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铜及其化合物的几个问题
1
作者 晨旭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关于铜及其化合物的几个问题 一、为何显+1和+2价 有时还显+3价 的特征电子构型是3d104s1 3d轨道和4s轨道有近似能级 从下面计算可以证实: 轨道能级的计算公式是E=n+0.4L n为电了层数 各亚层L值按s、p、d、f依次取0、1、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铜复合金属间化合物接头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2
作者 朱琳 任婧 黄明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11-1521,共11页
本文研究了用于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芯片互连的Sn填充泡沫Cu复合钎料,利用瞬态液相扩散钎焊(TLPS)工艺进行全金属间化合物(IMC)互连接头制备,研究孔隙率对复合接头的工艺时间、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与时效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60℃下... 本文研究了用于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芯片互连的Sn填充泡沫Cu复合钎料,利用瞬态液相扩散钎焊(TLPS)工艺进行全金属间化合物(IMC)互连接头制备,研究孔隙率对复合接头的工艺时间、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与时效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60℃下,熔化的Sn与泡沫Cu发生液/固界面反应,生成高熔点的Cu6Sn5与Cu_(3)Sn IMC,实现了“低温钎焊、高温服役”;随着孔隙率从76%降至65%,TLPS工艺时间从2.5 h缩短至1.5 h;复合接头中泡沫Cu骨架占比增加,剪切强度从45.9 MPa提升至58.0 MPa,这主要是由于三维泡沫Cu骨架提高了断裂能以及IMC晶粒显著细化而引起的细晶强化。时效过程中Cu_(3)Sn不断生长,孔洞在Cu_(3)Sn/Cu_(3)Sn之间形成,导致剪切强度降低,65%孔隙率泡沫Cu复合接头的剪切强度仍然最高(38.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液相扩散钎焊 泡沫 复合钎料 金属间化合物 力学性能 时效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气体吸附性能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睿琛 吴芹 +3 位作者 史大昕 张耀远 陈康成 黎汉生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2-58,共7页
综述了Cu-MOFs材料在不同酸碱气体(CO_(2)、SO_(2)、NH_(3)、CO等)吸附领域的研究进展,对用于不同气体吸附的Cu-MOFs的改性方法及其气体吸附性能进行了介绍,并对未来Cu-MOFs在气体吸附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气体吸附 CO_(2) SO_(2) NH_(3) 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铜(Ⅱ)、铁(Ⅲ)、锰(Ⅱ)双核模型化合物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被引量:19
4
作者 廖展如 黄艳 +1 位作者 石巨恩 刘长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97-700,共4页
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自合成的N,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1,4-二乙氨基乙二醚(EGTB)的双核铜(Ⅱ)、铁(Ⅲ)、锰(Ⅱ)配合物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它们均在10^(-6)~10^(-7)mol/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50%以上的抑制率。
关键词 模型化合物 活性 SOD 双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铁二元类水滑石化合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谢鲜梅 严凯 +2 位作者 胡秋霞 宋健玲 王志忠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2-36,共5页
利用共沉淀法合成了CuFe二元类水滑石化合物。测定了不同Cu/Fe比混合盐溶液随沉淀剂NaOH与Na2CO3加入,混合盐体系pH值变化情况,详细探讨了不同因素对类水滑石化合物制备的影响,得到了合成铜铁二元类水滑石化合物的适宜条件,制备出晶相... 利用共沉淀法合成了CuFe二元类水滑石化合物。测定了不同Cu/Fe比混合盐溶液随沉淀剂NaOH与Na2CO3加入,混合盐体系pH值变化情况,详细探讨了不同因素对类水滑石化合物制备的影响,得到了合成铜铁二元类水滑石化合物的适宜条件,制备出晶相单一、结晶度高的类水滑石化合物,并利用XRD、FTIR、TG-DTA对合成物进行表征。将合成的催化剂引入苯甲醛与正丙醇反应生成安息香异丙醚反应中,苯甲醛转化率为58%,安息香异丙醚选择性接近于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类水滑石化合物 合成 催化 安息香异丙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铜(Ⅱ),铁(Ⅲ),锰(Ⅱ)模型化合物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检测——氮蓝四唑光还原法 被引量:5
6
作者 廖展如 张舒 +1 位作者 石巨恩 刘长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94-200,共7页
配体N,N,N′,N′-四(2′-苯并昧唑甲基)-1,4-二乙氨基乙二醚(EGTB)及其含铜(Ⅱ),铁(Ⅲ)和锰(Ⅱ)双核络合物的合成和表征我们已经报导过,它们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已用核黄素-氮蓝四唑光还原法进行检测,发现所有络合物在10^(-6)~10... 配体N,N,N′,N′-四(2′-苯并昧唑甲基)-1,4-二乙氨基乙二醚(EGTB)及其含铜(Ⅱ),铁(Ⅲ)和锰(Ⅱ)双核络合物的合成和表征我们已经报导过,它们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已用核黄素-氮蓝四唑光还原法进行检测,发现所有络合物在10^(-6)~10^(-7)mol·L^(-1)的浓度范围内仍具有优良的SOD活性,显现出5o%以上的抑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 活度 模型化合物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含铜(Ⅱ)四氮大环阳离子和锰(Ⅱ)一维链阴离子化合物{[Cu(trans[14]diene)SCN]_2Mn(SCN)_4(4,4'-bipy)·4H_2O}_n的合成和结构 被引量:5
7
作者 沈昊宇 孙柏旺 +4 位作者 廖代正 姜宗慧 阎世平 王耕霖 郁开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1533-1536,共4页
报道了一维化合物{[Cu(trans[14]diene)SCN]2Mn(SCN)4(4,4′-bipy)·4H2O}n(trans[14]diene为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 报道了一维化合物{[Cu(trans[14]diene)SCN]2Mn(SCN)4(4,4′-bipy)·4H2O}n(trans[14]diene为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十四环-4,11-二烯,4,4′-bipy为4,4′-联吡啶)的合成、表征和结构分析.该晶体属三斜晶系,具有P1空间群.a=0.95920(10)nm,b=1.06800(10)nm,c=1.7316(2)nm,α=84.400(10)°,β=74.850(10)°,γ=69.650(10)°,V=1.6053(3)nm3,Z=1,Dc=1.365g/cm3,F(000)=691,最终R[I>2σ(I)]=0.0474,R(全部)=0.0625,GOF(F2)=1.222.该化合物含[Mn(SCN)4(4,4′-bipy)n]2-链和两个[Cu(trans[14]diene)SCN]+阳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联吡啶 一维化合物 四氧大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l溶液中巯基杂环化合物对铜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大全 高立新 +2 位作者 周国定 龚琼 陆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5-538,共4页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考察了 0 .5 mol/ L HCl溶液中苯并三唑 (BTA)、2 -巯基苯并唑 (MBO)和 2 -巯基苯并咪唑 (MBI)对铜的缓蚀作用 .挂片实验表明 ,0 .1 mmol/ L的 MBI对铜的缓蚀效率可达 91 .6% .电化学测量表...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考察了 0 .5 mol/ L HCl溶液中苯并三唑 (BTA)、2 -巯基苯并唑 (MBO)和 2 -巯基苯并咪唑 (MBI)对铜的缓蚀作用 .挂片实验表明 ,0 .1 mmol/ L的 MBI对铜的缓蚀效率可达 91 .6% .电化学测量表明 ,MBI的加入使铜的自腐蚀电位正移至 -3 3 3 .9m V,增强了对铜电极的阳极极化过程的抑制作用 ,提高了铜电极表面的电荷转移电阻 ,从而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 .采用 PPP-SCF量子化学计算法计算了缓蚀剂分子结构参数 ,MBI具有较高的最高占有轨道能量和最低空轨道能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L溶液 巯基杂环化合物 缓蚀作用 缓蚀剂 极化曲线 电化学阻抗 PPP-SCF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苯类化合物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和还原机理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文英 樊金红 高廷耀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1,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 ,对硝基苯类化合物在铜电极表面上的电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 ,评价了它们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活性 ,分析了此类化合物在铜电极上的还原机理 ,并且讨论了电还原反应活性和此类化合物结构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硝基苯类... 采用循环伏安法 ,对硝基苯类化合物在铜电极表面上的电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 ,评价了它们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活性 ,分析了此类化合物在铜电极上的还原机理 ,并且讨论了电还原反应活性和此类化合物结构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硝基苯类化合物在铜电极表面有还原电位 ,也就是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机理 电还原 电极 反应活性 循环伏安法 表面 电位 化合物 特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膦酸铜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被引量:6
10
作者 要红昌 郑丽敏 忻新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5-631,共7页
由于在分子识别、传感器、催化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近年来金属有机膦酸化学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有机膦酸铜化合物的结构、合成及性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一些进展。
关键词 有机膦酸 传感器 结晶能力 溶解性 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铜化合物氢还原制备钨铜复合粉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在元 翟玉春 +1 位作者 田彦文 王天然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5-96,99,共3页
通过对钨铜化合物氢还原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找到了制备均匀细颗粒钨铜复合粉的热力学途径——彻底快速除去还原系统中的水分。设计了封闭还原系统,用此系统进行氢气热还原,不仅使氢气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容易判断反应终点。通过系统内的... 通过对钨铜化合物氢还原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找到了制备均匀细颗粒钨铜复合粉的热力学途径——彻底快速除去还原系统中的水分。设计了封闭还原系统,用此系统进行氢气热还原,不仅使氢气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容易判断反应终点。通过系统内的特殊装置除水,降低了还原温度,在600℃下还原得到了混合均匀的钨铜复合粉。系统能彻底快速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分,使反应物的湿度大大降低,确保得到细颗粒的钨铜复合粉,其平均粒径小于8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合物 氢气 复合粉 热力学 化学共沉淀法 还原 制备 基粉末冶金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化亚铜对烯丙基格氏试剂与羰基化合物加成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明章 许遵乐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2-54,共3页
为抑制烯丙基格氏试剂与羰基化合物加成反应中的重排反应,进行了碘化亚铜CuI对此类格氏试剂及加成产物组分比例关系的研究,CuI对这类化合物加成反应重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uI的最佳用量是它与格氏试剂的摩尔比为25%,并... 为抑制烯丙基格氏试剂与羰基化合物加成反应中的重排反应,进行了碘化亚铜CuI对此类格氏试剂及加成产物组分比例关系的研究,CuI对这类化合物加成反应重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uI的最佳用量是它与格氏试剂的摩尔比为25%,并且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试剂 烯丙基型 碘化 羰基化合物 加成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化合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茹 岳俊杰 +3 位作者 刘晓红 尹宇新 刘小兰 缪方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1-4,共4页
分别以三 ( 2 苯并咪唑亚甲基 )胺 (NTB)和二 ( 2 苯并咪唑亚甲基 )胺 (N3)为配体 ,合成了四种Cu ,Zn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模拟化合物 [Cu(NTB) (ClO4) 2 ·CH3OH·3H2 O ,Cu(NO3) 2 ·NTB·2CH3OH·3H2 O ,Cu(... 分别以三 ( 2 苯并咪唑亚甲基 )胺 (NTB)和二 ( 2 苯并咪唑亚甲基 )胺 (N3)为配体 ,合成了四种Cu ,Zn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模拟化合物 [Cu(NTB) (ClO4) 2 ·CH3OH·3H2 O ,Cu(NO3) 2 ·NTB·2CH3OH·3H2 O ,Cu(NO3) 2 ·N3·4CH3OH ,Cu(ClO4) 2 ·N3·6CH3OH·6H2 O],并对它们进行了红外、紫外谱图表征 ,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了活性 .活性数据值表明 ,配合物具有抑制O2 .-的活性 .其中Cu(ClO4) 2 ·N3·6CH3OH·6H2 O的活性高于其它配合物 ,IC5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 合成 活性 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模拟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铜接头的中间化合物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代平 鲁兴来 +2 位作者 陈欢 刘飞 吴小勇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7-131,共5页
铝/铜复合材料在制作过程中,接头接触面处总是伴随着脆性中间化合物层(IMCS)的产生,极大限制了铝/铜复合材料的生产和应用。分别从IMCS的组成、影响因素、IMCS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IMCS控制方式4个方面对铝/铜接头中IMCS的研究现... 铝/铜复合材料在制作过程中,接头接触面处总是伴随着脆性中间化合物层(IMCS)的产生,极大限制了铝/铜复合材料的生产和应用。分别从IMCS的组成、影响因素、IMCS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IMCS控制方式4个方面对铝/铜接头中IMCS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重点讨论中间化合物的控制方法,并指出如何有效地控制接头中的中间化合物相仍旧是未来铝/铜复合材料研究的重心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复合材料 中间化合物 控制方法 影响因素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二取代三元杂多化合物的制备、晶体结构和性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敬平 韩秋霞 牛景扬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33-937,共5页
The half Dawson structure complex has been prepared by reaction of Na2WO4·2H2O, Na2MoO4·2H2O and NaH2PO4 in water. 4H3[PW6Mo4Cu2O38(H2O)2]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reaction of 9- and Cu2+ in water and recrys... The half Dawson structure complex has been prepared by reaction of Na2WO4·2H2O, Na2MoO4·2H2O and NaH2PO4 in water. 4H3[PW6Mo4Cu2O38(H2O)2]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reaction of 9- and Cu2+ in water and recrystallized in a mixed acetone/water solvent. They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es, IR spectra and electronic spectra.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4H3[PW6Mo4Cu2O38(H2O)2]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 ray structure analysis for the first time, which belongs to trigonal with space group R 3, a=b=c=1.53081 (18) nm, α=β=γ=109.458(17)°, Z=1, Dc=3.141Mg·m-3, R=0.0780, Rw=0.1480. The sites of the molybdenum, tungsten and copper atoms are disordered over 12 possible locations in the crystal, and the anion has a high symmetry due to the disorder of the molybdenum, tungsten and copper atoms. CCDC: 1766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 杂多酸 KEGGIN结构 制备 晶体结构 性质 二取代三元杂多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铝复合板界面化合物生长规律和导热性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泽军 王鹏举 赵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6-913,共8页
利用热处理工艺模拟实际服役工况,通过扫描电镜(SEM)、EBSD和XRD分析铜/铝复合板经不同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后,结合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IMCs)的组成、结构和生长规律,建立生长模型,并测定铜/铝复合板的热扩散系数,研究铜/铝复合板界面组织... 利用热处理工艺模拟实际服役工况,通过扫描电镜(SEM)、EBSD和XRD分析铜/铝复合板经不同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后,结合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IMCs)的组成、结构和生长规律,建立生长模型,并测定铜/铝复合板的热扩散系数,研究铜/铝复合板界面组织结构特征与导热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IMCs层厚度随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热处理温度超过500℃时,界面层出现Al4Cu9、AlCu、Al2Cu3和Al2Cu 4种IMCs;界面IMCs厚度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各层生长速率与温度之间满足Arrhenius关系;随着IMCs厚度的增加,铜/铝复合板的热扩散系数下降,导热性能下降。同时,研究结果为优化铜/铝复合板制备工艺和建立应用准则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复合板 界面扩散 金属间化合物 导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6,6'-四叔丁基-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铜(Ⅱ)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建华 吴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7-561,共5页
在室温、无水乙醇溶剂中,H2L(H2L=4,4',6,6'-四叔丁基-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与一水合醋酸铜反应得到了一种新的铜(Ⅱ)化合物C32H46Cu N2O4([Cu L]),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手段对[Cu L]... 在室温、无水乙醇溶剂中,H2L(H2L=4,4',6,6'-四叔丁基-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与一水合醋酸铜反应得到了一种新的铜(Ⅱ)化合物C32H46Cu N2O4([Cu L]),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手段对[Cu L]进行了表征。[Cu L]的结构解析表明,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为a=2.7231(3)nm,b=1.1196(3)nm,c=1.0704(2)nm,α=90.00°,β=101.293(2)°,γ=90.00°,V=3.2002(11)nm3,Z=4,Mr=586.25,Dc=1.217 g/cm3,μ=0.718mm-1,F(000)=1252,R1=0.0957,wR2=0.2297。[Cu L]的对称单元中含有1个Cu(Ⅱ)原子和1个配位L分子组成,中心Cu(Ⅱ)的配位数为4,分别与来自L单元上的N1、N1#、O2、O2#4个原子进行配位,以金属离子为中心形成了稍微扭曲四面体结构的配位几何构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抑菌活性实验表明,[Cu L]对3种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活性较配体L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化合物 合成 结构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题链接,问题驱动”促进单元复习知识结构化——以“酿酒过程中有机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滕瑛巧 王星乔 +1 位作者 包朝龙 于淑儿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7-52,共6页
提出了“主题链接、问题驱动”复习模式及其内涵,并以“酿酒的原料有哪些、原料如何转化为酒精、为何酒是陈的香、如何杀菌消毒”为主线,设计“酿酒过程中有机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一课,为促进单元复习知识结构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操作模... 提出了“主题链接、问题驱动”复习模式及其内涵,并以“酿酒的原料有哪些、原料如何转化为酒精、为何酒是陈的香、如何杀菌消毒”为主线,设计“酿酒过程中有机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一课,为促进单元复习知识结构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操作模式和教学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链接 问题驱动 有机化合物 单元复习 结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具有梯子型链状结构的有机二膦酸铜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会花 郑丽敏 忻新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41-944,共4页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a new copper diphosphonate compound [NH2(C2H4)2NH2]Cu3(hedp)2(H2O)4(hedp=1 hydroxyethyli denediphosphonate, CH3C(OH)(PO3)2) synthesized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a new copper diphosphonate compound [NH2(C2H4)2NH2]Cu3(hedp)2(H2O)4(hedp=1 hydroxyethyli denediphosphonate, CH3C(OH)(PO3)2) synthesized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reveals that the compound contains anionic ladder like chains of {Cu3(hedp)2(H2O)4}n which are linked by moderately strong inter chain hydrogen bonds, forming a supramolecular layer. The protonated piperazine fill the spaces between the lay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子型链状结构 有机二膦酸化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1-羟亚乙基二膦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问题化 问题情境化——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6
20
作者 曹旭琴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5-47,共3页
“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是将所需复习元素化合物的主干知识设计成相关情境下的问题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从物质的应用角度出发,问题设计时应将多模块知识进行整合,同时能帮助学生形成学科观念.
关键词 元素化合物 复习教学 情境创设 问题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