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因果共犯论检视承继共犯的中国问题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洪兵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7-124,共8页
承继共犯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后行为人应否对前行为及其结果承担共犯的责任。完全肯定说因明显违反因果共犯论而如今鲜有支持者;限定肯定说因将后行为人认识并积极利用前行为引起的状态或者效果等同于后行为引起了该种状态或者效果,同样... 承继共犯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后行为人应否对前行为及其结果承担共犯的责任。完全肯定说因明显违反因果共犯论而如今鲜有支持者;限定肯定说因将后行为人认识并积极利用前行为引起的状态或者效果等同于后行为引起了该种状态或者效果,同样有违结果不能出现于原因行为之前的因果性常识,而不具有合理性。任何人都只对与自己行为具有因果性的法益侵害结果负责,因此,完全否定说可谓因果共犯论的必然归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继共犯 因果共犯论 抢劫 绑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共犯论刑法知识的渊源考察与命题辨正——兼与陈兴良教授商榷 被引量:5
2
作者 魏东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113,共18页
我国共犯论逻辑体系的历史嬗变和最终形成是一种历史的文化选择,其刑法知识渊源主要有我国传统刑法知识、苏俄刑法知识和德日刑法知识三个方面,是综合吸纳和考量既有的"自我"和"他者"刑法知识的结果,因而难以简单... 我国共犯论逻辑体系的历史嬗变和最终形成是一种历史的文化选择,其刑法知识渊源主要有我国传统刑法知识、苏俄刑法知识和德日刑法知识三个方面,是综合吸纳和考量既有的"自我"和"他者"刑法知识的结果,因而难以简单地以刑法知识"从苏俄化到德日化"命题来进行某种学术上的是非判定。"从苏俄化到德日化"的学术命题在本质上是某种"全盘西化"思想意义上的学术立场,其核心是主张以西方德日刑法文化为中心来审查中国现有刑法知识体系并重新建构中国未来的刑法文化,因而其本质上是某种"移植刑法学"的学术主张,难以获得正当性。我国共犯论刑法知识体系建设只能是在借鉴吸纳包括德日刑法学和苏俄刑法学等在内的他国刑法学理论的基础上改进完善自我,但绝不是丧失自我的"从苏俄化到德日化";完善方向应当是"根据中国的理想图景"建设性地审查和完善既有的我国共同犯罪理论的汉语刑法知识体系框架,以刑法知识"中国本土化汉语化"命题取代"从苏俄化到德日化"命题,科学理性地反思我国共同犯罪理论的宏观体系定位,全面深入地研讨我国共同犯罪理论的微观疑难问题,以加固我国共犯论汉语刑法知识体系的规范定型并稳中求进地实现我国汉语刑法知识增量、逻辑自洽与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论 德日刑法知识 去苏俄化 中国本土化 汉语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犯论领域阶层思考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庆仁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0-40,共11页
四要件与三阶层体系的根本差异在于阶层性的有无,这一点在共犯论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李某强奸案与刘某指使其女投毒杀人案充分说明,忽视责任能力具有不同于其他要素的阶层性,将从根本上瓦解四要件体系对共同犯罪的理解。要素从属性理... 四要件与三阶层体系的根本差异在于阶层性的有无,这一点在共犯论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李某强奸案与刘某指使其女投毒杀人案充分说明,忽视责任能力具有不同于其他要素的阶层性,将从根本上瓦解四要件体系对共同犯罪的理解。要素从属性理论内部的分歧则提供了质疑三阶层体系的阶层属性之契机,即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与有责性是检验犯罪的构造,而不是犯罪本身的构造,犯罪构造的阶层性应当是不法与罪责。对于共犯论以及大多数刑法教义学理论而言,决定性的阶层思考是不法与罪责,而不是重在如何认定犯罪的三阶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论 四要件 三阶层 不法 罪责 最小从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案例的共犯论展开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洪兵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29,共6页
在得知他人将要入室实施抢劫后,将被害人捆住,致使他人轻松取得财物的,可能适用片面共犯、间接正犯和承继的共犯三种思路进行处理。囿于《刑法》第25条"共同故意犯罪"的规定,我们不能承认片面的共犯的概念。间接正犯,只限于... 在得知他人将要入室实施抢劫后,将被害人捆住,致使他人轻松取得财物的,可能适用片面共犯、间接正犯和承继的共犯三种思路进行处理。囿于《刑法》第25条"共同故意犯罪"的规定,我们不能承认片面的共犯的概念。间接正犯,只限于幕后者对前台行为人存在优越的意思支配时,才能肯定幕后者的间接正犯地位。从因果共犯论立场出发,应全面否定承继的共犯的成立,承继者只应对其参与后的行为和结果负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面的共犯 间接正犯 承继的共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传销共同犯罪各共犯人的刑事责任认定
5
作者 王筱 《政法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0-184,共15页
网络传销犯罪的跨时空性、各参与人的非物理接触性,以及层级性与链条性的相互交织,消解了共同犯罪成立的基础。尽管如此,按照行为共同说,网络传销同一链条上的各犯罪人仍然存在意思联络与共同行为,成立共同犯罪。对于各共犯人应当排除... 网络传销犯罪的跨时空性、各参与人的非物理接触性,以及层级性与链条性的相互交织,消解了共同犯罪成立的基础。尽管如此,按照行为共同说,网络传销同一链条上的各犯罪人仍然存在意思联络与共同行为,成立共同犯罪。对于各共犯人应当排除适用“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归责原则,其本质上属于承继共犯,只需对其下线实施的行为承担责任。各共犯人主从犯责任的认定具有相对性,原始型组织者、领导者与晋阶型组织者、领导者的主从犯责任认定应当遵循各自的标准。对于原始型组织者、领导者主从犯责任的认定,应当结合其是否具有主导权、管理控制力以及获利比例确定;对于晋阶型组织者、领导者主从犯责任的认定,应当遵循“层级与作用并重原则”并结合各共犯人的违法性认识程度加以确认。各共犯人退出传销组织后,应当按照其具体行为表现,认定其是否构成共犯脱离,从而确定其责任承担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传销 共同犯罪 责任认定 共犯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共犯违法所得处理的责任模式 被引量:4
6
作者 熊波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108,共17页
不同于个人犯罪的违法所得处理,共犯责任模式的确立和运用较为复杂,这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司法实践的一大难题。连带责任理论的主流观点面临从违法性共同到违法所得处理连带的简单推导、多重原因与共犯个人责任理论的背离、理论根基与共犯... 不同于个人犯罪的违法所得处理,共犯责任模式的确立和运用较为复杂,这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司法实践的一大难题。连带责任理论的主流观点面临从违法性共同到违法所得处理连带的简单推导、多重原因与共犯个人责任理论的背离、理论根基与共犯客观因果关系脱节等诸多问题,其不应作为普遍方法。违法所得处理性质和范围的两大基础因素能够对共犯责任模式的选择产生重大影响,违法所得处理的独立性刑罚附随措施以及团体获取全部财产的范围,决定了共犯需要在个人提供的团体作用力范围内对团体违法所得承担责任。为全面评价共犯作用力范围内团体违法所得的责任承担,刑法应塑造作用力责任理论。作用力责任理论并非团体责任和个人责任的简单化组合,其在多元正义责任理论的基本指引下,涵盖了共犯作用力的团体违法所得的责任对象、个人作用力范围内的按份责任的两方面内容。作用力责任理论的共犯违法所得处理可以在确定按份标准的基础上,对客观无法追缴的共犯份额外的责任承担进行类型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 违法所得 连带责任 作用力责任 共同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责视角下共犯意思联络的规范理解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滨蔓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1,共10页
意思联络关乎共同犯罪之共同性本质的理解,共同性本质决定共同归责之条件和范畴。当前,理论通说及实务观点多从心理因果关系、共同故意之前提等方面把握意思联络,对其归责的独立价值探究不足。于共同实现构成要件而言,意思联络具有明确... 意思联络关乎共同犯罪之共同性本质的理解,共同性本质决定共同归责之条件和范畴。当前,理论通说及实务观点多从心理因果关系、共同故意之前提等方面把握意思联络,对其归责的独立价值探究不足。于共同实现构成要件而言,意思联络具有明确的目标方向性、概括的行为指导性、显著的实践必然性,有别于作为主观归责基础的共同故意,是客观结果归责的事实依据。在不同共犯类型中,共同正犯的意思联络具有类协议性质,体现出促进共同关系、支配犯罪结果实现的归责功能;狭义共犯与正犯之间的意思联络强化其犯罪辅助作用,夯实心理性因果力的事实基础。欠缺意思联络的片面共同正犯无法交互归责,从属正犯行为的片面狭义共犯仍具可归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犯罪 共同归责 意思联络 共同故意 片面共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贩毒共犯行为认定的难题与化解
8
作者 梁选点 石经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32,共13页
在网络背景下,贩卖毒品共同犯罪在行为、交易方式等客观构成要件上呈现与传统共同犯罪形式迥异的新特点,如共同行为环节的复杂、方式的变化、人员的增多等。共同行为网络化、链条化、片段化的特征更为明显,从而使共同贩毒在行为的认定... 在网络背景下,贩卖毒品共同犯罪在行为、交易方式等客观构成要件上呈现与传统共同犯罪形式迥异的新特点,如共同行为环节的复杂、方式的变化、人员的增多等。共同行为网络化、链条化、片段化的特征更为明显,从而使共同贩毒在行为的认定上出现了行为时空节点、行为关联程度、行为责任承担等方面的判定困难。面对网络时代的新问题,承认共同行为的非同时同地性,优化扩展承继共犯理论势在必行。在承继的时空方面,既延长承继的时间,把先后行为的时间对接性拉长,又扩大承继的空间,将行为的空间性扩大。在行为关联方面,承认前行为人和后行为人在意思联络和先后行为关联方面的中断性和非直接关联性。在行为责任承担方面,按照实际行为性质和所涉罪名定罪量刑。发掘共同行为新的意义,抓住其“参与性”的本质和“因果性”的核心而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贩毒 共同犯罪 共同行为 承继共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后抢劫罪共犯认定新解——从形式化的理论对立到实质化的判断标准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啸天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48,共11页
共犯所实现的不法决定其应承担的罪责,解决事后抢劫罪的共犯问题,也应以此为标准。长期以来,学界对事后抢劫罪共犯问题的探讨,都着力于形式化的理论对立,忽略了对共犯所实现不法的实质判断。分析事后抢劫罪的构造可知,在前行为既遂之场... 共犯所实现的不法决定其应承担的罪责,解决事后抢劫罪的共犯问题,也应以此为标准。长期以来,学界对事后抢劫罪共犯问题的探讨,都着力于形式化的理论对立,忽略了对共犯所实现不法的实质判断。分析事后抢劫罪的构造可知,在前行为既遂之场合,后行为本就成立抢劫罪;在前行为未遂之场合,我国《刑法》第269条则基于法律拟制而来,中途就前一场合进行参与之人,应成立事后抢劫罪,中途就后一场合进行参与之人,应不成立事后抢劫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后抢劫罪的共犯 身份犯 承继的共犯 因果共犯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犯脱离问题的中国方案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洪兵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7-134,共8页
共犯脱离是学者按照单独犯预备、未遂、中止的成立条件苛求共犯未完成形态而“炮制”出的一个理论概念。共犯的未完成形态存在两种类型:一是按照单独犯预备、未遂、中止成立条件来把握的典型的未完成形态,例如要求同时具备“自动性”与... 共犯脱离是学者按照单独犯预备、未遂、中止的成立条件苛求共犯未完成形态而“炮制”出的一个理论概念。共犯的未完成形态存在两种类型:一是按照单独犯预备、未遂、中止成立条件来把握的典型的未完成形态,例如要求同时具备“自动性”与“有效性”的共犯中止;二是根据共犯的特点和共犯的处罚通过因果共犯论来把握的专属于共犯的未完成形态——共犯脱离。共犯脱离成立的判断标准是基于因果共犯论的“因果关系切断说”。脱离者切断了与剩余共犯的行为及其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就当然符合了成立犯罪预备、未遂、中止所要求的“未着手实行”“未得逞”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条件,而分别成立犯罪预备、未遂与中止。因此,现行刑法中第22、23、24条关于犯罪预备、未遂与中止的规定,就是共犯脱离的法律适用依据,而根本无需通过完善立法来处理共犯脱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脱离 共犯中止 预备 未遂 因果共犯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犯与身份竞合时的罪责认定——以“密切关系人”参与受贿为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永强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104,共11页
"密切关系人"参与受贿时共犯罪责的认定,属于共犯与身份的竞合,在具体认定时应坚持违法共犯论、共犯从属性及正犯中心主义的基本立场。在"密切关系人"对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加功的场合,"密切关系人"应按受... "密切关系人"参与受贿时共犯罪责的认定,属于共犯与身份的竞合,在具体认定时应坚持违法共犯论、共犯从属性及正犯中心主义的基本立场。在"密切关系人"对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加功的场合,"密切关系人"应按受贿罪的共犯定罪处罚;在国家工作人员对"密切关系人"受贿加功的场合,应认定国家工作人员为受贿罪的正犯,"密切关系人"为受贿罪的共犯,在处罚上按各自的责任要素单独判断;在国家工作人员与"密切关系人"共同实施受贿的场合,属于想象竞合犯,应按"从一重罪处罚"的原则具体认定各主体的责任;在国家工作人员对"密切关系人"受贿事后认可的场合,属于对法益侵害结果的认可,将国家工作人员的这种认可行为评价为受贿罪缺乏责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切关系人 共同受贿 违法共犯论 共犯从属性 正犯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继共犯的刑事责任探讨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宪权 张娅娅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5,共7页
承继共犯中后行为人是否应当对先行为人的实行行为以及由此引起的结果承担刑事责任,各国刑法理论存在多种观点。对此,探究行为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分清楚两者不同的刑事责任分担方式。对此问题应区分不同场合探讨承继共犯... 承继共犯中后行为人是否应当对先行为人的实行行为以及由此引起的结果承担刑事责任,各国刑法理论存在多种观点。对此,探究行为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分清楚两者不同的刑事责任分担方式。对此问题应区分不同场合探讨承继共犯的成立及刑事责任问题,即原继共犯的成立条件分为单犯和复合犯两个具体类型,对承继共犯的刑事责任分为三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继共犯 因果关系 刑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犯罪参与行为刑事责任模式的教义学塑造——共犯归责模式的回归 被引量:54
13
作者 王霖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0-42,共13页
我国网络犯罪归责模式经历了从正犯向共犯正犯化归责模式的演变。网络犯罪共犯正犯化的解释模式与立法范式是实质正犯理念的本土化误用,导致规范体系解释的进退维谷、网络犯罪阈限的间接延展、共犯参与类型的弱化销蚀。这并非化解网络... 我国网络犯罪归责模式经历了从正犯向共犯正犯化归责模式的演变。网络犯罪共犯正犯化的解释模式与立法范式是实质正犯理念的本土化误用,导致规范体系解释的进退维谷、网络犯罪阈限的间接延展、共犯参与类型的弱化销蚀。这并非化解网络共犯归责困境的妥适之途。当前应立足我国共犯立法体例,整合共犯教义学智识资源,建构契合共犯双层分类标准的共犯归责模式,采用最小从属性说弥合参与行为处罚间隙,选择行为共同说疏通犯意联络障碍,从而对正犯化的共犯行为予以正本清源,实现共犯归责模式的理性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行为正犯化 共犯归责模式 最小从属性 行为共同说 网络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析贪污罪中贪污数额起点与共犯责任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铭暄 范连玉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在贪污罪中,贪污数额尽管不是衡量其社会危害性程度的唯一标准,却是主要因素之一,有必要对其在犯罪构成上进行适度限制。因而,我国贪污罪的定罪量刑的数额就是以5000元为一般情形的起点,而4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的,如果情节严重也构成贪... 在贪污罪中,贪污数额尽管不是衡量其社会危害性程度的唯一标准,却是主要因素之一,有必要对其在犯罪构成上进行适度限制。因而,我国贪污罪的定罪量刑的数额就是以5000元为一般情形的起点,而4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的,如果情节严重也构成贪污罪。根据共同犯罪的责任原理,依照刑法第26条第3款、第4款以及第27条的规定可以确定各共犯应承担责任的"个人贪污数额",适用刑法第383条第1款各项所规定的法定刑幅度可以为各共犯选定所应适用的法定刑幅度。在共同贪污尚未分赃或完全分赃的情形下,各共犯的刑事责任可参照上述原则来确定,且在量刑时适当考虑各共犯已分赃数额、拟分赃数额或其他情节,对于无法分清分赃数额或共同挥霍的,可在量刑时考虑平均数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额 贪污数额 犯罪总额 参与数额 共犯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面共犯部分否定说证成 被引量:23
15
作者 郑泽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6-97,共12页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片面共犯是不争的事实,理论上如果否定片面共犯是共同犯罪,就割裂了片面共犯与其所配合的犯罪行为的联系,使得司法实践中的片面共犯行为因找不到法律依据而无法予以处罚,从而放纵犯罪;如果以共犯处罚片面共犯,...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片面共犯是不争的事实,理论上如果否定片面共犯是共同犯罪,就割裂了片面共犯与其所配合的犯罪行为的联系,使得司法实践中的片面共犯行为因找不到法律依据而无法予以处罚,从而放纵犯罪;如果以共犯处罚片面共犯,则缺乏理论上的依据。关于片面共犯能否成立,在中外刑法理论界,存在肯定说、否定说、部分否定说之争。肯定说和否定说的缺陷比较明显,与此相比,部分否定说相对合理,即否定片面正犯,同时肯定片面教唆犯和片面帮助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本质 共同犯罪 共犯关系 处罚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帮助犯因果关系检讨——以共犯处罚根据论为视角 被引量:16
16
作者 阎二鹏 吴飞飞 《法治研究》 2012年第8期72-78,共7页
帮助犯的因果关系是对帮助行为本质的探讨,即什么样的帮助行为才能成立可罚帮助犯的问题。对帮助犯的因果关系的研究与狭义共犯处罚根据密切相关。如果以法益侵害作为构建刑罚可罚性基础,帮助行为必须与法益侵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但与... 帮助犯的因果关系是对帮助行为本质的探讨,即什么样的帮助行为才能成立可罚帮助犯的问题。对帮助犯的因果关系的研究与狭义共犯处罚根据密切相关。如果以法益侵害作为构建刑罚可罚性基础,帮助行为必须与法益侵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但与单独犯因果关系不同,只要帮助行为令法益更可能、更强烈受到侵害或令犯罪更容易实施即可认定因果关系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犯 因果关系 共犯处罚根据 法益侵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共犯关系的脱离之根据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雄伟 张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3-166,共4页
共犯关系的脱离,是指在共同犯罪中,部分共犯人切断与其他共犯的关系,而从该共犯关系中解脱出来,但其他共犯人仍然完成了犯罪的情形。承认共犯关系的脱离,不仅有利于鼓励犯罪人中止犯罪,也有利于弥补我国中止犯理论的不足。
关键词 共同犯罪 共犯脱离 中止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犯的本质--“共同”的含义 被引量:45
18
作者 张明楷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0,共19页
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是就共同正犯的本质展开的争论,旨在解决结果归属问题,从而为适用"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原则提供依据。完全犯罪共同说认为共犯是数人共同犯一罪,所以,共犯者相互之间的罪名必须具有同一性(罪名的从属性... 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是就共同正犯的本质展开的争论,旨在解决结果归属问题,从而为适用"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原则提供依据。完全犯罪共同说认为共犯是数人共同犯一罪,所以,共犯者相互之间的罪名必须具有同一性(罪名的从属性)。这一观点要么违反责任主义,要么不能妥当处理共同正犯案件。部分犯罪共同说试图既维持罪名的从属性,又妥当处理共同正犯案件,亦即,在逻辑思维的中间阶段维持了罪名的同一性,在最终阶段又承认了罪名的非同一性。其中间阶段的要求,不仅没有实际意义,而且导致一些案件不能得到妥当处理。构成要件的行为共同说放弃罪名的从属性要求,可以正确处理共同正犯案件。国内学者对行为共同说的批评,或多或少建立在误解的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的本质 犯罪共同说 行为共同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犯及其共犯的定罪与量刑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斌 张本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73,共14页
纯正身份犯与非纯正身份犯的划分、无身份者能否构成纯正身份犯的共犯、无身份者与身份者共犯以及不同身份共犯情况下的定罪量刑是身份犯研究的主要问题。司法实务对上述问题往往是选择重法,即无身份者均可成为身份犯的共犯、不同身份... 纯正身份犯与非纯正身份犯的划分、无身份者能否构成纯正身份犯的共犯、无身份者与身份者共犯以及不同身份共犯情况下的定罪量刑是身份犯研究的主要问题。司法实务对上述问题往往是选择重法,即无身份者均可成为身份犯的共犯、不同身份者共同犯罪按照主犯或按照重犯定罪和量刑,有重刑主义和司法擅断的特点。目前刑法学界多从已然角度去考察国外身份犯理论,并以我国刑法第382条或者相关司法解释为基础,审视身份犯的共犯问题。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割裂了我国刑法中有关共犯问题的具体规定,也未充分关注国外无身份者按身份犯定罪后在量刑上的实质平衡,更不用说考察我国自唐代以来刑法中关于身份犯共犯的合理规定了。从应然的角度审视,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贪污罪不属于纯正身份犯;无身份者不能成为纯正身份犯共犯;除法律明文规定外,无身份者与非纯正身份犯共犯以及不同身份者共犯应各定其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正身份犯 非纯正身份犯 身份犯共犯 共犯从属性 主要实行行为 分别定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犯责任退出机制的反思性检讨:修正因果关系遮断说的构建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霖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98,共12页
在违法连带思维惯性作用之下共犯责任认定机制呈现"宽进严出"的失衡景象。应回归因果共犯论的立场原义之上,将个人责任主义原则与违法相对思维内嵌于共犯责任退出机制之中。修正因果关系遮断说将遮断标准予以规范软化。物理... 在违法连带思维惯性作用之下共犯责任认定机制呈现"宽进严出"的失衡景象。应回归因果共犯论的立场原义之上,将个人责任主义原则与违法相对思维内嵌于共犯责任退出机制之中。修正因果关系遮断说将遮断标准予以规范软化。物理因果关系的遮断考察以客观风险之消解作为评价目标,实现事实因果关系的规范渗透。心理因果关系的遮断考察以法规范的震动平复作为评价目标,并行构建包括脱离意思之现实传达以及真挚努力之实际付出的双层检验机制。通过对因果关系遮断标准的规范修正,衡平共犯责任的进入和退出机制,能够实现共犯责任维度的合理廓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责任退出机制 共犯脱离制度 修正的因果关系遮断说 规范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