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关中经济区的战略地位与发展理念 被引量:8
1
作者 樊瑛华 李振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72,共4页
运用数据分析等方法,探讨陕西关中经济区的战略地位与发展理念,研究表明:关中经济区建设要围绕强化关中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建设中国一流创新型地区、提升整体发展效率、建设中国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领先地区、中国... 运用数据分析等方法,探讨陕西关中经济区的战略地位与发展理念,研究表明:关中经济区建设要围绕强化关中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建设中国一流创新型地区、提升整体发展效率、建设中国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领先地区、中国西部的财富集聚区、大区域开放合作的龙头、秀丽河山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今后10年,要以振兴现代制造业为主要任务,支撑关中经济区的持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经济 西部开发 工业化 城乡一体化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关中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总理 储亚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1-173,共3页
为了探求加快发展陕西关中经济区产业集群的思路,运用文献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提出发展陕西关中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是:转变观念、重视创新、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开展战略联盟、加强区域品牌建... 为了探求加快发展陕西关中经济区产业集群的思路,运用文献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提出发展陕西关中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是:转变观念、重视创新、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开展战略联盟、加强区域品牌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经济 产业集群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经济与古都长安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锡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7-70,共4页
长安是我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本文认为,定都长安除了应具备优越的自然地理形势外,还必须有关中经济作物质基础。关中经济的兴衰对定都长安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关中经济 长安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关中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4
作者 岳仁华 王同信 +1 位作者 武会儒 朱学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9-66,共8页
一、关中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矛盾 关中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矿产丰富,且地处要津,承东启西,宜农宜牧,宜工宜商。建国四十年来,经国家大量投资建设,关中己奠定了发展的坚实基础,现在,关中已拥有以纺织,机械、电子、电器等... 一、关中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矛盾 关中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矿产丰富,且地处要津,承东启西,宜农宜牧,宜工宜商。建国四十年来,经国家大量投资建设,关中己奠定了发展的坚实基础,现在,关中已拥有以纺织,机械、电子、电器等骨干产业为主的强大产业群,以42所大学,500多家研究机构和航天、航空、电子、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建构而成的科技教育网络;拥有以西安为中心、宝鸡、咸阳、铜川、渭南、韩城为骨架的具有相当产业基础的城市群。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经济 重工业 发展战略 重点发展 劳动密集型产业 资金密集型 西安 咸阳 进口替代 韩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大“西三角”背景下关中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万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4-268,共5页
我国主要有六大经济区:东部的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包括辽中南、京津唐),西南北部湾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西北仅有关中-天水经济区。近年来,各经济区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处于内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在各方面的竞争中都处于不利地... 我国主要有六大经济区:东部的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包括辽中南、京津唐),西南北部湾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西北仅有关中-天水经济区。近年来,各经济区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处于内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在各方面的竞争中都处于不利地位。以当前全国经济形势为背景,以关中的宏观经济形势为依据,从自然环境、农业、工业、交通、科教、城市化进程和旅游业等方面对其经济发展优势和瓶颈进行了广泛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天水经济 区域发展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分布研究 被引量:82
6
作者 周自翔 李晶 任志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51-957,共7页
地形起伏度作为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居环境自然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小尺度人居环境自然评价方面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基于关中-天水经济区栅格数字高程模型,采用窗口分析等方法,利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模... 地形起伏度作为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居环境自然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小尺度人居环境自然评价方面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基于关中-天水经济区栅格数字高程模型,采用窗口分析等方法,利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模块中的邻域分析,提取了基于栅格尺度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形起伏度,并从比例结构、空间分布和高度特征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形起伏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①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地形起伏度以中低值为主,地形起伏度小于2.4的区域占总面积的96.66%,其中平地比例占总体的32.4%;地形起伏度越高的地区,平地比例越低,反之亦然。②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地形起伏度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格局,最高值为宝鸡市太白县,最低值为关中平原;经度上的变化规律不是很明显,纬度上的地形起伏度无论从南到北还是从北到南都是先下降后增高的。③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形起伏度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④地形起伏度对区域人口分布有较强的影响,关中-天水经济区近90%的人口居住在地形起伏度小于1.5的地区,人口密度与地形起伏度的曲线拟合度非常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关中-天水经济 地形起伏度 人口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 被引量:85
7
作者 李晶 李红艳 张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053-3062,共10页
陆地表层植被作为生态系统主体,具有调节气候、水文调节、净化水质、保持水土等生态系统服务。理解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表现类型、形成机理、尺度依存和区域差异,对于制定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 陆地表层植被作为生态系统主体,具有调节气候、水文调节、净化水质、保持水土等生态系统服务。理解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表现类型、形成机理、尺度依存和区域差异,对于制定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关天经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相关模型,计算关天经济区生态系统NPP,固碳释氧,水文调节,水土保持,粮食生产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利用ESCI和ESSI两个指数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利用相关系数和空间制图的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从时间角度分析,各项生态服务价值都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从空间角度分析,2000年和2010年存在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从北向南,NPP和固碳释氧的价值逐渐增大,水土保持价值变化量的大小也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北部变化量小,南部变化量大,水文调节价值从西向东增大,从北向南增大,粮食生产价值量最小的是西安市市区,粮食生产价值量最大的是西安市的郊区和郊县及咸阳市。2000年到2010年间,调节型生态系统服务与供给型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各个区县的总生态服务价值指数从北向南、从西向东是不断增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天水经济 生态服务价值 相互关系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发展耦合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36
8
作者 杜忠潮 黄波 陈佳丽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5-147,共13页
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资源环境和人口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经济区主要城市2002年和2011年资源环境和人口经济的发展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进行测评,并探究其时空差异性。结果表明:2002-... 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资源环境和人口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经济区主要城市2002年和2011年资源环境和人口经济的发展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进行测评,并探究其时空差异性。结果表明:2002-2011年其城市资源环境发展水平上升的有渭南、商洛和天水,下降的有西安、铜川、宝鸡、咸阳和杨凌;人口经济发展上升的有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和商洛,下降的有天水和杨凌;各主要城市的资源环境与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性的空间差异明显,多数城市资源环境与人口经济的耦合协调性不尽合理,且出现衰退趋势。最后就该城市群实现资源环境与人口经济协调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天水经济 资源环境 人口经济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美霞 任志远 +1 位作者 王永明 郭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22-227,共6页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并借助GIS技术,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栅格尺度上的水资源开发潜力,并对各区县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发现:该经济区整体上水资源负载指数较大,为14.19,表明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开发潜力小,仅关中西部和南部...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并借助GIS技术,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栅格尺度上的水资源开发潜力,并对各区县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发现:该经济区整体上水资源负载指数较大,为14.19,表明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开发潜力小,仅关中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潜力还较大;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超载状况较为严重,平均人口超载率为422.40%,多数区县水资源承载力指数(WCCI)远大于1,实际人口数量远超过水资源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只有少数地区WCCI接近或小于1,即处于人水平衡或水资源盈余状态。针对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承载状况,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水资源开发潜力 GIS 关中—天水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天水经济区协调发展进程的社会网络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燕军 宗跃光 +1 位作者 欧阳理 任崇强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21,共4页
对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分析能了解区域的协调发展状况。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分别计算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6个城市在1999,2002,2005,2008年的经济联系值,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城市间经济联系值进行了网络密度、... 对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分析能了解区域的协调发展状况。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分别计算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6个城市在1999,2002,2005,2008年的经济联系值,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城市间经济联系值进行了网络密度、点的中心度、中心势、凝聚子群、凝聚子群密度、核心—边缘结构等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经济协调发展程度不高,有向着协调发展的趋势。因此,提出了关中—天水经济区早日实现成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区目标的一些建议。第一,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进一步做大增长极。第二,边缘区域中城市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以实现经济区协调发展。第三,经济区内各城市要突破地理位置的束缚,形成网络开发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关中-天水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土地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评价 被引量:28
11
作者 周自翔 李晶 冯雪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907-2918,共12页
气体调节服务功能是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的一部分,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功能,对于人类社会和整个动物界以及全球气候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光合作用方程式,利用遥感估算模型,基于植被NPP(第一性生产力)物质量测算结果,测算关中-天水天... 气体调节服务功能是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的一部分,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功能,对于人类社会和整个动物界以及全球气候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光合作用方程式,利用遥感估算模型,基于植被NPP(第一性生产力)物质量测算结果,测算关中-天水天经济区绿色植物固碳释氧物质量,以此为基础,分别采用造林成本法和工业制氧法测算其价值量,探讨关天经济区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1998—2007年关天水经济区年固定CO2的价值量为226.35亿元/a。10a间2005年固定CO2的价值量最高,为301.73亿元/a,2002年最低,为159.06元/a。释放O2价值量取两种测评方法的平均值,年平均价值量为240.45亿元/a,比固定CO2的年均值多14.1亿元/a。2)从各土地利用类型来看,1998年和2007年平均固碳释氧价值排序为:林地>草地>耕地>其他类型。耕地向林地、草地转变时,平均固碳释氧价值分别增加了1614.29、1960.67元.hm-.2a-1,林地、草地向耕地转变时平均固碳释氧价值分别减少了1081.37、1706.60元.hm-.2a-1。3)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南部各县的单位面积固定CO2和释放O2价值普遍高于北部各县,总体上分布沿南部向北部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 土地生态系统 固碳释氧价值 关中-天水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遗产旅游绩效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峰群 张书红 +2 位作者 李阳 刘莹 席岳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8-322,共5页
对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遗产旅游绩效进行量化测度与评价,并从空间视角研究遗产地旅游绩效与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联关系,解析其空间分异特征。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文中具体采用了AHP法、熵值赋权法、相关性分析以及耦... 对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遗产旅游绩效进行量化测度与评价,并从空间视角研究遗产地旅游绩效与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联关系,解析其空间分异特征。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文中具体采用了AHP法、熵值赋权法、相关性分析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遗产资源的优越度指数和规模度指数均较高,但其开发利用水平呈现出空间不均衡的格局;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系统和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参差不齐,与其自身旅游绩效的发挥有着紧密的关系,并受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深刻影响。提出通过进一步提升区域内文化遗产利用的绩效水平,实现绩效空间的均衡化,加强区域社会经济系统与旅游绩效系统的协调性,对于实现区域文化遗产利用价值,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绩效 文化遗产 空间分异 耦合协调度 关中天水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天水经济区军民科技资源有效融合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立雨 张萌物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58,共5页
陕西省拥有丰富的军工和民口企业科技资源,但军民科技资源融合程度不高,未实现最大限度的规模经济效应。有效融合关中-天水经济区军民科技资源对于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西部大开发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具... 陕西省拥有丰富的军工和民口企业科技资源,但军民科技资源融合程度不高,未实现最大限度的规模经济效应。有效融合关中-天水经济区军民科技资源对于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西部大开发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部分国家军民科技资源融合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关天经济区发展中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了政府在发挥"掌舵"职能下的关天经济区军民科技资源融合对策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天水经济 科技资源 军民融合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
14
作者 白永秀 邵金萍 吴振磊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9-33,共5页
通过采用文献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出台所提供的机遇与不足。其次研究了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应抓住的几个重点:一是以西安为中心,对西安进行重新定位;二是以产业为依托,打造"关中—天水经... 通过采用文献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出台所提供的机遇与不足。其次研究了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应抓住的几个重点:一是以西安为中心,对西安进行重新定位;二是以产业为依托,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五大产业带;三是以《规划》为契机,进一步拓宽陕西南北经济大通道;四是以《规划》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成员城市所在省的发展战略;五是以城市群建设为载体,树立泛关中城市群的概念;六是以机制创新为手段,解决人才瓶颈问题。最后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其发展趋势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大关中城市群"→"泛关中城市群"→"黄河中游三角经济区"→"黄河中游五角经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天水经济 关中城市群 黄河三角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关中农业经济的主要产品及其地理分布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希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72-79,共8页
位于渭水流域的关中地区,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饶。自古就有“陆海”、“土膏”和“天府之国”的称号。先后为周秦汉唐等十一个封建王朝的建都之地,是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和中心地区之一。本文拟对唐代关中地... 位于渭水流域的关中地区,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饶。自古就有“陆海”、“土膏”和“天府之国”的称号。先后为周秦汉唐等十一个封建王朝的建都之地,是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和中心地区之一。本文拟对唐代关中地区农业经济的产品种类及其地理分布略作探讨,以期对关中经济的研究和陕西经济的振兴有所裨益。关中地区自古以发达的农业著称于世,“好稼穑,植五谷”是关中人民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到了唐代,关中地区的农业经济不仅部门齐全,而且产品种类繁多,地区分布合理,因而,成了唐王朝“帝业所资”的“四方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西部 京兆府 渭水流域 中心地 关中东部 关中经济 唐代宗 重要地位 封建王朝 唐德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年关中-天水经济区降水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毅 王飞 +3 位作者 穆兴民 张文帅 焦俏 李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69,2,共5页
降水等气候要素变化将会影响农业生产。采用传统统计、空间插值和距平累积分析等方法,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及其周边26个代表性气象站点1951—2009年59a系列的降水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递增,不同的降雨强... 降水等气候要素变化将会影响农业生产。采用传统统计、空间插值和距平累积分析等方法,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及其周边26个代表性气象站点1951—2009年59a系列的降水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递增,不同的降雨强度在各年代分布不均,并且降水日数与降水量变化不完全一致。(2)1950s—1970s降水量减少,1980s后降水量增加,进入1990s后,降水量又开始减少,2000年后降水量略有增加。(3)降水量变化特征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大部分站点年降水量1968年或1975年以前高于多年平均降水量,1968—1990年或1975—1990年期间,年降水量围绕多年平均降水量震荡,1990年后,降水量普遍低于多年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降水 降水日数 时空变化 关中—天水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拟 被引量:14
17
作者 井梅秀 李晶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3,共5页
基于关中—天水经济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期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CA-Markov模型对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验证并预测2015年土地利用格局.结果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的Kappa系数为0.79,模型的模拟精度高;2005—2015年... 基于关中—天水经济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期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CA-Markov模型对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验证并预测2015年土地利用格局.结果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的Kappa系数为0.79,模型的模拟精度高;2005—2015年,关中—天水经济区耕地、林地将呈现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显著增加,草地、水域略有变化,未利用地几乎没有变化;研究区生态环境总体上有恶化的趋势,需加强对耕地、林地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模拟 CA—Markov模型 关中-天水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微微 李晶 刘焱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一种潜在的经济效益,常被人们忽略,造成经济价值在无形中大量损失,本研究目的在于定量分析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在GIS和RS的支持下,根据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理论,采用生态经济学方法,计算2007年关中-天水经济区范围内...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一种潜在的经济效益,常被人们忽略,造成经济价值在无形中大量损失,本研究目的在于定量分析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在GIS和RS的支持下,根据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理论,采用生态经济学方法,计算2007年关中-天水经济区范围内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的总价值量为2.392×1012元,其中负价值为2.457×1011元,正负价值比例达10.88∶1。咸阳市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率最大,占46%,其次是渭南市,占20%;渭南市的生态负价值贡献率最大,其次是铜川市。总体上看,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一定的空间区域差异,表现为平原服务价值高,山地服务价值低。服务价值高低主要受地势、综合地理条件、农业种植技术及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天水经济 农田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价值 空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尺度下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发展演变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严艳 卫红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5-508,共4页
目的探求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关天经济区)旅游经济整合的基础与潜力。方法使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系数数理指数及spss聚类分析,对形成原因进行探讨。结果关天经济区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空间差异,表现在旅游综... 目的探求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关天经济区)旅游经济整合的基础与潜力。方法使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系数数理指数及spss聚类分析,对形成原因进行探讨。结果关天经济区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空间差异,表现在旅游综合收入、接待游客人次数、旅游发展速度及旅游资源分布差异等方面,但旅游平均增长速度、旅游相对差异演变及大量新兴景区的涌现也显示出很大潜力。结论关天经济区需加强旅游合作,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差异 旅游经济 关中-天水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天水经济区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合作治理问题探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宏波 张小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96-101,共6页
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合作治理模式在国外已推行多年,被证明是一条成功的经验。目前,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合作治理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和地方治理的重要途径。借鉴欧盟跨区域合作治理的经验,通过组建精简、高效、科学的决策机构、着力打造大西... 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合作治理模式在国外已推行多年,被证明是一条成功的经验。目前,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合作治理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和地方治理的重要途径。借鉴欧盟跨区域合作治理的经验,通过组建精简、高效、科学的决策机构、着力打造大西安都市圈、建立关中-天水经济区公共基金、优化区域内政府绩效评估体系、选择适宜的区域合作领域来构建关中-天水经济区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合作治理体系,促进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天水经济 跨区域合作 地方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