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临界共溶温度PSf-DMAc-PEG体系微孔膜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7
1
作者 许振良 蒋福四 +1 位作者 魏永明 刘敏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1,共7页
讨论了聚砜(PS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聚乙二醇(PEG200、PEG400和PEG600)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体系;通过理论和实验验证了其LCST体系的存在,利用LCST的热致相分离(LCST-TIPS或Reverse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简称RTIPS... 讨论了聚砜(PS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聚乙二醇(PEG200、PEG400和PEG600)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体系;通过理论和实验验证了其LCST体系的存在,利用LCST的热致相分离(LCST-TIPS或Reverse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简称RTIPS)法制备了PSf微孔膜,讨论了凝胶浴温度、制膜方法、铸膜液组成对PSf微孔膜的结构及性能影响.通过RTIPS机理所成膜综合力学性能优于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所制备的膜,当PEG400:DMAc质量比为1.1:1,成膜水浴温度60℃时,膜渗透性能和机械性能较好,其膜通量670 L/(m^2·h·bar)(1 bar=0.1 MPa),平均孔径0.060μm,断裂强度5.62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微孔膜 热致相分离 低临界共溶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临界共溶温度PES体系制备微孔膜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敏 许振良 +1 位作者 魏永明 赵龙宝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8-693,共6页
以聚醚砜(PES)/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一缩二乙二醇(DEG)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体系为铸膜液,利用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的热致相分离(LCST-TIPS,简称RTIPS)法制备了PES微孔膜。通过透光实验测试RTIPS过程的LCST,以扫描电镜、渗透和力... 以聚醚砜(PES)/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一缩二乙二醇(DEG)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体系为铸膜液,利用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的热致相分离(LCST-TIPS,简称RTIPS)法制备了PES微孔膜。通过透光实验测试RTIPS过程的LCST,以扫描电镜、渗透和力学实验表征膜的形态和性能。研究了非溶剂/溶剂(DEG:DMAc)质量比和成膜水浴温度对PES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DEG:DMAc质量比增加,相分离温度降低;利用RTIPS技术抑制了膜断面指状孔的出现,形成表面有明显微孔和断面对称的双连续膜结构;DEG:DMAc质量比0.8:1,成膜水浴温度60℃,膜纯水通量和平均孔径最大;通过RTIPS机理所成膜综合力学性能优于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所制备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微孔膜 热致相分离 低临界共溶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临界共溶温度体系制备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秦建军 林一铮 江成璋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3年第4期18-23,共6页
本文探索采用一种新颖的制膜体系和制膜方法制备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研究了聚砜/NMP/二甘醇构成的下临界共溶温度制膜体系的性质,考察了制膜液不同初始状态和与之匹配的凝胶温度以及聚砜的浓度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聚砜 共溶温度 超滤膜 中空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共混物分相与解分相动力学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靖新 贺志远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2-125,共4页
采用相差显微镜研究了具有最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环氧乙烷(PBS/PEO)(质量百分比为20∶80)共混物液液相分离过程。通过小角激光光散射方法对共混物液液相分离进行了原位实时观测,并探讨了相尺寸与分相时间的标度... 采用相差显微镜研究了具有最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环氧乙烷(PBS/PEO)(质量百分比为20∶80)共混物液液相分离过程。通过小角激光光散射方法对共混物液液相分离进行了原位实时观测,并探讨了相尺寸与分相时间的标度关系。结果证明:液液相分离过程中,相尺寸与分相时间的标度关系为:qm∝t-α,且指数α为1/3,符合经典的蒸发-凝结理论与碰撞融合理论对spinodal旋节线分相动力学的预测。通过小角激光光散射方法对共混物解分相过程进行了原位实时观测,并探讨了解分相过程中相尺寸与分相时间的标度关系:qm∝tβ,且指数β为1/2,发现解分相过程中涨落动力学与非线性Langevin公式理论计算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液液相分离 解分相 小角激光光散射 最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性萃取水凝胶对生物大分子的分离 被引量:7
5
作者 仲慧 嵇鸣 +2 位作者 赵宜江 王锦堂 朱红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9-133,139,共6页
合成了均聚的聚N 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水凝胶以及N 异丙基丙烯酰胺与丙烯酰胺共聚的〔P(NIPAM-AM)〕水凝胶,并研究了它们的溶胀性能及其对生物大分子的萃取分离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温敏凝胶具有很好的溶胀性能,其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 合成了均聚的聚N 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水凝胶以及N 异丙基丙烯酰胺与丙烯酰胺共聚的〔P(NIPAM-AM)〕水凝胶,并研究了它们的溶胀性能及其对生物大分子的萃取分离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温敏凝胶具有很好的溶胀性能,其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分别为30 4和31 0℃,它们对蛋白质和酶的分离效率在LCST附近发生突跃,如PNIPAM水凝胶对白蛋白的分离效率在LCST前后从96 2%降至59 8%。当交联剂N,N 次甲基双丙烯酰胺(Bis)的质量分数w(Bis)>4%时,分离效率大于90%(LCST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性萃取水凝胶 生物大分子 分离 胀性能 分离效率 蛋白质 低临界共溶温度 LC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逆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亲水性聚醚砜超滤膜及其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杨静 魏永明 +3 位作者 贾宇翔 束长朋 刘敏 周权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1-89,共9页
通过在非低临界共溶温度三元成膜体系聚醚砜(PES)/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一缩二乙二醇(DEG)中添加亲水性超支化聚酯(HBPE)成功构建了四元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成膜体系,采用改性逆热致相分离(m-RTIPS)法一步制备了亲水性PES微孔膜。... 通过在非低临界共溶温度三元成膜体系聚醚砜(PES)/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一缩二乙二醇(DEG)中添加亲水性超支化聚酯(HBPE)成功构建了四元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成膜体系,采用改性逆热致相分离(m-RTIPS)法一步制备了亲水性PES微孔膜。通过扫描电镜、亲水性、渗透性和力学性能实验研究了LCST体系的构建机理和HBPE添加量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BPE质量比的增加,铸膜液体系的LCST降低;以m-RTIPS法所制得的膜表面开孔率较高、平均孔径较大且可抑制膜断面指状孔的形成并向双连续结构转变,同时膜的渗透性能和力学性能均优于NIPS法所制膜;膜表面的接触角随HBPE质量比的增加而减小,表面膜的亲水性得到改善,抗污染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膜 四元低临界共溶温度体系 改性逆热致相分离法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