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致病基因RNA干扰对胶质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关方霞 黄惠芳 +2 位作者 杨波 GuhaC handan 奚彪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3-524,共2页
目的:观察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致病基因(ATM基因)的RNA干扰对胶质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ATM基因不同区域的DNA序列合成并纯化寡核苷酸后转染人胚胎肾脏细胞HEK293,根据对ATM蛋白不同的阻断效应,筛选用于制备ATM发夹结构s... 目的:观察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致病基因(ATM基因)的RNA干扰对胶质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ATM基因不同区域的DNA序列合成并纯化寡核苷酸后转染人胚胎肾脏细胞HEK293,根据对ATM蛋白不同的阻断效应,筛选用于制备ATM发夹结构shorthairpinstructure(shRNA)基因的最佳序列。将有效序列克隆入pSilencer1.0U6载体中,构建出shRNA的表达质粒并转染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以U87细胞为对照,应用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ATM基因的表达;以细胞存活分数(SF)来评估放射敏感性。结果:Westernblot显示shRNA介导的ATM基因沉默能明显阻断U87细胞中的ATM蛋白;与U87细胞相比,U87shRNA细胞SF明显降低,P<0.05。结论:由ATMshRNA构建的表达质粒能明显抑制ATM表达,增加胶质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致病基因 RNA干扰 胶质瘤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2家系ATM基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浩 罗强 +4 位作者 张继要 董伟 史丹丹 和宁辛 赵亚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7-590,共4页
目的探讨致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的ATM基因新突变的致病性。方法分析2个无血缘关系的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并应用Sanger测序对新突变位点进行验证。结果家系1先证者为男性,11岁,家系2先证者为女... 目的探讨致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的ATM基因新突变的致病性。方法分析2个无血缘关系的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并应用Sanger测序对新突变位点进行验证。结果家系1先证者为男性,11岁,家系2先证者为女性,8岁。均有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典型表现,甲胎蛋白升高。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小脑萎缩。家系1先证者发现c.7627delA与c.8385-8394del复合杂合突变,分别遗传自父母;家系2先证者发现c.2638delG与c.2921+1G>C复合杂合突变,c.2638delG来源于母亲,其父ATM基因不详。经HGMD检索,4个变异目前均未见有文献报道,为新突变。4个新突变经蛋白功能分析软件预测等确认为致病突变。结论证实ATM基因新突变为2个无关的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 ATM基因 新突变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的临床和基因诊断 被引量:1
3
作者 易彦 刘小凤 +3 位作者 吴博达 刘军 葛圣雷 施小六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17-1022,共6页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病史资料并进行临床诊断。同时,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突变检测;鉴定出可能致病...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病史资料并进行临床诊断。同时,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突变检测;鉴定出可能致病性变异后,对家系成员进行特定致病基因突变检测及基因诊断。结果:该家系中4代有5例个体以鼻衄为突出临床表现。先证者临床诊断为HHT;2例在世家系成员为临床疑诊个体。ENG(endoglin)基因5'非编码区c.1-127C>T突变见于先证者和2例临床疑诊个体,未见于其他家系成员;综合临床与基因突变分析2例临床疑诊个体确诊为HHT。结论:HHT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大,ENG基因c.1-127C>T突变是此HHT家系的可能致病性变异。临床与基因诊断相结合可提高HHT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 临床诊断 基因诊断 ENDOGLIN 致病性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反义ATM/PI3K细胞系U937-ASPI3K的建立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剑锋 刘文励 +2 位作者 汤屹 戴琪琳 孙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2-25,共4页
为进一步研究DNA损伤杀灭肿瘤细胞的机制 ,为增强肿瘤治疗疗效提供一种有价值的细胞模型 ,构建了高效表达ATM基因编码羧基端 10 0kD功能片段的反义cDNA ,通过转染和筛选建立稳定表达反义ATM PI3KcDNA的细胞系U937 ASPI3K。结果显示 ,构... 为进一步研究DNA损伤杀灭肿瘤细胞的机制 ,为增强肿瘤治疗疗效提供一种有价值的细胞模型 ,构建了高效表达ATM基因编码羧基端 10 0kD功能片段的反义cDNA ,通过转染和筛选建立稳定表达反义ATM PI3KcDNA的细胞系U937 ASPI3K。结果显示 ,构建的ATM PI3KcDNA经测序证明反向定位于表达载体 pZeoSV2 (+ )中。经转染和筛选得到稳定表达 pZeoSV(+ ) ATM PI3K的细胞系U937 ASPI3K和对照细胞系U937 pZeoSV (- ) ,前者ATM蛋白表达极度受抑制 ,后者以及淋巴瘤细胞系U937ATM蛋白的高表达未受影响。本实验为阐明细胞周期关卡 (checkpoint)在DNA损伤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作用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ATM/PI3K U937-ASPI3K细胞系 U937细胞系 基因突变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M基因在髓性白血病原代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基因治疗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汤屹 刘文励 +2 位作者 周剑锋 徐慧珍 路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 研究在髓性白血病原代细胞和肿瘤细胞株中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M) 的转录水平, 以确定反义封闭ATM基因治疗在白血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半定量RT -PCR技术, 检测了正常人及31例髓性白血病患者和9种肿瘤细胞株... 目的 研究在髓性白血病原代细胞和肿瘤细胞株中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M) 的转录水平, 以确定反义封闭ATM基因治疗在白血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半定量RT -PCR技术, 检测了正常人及31例髓性白血病患者和9种肿瘤细胞株的ATM mRNA表达量。结果 31例髓性白血病患者及9种肿瘤细胞株中ATMmRNA表达量普遍降低。结论 由于白血病患者中ATM mRNA表达量普遍降低, 因此, 反义封闭ATM对于白血病原代细胞基因治疗的适应性有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 毛细血管扩张 突变基因 白血病 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M与癌症 被引量:10
6
作者 汤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7-80,共4页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基因的突变 (ataxiatelangiectasismutatedgene,ATM)导致AT疾病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AT患者及其携带者的患癌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 ,且易患淋巴样恶性肿瘤 ,其中主要包括淋巴瘤和白血病 ,说明ATM在其发病...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基因的突变 (ataxiatelangiectasismutatedgene,ATM)导致AT疾病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AT患者及其携带者的患癌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 ,且易患淋巴样恶性肿瘤 ,其中主要包括淋巴瘤和白血病 ,说明ATM在其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ATM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 11q2 2 - 2 3,其蛋白产物ATM是一种核蛋白 ,它的主要的功能区为P13K ,位于羧基末端 ,与许多细胞周期检测点及DNA损伤反应蛋白具有同源性。ATM蛋白主要参与细胞周期关卡 ,DNA损伤修复和凋亡等一系列重要的细胞功能的信号传导 ,并起到枢纽作用。AT患者由于AT基因突变导致ATM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从而导致细胞周期关卡和DNA损伤后修复功能异常 ,表现为凋亡敏感性增加 ,细胞对放射线异常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 白血病 淋巴瘤 ATM 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562和SiHA细胞株经γ-射线照射后细胞周期阻滞与ATM表达量的关系研究
7
作者 汤屹 高庆蕾 +2 位作者 周剑锋 刘文励 吴剑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83-787,共5页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telangiectasis,AT)是由ATM(ataxiatelangiectasismutant)基因突变所致,其突出特点是对放射线敏感。为探讨K562和SiHA两种肿瘤细胞株ATM表达量与γ射线照射后细胞周期阻滞即自我保护功能之间的关系,应用...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telangiectasis,AT)是由ATM(ataxiatelangiectasismutant)基因突变所致,其突出特点是对放射线敏感。为探讨K562和SiHA两种肿瘤细胞株ATM表达量与γ射线照射后细胞周期阻滞即自我保护功能之间的关系,应用半定量RTPCR测量它们的ATMmRNA表达,同时以6、10和15Gy60Coγ射线分别照射细胞,并于照射后6、12、24、48及60小时观察细胞周期阻滞现象和凋亡率的变化。结果显示,K562细胞株ATMRNA相对表达量为0.04,而在SiHA细胞株为0.80,SiHA的ATMRNA表达量约为K562的20倍。结论:照射后K562和SiHA细胞株均表现G/M期阻滞,K562细胞周期阻滞即自我保护机制明显比SiHA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 细胞周期阻滞 K562细胞 SIHA细胞 射线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白斑癌变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的芯片检测及表达验证
8
作者 刘伟 朱敏闻 吴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2-307,共6页
目的·研究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患者病损发生发展中的DNA损伤修复基因表达谱,并验证关键基因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和组蛋白2A变异体家族成员X(histone variant H2A family ... 目的·研究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患者病损发生发展中的DNA损伤修复基因表达谱,并验证关键基因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和组蛋白2A变异体家族成员X(histone variant H2A family member X,H2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方法·利用Affymetrix HTA 2.0芯片对口腔正常黏膜(n=3)、低危白斑(n=4)、高危白斑(n=4)、早期鳞状细胞癌(鳞癌,n=6)进行转录组学的高通量检测,利用基因本体数据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筛选出生物学功能为DNA损伤修复的相关基因[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对数的绝对值(|log_(2)FC|)≥2.0且P<0.05],利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对人正常口腔黏膜角化细胞(HOK)、白斑细胞系(Leuk1)和鳞癌细胞系(HN13)中的关键基因ATM和H2AX进行mRNA和蛋白表达验证。结果·DNA损伤修复基因在白斑发生发展中存在异常表达,从正常黏膜发展到低危白斑有7个|log_(2)FC|≥2.0的基因,从低危白斑发展到高危白斑有7个|log_(2)FC|≥2.0的基因,从高危白斑发展到鳞癌有52个|log_(2)FC|≥2.0的基因。qPCR对关键基因验证结果显示,ATM和H2AX基因在HOK细胞、Leuk1细胞和HN13细胞中的表达量均呈阶梯式升高(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磷酸化H2AX(γ-H2AX)蛋白在HOK细胞、Leuk1细胞和HN13细胞中亦逐步上调(P<0.05)。ATM蛋白在Leuk1细胞中的表达比在HOK细胞中表达明显增强(P<0.05),但在HN13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DNA损伤修复基因ATM和H2AX参与OL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白斑 鳞状细胞癌 DNA损伤修复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 组蛋白2A变异体家族成员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扩增子载体转导的ATM基因在活体的异位表达(英文)
9
作者 齐建国 王苏鸣 Charles J.Link Jr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9-327,T054-T055,共11页
小脑性共济失调与血管扩张症 (A-T)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具多效表型。此病的特征是小脑变性、免疫缺陷、生长迟缓、早熟性衰老、染色体不稳定、肿瘤易患体质和对辐射的过度敏感。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方法阻断此病的进行性发展... 小脑性共济失调与血管扩张症 (A-T)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具多效表型。此病的特征是小脑变性、免疫缺陷、生长迟缓、早熟性衰老、染色体不稳定、肿瘤易患体质和对辐射的过度敏感。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方法阻断此病的进行性发展。基因治疗是此病的潜在希望。ATM是此病的致病基因 ,编码 ATM蛋白激酶。本研究将 ATM c DNA完整的读码框架克隆进 1型单纯疱疹病毒 (HSV-1)扩增子载体 (p TO-ATM)。培养的 A-T细胞经 p TO-ATM病毒载体转导后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明了 ATM在这些细胞的异位表达。为了进一步研究在活体应用此载体系统的可能性 ,选择大鼠脑作为实验靶区。先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内源性 ATM在成年大鼠前脑和小脑的正常分布 ,发现在尾壳核有低水平的 ATM出现 ,而在其余脑区 ,ATM水平则显著地高于尾壳核区。将 p TO-ATM病毒载体注射到成年大鼠的一侧尾壳核 ,3 d后在注射区 (包括针道周围的区域 )观察到密集的 ATM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本研究结果证明 ,HSV扩增子病毒载体可以稳定地运载相当大的 c DNA片段 ,转基因在离体和活体均能有效地表达。本研究为使用基因治疗的方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性共济失调血管扩张 ATM基因 HSV-1扩增子载体 基因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脑 致病基因 异位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低剂量率辐射下HepG_2细胞辐射敏感性与ATM磷酸化的关系
10
作者 梅雀林 杨建勇 +2 位作者 杜端明 陈在中 刘鹏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91-1395,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低剂量率辐射下HepG2细胞ATM磷酸化的变化及其对HepG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分别接受持续低剂量率(7.76cGy/h)和高剂量率(4500cGy/h)电离辐射,比较同等剂量下低剂量率和高剂量率辐射后HepG2细胞ATM... 目的探讨持续低剂量率辐射下HepG2细胞ATM磷酸化的变化及其对HepG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分别接受持续低剂量率(7.76cGy/h)和高剂量率(4500cGy/h)电离辐射,比较同等剂量下低剂量率和高剂量率辐射后HepG2细胞ATM磷酸化程度和细胞存活分数。结果无论给予低剂量率或高剂量率照射,HepG2细胞接受0.5Gy的电离辐射时,ATM蛋白均可达到最大的磷酸化。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在持续低剂量率辐射下,HepG2细胞ATM磷酸化蛋白表达逐渐减弱;而在高剂量率辐射下,ATM磷酸化蛋白稳定不变。当高、低剂量率辐射诱导产生的ATM磷酸化程度相当时,两者的存活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当持续低剂量率辐射组ATM磷酸化蛋白表达明显弱于高剂量率辐射组时,HepG2细胞的存活分数显著低于高剂量率辐射组(P<0.01)。结论持续低剂量率辐射增加了HepG2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其机制与持续低剂量率辐射下部分ATM磷酸化蛋白失活有关。抑制ATM磷酸化,可以增加HepG2肝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辐射 肝肿瘤 HEPG2细胞 辐射敏感性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老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艳军 周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目前人参皂苷Rg1主要集中于对实体瘤和急性白血病的研究,涉及慢性白血病的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Rad3相关蛋白(ATR)-检查点激酶1(Chk1)通路在人参皂苷Rg1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老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不... 目的目前人参皂苷Rg1主要集中于对实体瘤和急性白血病的研究,涉及慢性白血病的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Rad3相关蛋白(ATR)-检查点激酶1(Chk1)通路在人参皂苷Rg1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老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g1处理K562细胞,分为对照组(加入50μL PBS培养液)、5μmol/L人参皂苷组、10μmol/L人参皂苷组、20μmol/L人参皂苷组、40μmol/L人参皂苷组、80μmol/L人参皂苷组。运用CCK-8法、集落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确定人参皂苷Rg1对K562细胞老化的影响;SA-β-Gal染色法和Wright’s染色法观察K562细胞衰老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老化调控因子ATR和Chk1表达的改变。结果20μmol/L人参皂苷组K562细胞集落形成率较其他组明显降低(P<0.05)。CCK-8检测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g1各组分别诱导K562细胞24、48、72 h,K562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升高(P<0.05);当20μmol/L人参皂苷组48 h时K562细胞增殖抑制率最高(P<0.05)。20μmol/L人参皂苷组作用48 h后,K562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率[(95.833±1.528)%]显著高于对照组[(3.083±0.764)%],阻滞在G0/G1期的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进入S期和G2/M期的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ATR和Chk1 mRNA表达水平[(0.0117±0.0038)%、(0.0120±0.0021)%]较对照组[(0.0027±0.0006)%、(0.0058±0.0019)%]明显增高(P<0.05);ATR和Chk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19.370±0.994)%、(43.520±1.236)%]较对照组[(17.080±1.274)%、(39.100±0.969)%]明显上调(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可通过调控ATR-Chk1通路诱导K562细胞老化,可为临床白血病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K562细胞 老化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Rad3相关蛋白-检查点激酶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