人、爱人,并且可爱的人,被学术界称为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国内外关于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颇丰。从诺丁斯的"关心性"关系这个新的视角入手,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关心性"关系,包括关心者与被关心者,其目标是培养会关心的人,要求保持以关心的连续性为原则,并以多种方法为实现途径。这种全新的对"学会关心"理论的认识,对我国的道德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尔 诺丁斯 关怀道德教育理论 关心 "关心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利根的关怀道德理论与现代学校德育 被引量:6
2
作者 肖少北 袁晓琳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8-30,共3页
针对科尔伯格以公正道德价值为取向建构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吉利根提出还存在一种关怀取向的道德观,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这一理论观点对现代学校德育的重要启示是学校德育应考虑性别差异、培养学生学会关怀、德育生活化。
关键词 吉利根 关怀道德理论 学校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道德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点要素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文莉 张澍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0-213,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关怀密切关联。道德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指向和终极使命是一致的,且二者都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之未来发展。道德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点要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能没有道德关怀。道德关怀能够满足受教育者的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关怀密切关联。道德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指向和终极使命是一致的,且二者都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之未来发展。道德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点要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能没有道德关怀。道德关怀能够满足受教育者的主体需要,能够激发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把受教育者的一般需要导引为高尚的道德需要。关注受教育者精神成长的道德关怀理念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终极目标的有利平台。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需建构道德关怀的理想发展模式,即从伦理关怀到自然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 原点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关怀道德理论看护理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内容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春香 王磊 王斌全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第6期734-736,共3页
首先提出了关怀道德理论,指出了关怀道德理论研究出发点是女性并分析了它的内涵,其次分析护理核心价值观,对护理所面对的照护对象、从事护理事业的特色群体和现代社会的护理进行了阐述,最后认为关怀道德理论研究为护理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首先提出了关怀道德理论,指出了关怀道德理论研究出发点是女性并分析了它的内涵,其次分析护理核心价值观,对护理所面对的照护对象、从事护理事业的特色群体和现代社会的护理进行了阐述,最后认为关怀道德理论研究为护理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从关怀道德理论得到对护理教育事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怀道德理论 护理核心价值观 道德教育 护理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2岁儿童人际关系差序性对道德公正与道德关怀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卞军凤 燕良轼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44,共7页
人际关系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发展内容,包括早期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以及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其他社会关系。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儿童在人际交往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关系会表现出特定的差等序列。这种差序性表现会影响儿... 人际关系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发展内容,包括早期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以及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其他社会关系。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儿童在人际交往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关系会表现出特定的差等序列。这种差序性表现会影响儿童道德公正和道德关怀取向的决策判断。本研究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焦点团体法,发现儿童人际关系呈现出以血缘为核心、关系亲疏由近及远依次排列的特点,其道德公正和关怀的决策判断亦呈现出相应的差等序列。可见,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我国当代儿童无论是在人际交往互动中还是个体道德判断决策中仍然留有"差序"思想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关系差序 道德公正 道德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伦理秩序建设中的制度性道德关怀及其限度 被引量:5
6
作者 肖祥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7-129,共3页
制度性道德关怀从制度规范上为个体道德的形成、道德意识的培养、救助性道德力量的彰显和避免社会转型期间的道德"真空状态"提供了保障。但是,一个社会伦理秩序的建设应该从全方位考虑,消除社会的道德危机仅依靠道德制度化是... 制度性道德关怀从制度规范上为个体道德的形成、道德意识的培养、救助性道德力量的彰显和避免社会转型期间的道德"真空状态"提供了保障。但是,一个社会伦理秩序的建设应该从全方位考虑,消除社会的道德危机仅依靠道德制度化是远远不够的。制度性道德关怀的作用是有限的,最大的局限性就是忽略了道德主体性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秩序 制度性道德关怀 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合同法》与道德关怀 被引量:2
7
作者 何玉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0-183,共4页
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以来,一直备受国人关注。当前,针对《劳动合同法》,人们大多是从企业发展、法律体系或是社会保障等民生层面来讨论。事实上,《劳动合同法》产生的背景、立法精神、主要修订内容都包含... 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以来,一直备受国人关注。当前,针对《劳动合同法》,人们大多是从企业发展、法律体系或是社会保障等民生层面来讨论。事实上,《劳动合同法》产生的背景、立法精神、主要修订内容都包含着丰富的道德关怀,这一道德关怀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不仅不能改变,反而更应增强,以体现"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在劳资关系领域中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道德关怀 金融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卢梭的道德关怀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立坤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58-62,共5页
卢梭 ,在我国向来以政治学著称 ,其实他的政治学则出于伦理动机。因此 ,卢梭的道德学说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深入挖掘这个领域 ,我们发现剔除政治污垢的卢梭的道德关怀 ,更显出深刻的人文底蕴。卢梭以人性 (良知 )为根本 ,以自然 (平等 ... 卢梭 ,在我国向来以政治学著称 ,其实他的政治学则出于伦理动机。因此 ,卢梭的道德学说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深入挖掘这个领域 ,我们发现剔除政治污垢的卢梭的道德关怀 ,更显出深刻的人文底蕴。卢梭以人性 (良知 )为根本 ,以自然 (平等 )为生命 ,以多数 (契约 )为原则 ,以至善 (非功利 )为品格的世俗化道德学说 ,不啻是身处功利汪洋包围中的现代社会的解毒剂 ,从而在现代化对人类对象化的强力解构面前 ,保守人类自身的表征和本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道德边疆 价值理性 世俗化道德 道德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加强科技政策道德关怀的三个维度
9
作者 杨清明 陈尧 《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3-115,共3页
科技政策加强对标的群体、社会、最广大人民群众这三个维度的道德关怀,既符合科技、科技政策的本质以及我国的现实国情,也符合道德的时代走向。
关键词 科技政策 道德关怀 标的群体 社会 人民群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企业家道德关怀
10
作者 李玉琴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1-235,共5页
企业家道德关怀是企业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各利益相关者出于伦理善意的关心和爱护,是企业家伦理精神、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企业经营的市场逻辑、企业家特有人格以及社会发展需要促使着企业家道德关怀的生成。企业家道德关怀受企业家... 企业家道德关怀是企业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各利益相关者出于伦理善意的关心和爱护,是企业家伦理精神、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企业经营的市场逻辑、企业家特有人格以及社会发展需要促使着企业家道德关怀的生成。企业家道德关怀受企业家个人道德素质、利益相关者的反应程度、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宏观社会道德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有利于企业家个人、企业以及社会的发展,需要从多方面加以精心养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家 道德关怀 生成 养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哲学教学中的“道德关怀”
11
作者 罗晓颖 鲍景华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1年第2期94-96,共3页
从古至今,道德问题是哲学家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人类文明长河中的永恒话题。道德关怀的教育是塑造和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构建健全社会的核心教学价值取向。在哲学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坚持不仅引导学生学习各种道德学说和观念,更要引导他... 从古至今,道德问题是哲学家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人类文明长河中的永恒话题。道德关怀的教育是塑造和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构建健全社会的核心教学价值取向。在哲学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坚持不仅引导学生学习各种道德学说和观念,更要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来认识人性、了解自我,建立道德感和责任意识;还要引导学生爱慕和尊重人类的智慧,更要引导学生敬慕和追求美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关怀 哲学 健康人格 健全社会 审慎的美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世同堂》:从文化关怀到道德关怀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鸿祥 《中文自学指导》 2008年第5期38-41,共4页
一老舍对北京文化的关怀,是其作品的突出特点。他知道北京的美丽,熟悉北京人的生活,爱那里的一草一木,爱它们就像爱自己的母亲。对北京的爱深深的影响到老舍的创作,他的作品语言是典型的"京味"口语,他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是普... 一老舍对北京文化的关怀,是其作品的突出特点。他知道北京的美丽,熟悉北京人的生活,爱那里的一草一木,爱它们就像爱自己的母亲。对北京的爱深深的影响到老舍的创作,他的作品语言是典型的"京味"口语,他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是普通的北京市民。老舍正因为太迷恋生他养他的北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世同堂》 钱默吟 大赤包 冠晓荷 道德关怀 瑞宣 立场 文化关怀 《骆驼祥子》 战争状态 交战状态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关怀与当前中国中古世界史研究的域外借鉴
13
作者 彭小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4,共4页
回顾新中国成立六十余年来的世界中古史研究,我们依然面临着如何对待和处理前苏联史学家影响的问题。这么说的理由是,他们留给我们的一些学术和思想遗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正在逐渐地被遗忘。尤其是关于世界中古史研究的思想和理... 回顾新中国成立六十余年来的世界中古史研究,我们依然面临着如何对待和处理前苏联史学家影响的问题。这么说的理由是,他们留给我们的一些学术和思想遗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正在逐渐地被遗忘。尤其是关于世界中古史研究的思想和理论问题,特别是其中的道德取向和学术生命的关系,就不能不回到前苏联学者的研究以及中国前辈学者的贡献,这就不能不提醒我们的青年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研究 新中国成立 道德关怀 前苏联学者 借鉴 中古 古史研究 学术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教育:从道德关怀到制度保障
14
作者 徐勇 项继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共1页
关键词 制度保障 道德关怀 乡村教育 教育工作会议 政府领导人 2003年 温家宝总理 教育问题 农民子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者”道德视角与道德教育的“他性”建构 被引量:5
15
作者 叶飞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6,共4页
道德教育要引导学生从自我的封闭状态中解放出来,形成关心他者、关怀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但是,这种以关怀他者为基本价值取向的道德视角,往往容易被误解,从而导致道德教育的观念误区。道德教育的"他者"意识和"他性"... 道德教育要引导学生从自我的封闭状态中解放出来,形成关心他者、关怀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但是,这种以关怀他者为基本价值取向的道德视角,往往容易被误解,从而导致道德教育的观念误区。道德教育的"他者"意识和"他性"思维应尽力避免利他主义、为我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特殊主义的理解误区,以普遍正义、人我共存的道德理念为基础,践履协商共识、宽容开放、关怀尊重等价值原则,促进学生的"他者"意识和关怀意识的提升,从而真正实现对"他者"的人格尊严以及生命存在的关怀和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道德关怀 关怀伦理 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生态伦理学思想关照下的道德教育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金木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26,共5页
生态伦理思想在价值诉求上,从二元对峙到共生共荣,要求达到一种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生存状态。在生态伦理视域下,将道德关怀从人际领域扩展到自然领域,成为道德教育的生态伦理基点,遵循自然与敬畏生命成为道德教育的生态伦理信念。环境... 生态伦理思想在价值诉求上,从二元对峙到共生共荣,要求达到一种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生存状态。在生态伦理视域下,将道德关怀从人际领域扩展到自然领域,成为道德教育的生态伦理基点,遵循自然与敬畏生命成为道德教育的生态伦理信念。环境教育成为道德教育的一个新领域,目标在于培养一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亲近自然的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道德关怀 道德教育 环境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伦理的几个理论焦点与道德难题 被引量:7
17
作者 曹永福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8-30,33,共4页
人类道德文明发展史,是一部人类道德关怀对象逐渐扩展的历史。动物伦理是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逻辑必然。但动物伦理存在着几个焦点问题和道德难题:人类确立道德是为了什么?即人类道德的目的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 人类道德文明发展史,是一部人类道德关怀对象逐渐扩展的历史。动物伦理是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逻辑必然。但动物伦理存在着几个焦点问题和道德难题:人类确立道德是为了什么?即人类道德的目的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即动物是否具有自为的内在价值?动物是否拥有权利?这是当代最新颖、最富有挑战性的伦理学问题。动物是否应该得到道德关怀并受到道德对待?即动物是否应当成为"道德共同体"中的道德顾客或道德承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伦理 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 自为的内在价值 道德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关怀型德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幸福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92-95,共4页
高职院校德育教师队伍"关怀者"角色、德育工作实效现状和高职学生的群体特性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德育教师队伍树立良好的关怀意识、形成良好的关怀能力。内尔·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理论中关于关怀地位及作用、教师关怀及其榜... 高职院校德育教师队伍"关怀者"角色、德育工作实效现状和高职学生的群体特性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德育教师队伍树立良好的关怀意识、形成良好的关怀能力。内尔·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理论中关于关怀地位及作用、教师关怀及其榜样作用、关怀能力等的精辟论述,对于高职院校培育关怀型德育教师队伍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关怀 内尔·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理论 德育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教育:从道德诉求到制度正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济洲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共1页
当前,乡村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从政府官员、新闻媒体、学者到普通民众都对乡村教育给予了极大的热情,社会正义的呼声不断向农村倾斜。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单纯的道德关怀不足以保障农民子女受教育的权利;良心的呼唤、... 当前,乡村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从政府官员、新闻媒体、学者到普通民众都对乡村教育给予了极大的热情,社会正义的呼声不断向农村倾斜。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单纯的道德关怀不足以保障农民子女受教育的权利;良心的呼唤、道义的谴责,无法使乡村教育从根本上摆脱窘迫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道德关怀 制度正义 道德诉求 社会关注 政府官员 新闻媒体 社会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善恶”:走向“道德以外的时代”——尼采道德思想新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海霞 《中州学刊》 CSSCI 2002年第2期176-178,共3页
尼采把超善恶视为社会实现由“道德时代”向“道德以外时代”迈进的唯一途径。它四层含义 :从上帝走向人自身 ;从理性走向非理性 ;从他者的解释走向自我的叙述 ;
关键词 超善恶 道德时代 道德以外时代 道德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