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uronic嵌段共聚物F127和P123胶束对萘、蒽、芘的增溶 被引量:16
1
作者 郑玉婴 江琳沁 +1 位作者 赵剑曦 许秀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7-621,共5页
35℃时 F1 2 7和 P1 2 3在 ccm后可生成内核 PO成分分别为 92 .7%和 94 .5%的胶束 ,后者胶束内核体积为前者的 2 .8倍 .稠环芳烃和空胶束的第一步缔合平衡常数 K1值均随萘、蒽、芘顺序逐渐增大 .萘、蒽、芘在每个 F1 2 7和 P1 2 3胶束... 35℃时 F1 2 7和 P1 2 3在 ccm后可生成内核 PO成分分别为 92 .7%和 94 .5%的胶束 ,后者胶束内核体积为前者的 2 .8倍 .稠环芳烃和空胶束的第一步缔合平衡常数 K1值均随萘、蒽、芘顺序逐渐增大 .萘、蒽、芘在每个 F1 2 7和 P1 2 3胶束中的增溶量均随胶束内核体积增大而线性增加 ,每个 PO基团对应的增溶量比十二烷基磺酸胶束内核中相同体积对应的增溶量约大近 2倍 .Pluronic胶束除与稠环芳烃间具有强相互作用力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uronic嵌段共聚物 胶速增溶 稠环芳烃化合物 F127 p123 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DAAM-NVP)三元共聚物的耐温抗盐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玉平 叶彦春 +1 位作者 郭燕文 张军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4-496,共3页
以丙烯酰胺(AM)、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N-乙烯基-2-吡咯烷酮(NVP)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三元共聚物P(AM-DAAM-NVP),表征了其红外光谱特征;研究了它的热稳定性能和其溶液的特性黏数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当m(AM)∶m(DAAM)∶m... 以丙烯酰胺(AM)、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N-乙烯基-2-吡咯烷酮(NVP)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三元共聚物P(AM-DAAM-NVP),表征了其红外光谱特征;研究了它的热稳定性能和其溶液的特性黏数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当m(AM)∶m(DAAM)∶m(NVP)=7.5∶2.0∶1.5,w(引发剂)=0.4%,聚合反应温度60℃时,得到的三元共聚物的半分解温度(T1/2)为390℃,比聚丙烯酰胺提高了14.3%;它在350℃时的失重速率(K350)为1.0%/m in,较聚丙烯酰胺的K350(1.43%/m in)下降了30.1%,耐热抗盐性能优于聚丙烯酰胺(PAM);该三元共聚物黏度保留值(B.R)均大于0.75,最大可达0.97,远大于相同条件下的聚丙烯酰胺黏度保留值(最大为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DAAM—NVp)三元共聚物 耐热抗盐性 特性黏数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23(PEO20-PPO70-PEO20)嵌段共聚物水溶液物理凝胶化行为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9
3
作者 赵英 谢宇 +1 位作者 吕中元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55-2459,共5页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DPD)方法研究了P123(PEO20-PPO70-PEO20)嵌段共聚物水溶液常温下的物理凝胶化行为. 在体积分数(2%~10%)较低时, P123在水溶液中形成球形胶束. 当P123的水溶液体积分数升高到20...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DPD)方法研究了P123(PEO20-PPO70-PEO20)嵌段共聚物水溶液常温下的物理凝胶化行为. 在体积分数(2%~10%)较低时, P123在水溶液中形成球形胶束. 当P123的水溶液体积分数升高到20%时, 会形成柱状胶束. 在P123的水溶液体积分数为30%和40%时, 观察到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 这些模拟结果不仅与实验结果一致, 而且证明了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是一种非常适合研究物理凝胶化行为的重要方法. 另外, 在P123的水溶液体积分数为40%时, 研究了凝胶随着时间发展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23(pEO20-ppO70-pEO20)嵌段共聚物 物理凝胶 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电致伸缩共聚物P(VDF-TrFE)超声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国世上 李伟平 +1 位作者 孙成亮 赵兴中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41-244,223,共5页
设计制作了以电子辐照的共聚物P(VDF TrFE)为工作单元的巨电致伸缩超声传感器 ,通过去耦合电路的保护 ,测试了不同偏置电压下近场和远场的响应频率和带宽 ,分析了诱导压电常数随外电场的变化 ,合理的解释了正负偏压下的波形翻转现象。... 设计制作了以电子辐照的共聚物P(VDF TrFE)为工作单元的巨电致伸缩超声传感器 ,通过去耦合电路的保护 ,测试了不同偏置电压下近场和远场的响应频率和带宽 ,分析了诱导压电常数随外电场的变化 ,合理的解释了正负偏压下的波形翻转现象。这样就把电子辐照P(VDF TrFE)共聚物材料的应用频率范围提高到超声领域 ,为进一步研制相关巨电致伸缩超声传感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共聚物p(VDF-TrFE) 超声传感器 巨电致伸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孪尾疏水缔合共聚物P(AM/NaAA/DiC_6AM)盐水溶液在中高温下的粘度 被引量:2
5
作者 耿同谋 于培志 +1 位作者 李钧 吴文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7-181,共5页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存在下进行胶束聚合 ,采用先加碱共聚后水解的方式 ,改变表面活性剂、疏水单体摩尔比 (SMR) ,疏水单体摩尔分数为 0 .372 % ,由丙烯酰胺 (AM )、N ,N 二己基丙烯酰胺 (DiC6AM )合成了孪尾型疏水缔合三元共聚物P(A...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存在下进行胶束聚合 ,采用先加碱共聚后水解的方式 ,改变表面活性剂、疏水单体摩尔比 (SMR) ,疏水单体摩尔分数为 0 .372 % ,由丙烯酰胺 (AM )、N ,N 二己基丙烯酰胺 (DiC6AM )合成了孪尾型疏水缔合三元共聚物P(AM/NaAA/DiC6AM) ,理论水解度 15 %。介绍了合成过程。考察了不同SMR(12 .5 0~ 10 0 .0 )下得到的共聚物水溶液 85℃ ,7.34s-1下的 (表观 )粘度 ,共聚物浓度一般为 2 .0 g/L。共聚物的水溶性随SMR的增大而改善 ,SMR≥ 13.36时溶于标准盐水 (含Ca2 + 、Mg2 + 、HCO-3 ,矿化度 19334mg/L) ;疏水单元平均序列长度NH 和Huggins常数KH 随SMR增大而减小 ,SMR =10 0 .0时KH 趋近HPAM的值。浓度 0 .5~ 5 .5 g/L范围的共聚物标准盐水溶液粘度曲线 ,随SMR增大移向高浓度低粘度方向。随NaCl浓度 (2 0~ 2 0 0g/L)或CaCl2 浓度 (2~ 10 g/L)增大 ,共聚物水溶液粘度先降低 ,后升高 ,出现增粘效应 ,SMR越小 ,增粘效应越强。外加SDS在一定浓度范围对共聚物标准盐水溶液产生增粘效应 ,SMR越小 ,增粘效应越强。共聚物标准溶液粘度在 35~ 80℃范围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在 0~ 12 2s-1范围随剪切速率增大而降低。对实验结果作了解释。图 6表 2参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孪尾疏水缔合共聚物 p(AM/NaAA/DiC6AM)盐 粘度 温度 丙烯酰胺 丙烯酸钠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电共聚物P(VDF-TrFE)电子辐照的相变特性与弛豫现象研究
6
作者 国世上 李伟平 +1 位作者 孙成亮 赵兴中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304-1307,1310,共5页
利用X射线衍射、差分扫描热分析(DSC)、电滞回线和介电常数的测量等研究了经高能电子辐照的共聚物P(VDF-TrFE) 56/44 mol%和80/20 mol%的相变特性和弛豫现象.结果表明,适量电子辐照不仅可以把低VDF含量的P(VDF-TrFE)56/44 mol%从正常铁... 利用X射线衍射、差分扫描热分析(DSC)、电滞回线和介电常数的测量等研究了经高能电子辐照的共聚物P(VDF-TrFE) 56/44 mol%和80/20 mol%的相变特性和弛豫现象.结果表明,适量电子辐照不仅可以把低VDF含量的P(VDF-TrFE)56/44 mol%从正常铁电体转变为弛豫铁电体,而且可以把高VDF含量的P(VDF-TrFE)80/20 mol%转变为驰豫铁电材料.从而为此类巨电致伸缩材料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扩大了其在机电装置方面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共聚物p(VDF-TrFE) 相变 弛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MMA-co-GMA)-g-mPEG的合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勇林 王梦元 +4 位作者 姚军善 刘超 叶妮雅 雷良才 李海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5-98,110,共5页
借助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和环氧功能基团的大分子后修饰反应合成具有梳型结构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MMA-co-GMA)-g-mPEG)。首先,采用ATRP方法,以2-溴代丙酸乙酯(EPN-Br)为引发剂,氯化亚铜(CuCl)/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 借助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和环氧功能基团的大分子后修饰反应合成具有梳型结构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MMA-co-GMA)-g-mPEG)。首先,采用ATRP方法,以2-溴代丙酸乙酯(EPN-Br)为引发剂,氯化亚铜(CuCl)/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无规共聚,合成二元无规共聚物P(MMA-co-GMA);然后,在催化剂BF3/Et2O的作用下,无规共聚物P(MMA-co-GMA)的环氧基团开环,与单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mPEG)发生接枝(grafting-onto)反应,获得具有梳型结构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MMA-coGMA)-g-mPEG。采用红外光谱(IR)、凝胶色谱(GPC)、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技术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的特点是无规共聚物的合成可控性好,后修饰反应获得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效率高,为研究接枝共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提供了物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单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 两亲性梳型接枝共聚物p(MMA-co-GMA)-g-mp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t-BA-AA)三元共聚物纳米微孔乳胶粒子的制备
8
作者 崔琳琳 韩兆让 +1 位作者 张群利 刘春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8-51,共4页
以P(St-BA)二元共聚物乳胶作种子乳液,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P(St-BA-AA)三元共聚物乳胶体系。通过分步调节碱和酸度,并在高温条件(90℃)下进行酸碱处理,首次制得P(St-BA-AA)三元共聚物纳米微孔乳胶粒子。通过TEM、SEM观察其形态与表... 以P(St-BA)二元共聚物乳胶作种子乳液,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P(St-BA-AA)三元共聚物乳胶体系。通过分步调节碱和酸度,并在高温条件(90℃)下进行酸碱处理,首次制得P(St-BA-AA)三元共聚物纳米微孔乳胶粒子。通过TEM、SEM观察其形态与表面形态,确认微孔结构在乳胶粒子内部形成。依据成孔机理,确认本体系的最佳酸碱处理温度应该高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t—BA—AA)三元共聚物 乳胶粒子 纳米微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富含环氧基团的单分散P(St-GMA)共聚物微球的制备
9
作者 张小舟 陈鸿博 +2 位作者 李发家 李欢 朱清梅 《广东蚕业》 2017年第1期44-45,共2页
以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共聚单体,用分散共聚方法合成了聚(St-GMA)微球。通过扫描电镜(SEM)对P(St-GMA)微球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溶剂条件对微球粒径的影响。
关键词 共聚物微球 环氧基团 分散聚合 p(St-GMA)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细胞周期时相、p27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苗立夫 黄超联 +7 位作者 陈连凤 朱文玲 杨菁 王以光 张华 刘佩毛 佘铭鹏 宋存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8,139,共8页
目的评估本实验室自制包载雷帕霉素(RPM)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子(NPs)对离体培养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细胞周期时相、p27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按不同浓度RPM-PLGA NPs设定药物作用组,并设立RPM组、PLG... 目的评估本实验室自制包载雷帕霉素(RPM)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子(NPs)对离体培养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细胞周期时相、p27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按不同浓度RPM-PLGA NPs设定药物作用组,并设立RPM组、PLGA组和M231培养基及平滑肌细胞生长添加剂(M231-SMGs)组作为对照。采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不同处理组HUASMC p27蛋白表达阳性率和表达水平的差异,流式细胞技术评价各处理组对HUASMC细胞周期时相的影响,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RPM和RPM-PLGA NPs对HUASMC存活率的影响。结果10μg/L及以上浓度的RPM和50μg/L及以上浓度的RPM-PLGA NPs可明显抑制HUA-smc生长,并呈浓度依赖性。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时间曲线显示,100μg/L RPM和500μg/L RPM-PLGA NPs作用于HUASMC 24 h后细胞计数值明显低于M231-SMGs对照组;单纯PLGA NPs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与PLGA组和M231-SMGs培养基对照组相比,RPM组和RPM-PLGA NPs组G_0/G_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S期及G_2/M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均<0.01),但两组间细胞周期时相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100μg/LRPM和500μg/L RPM-PLGA NPs组的HUASMC p27蛋白表达阳性率和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PLGA组和M231-SMGs培养基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RPM-PLGA NPs抑制体外培养的HUASMC生长效果与RPM相似,并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HUASMC p27蛋白表达,阻抑其细胞周期进程于G_1/S期而抑制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纳米粒子 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p27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敏感性P(MEO_2MA-co-OEGMA)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质 被引量:6
11
作者 吕海燕 刘守信 +2 位作者 徐超 田荣 王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683-2689,共7页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合成了组成递变的2-甲基-2-丙烯酸-2-(2-甲氧基乙氧基)乙酯(MEO2MA)与寡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OEGMA)共聚物P(MEO2MA-co-OEGMA).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分子...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合成了组成递变的2-甲基-2-丙烯酸-2-(2-甲氧基乙氧基)乙酯(MEO2MA)与寡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OEGMA)共聚物P(MEO2MA-co-OEGMA).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通过测定透光率、粘度、激光粒度分析了共聚物组成对共聚物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的影响,考察了共聚物组成、浓度、盐浓度、盐种类、温度对其溶液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共聚物具有温度敏感性,其LCST可以通过合成时共聚单体MEO2MA与OEGMA投料比的改变来调控,随着OEGMA量的增加共聚物的LCST升高,共聚物溶液浓度升高其LCST减小,随盐溶液浓度的增大共聚物的LCST降低,共聚物的LCST降低主要受盐溶液中阴离子价数的影响;HCl的引入使共聚物水溶液的LCST降低;NaOH的引入使共聚物水溶液的LCST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EO2MA-co-OEGMA)共聚物 温度敏感性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盐效应 pH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PLA-P85-PLA两亲性共聚物的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利珍 李玉萍 +3 位作者 邱维瞾 熊向源 李资玲 龚妍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135-3138,3142,共5页
检测新合成的用作口服胰岛素载体的纳米级PLA-P85-PLA两亲性共聚物的细胞相容性,为临床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根据所合成材料将来的应用领域,选用Caco-2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评定细胞增殖率和细胞毒性的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 检测新合成的用作口服胰岛素载体的纳米级PLA-P85-PLA两亲性共聚物的细胞相容性,为临床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根据所合成材料将来的应用领域,选用Caco-2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评定细胞增殖率和细胞毒性的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中性红摄取(NRU)法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评价共聚物PLA-P85-PLA纳米粒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共聚物PLA-P85-PLA纳米粒在作用时间(12和24h)和浓度范围(5、10、20和50mg/L)内,对Caco-2细胞无毒性,且有一定的增殖促进作用。新合成的两亲性共聚物PLA-P85-PLA纳米粒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用作口服胰岛素载体,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 pLA—p85-pLA共聚物 细胞相容性 CACO-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缔合聚合物P(AM/POEA)溶液的流变性质 被引量:9
13
作者 戴玉华 吴飞鹏 +1 位作者 李妙贞 王尔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1-124,共4页
应用黏度法和动态模量研究了新型缔合聚合物P(AM/POEA)的溶液流变性质。该聚合物由丙烯酰胺(AM)和少量2-苯氧乙基丙烯酸酯(POEA)(n(POEA)≤1.0%)组成。结果表明,共聚物的微结构对其溶液的流变性能有重要影响。嵌段共聚物(BP系列)具有显... 应用黏度法和动态模量研究了新型缔合聚合物P(AM/POEA)的溶液流变性质。该聚合物由丙烯酰胺(AM)和少量2-苯氧乙基丙烯酸酯(POEA)(n(POEA)≤1.0%)组成。结果表明,共聚物的微结构对其溶液的流变性能有重要影响。嵌段共聚物(BP系列)具有显著的增黏能力,而无规共聚物(RP系列)则没有这种作用。这种由分子间的疏水缔合作用而产生的疏水缔合增黏能力与疏水嵌段的数量和长度密切相关。同时进一步研究了聚合物浓度、盐浓度、温度和剪切速率对溶液黏度的影响。动态模量测试表明,该聚合物缔合体系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黏性响应占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 共聚物p(am/poea) 黏度 动态模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改性聚合物P(AM/AA/POEA)的溶液性质 被引量:2
14
作者 戴玉华 万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5-87,91,共4页
应用黏度法研究了新型缔合聚合物P(AM/AA/POEA)的溶液流变性质。该聚合物由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少量2-苯氧乙基丙烯酸酯(POEA)组成。结果表明,共聚物中疏水嵌段的数量、长度和离子基团含量对溶液流变性质有重要影响,这种离子型... 应用黏度法研究了新型缔合聚合物P(AM/AA/POEA)的溶液流变性质。该聚合物由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少量2-苯氧乙基丙烯酸酯(POEA)组成。结果表明,共聚物中疏水嵌段的数量、长度和离子基团含量对溶液流变性质有重要影响,这种离子型聚合物的溶液性质同时受疏水基团的缔合作用和离子基团间的静电排斥作用的共同影响。同时进一步研究了聚合物浓度和pH值对溶液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聚合物在较宽pH值范围黏度较高,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操作的范围较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 共聚物p(AM/AA/poea)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alt-马来酸酐)-b-聚苯乙烯亲水/亲油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的聚集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岳玲 陶斯禄 +1 位作者 张晓宏 吴世康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8-254,共7页
采用RAFT方法合成了由马来酸酐/苯乙烯和苯乙烯组成的交替序列两嵌段共聚物P(MAnaltSt)bPSt。将其中的马来酸酐用PEO进行水解,得到了支化的亲水亲油两嵌段共聚物。通过HNMR和IR对共聚物的结构组成进行表征。以二甲基氨基黄酮化合物为荧... 采用RAFT方法合成了由马来酸酐/苯乙烯和苯乙烯组成的交替序列两嵌段共聚物P(MAnaltSt)bPSt。将其中的马来酸酐用PEO进行水解,得到了支化的亲水亲油两嵌段共聚物。通过HNMR和IR对共聚物的结构组成进行表征。以二甲基氨基黄酮化合物为荧光探针,测定了形成共聚物胶束的临界浓度(CMC)。用TEM和SEM观察不同酸碱条件下所得纳米材料形貌,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 两亲两嵌段共聚物 大分子胶束 荧光探针 p(MAn-alt-St)-b-pSt 结构表征 纳米材料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柔嵌段共聚物聚苯基喹啉-b-聚苯乙烯的合成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1
16
作者 龙永福 谢凯 +2 位作者 张学骜 许静 肖加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21,共4页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端羧基聚苯乙烯,然后与4氨基苯乙酮反应,生成末端为乙酰基的聚合物,以P2O5为催化剂,将功能化的聚合物与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共聚,合成出刚柔嵌段共聚物聚苯基喹啉b聚苯乙烯(PPQ-b-PS)。用IR、1HNMR对其结...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端羧基聚苯乙烯,然后与4氨基苯乙酮反应,生成末端为乙酰基的聚合物,以P2O5为催化剂,将功能化的聚合物与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共聚,合成出刚柔嵌段共聚物聚苯基喹啉b聚苯乙烯(PPQ-b-PS)。用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PPQ-b-PS在三氟乙酸/二氯甲烷稀溶液中的荧光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mg·ml-1的PPQ-b-PS(1∶1氟乙酸/二氯甲烷,v/v)在459nm作监控波长下测量的激发光谱,430nm处有最大发射波长,相对强度为509,PPQbPS可实现可见光的激发。最大发射波长随着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变大,即发生了红移,与混合溶剂的配比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聚苯乙烯 荧光性质 聚苯基 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 喹啉 原子转移自由基 4-氨基苯乙酮 二氯甲烷 发射波长 1HNMR 聚合合成 p2O5 三氟乙酸 激发光谱 相对强度 溶液浓度 混合溶剂 聚合物 端羧基 催化剂 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EAM-co-MAA)在稀水溶液中构象行为的荧光探针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守信 柳明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8-482,共5页
利用UV透光率测定,荧光探针技术等研究了N,N-二乙基丙烯酰胺(DEAM)与甲基丙烯酸(MAA)的共聚物P(DEAM-co-MAA)在稀水溶液中的构象行为.结果表明,当共聚物中DEAM含量小于8.00%(molarfrac-tion),溶液的pH<6时,P(DEAM-co-MAA)在稀水溶液... 利用UV透光率测定,荧光探针技术等研究了N,N-二乙基丙烯酰胺(DEAM)与甲基丙烯酸(MAA)的共聚物P(DEAM-co-MAA)在稀水溶液中的构象行为.结果表明,当共聚物中DEAM含量小于8.00%(molarfrac-tion),溶液的pH<6时,P(DEAM-co-MAA)在稀水溶液中的构象行为与聚甲基丙烯酸(PMAA)相似,共聚物可形成疏水微区,表现为一种较为高度压缩的线团构象;当共聚物中DEAM含量大于8.00%(molarfraction)时,由于高分子的稀释效应,P(DEAM-co-MAA)在pH2~10范围内表现为较为松散的伸展构象.P(DEAM-co-MAA)构象随其组成和pH变化的这种性质有可能在新型敏感性凝胶的合成设计上获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水溶液 构象行为 荧光探针 透光率 p(DEAM-co-MAA) 共聚物 疏水缔合反应 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CaCO_3/P(BA-co-MMA)复合粒子及其表面性质表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德钦 张丽珍 +1 位作者 生瑜 王剑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61,共4页
通过乳液聚合反应,在经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预处理的纳米CaCO3表面实现聚合物包覆,讨论了乳化剂用量、投料方式、CaCO3与单体投加比、乳液体系pH值等因素对聚合过程的影响。IR分析发现,产物经甲苯抽提后,CaCO3表... 通过乳液聚合反应,在经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预处理的纳米CaCO3表面实现聚合物包覆,讨论了乳化剂用量、投料方式、CaCO3与单体投加比、乳液体系pH值等因素对聚合过程的影响。IR分析发现,产物经甲苯抽提后,CaCO3表面仍有聚合物存在,说明除物理吸附外,部分聚合物以化学键合方式包覆在CaCO3表面,形成复合粒子;接触角测定和沉降体积方法研究表明,较之未处理CaCO3,复合粒子表面极性和表面张力得到显著降低,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润湿性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俩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纳米CaCO3/p(BA-co-MMA)) 表面改性 聚合物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t-HEMA)/PPrO 共混体系浊化的膜厚效应
19
作者 郑茂盛 罗金恒 +2 位作者 周根树 井新利 吴宏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58-60,69,共4页
用自由基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共聚物(P(St-HEMA),简称SH6),将其与聚环氧丙烷(PPrO,简称N330)共混,利用液浇铸法制备共混物薄膜,通过测定不同膜厚的SH6-N330共混体... 用自由基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共聚物(P(St-HEMA),简称SH6),将其与聚环氧丙烷(PPrO,简称N330)共混,利用液浇铸法制备共混物薄膜,通过测定不同膜厚的SH6-N330共混体系的浊点,研究了薄膜厚度对SH6-N330共混体系浊化的影响,并利用逾渗机制建立了浊点值与薄膜厚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这一理论与实验数据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化 膜厚效应 p(St-HEMA)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FE/P(AA-co-HEMA)复合纤维制备及其催化脱色亚甲基蓝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乃库 任梦如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30,36,共6页
为削弱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P(AA-co-HEMA)]纤维的水溶胀性,在其纺丝液中添加一定量的聚四氟乙烯(PTFE),并以稀硫酸为凝固介质,采用湿法纺丝技术纺制纤维;以所得纤维为载体,采用简单浸渍法负载铁离子,随后烧结制备复合纤维,... 为削弱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P(AA-co-HEMA)]纤维的水溶胀性,在其纺丝液中添加一定量的聚四氟乙烯(PTFE),并以稀硫酸为凝固介质,采用湿法纺丝技术纺制纤维;以所得纤维为载体,采用简单浸渍法负载铁离子,随后烧结制备复合纤维,研究烧结时间、PTFE添加量、铁离子负载时间对复合纤维催化脱色亚甲基蓝(MB)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TFE赋予纤维疏水性,烧结后,纤维的水接触角增至130°,为与水体分离、快速干燥以及再利用提供便利;当PTFE添加量为[P(AA-co-HEMA)]质量的2倍、烧结时间为7 min、铁离子负载时间为2 h时,所得纤维的应用效果较好,3次循环使用中,复合纤维均可在1 min内对MB的脱色率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p(AA-co-HEMA)] 聚四氟乙烯(pTFE) 湿法纺丝 Fenton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