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3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纪录电影的叙事技巧与观众情感共鸣的构建
1
作者 周尚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纪录电影强调叙事的真实性,常常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探索复杂的现实议题,影像中融入声音设计,围绕核心主题深度叙事。纪录电影通过构建观众的情感共鸣,能够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和参与感,传递深层次的社会和文化价值以及促进社会议题的关注... 纪录电影强调叙事的真实性,常常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探索复杂的现实议题,影像中融入声音设计,围绕核心主题深度叙事。纪录电影通过构建观众的情感共鸣,能够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和参与感,传递深层次的社会和文化价值以及促进社会议题的关注和讨论。纪录电影运用故事化叙事手法,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展现人物的真实情感和生活状态,激发观众情感共情,巧妙运用视听语言,增强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强化真实性和可信度,引发观众深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电影 叙事技巧 观众 情感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握运用方法让音色美好动听——论共鸣在歌唱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黄丽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323-324,共2页
现今唱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渴望学好唱歌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得多。应该说每个人都具备唱歌的能力,但是要真正唱好歌,就必须通过有效的学习和训练,才能达到目的。"共鸣"训练,在歌唱中非常重要,它是声乐训练的基... 现今唱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渴望学好唱歌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得多。应该说每个人都具备唱歌的能力,但是要真正唱好歌,就必须通过有效的学习和训练,才能达到目的。"共鸣"训练,在歌唱中非常重要,它是声乐训练的基础,从发声技巧上评价一个人演唱的好与不好,声乐是否持久、音色是否优美、基本功是否扎实,往往看他对共鸣掌握运用得如何。在此,我想通过讨论如何运用"共鸣",可以让你拥有好的发声方法,可以让你的歌声更加优美动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声乐表演 共鸣 胸腔共鸣 口咽腔 鼻腔共鸣 头腔共鸣 整体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声民族唱法共鸣腔运用异同初探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红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325-327,共3页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代表两种不同的歌唱艺术风格和民族文化精髓,有共同的规律,也存在着诸多的歌唱艺术与风格的差异。本文就两种唱法的共鸣原理、共鸣运用的技巧,和共鸣腔运用的异同点等方面为大家阐述共鸣腔运用在声乐演唱中的价值,...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代表两种不同的歌唱艺术风格和民族文化精髓,有共同的规律,也存在着诸多的歌唱艺术与风格的差异。本文就两种唱法的共鸣原理、共鸣运用的技巧,和共鸣腔运用的异同点等方面为大家阐述共鸣腔运用在声乐演唱中的价值,以期对提高歌唱艺术推动声乐事业发展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声乐表演 共鸣原理 共鸣技巧 美声共鸣 民族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歌唱中的共鸣及其教学 被引量:1
4
作者 唐福珍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0-51,共2页
学习歌唱的人都知道气息是歌唱发声的动力,是气息流动使物体振动而发出声音.这种振动还影响到其他物体或物体的空间,使之产生共同的振动,这个共同的振动现象叫共鸣. 能否正确地运用共鸣是声乐演唱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声乐训练的一... 学习歌唱的人都知道气息是歌唱发声的动力,是气息流动使物体振动而发出声音.这种振动还影响到其他物体或物体的空间,使之产生共同的振动,这个共同的振动现象叫共鸣. 能否正确地运用共鸣是声乐演唱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声乐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专业的歌唱者和声乐教师,从发声技巧上评价演唱者的基本功、音色的运用以及声音的穿透力,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他对共鸣掌握、运用得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唱 声乐教学 头腔共鸣 口腔共鸣 胸腔共鸣 共鸣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高音共鸣在演唱歌曲中的技术应用——以《我爱你,中华》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梁麓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期144-146,共3页
共鸣技术是歌曲演唱的催化剂,熟练地运用共鸣技术,能够使歌唱者的演唱水平取得本质上的进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男高音声部而言,因为其声部本身的特点,在演唱时会经常遇到高音,尤其需要共鸣技术的帮助。歌唱者也需要在歌唱实践中... 共鸣技术是歌曲演唱的催化剂,熟练地运用共鸣技术,能够使歌唱者的演唱水平取得本质上的进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男高音声部而言,因为其声部本身的特点,在演唱时会经常遇到高音,尤其需要共鸣技术的帮助。歌唱者也需要在歌唱实践中结合作品和个人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共鸣技术,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艺术歌曲《我爱你,中华》在中国声乐作品中极具代表性,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通过对此作品演唱技能的逐段分析,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共鸣技术并掌握演唱中的共鸣技术。结合共鸣技术这项演唱技巧让演唱者更好地驾驭这首艺术歌曲,并把共鸣技术举一反三地应用在其他作品的演唱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鸣技术 共鸣腔体 《我爱你 中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话共鸣产生幽默的认知机制:概念整合+乖讹消解的视角
6
作者 刘兴兵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共14页
概念整合理论和幽默的乖讹-消解理论相结合可用来解释对话共鸣实现幽默效果的认知机制和过程:共鸣产生幽默效果的认知操作是概念整合,但与其他现象的概念整合不同,在共鸣的概念整合中,平行、对仗的语言结构形式触发概念整合;源自两个输... 概念整合理论和幽默的乖讹-消解理论相结合可用来解释对话共鸣实现幽默效果的认知机制和过程:共鸣产生幽默效果的认知操作是概念整合,但与其他现象的概念整合不同,在共鸣的概念整合中,平行、对仗的语言结构形式触发概念整合;源自两个输入空间的成分或/和关系在整合空间存在乖讹,随后,整合空间会基于自身的逻辑机制,产生涌现结构,对乖讹进行消解,因而最终产生幽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幽默 对话共鸣 认知机制 概念整合 乖讹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情感的三重共鸣——以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为例
7
作者 苟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54-60,共7页
“文化在场”力图重塑一种现场感,通过重要场景、人物与事件的交织,呈现出“在场感”,在历史与现实之“场域”进行结构性和精神性书写,展示出艺术“对抽象的客观的符号凝聚”的建构能力,构造出一个整体的“感觉世界”。影片作为曾经的... “文化在场”力图重塑一种现场感,通过重要场景、人物与事件的交织,呈现出“在场感”,在历史与现实之“场域”进行结构性和精神性书写,展示出艺术“对抽象的客观的符号凝聚”的建构能力,构造出一个整体的“感觉世界”。影片作为曾经的实践在场,通过杜家兄妹在不同时空域的寻亲之旅,在“出走”与“回归”、“草原”与“海”、“历史”与“当代”三个维度展现民族共同体的具体情态与情感升华,使家国情怀、民族融合和国家意识合而为一,在层级递进且高潮迭起的剧情变化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纤毫毕现地形塑出来,使其成为一种有形有感的“社会在场”展示,唤起观众特定的感知与共鸣,有效地重建艺术同社会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情感 共鸣 《海的尽头是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鸣型情绪价值,孩子成长所需的精神养料
8
作者 刘世宏 《教育家》 2024年第19期9-10,共2页
在心理学领域,共鸣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情感联结方式,它可以帮助个体释放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进而有助于情绪的调节和恢复。情感共鸣指的是一个人能够理解和感受他人情感的过程。亲子同步体验,父母对孩子的持续情感共鸣共振和在线适应,... 在心理学领域,共鸣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情感联结方式,它可以帮助个体释放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进而有助于情绪的调节和恢复。情感共鸣指的是一个人能够理解和感受他人情感的过程。亲子同步体验,父母对孩子的持续情感共鸣共振和在线适应,有助于父母感知并适当回应来自子女的生理和情感需求,如饥饿、疼痛或痛苦,进而为子女提供更加协调的照顾,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共情共鸣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体验人际关系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共鸣 负面情绪 情感需求 缓解心理压力 情绪价值 情感联结 亲子关系 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唱共鸣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孙丽珠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76-80,共5页
歌唱的动力来源于呼吸,美妙的歌声来源于共鸣,共鸣又来自于腔体。共鸣腔体的大小与共鸣的方法及气压的强弱,乃是直接影响歌唱能量的重要因素。鉴于歌唱共鸣腔体的构造较之乐器复杂得多、伸缩性大、机能多变、不易控制的特点,很有必要对... 歌唱的动力来源于呼吸,美妙的歌声来源于共鸣,共鸣又来自于腔体。共鸣腔体的大小与共鸣的方法及气压的强弱,乃是直接影响歌唱能量的重要因素。鉴于歌唱共鸣腔体的构造较之乐器复杂得多、伸缩性大、机能多变、不易控制的特点,很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唱共鸣 共鸣腔体 音量 音色 声区 共鸣区域 训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歌唱中的共鸣 被引量:2
10
作者 齐建立 《北方音乐》 2012年第5期55-55,共1页
歌唱的技能是艺术的技能,同时也是科学的技能,是歌曲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而歌唱共鸣是歌唱艺术的重要技能和手段,也是歌唱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头腔共鸣 口腔共鸣 鼻腔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片化阅读模式异化与拓展路径——基于罗萨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与共鸣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孟祥林 张莹莹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2-90,共9页
碎片化阅读是社会加速发展过程中的新的阅读模式,哈特穆特·罗萨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和共鸣理论有助于探讨社会加速发展背景下碎片化阅读的发展样态,认为社会加速发展背景下社会批判理论视野中碎片化阅读模式存在异化现象:碎片化阅... 碎片化阅读是社会加速发展过程中的新的阅读模式,哈特穆特·罗萨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和共鸣理论有助于探讨社会加速发展背景下碎片化阅读的发展样态,认为社会加速发展背景下社会批判理论视野中碎片化阅读模式存在异化现象:碎片化阅读导致空间感知脱域、时间经验丧失、行动效果背离、自我认知破坏。为了优化碎片化阅读模式,需要将罗萨的共鸣理论和碎片化阅读理论相结合,通过优化共鸣环节、增强共鸣轴影响力推动深度阅读的复归,提升阅读效果,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 碎片化阅读 异化理论 共鸣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乐演唱中的共鸣调整技巧与训练 被引量:1
12
作者 文哲钊 《艺海》 2024年第4期56-60,共5页
共鸣调整是声乐演唱中的关键技巧,对于塑造音色、增强音量和表现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究共鸣调整对声乐演唱表现的影响,系统地提出了声乐演唱中有效的共鸣调整技巧与训练方法,通过咽喉共鸣调整、口腔共鸣调整、鼻腔共鸣调整、声... 共鸣调整是声乐演唱中的关键技巧,对于塑造音色、增强音量和表现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究共鸣调整对声乐演唱表现的影响,系统地提出了声乐演唱中有效的共鸣调整技巧与训练方法,通过咽喉共鸣调整、口腔共鸣调整、鼻腔共鸣调整、声带协调训练和整体协调训练等方法来有效改变声音的共鸣效果,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演唱 共鸣调整 技巧 训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层电影影像叙事中情感共鸣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馨婕 李春雷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8-62,共5页
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利益诉求多样化并存,为底层电影创作提供了现实基础。底层电影以写实为基础,聚焦底层民众的真实生活状态,通过深入挖掘他们的心理、情感、行为,并结合细腻的情感叙事表达,不断丰富和拓展其内... 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利益诉求多样化并存,为底层电影创作提供了现实基础。底层电影以写实为基础,聚焦底层民众的真实生活状态,通过深入挖掘他们的心理、情感、行为,并结合细腻的情感叙事表达,不断丰富和拓展其内涵。本文基于德勒兹情动理论,深入剖析底层电影话语表达中的情感共鸣,旨在揭示受众对影片中故事内容的理解与认同过程,并探究引发受众情感共鸣的逻辑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动 情感叙事 共情空间 情感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歌唱发声的共鸣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中连 《艺术探索》 1993年第1期87-95,98,共10页
什么叫共鸣?现设想有甲乙两音叉,它们振动的频率都是440次,当敲响甲叉发出国际标准音后,将它尽可能地靠近(但不能接触)乙音叉(它没有经过敲击),过一会儿拿开甲音叉,这时把乙音叉放在耳边听,发现它也发出国际标准音A,我们说这就是乙音叉... 什么叫共鸣?现设想有甲乙两音叉,它们振动的频率都是440次,当敲响甲叉发出国际标准音后,将它尽可能地靠近(但不能接触)乙音叉(它没有经过敲击),过一会儿拿开甲音叉,这时把乙音叉放在耳边听,发现它也发出国际标准音A,我们说这就是乙音叉对甲音叉发生了共鸣。 声音共鸣的物理属性是相同的,但人体发声的共鸣与两音叉靠近共鸣情况尚未尽然相同。如何理解人体的歌唱共鸣?大家都知道,在人体内部长着各种各样的共鸣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唱发声 共鸣腔体 歌唱共鸣 换声点 头腔共鸣 头声 高声区 音色变化 共鸣器官 中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声与共鸣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杰夫 《北方音乐》 2005年第7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鼻腔共鸣 轻机能 机能状态 发声感觉 共鸣 共鸣腔体 声乐教学 头腔共鸣 声乐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情感共鸣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路径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诗韵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24年第5期90-91,共2页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共鸣,是指学生在阅读中设身处地地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情境而产生与诗人相同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情感体验在古诗词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它不仅能够引领学生走进古诗词描绘的精彩世界,而且能够领悟诗人寄托在文...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共鸣,是指学生在阅读中设身处地地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情境而产生与诗人相同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情感体验在古诗词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它不仅能够引领学生走进古诗词描绘的精彩世界,而且能够领悟诗人寄托在文字中的精神、品质与追求。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需要在把握形象特点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法体悟诗人赋予的思想感情,探索促进学生阅读古诗词时产生情感共鸣的路径,有效拓展古诗词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情感共鸣 引领学生 情感体验 有效拓展 深度与广度 设身处地 把握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与音乐创作中的艺术共鸣与个性表达——王家卫、陈勋奇的合作与共赢
17
作者 成敏 张维琪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88-92,共5页
王家卫与陈勋奇的合作,通过情感的深度共鸣、风格的高度默契、文化的认同体现以及视听的无缝对接,共同创造了一系列极具艺术价值的电影作品,为华语电影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两人通过个性差异的激发、相互尊重下的个性化发挥... 王家卫与陈勋奇的合作,通过情感的深度共鸣、风格的高度默契、文化的认同体现以及视听的无缝对接,共同创造了一系列极具艺术价值的电影作品,为华语电影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两人通过个性差异的激发、相互尊重下的个性化发挥、协作中的个性化融合以及技术与艺术的个性化创新,不仅成就了多部电影音乐经典,也为电影创作提供了在差异与协作中寻求创新的宝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卫 陈勋奇 电影音乐创作 艺术共鸣 个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电影对话共鸣视角下的中国动画学派构建
18
作者 孙坚 江鑫渠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49,共4页
中国动画学派建构的内涵与重点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注重民族化、本土化的发展道路,追求艺术性和观赏性,并致力于推动动画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全球化背景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叙事与风格共鸣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机遇,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中国动画学派建构的内涵与重点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注重民族化、本土化的发展道路,追求艺术性和观赏性,并致力于推动动画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全球化背景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叙事与风格共鸣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机遇,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动画电影创作可以加强叙事与风格上的共鸣;中国动画依托文化全球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前景也为中国动画学派的全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流 中国动画学派 文化全球化 对话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歌唱的共鸣
19
作者 郭东旭 《北方音乐》 2013年第2期74-74,共1页
歌唱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呼吸既有很多相同之处,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总体而论,整个呼吸过程终包含一“吸人”与“呼出”两个方面。本文就歌唱的共鸣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咽腔共鸣 口腔共鸣 头腔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歌唱中的共鸣
20
作者 孙秀婷 《黄河之声》 2011年第5期122-123,共2页
我们根据共鸣腔所在位置,共鸣腔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将它们分为三个部分。即处于硬腭以上的为头腔共鸣区(包括各窦腔和鼻腔)喉头以下为胸腔共鸣区,中间为口腔共鸣区(包括口腔和咽腔)口腔内部以及咽腔周围的肌肉形状,口腔、咽腔的容积... 我们根据共鸣腔所在位置,共鸣腔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将它们分为三个部分。即处于硬腭以上的为头腔共鸣区(包括各窦腔和鼻腔)喉头以下为胸腔共鸣区,中间为口腔共鸣区(包括口腔和咽腔)口腔内部以及咽腔周围的肌肉形状,口腔、咽腔的容积都可以变化,被我们称为可调节共鸣腔。而胸腔气管及头部各窦腔均有其固定空间不可随意变化称为不可调节共鸣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鸣 口腔共鸣 歌唱 胸腔共鸣 头腔共鸣 咽腔 喉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