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丙丁三元共聚聚丙烯中共聚单体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7
1
作者 高杜娟 赵家琳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88,共4页
研究了乙丙丁三元共聚聚丙烯中乙烯和丁烯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核磁法联合确定了代用标准物质中丁烯含量的标准值为6.4%、2.7%、4.9%、5.9%、3.7%、2.4%,乙烯含量标准值相对应为:0.5%、1.3%、2.4%、2.1%、2.1%、4.0%,建立了共聚单体丁... 研究了乙丙丁三元共聚聚丙烯中乙烯和丁烯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核磁法联合确定了代用标准物质中丁烯含量的标准值为6.4%、2.7%、4.9%、5.9%、3.7%、2.4%,乙烯含量标准值相对应为:0.5%、1.3%、2.4%、2.1%、2.1%、4.0%,建立了共聚单体丁烯含量计算公式,y_丁=329.1x-0.009(式中,x均表示变量,即公式中y随x的变化而变化),相关系数r为0.999;乙烯含量计算公式,y_乙=145.5x-0.034,相关系数r为0.999。采用本方法对现有市售产品进行了测定,丁烯和乙烯含量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7%和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丙丁三元共聚聚丙烯 共聚单体含量 红外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聚丙烯中共聚单体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杜娟 赵家琳 笪敏峰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0-102,133,共4页
研究了透明聚丙烯中共聚单体含量的测定方法。根据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通过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和实验室间联合定值,自制了丁烯含量为0.5%、1.1%、1.9%、3.9%、4.9%、6.1%的系列标准样品,建立了共聚单体丁烯的定量计算公式,相... 研究了透明聚丙烯中共聚单体含量的测定方法。根据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通过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和实验室间联合定值,自制了丁烯含量为0.5%、1.1%、1.9%、3.9%、4.9%、6.1%的系列标准样品,建立了共聚单体丁烯的定量计算公式,相关系数满足0.999。采用该方法对现有市售产品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聚丙烯 共聚单体含量 红外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单体含量对乙烯-辛烯共聚物加速光老化的影响
3
作者 杨子夜 卓文越 +2 位作者 赵桐 牛艳华 李光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5年第7期117-130,共14页
研究了不同共聚单体含量的乙烯-辛烯共聚物(EOCs)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加速光老化行为及其机理。通过凝胶含量、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微观形貌、流变性能、晶体性能和官能团变化的表征分析,揭示了共聚单体含量对EOCs光老化行为的影响... 研究了不同共聚单体含量的乙烯-辛烯共聚物(EOCs)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加速光老化行为及其机理。通过凝胶含量、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微观形貌、流变性能、晶体性能和官能团变化的表征分析,揭示了共聚单体含量对EOCs光老化行为的影响。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高共聚单体含量的EOCs在老化后期易产生裂纹。凝胶含量、热失重及流变结果表明,共聚单体含量越高,加速光老化中光交联和断链降解的能力越强;LDPE在老化过程中以交联为主,而EOCs在老化后期以断链为主。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所有EOCs样品的力学强度随辐照时间延长而降低。X射线衍射与差示扫描量热结果表明,随着共聚单体含量增加,晶体形貌由链折叠层状晶体转变为束状晶体;共聚单体含量高的EOC2和EOC3样品中,束状晶体在老化过程中能够稳定存在。衰减全反射红外分析结果显示,各样品的光降解机制相似,主要以羰基和少量乙烯基为降解产物;但高共聚单体含量的EOC2和EOC3样品在老化前期产生较多碳碳双键结构,老化后期双键转变为酮、酯、醛等降解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辛烯共聚 加速光老化 共聚单体含量 断链与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烃嵌段共聚物的多重分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杜斌 陈商涛 +2 位作者 张凤波 张丽洋 王艳芳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1,共6页
综合采用升温淋洗分级(pTREF)和相对分子质量分级(pMMF)的方法将烯烃嵌段共聚物(OBC)分别制备分级为支化度分布较窄的级分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级分。利用高温凝胶渗透色谱(HT-GPC)、结晶淋洗分级(CEF)、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进一... 综合采用升温淋洗分级(pTREF)和相对分子质量分级(pMMF)的方法将烯烃嵌段共聚物(OBC)分别制备分级为支化度分布较窄的级分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级分。利用高温凝胶渗透色谱(HT-GPC)、结晶淋洗分级(CEF)、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进一步分析了基体树脂及其相应的pTREF和pMMF组分的链结构及组成信息。结果表明,多重分级是一种产生OBC样品集的有效方法,该样品集可由相对分子质量相似和支化结构不同的级分,或者支化结构相似但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级分构成。进而综合多种分析表征技术对这些交叉分级所得级分进行研究,深入了解了OBC样品分子链结构的非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烃嵌段共聚 升温淋洗分级 相对分子质量分级 共聚单体含量 相对分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征聚乙烯化学组成分布的热梯度相互作用色谱技术的综述
5
作者 张京春 郭梅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3-467,共5页
综述了分析聚乙烯化学组成分布的热梯度相互作用色谱(TGIC)技术。介绍了TGIC技术的实验方法和影响TGIC实验的因素。借用现有的结晶淋洗分级仪、石墨材料色谱柱和通用的检测器就可建立TGIC实验装置。TGIC技术可用于在较大的共聚单体含量... 综述了分析聚乙烯化学组成分布的热梯度相互作用色谱(TGIC)技术。介绍了TGIC技术的实验方法和影响TGIC实验的因素。借用现有的结晶淋洗分级仪、石墨材料色谱柱和通用的检测器就可建立TGIC实验装置。TGIC技术可用于在较大的共聚单体含量范围内建立对乙烯共聚物的分析方法。对由微观结构接近的聚合物组成的共混物,用TGIC进行分析可以不受共结晶的影响而得出可靠结果。TGIC技术还可与升温淋洗分级或结晶淋洗分级技术相结合,提高分析聚烯烃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梯度相互作用色谱 共聚 共混物 共聚单体含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