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中平原西部农村居民灾害感知现状浅析——以宝鸡市陈仓区为例
被引量:
7
1
作者
郁耀闯
周旗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19-23,共5页
通过问卷访谈调查,采用独立样本积分比较分析法,引用国民灾害感知研究指标体系,对宝鸡市陈仓区农村居民个体特征与灾害感知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①居民灾害感知能力与居住地特征和性别特征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其次相...
通过问卷访谈调查,采用独立样本积分比较分析法,引用国民灾害感知研究指标体系,对宝鸡市陈仓区农村居民个体特征与灾害感知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①居民灾害感知能力与居住地特征和性别特征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其次相关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职业、受教育程度和年龄特征,其中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差异与灾害感知成线性相关的概率较小。②从居住地差异看,居民的灾害感知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山区居民、台塬区居民、平原区居民;从性别差异看,居民灾害感知能力农村男性居民强与女性;从职业差异看,居民灾害感知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学生、农民、自由业者;从年龄差异来看,居民灾害感知由强到弱的顺序为20~30岁、40~50岁、11~20岁、30~40岁、50~60岁、60岁以上;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居民灾害感知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小学以下、高中或中专、大学以上、初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感知
个性特征
关中平原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中平原西部耕地季节性撂荒的农户行为机理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王容
李贤
+2 位作者
黄毅祥
牛文浩
张蚌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2-379,共8页
为揭示关中平原地区农户季节性撂荒的行为机理,基于实地调研所获取的342份数据,并利用计划行为理论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究了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以及感知行为控制对农户撂荒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
为揭示关中平原地区农户季节性撂荒的行为机理,基于实地调研所获取的342份数据,并利用计划行为理论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究了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以及感知行为控制对农户撂荒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经由行为意愿间接影响撂荒行为,感知行为控制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产生影响;(2)行为特征因素中,感知行为控制对撂荒行为的直接影响效应最大,缺乏对撂荒耕地的认知、农田水利设施的缺失和劳动力供给的不足是造成耕地撂荒的关键因素;(3)行为态度上,农户既面临粮食种植的低效益,又受到粮食自给自足传统观念的影响,经济理性和传统文化的共同作用,促成了农户耕地季节性撂荒的态度;(4)主观规范上,个人性规范的效应最大,为遏制耕地季节性撂荒可以加强个人感知和道德约束。由此可以得出,农户主要是依据经济利益、个人感知以及水利设施不足来判断是否撂荒耕地,缓解季节性撂荒困境要为农户创造有利的耕种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季节性撂荒
农户行为机理
计划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关中平原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中平原西部农村居民灾害感知现状浅析——以宝鸡市陈仓区为例
被引量:
7
1
作者
郁耀闯
周旗
机构
陕西省宝鸡文理学院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19-2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西部地区公众灾害感知的地理研究(4047105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估研究(07XZZ006)>
+1 种基金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项目<关中地区干旱化的环境响应与适应对策(05JS41)>
宝鸡文理学院重点科研项目<区域灾害可接受性研究(05ZK06)>成果
文摘
通过问卷访谈调查,采用独立样本积分比较分析法,引用国民灾害感知研究指标体系,对宝鸡市陈仓区农村居民个体特征与灾害感知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①居民灾害感知能力与居住地特征和性别特征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其次相关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职业、受教育程度和年龄特征,其中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差异与灾害感知成线性相关的概率较小。②从居住地差异看,居民的灾害感知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山区居民、台塬区居民、平原区居民;从性别差异看,居民灾害感知能力农村男性居民强与女性;从职业差异看,居民灾害感知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学生、农民、自由业者;从年龄差异来看,居民灾害感知由强到弱的顺序为20~30岁、40~50岁、11~20岁、30~40岁、50~60岁、60岁以上;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居民灾害感知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小学以下、高中或中专、大学以上、初中。
关键词
灾害感知
个性特征
关中平原西部
Keywords
disaster perception
individuality characteristics
western Guanzhong area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中平原西部耕地季节性撂荒的农户行为机理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王容
李贤
黄毅祥
牛文浩
张蚌蚌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2-379,共8页
基金
北大-林肯中心研究基金(FS11-20201101-ZBB)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SX-354)
+3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61124006,41801210)
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202010712593)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计划(2020JQ-282)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2020R042)。
文摘
为揭示关中平原地区农户季节性撂荒的行为机理,基于实地调研所获取的342份数据,并利用计划行为理论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究了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以及感知行为控制对农户撂荒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经由行为意愿间接影响撂荒行为,感知行为控制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产生影响;(2)行为特征因素中,感知行为控制对撂荒行为的直接影响效应最大,缺乏对撂荒耕地的认知、农田水利设施的缺失和劳动力供给的不足是造成耕地撂荒的关键因素;(3)行为态度上,农户既面临粮食种植的低效益,又受到粮食自给自足传统观念的影响,经济理性和传统文化的共同作用,促成了农户耕地季节性撂荒的态度;(4)主观规范上,个人性规范的效应最大,为遏制耕地季节性撂荒可以加强个人感知和道德约束。由此可以得出,农户主要是依据经济利益、个人感知以及水利设施不足来判断是否撂荒耕地,缓解季节性撂荒困境要为农户创造有利的耕种条件。
关键词
耕地
季节性撂荒
农户行为机理
计划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关中平原西部
Keywords
cultivated land
seasonal abandonment of cultivated land
farmers′behavior mechanism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estern part of Guanzhong Plain
分类号
F301.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中平原西部农村居民灾害感知现状浅析——以宝鸡市陈仓区为例
郁耀闯
周旗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关中平原西部耕地季节性撂荒的农户行为机理研究
王容
李贤
黄毅祥
牛文浩
张蚌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