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及相容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宋娜 许鑫华 +2 位作者 朱琳 盛京 阎学良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61-866,共6页
使用旋转流变仪系统分析了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熔体黏弹性能对外部条件如剪切、温度和动态剪切频率的响应情况并分析PP/POE共混物的熔体相容性.随POE含量的增加(基体相由PP改为POE),PP/POE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出现分界.不同温度... 使用旋转流变仪系统分析了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熔体黏弹性能对外部条件如剪切、温度和动态剪切频率的响应情况并分析PP/POE共混物的熔体相容性.随POE含量的增加(基体相由PP改为POE),PP/POE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出现分界.不同温度下的黏度曲线形状类似,非牛顿性指数n基本保持不变.PP/POE共混体系的零剪切黏度呈现负偏差,符合广义对数加和法则.在末端区(0.005~0.050 Hz),共混物的lg G'-lgω斜率明显与PP的有偏差且Han曲线在高频下出现了随温度变化的情形,表明PP/POE熔体不相容.在密炼机加工过程,即温度在190~250℃,PP质量分数在50%~95%之间时,共混体系处于相分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 动态流变行为 相容性 零剪切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对聚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刁建志 巴信武 +1 位作者 王素娟 丁海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17,共4页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HBP)对聚丙烯 /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PP/PVC/PP g (St co MMA) ]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HBP)对聚丙烯 /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PP/PVC/PP g (St co MMA) ]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和温度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熔体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P/PVC/PP g (St co MMA) ( 80 / 2 0 / 6)共混物中加入 1份HBP时 ,就可以很好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使共混物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 ,同时使熔体表观黏度达到较小值。该共混物熔体属于假塑性流体。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研究结果证明了HBP增强了PP/PVC/PP g (St co MMA)的界面粘结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酰胺-酯) 聚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体系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胺共聚物/环氧共混体系防腐蚀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青武 王庚超 《电化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22-228,共7页
 以苯胺与邻甲氧基苯胺为单体,采用水溶液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了聚苯胺、苯胺共聚物及聚邻甲氧基苯胺,并对其性能与结构进行了测试、表征.实验表明:随着邻甲氧基苯胺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溶解性能有明显的改善,其氧化程度随之降低;以上...  以苯胺与邻甲氧基苯胺为单体,采用水溶液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了聚苯胺、苯胺共聚物及聚邻甲氧基苯胺,并对其性能与结构进行了测试、表征.实验表明:随着邻甲氧基苯胺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溶解性能有明显的改善,其氧化程度随之降低;以上三种聚合物均对马口铁表现出良好的防腐蚀性,其防腐蚀能力随氧化程度降低而降低;苯胺共聚物/环氧混合体系对马口铁也表现出优异的抗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共聚物/环氧体系 防腐蚀性能 聚苯胺 聚邻甲氧基苯胺 马口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P/POE共混物注塑件中POE表面析出机理
4
作者 彭莉 刘正英 杨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137,154,共8页
等规聚丙烯(iPP)与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物注塑件中,POE相向表面析出的驱动力及影响因素尚未有定论。为此,以4种相对分子质量的iPP和POE8137的共混物注塑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形貌表征技术、广角X射... 等规聚丙烯(iPP)与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物注塑件中,POE相向表面析出的驱动力及影响因素尚未有定论。为此,以4种相对分子质量的iPP和POE8137的共混物注塑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形貌表征技术、广角X射线衍射、小角X射线散射等晶体结构表征技术及动态力学分析研究了150℃温度下退火过程中POE的析出行为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短时间高温退火时,POE的析出程度与基体树脂iPP的分子量有明显关系:即iPP的分子量越高,iPP/POE样品退火后POE的析出程度越高,推测POE的析出机制类似于非晶共混薄膜体系中的表面偏析效应。退火0~4 h时,iPP在该温度下退火发生结构重构,结晶度提高,非晶区平均厚度增加,非晶区的分子链活动性增强,这些因素均有利于促进POE相的析出。退火4 h后,iPP晶体结构重构完成,POE仍继续发生向析出,进一步说明POE的析出机制是表面偏析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规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 表面析出 结构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层共挤出PP/EVOH共混物的阻隔性能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婷 熊英 +1 位作者 李姜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5-108,共4页
利用微层共挤出技术对聚丙烯(PP)/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共混物进行二次加工,制备出了气体阻隔性能显著提高的PP/EVOH共混复合材料。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气体渗透实验研究了微层共挤出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对共混物阻隔性能的影响。... 利用微层共挤出技术对聚丙烯(PP)/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共混物进行二次加工,制备出了气体阻隔性能显著提高的PP/EVOH共混复合材料。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气体渗透实验研究了微层共挤出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对共混物阻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层共挤出技术能够有效调节EVOH分散相在PP基体中的形态结构,随着层数的增加,使其从零维球形变形为一维纤维状,进而演变成二维片状,这些形态导致128层微层共挤出共混物的气体阻隔性能较普通共混物提高了5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层挤出 层状 聚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形态结构 阻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条件对注射成型PP/POE共混制品结晶度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曾盛渠 黄志高 +2 位作者 周华民 刘芬 邓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4-137,142,共5页
以矩形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制品为例,研究了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对结晶度的影响规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得到POE分散相含量,结合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获得PP基体的绝对结晶度。实验结果表明,通常表层的结晶度最低,例... 以矩形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制品为例,研究了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对结晶度的影响规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得到POE分散相含量,结合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获得PP基体的绝对结晶度。实验结果表明,通常表层的结晶度最低,例外的是在最高注射速率条件下,表层内0.2 mm处结晶度最小;随保压压力增大结晶度减小;高的熔体温度会使剪切形成的晶核前驱(precursor)被重新融化,取向松弛,弱化充填中剪切诱导作用,造成结晶度减小;高的注射速率提高了充填结束后型腔内熔体温度,对结晶度的影响类似提高熔体温度;在低熔体温度和低注射速率条件下成型可获得高的结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 差示扫描量热 注射成型 工艺参数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EVA共混体系在加工过程中的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印 廖永霞 +1 位作者 尹波 杨鸣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1-204,208,共5页
通过转矩流变分析、差示扫描量热(DSC)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 R)等手段研究了不同聚碳酸酯(PC)/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共混体系在加工过程中的大分子反应,考察了有机金属催化剂(氧化二丁基锡DBTO)含量和反应时间对共混体系的影响。... 通过转矩流变分析、差示扫描量热(DSC)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 R)等手段研究了不同聚碳酸酯(PC)/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共混体系在加工过程中的大分子反应,考察了有机金属催化剂(氧化二丁基锡DBTO)含量和反应时间对共混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PC和EVA可以在熔融共混过程中发生大分子反应,在界面原位形成接枝或交联的PC-EVA共聚物,催化剂用量增大、反应时间延长易生成共交联的PC-EVA共聚物,但混合时间过长,体系的断链加剧,所生成产物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体系 酯交换反应 原位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P(VDF-TrFE)共混体系的介电储能性能
8
作者 苗贝 张亚楠 +1 位作者 谭少博 张志成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9-743,共5页
采用溶液流延法成膜制备了不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含量的PMMA/偏氟乙烯与三氟乙烯共聚物(P(VDFTr FE))共混试样。采用FTIR,XRD,DSC等方法对共混试样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PMMA含量对共混试样的结晶、介电、储能性能的影响。表征结... 采用溶液流延法成膜制备了不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含量的PMMA/偏氟乙烯与三氟乙烯共聚物(P(VDFTr FE))共混试样。采用FTIR,XRD,DSC等方法对共混试样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PMMA含量对共混试样的结晶、介电、储能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不同热处理方式及PMMA的引入不会改变P(VDF-Tr FE)的β晶型;随PMMA含量的增加,共混试样的结晶度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加入PMMA后导致共混试样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能量损耗降低,改善了材料的介电储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偏氯乙烯与三氟乙烯共聚物 结晶 介电性能 储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压成型纳米结构PP/POE共混物表面的液滴低温冲击行为
9
作者 黄辉龙 黄汉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95-3202,共8页
以制备的阳极氧化不锈钢模板为模具嵌件,采用注射压缩成型(ICM)工艺快速成型表面具有纳米丝结构的柔性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PP/POE,PP与POE质量比为3:1)共混物复制物和准刚性PP复制物,研究常温液滴冲击-10℃复制物表面的动态行为.结... 以制备的阳极氧化不锈钢模板为模具嵌件,采用注射压缩成型(ICM)工艺快速成型表面具有纳米丝结构的柔性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PP/POE,PP与POE质量比为3:1)共混物复制物和准刚性PP复制物,研究常温液滴冲击-10℃复制物表面的动态行为.结果表明,致密的纳米丝使复制物表面呈现超疏水、极低黏附的润湿状态.在低冲击速度范围内,共混物复制物表面上液滴的接触时间比PP复制物上的短,可归因于液滴铺展阶段柔性纳米丝储存的弹性势能在回缩阶段转换为液滴的动能;在高冲击速度范围内,共混物复制物基板和纳米丝储存的弹性势能被转换为液滴的动能,进一步缩短了液滴的接触时间.此结果表明,共混物复制物的柔性和表面超疏水性使其具有优异的防冻黏性能.共混物复制物表面上水滴(50μL)的结冰时间得到明显延长、冰黏附强度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可采用ICM快速成型具有优异防冻黏和防冰性能的柔性超疏水高分子材料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冲击 接触时间 柔性 防冻黏/防冰 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 注射压缩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挤出复合工艺的改性聚烯烃材料
10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4年第3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挤出复合工艺 改性 聚烯烃材料 共混共聚物 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