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压缩感知高分辨率接收函数叠加成像及其应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白兰淑
吴庆举
张瑞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54-4368,共15页
接收函数成像方法纵向分辨能力高,而其水平分辨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表观测台站分布.经典共转换点(Common Conversion Point,CCP)叠加成像方法应用中,如果存在台站稀疏区,往往需要统一选取较大尺度叠加半径以获得连续的成像剖面.这不...
接收函数成像方法纵向分辨能力高,而其水平分辨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表观测台站分布.经典共转换点(Common Conversion Point,CCP)叠加成像方法应用中,如果存在台站稀疏区,往往需要统一选取较大尺度叠加半径以获得连续的成像剖面.这不仅造成台站密集区域成像分辨率损失,且使成像界面产生明显的叠加痕迹.本文结合压缩感知理论和经典CCP成像方法实现提高空间分辨率的接收函数成像.我们假设地下界面在局部范围内变化较缓慢、形态特征稳定,那么接收函数信号相应具有一定的稀疏特性.基于此假定,首先通过压缩感知稀疏促进算法从稀疏、不规则分布的地震台阵接收函数重构出密集、规则化的“虚拟台阵”接收函数.之后,利用重构得到的“虚拟台阵”接收函数,采用小尺度叠加半径进行共转换点叠加成像获得高分辨率转换界面成像剖面.特别地,我们在叠加成像前进行了叠前成像点振幅补偿处理,以克服台站分布不均匀导致的成像能量不均衡问题.台站越稀疏的区域,其振幅补偿值越高.本文方法可以极大减少经典CCP成像方法实际应用中为了兼顾台站稀疏区域采用大尺度叠加半径所造成的空间分辨率损失和“阶梯状”界面的叠加痕迹,在保证台站密集区高分辨率成像结果的同时有效提高台站稀疏区的成像分辨率并提升成像质量.数值模拟测试和华北克拉通科学台阵观测数据应用结果表明,压缩感知接收函数叠加成像方法可以实现可靠的高分辨率深部转换界面成像,在高分辨率深部结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接收函数
高分辨率
成像
共
转换
点
叠加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短周期密集台阵接收函数揭示的藏南错那洞穹窿地壳结构
被引量:
1
2
作者
蔡蔚
卢占武
+8 位作者
黄荣
李文辉
罗银河
王光文
穆青
程永志
陈司
王冠
陈子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0-180,共11页
位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前缘的北喜马拉雅构造带,是研究陆陆碰撞过程中地壳增厚和深部岩浆活动的典型区域之一。北喜马拉雅穹窿带作为其中重要的伸展构造,其形成过程与造山运动引起的地壳增厚以及地壳深熔作用引起的地壳流动密切相关。...
位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前缘的北喜马拉雅构造带,是研究陆陆碰撞过程中地壳增厚和深部岩浆活动的典型区域之一。北喜马拉雅穹窿带作为其中重要的伸展构造,其形成过程与造山运动引起的地壳增厚以及地壳深熔作用引起的地壳流动密切相关。本文以近年新发现的错那洞穹窿为例,利用短周期密集台阵观测,通过远震P波接收函数共转换叠加成像方法获取了错那洞穹窿区域地壳结构。结果表明:错那洞穹窿区域的地壳结构在东西方向上存在差异,壳内速度间断面存在多处不连续现象,局部区域甚至发生界面错断;而在错那裂谷和错那洞穹窿中、上地壳内存在低速区。综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印度-欧亚板块持续碰撞使喜马拉雅东南缘岩石圈经历过地壳尺度拉伸变形。在地壳增厚及持续的高温变质作用下,中、上地壳随藏南拆离系伸展减压发生部分熔融,而熔融岩浆沿着藏南拆离系薄弱处不断上涌并在错那洞穹窿下方聚集,并使错那洞穹窿及错那裂谷中、上地壳弱化,促进区域东西向伸展,进而发生岩浆底辟形成错那洞穹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那洞穹窿
短周期密集台阵
远震P波接收函数
共转换叠加成像
地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压缩感知高分辨率接收函数叠加成像及其应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白兰淑
吴庆举
张瑞青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54-4368,共15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DQJB20K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U18392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4112,41704061)共同资助.
文摘
接收函数成像方法纵向分辨能力高,而其水平分辨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表观测台站分布.经典共转换点(Common Conversion Point,CCP)叠加成像方法应用中,如果存在台站稀疏区,往往需要统一选取较大尺度叠加半径以获得连续的成像剖面.这不仅造成台站密集区域成像分辨率损失,且使成像界面产生明显的叠加痕迹.本文结合压缩感知理论和经典CCP成像方法实现提高空间分辨率的接收函数成像.我们假设地下界面在局部范围内变化较缓慢、形态特征稳定,那么接收函数信号相应具有一定的稀疏特性.基于此假定,首先通过压缩感知稀疏促进算法从稀疏、不规则分布的地震台阵接收函数重构出密集、规则化的“虚拟台阵”接收函数.之后,利用重构得到的“虚拟台阵”接收函数,采用小尺度叠加半径进行共转换点叠加成像获得高分辨率转换界面成像剖面.特别地,我们在叠加成像前进行了叠前成像点振幅补偿处理,以克服台站分布不均匀导致的成像能量不均衡问题.台站越稀疏的区域,其振幅补偿值越高.本文方法可以极大减少经典CCP成像方法实际应用中为了兼顾台站稀疏区域采用大尺度叠加半径所造成的空间分辨率损失和“阶梯状”界面的叠加痕迹,在保证台站密集区高分辨率成像结果的同时有效提高台站稀疏区的成像分辨率并提升成像质量.数值模拟测试和华北克拉通科学台阵观测数据应用结果表明,压缩感知接收函数叠加成像方法可以实现可靠的高分辨率深部转换界面成像,在高分辨率深部结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压缩感知
接收函数
高分辨率
成像
共
转换
点
叠加
成像
Keywords
Compressive Sensing
Receiver function
High-resolution imaging
Common Conversion Point imaging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短周期密集台阵接收函数揭示的藏南错那洞穹窿地壳结构
被引量:
1
2
作者
蔡蔚
卢占武
黄荣
李文辉
罗银河
王光文
穆青
程永志
陈司
王冠
陈子龙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0-180,共11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221647)
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开放课题(Sinoprobe Lab:202206)
+3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962109,42174124)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技术部专项(MSFGPMR2022-4)
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基金项目(BNORSG-202214)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023AFD211)。
文摘
位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前缘的北喜马拉雅构造带,是研究陆陆碰撞过程中地壳增厚和深部岩浆活动的典型区域之一。北喜马拉雅穹窿带作为其中重要的伸展构造,其形成过程与造山运动引起的地壳增厚以及地壳深熔作用引起的地壳流动密切相关。本文以近年新发现的错那洞穹窿为例,利用短周期密集台阵观测,通过远震P波接收函数共转换叠加成像方法获取了错那洞穹窿区域地壳结构。结果表明:错那洞穹窿区域的地壳结构在东西方向上存在差异,壳内速度间断面存在多处不连续现象,局部区域甚至发生界面错断;而在错那裂谷和错那洞穹窿中、上地壳内存在低速区。综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印度-欧亚板块持续碰撞使喜马拉雅东南缘岩石圈经历过地壳尺度拉伸变形。在地壳增厚及持续的高温变质作用下,中、上地壳随藏南拆离系伸展减压发生部分熔融,而熔融岩浆沿着藏南拆离系薄弱处不断上涌并在错那洞穹窿下方聚集,并使错那洞穹窿及错那裂谷中、上地壳弱化,促进区域东西向伸展,进而发生岩浆底辟形成错那洞穹窿。
关键词
错那洞穹窿
短周期密集台阵
远震P波接收函数
共转换叠加成像
地壳结构
Keywords
Cuonadong dome
short-period dense array
teleseismic P-wave receiver function
common-conversion-point(CCP)stacking
crustal structure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压缩感知高分辨率接收函数叠加成像及其应用
白兰淑
吴庆举
张瑞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短周期密集台阵接收函数揭示的藏南错那洞穹窿地壳结构
蔡蔚
卢占武
黄荣
李文辉
罗银河
王光文
穆青
程永志
陈司
王冠
陈子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