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第二类切比雪夫多项式直接展开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1
作者 张琦 李振春 +2 位作者 曲英铭 杨静 张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0-717,共8页
第二类切比雪夫展开在数值近似中一直广泛应用,相比于第一类切比雪夫展开,对目标函数的约束更为严格,具有更小的误差累积。因此,从频率域声波波动方程出发,将第二类切比雪夫展开引入傅里叶单程波延拓算子开展波场延拓,通过Born近似理论... 第二类切比雪夫展开在数值近似中一直广泛应用,相比于第一类切比雪夫展开,对目标函数的约束更为严格,具有更小的误差累积。因此,从频率域声波波动方程出发,将第二类切比雪夫展开引入傅里叶单程波延拓算子开展波场延拓,通过Born近似理论和互相关成像条件实现了基于第二类切比雪夫直接展开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在沿着深度传播时使用各个位置的精确速度,相比于使用深度层背景速度加扰动速度模式的常规单程波延拓方法具有更低的误差,使波场延拓算子在强横向速度差异下取得更高精度。通过波场快照分析、模型成像测试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相比常规单程波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具有更高的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波数域 波场延拓 第二类切比雪夫展开 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聚焦点道集的叠前深度偏移及其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振春 张建磊 +2 位作者 王延光 陈世军 余大祥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31,共5页
共聚焦点叠前深度偏移是一种基于等时原理、通过检波聚焦和激发聚焦的双聚焦 (共聚型 )偏移实现地震成像的方法 ,它的关键技术是聚焦算子的计算。考虑到计算效率、精度和稳定性 ,提出了利用适于任意矩形网格的有限差分法计算聚焦算子的... 共聚焦点叠前深度偏移是一种基于等时原理、通过检波聚焦和激发聚焦的双聚焦 (共聚型 )偏移实现地震成像的方法 ,它的关键技术是聚焦算子的计算。考虑到计算效率、精度和稳定性 ,提出了利用适于任意矩形网格的有限差分法计算聚焦算子的方法。为了提高成像信噪比和分辨率的精度 ,采用变孔径扫描叠加法获取了共聚焦点道集和聚焦点响应 ,进行了共聚焦点叠加和实现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模型的试算结果表明 ,利用此方法 ,在宏观速度场正确的情况下 ,能够实现地下构造的准确成像 ,尤其是明显提高了深层的信噪比。对实际资料的试处理说明 ,共聚焦点偏移的效果基本达到了利用FFD法获得叠前深度偏移的效果 ,而其计算效率主要取决于偏移孔径和计算网格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点道集 深度偏移 应用 有限差分法 聚焦算子 等时原理 变孔径扫描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聚焦的三维最大能量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4
3
作者 匡斌 王华忠 +1 位作者 沈财余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本文从WRW模型理论出发,提出了基于共聚焦成像理论的最大能量积分法成像技术,其原理为:分别假设地下某深度点存在一个虚拟接收点和一个虚拟理想震源,通过对数据矩阵进行时移后加权叠加的方法,实现针对该深度点的上行波场反向延拓的检波... 本文从WRW模型理论出发,提出了基于共聚焦成像理论的最大能量积分法成像技术,其原理为:分别假设地下某深度点存在一个虚拟接收点和一个虚拟理想震源,通过对数据矩阵进行时移后加权叠加的方法,实现针对该深度点的上行波场反向延拓的检波聚焦,通过对CFP道集进行时移后加权叠加的方法,实现针对该深度点的下行波场反向延拓的震源聚焦,生成该网格点成像结果,最后可提取t=0时刻的成像波场。其核心技术在于对聚焦算子(格林函数)的计算。本文基于单程波动方程,在地震波的有效频带范围内计算携带最大能量的三维聚焦算子,在此基础上完成基于共聚焦成像理论的最大能量积分法深度成像。文中方法成像精度接近波动方程方法,同时又具有常规积分方法适应野外观测系统、计算效率高的优点,因此是一种兼具精度和效率的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W模型 共聚焦点叠前深度偏移 格林函数 数据矩阵 SEG/EAGE盐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曲率谱和Siamese网络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
4
作者 首皓 曾庆才 +3 位作者 胡莲莲 丁玲 王彦春 孙鲁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5-1243,共9页
速度建模是叠前深度偏移的重要环节,通常需要在层位约束下对观测点的地层速度进行横向外推,然而在速度建模初期缺乏地震解释层位等格架信息。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率谱横向相似性和改进循环结构Siamese网络的速度模型建立方法。Sia... 速度建模是叠前深度偏移的重要环节,通常需要在层位约束下对观测点的地层速度进行横向外推,然而在速度建模初期缺乏地震解释层位等格架信息。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率谱横向相似性和改进循环结构Siamese网络的速度模型建立方法。Siamese网络是目前常用的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识别和追踪网络,可以快速进行目标图像的相似度对比,而且不需要人工制作标签。曲率谱可以看成反应地层特征和速度信息的二维图像,将速度建模作为横向特征相似性类比问题,通过类比曲率谱可以自动得到地层的格架和速度更新信息。首先,将叠前深度偏移后的道集转换为曲率谱;其次,确定待搜索曲率谱图像及其对应的目标追踪对象,并求取当前追踪对象与目标追踪对象的相似系数;然后,基于相似系数更新参考曲率谱图像和当前追踪对象;最后,在遍历完全部追踪对象时,基于各个追踪对象的层速度及深度建立速度模型。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没有解释资料的条件下快速生成符合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的速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率谱 Siamese网络 深度偏移 速度建模 横向相似性 相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点控制照明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初探 被引量:4
5
作者 吕彬 李斐 +1 位作者 李振春 叶月明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1期113-116,共4页
波动方程法叠前深度偏移能够较为精确地对地质体成像,然而波场外推的数据量过于巨大,影响了计算的效率。面炮组合和控制照明结合的叠前深度偏移通过对震源波场的控制以及高效的面炮偏移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成像结果。进行控制照明叠前深度... 波动方程法叠前深度偏移能够较为精确地对地质体成像,然而波场外推的数据量过于巨大,影响了计算的效率。面炮组合和控制照明结合的叠前深度偏移通过对震源波场的控制以及高效的面炮偏移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成像结果。进行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是合成算子的选择,笔者基于有限差分的走时计算方法合成了逆时聚焦算子,基于该合成算子利用傅里叶有限差分法进行了聚焦点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针对Marmousi模型的试算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在提高计算效率方面的巨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照明 焦点 逆时聚焦算子 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动方程的聚焦点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1
6
作者 丁仁伟 李振春 +1 位作者 叶月明 仝兆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621,共6页
基于波动方程的聚焦点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借助于差分计算,把速度、密度等介质参数的影响体现在差分计算的矩阵方程中,能够自动适应速度场的任意变化,快速傅里叶变换的使用也加速了波场延拓的计算速度。因此此法兼具有限差分偏移... 基于波动方程的聚焦点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借助于差分计算,把速度、密度等介质参数的影响体现在差分计算的矩阵方程中,能够自动适应速度场的任意变化,快速傅里叶变换的使用也加速了波场延拓的计算速度。因此此法兼具有限差分偏移方法和傅里叶偏移方法的优点,既可适应速度场的剧烈变化,又可保证对陡倾地层的成像效果,是目前针对复杂构造最有效的成像方法之一。对于单个聚焦点及其周围的成像步骤为:①采用矩形网格情况下绕射走时的有限差分计算方法生成合成算子;②应用合成算子来合成面炮震源和面波记录;③对合成的面炮震源和面波记录做傅里叶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得到该聚焦点及其附近区域的成像结果。按照上述成像步骤,将震源波场和炮集记录依据相应的外推公式进行延拓,最终应用成像条件求取成像值。在地质目标处选取多个聚焦点,可以得到面向目标的控制照明偏移成像,在多个层位上选取多个聚焦点进行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可以得到整块区域的成像。通过对Marmousi模型的试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照明 有限差分走时计算 合成算子 波动方程 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方法分析 被引量:37
7
作者 马彦彦 李国发 +3 位作者 张星宇 田纳新 祝文亮 翟桐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7-693,3,共7页
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和基于网格的层析反演是实际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的两种主要速度建模方法。根据歧口凹陷典型地质模型及其正演模拟的地震波场,对两种速度建模方法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方法具有较高的稳... 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和基于网格的层析反演是实际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的两种主要速度建模方法。根据歧口凹陷典型地质模型及其正演模拟的地震波场,对两种速度建模方法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只能得到速度模型的低频分量;基于网格的层析反演方法可以获得速度场的高频分量,但受初始模型的影响较大,不容易收敛到实际速度模型。为此联合应用两种方法,即先利用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方法获得速度场的低频分量,再利用基于网格的层析反演方法获得速度场的高频分量,这样能够提高速度模型精度,改善叠前深度偏移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位层析 网格层析 速度模型 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流程及应用 被引量:65
8
作者 杨长春 刘兴材 +3 位作者 李幼铭 刘福贵 冷传波 刘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09-415,共7页
针对复杂介质的成像问题,提出了一套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流程,主要包括三部分:(1)地震资料精细预处理;(2)速度-深度模型建立;(3)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以Kirchhoff偏移理论为基础,强调地质与地球物理的综合... 针对复杂介质的成像问题,提出了一套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流程,主要包括三部分:(1)地震资料精细预处理;(2)速度-深度模型建立;(3)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以Kirchhoff偏移理论为基础,强调地质与地球物理的综合以及地震处理与解释的一体化.在ZX地区成功地实现了二维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所获得的NE206叠前深度偏移剖面揭示了复杂的ZX古潜山及其内部构造,并清楚地展示了逆掩断层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偏移 速度分析 层析成像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素芹 何旭莉 +1 位作者 何潮观 仝兆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37,共3页
在复杂构造区,叠前时间偏移往往得不到精确的地下构造形态,叠前深度偏移是一种解决复杂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是求取叠前深度偏移速度,由于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和剖面深度之间存在着紧密耦合关系,不存在直接解,只能用逐... 在复杂构造区,叠前时间偏移往往得不到精确的地下构造形态,叠前深度偏移是一种解决复杂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是求取叠前深度偏移速度,由于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和剖面深度之间存在着紧密耦合关系,不存在直接解,只能用逐步逼近法求解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整个求解过程包含3次偏移速度扫描和8种速度求取,这是一个逐步收敛的过程,速度的正确性由稳定性和有效性两个标准来衡量。用自行开发的BGSS地震资料处理系统对任丘潜山带的部分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得到高精度的成像结果,与钻井资料比较,最大深度相对误差为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偏移 偏移速度 速度扫描 速度交互 高精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格层析速度反演技术在齐古背斜叠前深度偏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肖艳玲 范旭 +2 位作者 王晓涛 张龙 蒋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98-103,共6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背斜主体构造复杂、地层倾角较大、基于层位的速度建模方法在该区精度较低的难点,采用网格层析速度反演方法,建立工区准确的速度模型。该方法通过共成像点道集上的残余深度差全局更新速度模型,更适应于山前带深...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背斜主体构造复杂、地层倾角较大、基于层位的速度建模方法在该区精度较低的难点,采用网格层析速度反演方法,建立工区准确的速度模型。该方法通过共成像点道集上的残余深度差全局更新速度模型,更适应于山前带深度域模型的迭代更新。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提高速度模型精度,改善复杂构造区地震成像效果,验证了网格层析速度反演在复杂构造区叠前深度偏移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齐古背斜 深度偏移 网格层析 速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平地表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及山前带应用实例 被引量:14
11
作者 秦宁 王延光 +2 位作者 杨晓东 王常波 梁鸿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86,共6页
针对山前带地表起伏剧烈、近地表横向变速严重,应用常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发展了一种非水平地表直接成像的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该技术利用起伏地表高程和倾角信息进行局部平面波分解和波场延拓,实现非水平地表直... 针对山前带地表起伏剧烈、近地表横向变速严重,应用常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发展了一种非水平地表直接成像的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该技术利用起伏地表高程和倾角信息进行局部平面波分解和波场延拓,实现非水平地表直接成像,能够克服常规高程静校正对波场造成的畸变影响,获得高质量的成像效果。模型试算和应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平地表 高斯束 深度偏移 束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千米桥潜山勘探中的应用与效果 被引量:8
12
作者 祝文亮 刘俊杰 +1 位作者 梁峰 陈树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6-92,共7页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地下构造复杂和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地震资料成像问题的理想技术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关键在于深度域层速度模型的正确建立以及偏移成像效果的客观检验。本文应用 Geo Depth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软件 ,对大港油...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地下构造复杂和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地震资料成像问题的理想技术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关键在于深度域层速度模型的正确建立以及偏移成像效果的客观检验。本文应用 Geo Depth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软件 ,对大港油田千米桥潜山的地震资料进行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 ,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其处理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在时间偏移剖面上拾取速度层位 ,建立时间域地质模型 ;2用相干反演法与速度转换法相结合 ,逐层求取层速度 ,建立深度域层速度模型 ;3用剩余速度分析与层析成像法迭代修改、优化深度域层速度模型 ;4选用克希霍夫积分求和法来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深度偏移 层速度 地震资料 深度偏移技术 偏移成像 时间偏移剖面 勘探 千米桥潜山 大港油田 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地质条件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建立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志德 陈瑛 +2 位作者 周振兴 何玉前 李慧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5-127,共3页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地质条件复杂,虽然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处理的成果,能够识别区域构造与火山岩的复合发育区基本轮廓,但陡倾角地层的反射成像不清晰,火山岩地层边界模糊,其原因在于断陷地层的速度结构复杂,常规叠后时间偏移不...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地质条件复杂,虽然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处理的成果,能够识别区域构造与火山岩的复合发育区基本轮廓,但陡倾角地层的反射成像不清晰,火山岩地层边界模糊,其原因在于断陷地层的速度结构复杂,常规叠后时间偏移不能使反射波正确归位,只有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才能提高成像精度。分析了兴城地区的地质条件,指出本区准确建立偏移速度模型难点是深层火山岩结构,并给出了基于叠前深度偏移迭代的速度建模对策。结果表明这种速度建模方式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质构造 三维深度偏移 偏移速度模型 层析成像 深度剩余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焉耆盆地宝南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西宁 刘司红 +2 位作者 马秀国 张绍华 王霞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焉耆盆地宝南地区构造复杂,以往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三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效果差, 断裂和圈闭的成像精度不高,空间位置不准确,为此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研究。介绍了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 焉耆盆地宝南地区构造复杂,以往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三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效果差, 断裂和圈闭的成像精度不高,空间位置不准确,为此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研究。介绍了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分析了主要参数(去假频距离、偏移孔径、延拓步长等)对复杂构造成像效果的影响,给出了焉耆盆地宝南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结果。对比分析了叠前深度偏移、叠后时间偏移和叠前时间偏移结果,分析表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能较好地改善该区复杂构造的成像质量,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偏移 复杂构造 偏移参数 成像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对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精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勾丽敏 蔡希玲 +3 位作者 刘学伟 韩文功 杜继修 沈财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63,共8页
本文基于地质模型研究了叠前深度偏移中随机噪声和规则噪声对层速度估计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机噪声和规则噪声对层速度估计精度的影响规律一致,其影响呈现阶段性特点,即存在界限信噪比。当信噪比高于界限值时,速度误差较小且趋于稳... 本文基于地质模型研究了叠前深度偏移中随机噪声和规则噪声对层速度估计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机噪声和规则噪声对层速度估计精度的影响规律一致,其影响呈现阶段性特点,即存在界限信噪比。当信噪比高于界限值时,速度误差较小且趋于稳定,对速度精度影响较小;信噪比低于界限值时,速度误差迅速增加,严重影响速度精度;与同等级别的随机噪声相比,规则噪声产生的影响更严重,规则噪声具有更高的界限信噪比。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静校正时差对界限信噪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随机噪声,1.5倍采样时间的静校正时差就会严重影响层速度的估算精度,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噪声的界限信噪比。因此在实际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中,必须进行地震信号一致性处理、叠前噪声衰减,减小静校正时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偏移 随机噪声 规则噪声 层速度估计 界限信噪比 静校正时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旋转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秀梅 王华忠 +3 位作者 程玖兵 陈生昌 马在田 胡中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06-311,共6页
基于炮集数据的常规叠前深度偏移波场外推的计算量非常大 ,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是基于快速的组合炮技术 ,通过在目的层上控制震源波场 ,高效实现对地质目标的高质量成像 .组合炮所需的合成算子 ,由在目的层定义的震源波场反向外推到地... 基于炮集数据的常规叠前深度偏移波场外推的计算量非常大 ,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是基于快速的组合炮技术 ,通过在目的层上控制震源波场 ,高效实现对地质目标的高质量成像 .组合炮所需的合成算子 ,由在目的层定义的震源波场反向外推到地表建立 .本文提出一种更快速的地表旋转控制照明方法 ,直接在地表对震源波场进行面向目标的照明控制 ,实现目标区域高质量成像 .该方法只需对某一核合成算子进行简单的几何旋转建立合成算子函数 ,避免了复杂的波场外推 .这种新的控制照明方法与快速的一般组合炮偏移效率相同 ,但对复杂目标区域的成像能力显著增强 .应用本文方法对Marmousi模型进行计算 ,得到深层复杂构造非常理想的成像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集数据 深度偏移 组合炮技术 控制照明 合成算子 震源波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平方根方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29
17
作者 程玖兵 王华忠 马在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6-683,共8页
从双平方根 (DSR)形式的波动方程出发 ,基于沉降观测概念和地震波扰动理论 ,介绍了深度域的DSR全偏移算子及共成像道集的生成方法 .根据三维地震数据的方位角特征 ,通过对全偏移算子的稳相近似 ,依次导出了适应于零方位角道集、Cross l... 从双平方根 (DSR)形式的波动方程出发 ,基于沉降观测概念和地震波扰动理论 ,介绍了深度域的DSR全偏移算子及共成像道集的生成方法 .根据三维地震数据的方位角特征 ,通过对全偏移算子的稳相近似 ,依次导出了适应于零方位角道集、Cross line共偏移距道集以及共偏移距矢量道集的偏移算子 .理论分析与合成数据的数值试验表明 ,DSR全偏移算子、共方位角偏移算子对介质速度变化的适应性很强 ,而其余两种偏移算子仅适用于缓变速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平方根 三维深度偏移 共方位角 Cross-line共偏移 偏移距矢量 共成像道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mega系统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平方王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立歆 李守济 +1 位作者 梁鸿贤 陈新荣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4期489-492,共4页
叠前深度偏移是解决复杂构造成像问题的最有效手段。在分析叠前深度偏移的技术特点及实现过程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叠前精细处理、约束建模、剩余速度分析模型优化迭代及变孔径Kirchhoff偏移为核心的一套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流程。利用Omega... 叠前深度偏移是解决复杂构造成像问题的最有效手段。在分析叠前深度偏移的技术特点及实现过程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叠前精细处理、约束建模、剩余速度分析模型优化迭代及变孔径Kirchhoff偏移为核心的一套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流程。利用Omega系统三维叠前深度偏移软件对平方王潜山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 ,潜山部位的成像效果有了明显的改进 ,归位准确 ,断点清楚 ,潜山顶面反射清晰可靠 ,与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更加合理 ,潜山内幕的反射也有所加强。为本区下一步的勘探布署工作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ega系统 深度偏移 旅行时 剩余速度分析 偏移孔径 偏移成像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动面叠前深度偏移法在山前带复杂构造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苏勤 吕彬 +2 位作者 田彦灿 王西文 王宇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0-562,共3页
复杂构造成像已成为制约山前带地震勘探的瓶颈,传统的地震成像方法由于其自身算法及适应性的限制,在此类地区难以准确成像。对浮动面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进行选择,从理论上分析了浮动面偏移相对于固定面偏移的优势所在,通过对Kirchhoff积... 复杂构造成像已成为制约山前带地震勘探的瓶颈,传统的地震成像方法由于其自身算法及适应性的限制,在此类地区难以准确成像。对浮动面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进行选择,从理论上分析了浮动面偏移相对于固定面偏移的优势所在,通过对Kirchhoff积分法和波动方程两种方法的综合分析,认为目前积分法在山前带叠前偏移中更加适用。最后,对山前带二维测线的偏移效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浮动面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在山前带复杂构造成像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基准面 深度偏移 KIRCHHOFF积分法 偏移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法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64
20
作者 程玖兵 王华忠 马在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89-395,共7页
为了处理横向强变速介质中的深度成像问题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共炮道集的优化系数的傍轴近似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算子 ,并在基于反射系数估算的成像条件下 ,可实现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该算子具有方程阶数低且能对陡倾角成像的特征 ,并采用有... 为了处理横向强变速介质中的深度成像问题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共炮道集的优化系数的傍轴近似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算子 ,并在基于反射系数估算的成像条件下 ,可实现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该算子具有方程阶数低且能对陡倾角成像的特征 ,并采用有限差分法波场延拓 ,能适应速度场的任意变化 .当在频率 -空间域进行计算时 ,相对于纯粹的时间 -空间域有限差分算法有计算效率高、成像方便的优点 .脉冲响应测试和对Marmousi模型进行的叠前深度偏移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炮道集 深度偏移 傍轴近似方程 有限差分 频率-空间域 地质构造成像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