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犯性质与预备从属性
1
作者 夏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16-118,共3页
共犯独立性说是主观主义刑法理论的归结,破坏了共同犯罪的结构特征与构成要件的定型性,存在明显的缺陷;共犯从属性说是客观主义刑法理论在共犯性质领域的贯彻,有利于维护正犯与共犯的逻辑关系与刑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妥当性。但是,实行从... 共犯独立性说是主观主义刑法理论的归结,破坏了共同犯罪的结构特征与构成要件的定型性,存在明显的缺陷;共犯从属性说是客观主义刑法理论在共犯性质领域的贯彻,有利于维护正犯与共犯的逻辑关系与刑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妥当性。但是,实行从属性理论完全否定预备犯之共犯的成立,存在明显的处罚漏洞。预备从属性是在维护共犯从属性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对实行从属性理论进行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从属性 共犯独立性 实行从属性 预备从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犯罪参与行为性质的界定——最小从属性说的提倡与运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沛泽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0-160,共11页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刑事立法对网络犯罪进行了特别的规制。随之而来的便是学界对于网络犯罪参与行为性质的界定。共犯正犯化抑或实质共犯论的观点并不可取,该观点不仅动摇了共犯参与理论的根基,而且有扩张处罚范围之嫌,不利于实现...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刑事立法对网络犯罪进行了特别的规制。随之而来的便是学界对于网络犯罪参与行为性质的界定。共犯正犯化抑或实质共犯论的观点并不可取,该观点不仅动摇了共犯参与理论的根基,而且有扩张处罚范围之嫌,不利于实现刑法保障人权的基本原则。对于网络共犯的异变,坚持传统共犯身份认定模式,将网络犯罪参与行为认定为狭义的共犯既能正确解读刑法总则与分则中的相关规定,又能对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做出有效回应。坚持共犯从属性是解决网络犯罪参与行为的基本前提。鉴于网络犯罪主体间的特殊性,将最小从属性说作为基本法理更为妥当,即只要正犯实施了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网络帮助行为即可成立,而并不以正犯具备违法性为必需。量刑环节中,应判断网络犯罪各参与人当属主犯或是从犯。通过以最小从属性说为理论基础的身份认定与以共犯双层区分制度为立论前提的合理量刑是解决网络犯罪相关难题的理性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犯罪 网络共犯 共犯从属性 最小从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犯及其共犯的定罪与量刑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斌 张本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73,共14页
纯正身份犯与非纯正身份犯的划分、无身份者能否构成纯正身份犯的共犯、无身份者与身份者共犯以及不同身份共犯情况下的定罪量刑是身份犯研究的主要问题。司法实务对上述问题往往是选择重法,即无身份者均可成为身份犯的共犯、不同身份... 纯正身份犯与非纯正身份犯的划分、无身份者能否构成纯正身份犯的共犯、无身份者与身份者共犯以及不同身份共犯情况下的定罪量刑是身份犯研究的主要问题。司法实务对上述问题往往是选择重法,即无身份者均可成为身份犯的共犯、不同身份者共同犯罪按照主犯或按照重犯定罪和量刑,有重刑主义和司法擅断的特点。目前刑法学界多从已然角度去考察国外身份犯理论,并以我国刑法第382条或者相关司法解释为基础,审视身份犯的共犯问题。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割裂了我国刑法中有关共犯问题的具体规定,也未充分关注国外无身份者按身份犯定罪后在量刑上的实质平衡,更不用说考察我国自唐代以来刑法中关于身份犯共犯的合理规定了。从应然的角度审视,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贪污罪不属于纯正身份犯;无身份者不能成为纯正身份犯共犯;除法律明文规定外,无身份者与非纯正身份犯共犯以及不同身份者共犯应各定其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正身份犯 非纯正身份犯 身份犯共犯 共犯从属性 主要实行行为 分别定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正身份犯的共犯问题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本勇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4-99,共6页
在纯正身份犯和非身份犯的共同犯罪中,有身份者的实行行为决定了共同犯罪的性质,根据共犯从属性的基本原理,无身份者应当按照有身份行为人所构成的犯罪进行定罪;在不同纯正身份犯的共同犯罪中,对共同犯罪应当按照主要实行犯的性质进行... 在纯正身份犯和非身份犯的共同犯罪中,有身份者的实行行为决定了共同犯罪的性质,根据共犯从属性的基本原理,无身份者应当按照有身份行为人所构成的犯罪进行定罪;在不同纯正身份犯的共同犯罪中,对共同犯罪应当按照主要实行犯的性质进行定罪或者按照罪数理论进行定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正身份犯 共犯从属性 身份机能 主要实行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犯与身份竞合时的罪责认定——以“密切关系人”参与受贿为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永强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104,共11页
"密切关系人"参与受贿时共犯罪责的认定,属于共犯与身份的竞合,在具体认定时应坚持违法共犯论、共犯从属性及正犯中心主义的基本立场。在"密切关系人"对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加功的场合,"密切关系人"应按受... "密切关系人"参与受贿时共犯罪责的认定,属于共犯与身份的竞合,在具体认定时应坚持违法共犯论、共犯从属性及正犯中心主义的基本立场。在"密切关系人"对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加功的场合,"密切关系人"应按受贿罪的共犯定罪处罚;在国家工作人员对"密切关系人"受贿加功的场合,应认定国家工作人员为受贿罪的正犯,"密切关系人"为受贿罪的共犯,在处罚上按各自的责任要素单独判断;在国家工作人员与"密切关系人"共同实施受贿的场合,属于想象竞合犯,应按"从一重罪处罚"的原则具体认定各主体的责任;在国家工作人员对"密切关系人"受贿事后认可的场合,属于对法益侵害结果的认可,将国家工作人员的这种认可行为评价为受贿罪缺乏责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切关系人 共同受贿 违法共犯 共犯从属性 正犯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实行行为独立性判断的提倡
6
作者 薛铁成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4,共13页
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实行行为是否具有从属性为标准,可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罪质观点分为两个立场:支持从属性和否定从属性。“量刑规则说”“混合归责说”“帮助行为正犯化说”“正犯行为共犯化说”等解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 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实行行为是否具有从属性为标准,可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罪质观点分为两个立场:支持从属性和否定从属性。“量刑规则说”“混合归责说”“帮助行为正犯化说”“正犯行为共犯化说”等解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罪质的观点,在理论立场选择、解释方法等方面均存在问题。个人责任主义要求帮助犯的实行行为须独立于正犯。着手提供帮助和提供帮助完成是帮助犯的真正构成要件。被帮助人着手使用帮助行为人的帮助和被帮助人既遂或未遂,在性质上属于帮助犯的客观处罚条件。其对于帮助行为人来说,既无认识必要,也非故意的涵摄范围,也不为自己所支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构成要件必须独立适用。“共犯独立性说”既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立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类型化适用、体系化认定其实行行为提供了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行行为 共犯独立性 共犯从属性 个人责任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正犯理论的立法完善——以域外立法为视域
7
作者 程兰兰 许青松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95-100,116,共7页
文章选取德国、日本、意大利大陆法系国家考察间接正犯立法现状,总结出大陆法系国家要么直接规定为间接正犯或视为正犯的一种形式;要么将本质上的间接正犯视为共犯的一种形式的立法模式。介绍英美法系刑法中与间接正犯相似的无罪代理人... 文章选取德国、日本、意大利大陆法系国家考察间接正犯立法现状,总结出大陆法系国家要么直接规定为间接正犯或视为正犯的一种形式;要么将本质上的间接正犯视为共犯的一种形式的立法模式。介绍英美法系刑法中与间接正犯相似的无罪代理人制度,并阐述其与间接正犯的区别与联系。对中国大陆刑法与间接正犯的关系进行了梳理,提出中国大陆刑法应引入间接正犯概念,并对中国大陆间接正犯立法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进而对中国大陆刑法间接正犯的立法模式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正犯 无罪代理人 共犯从属性 共犯独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参与理论的讨论范式及其转换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瑞杰 《交大法学》 CSSCI 2019年第4期158-170,共13页
晚近四十年来,我国基于刑法“共同犯罪”一节展开的学术讨论,先后存在着以下四种范式:(1)“分工分类/作用分类”;(2)“限制的正犯概念/扩张的正犯概念”;(3)“区分制/单一制”;(4)“共同归责/单独归责”。立足于归责视角的讨论范式在出... 晚近四十年来,我国基于刑法“共同犯罪”一节展开的学术讨论,先后存在着以下四种范式:(1)“分工分类/作用分类”;(2)“限制的正犯概念/扩张的正犯概念”;(3)“区分制/单一制”;(4)“共同归责/单独归责”。立足于归责视角的讨论范式在出发点上相对合理,但在落脚点上对我国刑法“共同犯罪”节的体系归属产生“误判”。不论是从我国刑法第25条以下的规定还是从学说体系的缜密程度而言,采取单独归责模式(单一正犯体系)均能够为犯罪参与的认定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理论 讨论范式 共同犯罪 共犯从属性 单一正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