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2003年发表第一篇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论文以来,相关研究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通过对2003—2016年中国知网(CNKI)总库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的960篇及Web of Science中319篇关于对中国各研究区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文...中国自2003年发表第一篇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论文以来,相关研究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通过对2003—2016年中国知网(CNKI)总库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的960篇及Web of Science中319篇关于对中国各研究区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文献统计,结合CitespaceⅢ软件分析与对比了这些研究文献间的引用关系和知识图谱等,以探讨中国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主要围绕"生态化学计量"、"化学计量"、"碳氮比"、"碳氮磷"和"土壤养分"、"土壤有机碳"、"氮沉降"等关键词展开;其中,王维奇、曾从盛、仝川等是主要的发文作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科学研究院在中国常绿阔叶林、荒漠草原、黄土高原及闽江河口等地区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而国外亚利桑那州大学、佐治亚大学等也对中国各区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密切关注。同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的持续支持下,结合新研究方法和技术,围绕元素循环、地球变化空间、时间分布特征及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的限制因素成为其研究热点。目前,国内研究区域已延伸到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热带和亚热带阔叶林等区域,主要以陆地生态系统为主,而国际上关注更多的是水生生态系统如"fresh water"、"climate""nutrient limitation"等相关研究,今后,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将侧重于气候变化和营养物动态平衡模型、营养元素(K,Na,Ca,S)对生态化学计量和基因的影响等研究方面。展开更多
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 II,对SSCI教育社会学期刊美国《教育社会学》杂志和《英国教育社会学杂志》2001-2012年刊载文献共被引网络和突现节点的可视化分析表明,近12年来,教育社会学研究前沿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从研究取向上...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 II,对SSCI教育社会学期刊美国《教育社会学》杂志和《英国教育社会学杂志》2001-2012年刊载文献共被引网络和突现节点的可视化分析表明,近12年来,教育社会学研究前沿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从研究取向上看,教育社会学研究体现出明显的冲突取向,研究内容集中于社会差异与教育不平等;从研究主题上看,教育社会学研究出现了新的议题——关于情境学习理论的研究、关于学校教育的商业化研究、关于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劳动力市场雇佣运行机制研究以及社会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方法"分层线性模型"的研究;从研究范式上看,解释性研究范式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近12年来,教育社会学领域研究前沿的演进过程,不仅展现了教育社会学领域的最新、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也为我国的教育社会学研究提供了参考,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展开更多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2004-2020年以“Greenhouse Gases Monitoring”为主题词检索到的2514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时间分布、国际合作、研究机构合作、研究领域、共被引分析和关键词分析等方...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2004-2020年以“Greenhouse Gases Monitoring”为主题词检索到的2514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时间分布、国际合作、研究机构合作、研究领域、共被引分析和关键词分析等方面,揭示该领域的发展动态、研究实力分布、热点前沿等。结果表明:2004-2020年温室气体监测研究领域的发文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事件时间节点发文数量增幅较大;该领域发文量较多的国家和机构皆以发达国家为主,发展中国家中中国居首位,国家、机构合作关系紧密;温室气体监测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广,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环境科学、工程为排名前3位的学科领域,2010年后研究逐步拓展到建筑学、影像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领域;该领域的研究知识基础主要聚焦温室气体浓度监测、来源去向、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分析,温室气体监测技术方法研究及应用,以及森林、农业土壤碳汇研究等方面;通过不同时段关键词分析发现CO_(2)、CH_(4)和N_(2)O一直是温室气体监测研究的重点对象,关注视角逐渐转向多因素、多领域、多技术、多方法、多策略研究。基于分析结果和中国实际,提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温室气体监测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工作方向。展开更多
文摘中国自2003年发表第一篇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论文以来,相关研究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通过对2003—2016年中国知网(CNKI)总库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的960篇及Web of Science中319篇关于对中国各研究区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文献统计,结合CitespaceⅢ软件分析与对比了这些研究文献间的引用关系和知识图谱等,以探讨中国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主要围绕"生态化学计量"、"化学计量"、"碳氮比"、"碳氮磷"和"土壤养分"、"土壤有机碳"、"氮沉降"等关键词展开;其中,王维奇、曾从盛、仝川等是主要的发文作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科学研究院在中国常绿阔叶林、荒漠草原、黄土高原及闽江河口等地区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而国外亚利桑那州大学、佐治亚大学等也对中国各区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密切关注。同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的持续支持下,结合新研究方法和技术,围绕元素循环、地球变化空间、时间分布特征及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的限制因素成为其研究热点。目前,国内研究区域已延伸到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热带和亚热带阔叶林等区域,主要以陆地生态系统为主,而国际上关注更多的是水生生态系统如"fresh water"、"climate""nutrient limitation"等相关研究,今后,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将侧重于气候变化和营养物动态平衡模型、营养元素(K,Na,Ca,S)对生态化学计量和基因的影响等研究方面。
文摘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 II,对SSCI教育社会学期刊美国《教育社会学》杂志和《英国教育社会学杂志》2001-2012年刊载文献共被引网络和突现节点的可视化分析表明,近12年来,教育社会学研究前沿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从研究取向上看,教育社会学研究体现出明显的冲突取向,研究内容集中于社会差异与教育不平等;从研究主题上看,教育社会学研究出现了新的议题——关于情境学习理论的研究、关于学校教育的商业化研究、关于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劳动力市场雇佣运行机制研究以及社会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方法"分层线性模型"的研究;从研究范式上看,解释性研究范式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近12年来,教育社会学领域研究前沿的演进过程,不仅展现了教育社会学领域的最新、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也为我国的教育社会学研究提供了参考,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文摘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2004-2020年以“Greenhouse Gases Monitoring”为主题词检索到的2514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时间分布、国际合作、研究机构合作、研究领域、共被引分析和关键词分析等方面,揭示该领域的发展动态、研究实力分布、热点前沿等。结果表明:2004-2020年温室气体监测研究领域的发文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事件时间节点发文数量增幅较大;该领域发文量较多的国家和机构皆以发达国家为主,发展中国家中中国居首位,国家、机构合作关系紧密;温室气体监测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广,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环境科学、工程为排名前3位的学科领域,2010年后研究逐步拓展到建筑学、影像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领域;该领域的研究知识基础主要聚焦温室气体浓度监测、来源去向、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分析,温室气体监测技术方法研究及应用,以及森林、农业土壤碳汇研究等方面;通过不同时段关键词分析发现CO_(2)、CH_(4)和N_(2)O一直是温室气体监测研究的重点对象,关注视角逐渐转向多因素、多领域、多技术、多方法、多策略研究。基于分析结果和中国实际,提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温室气体监测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