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车电极用W-Cu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特性表征
1
作者
吴宝伟
张晓旭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37-139,共3页
为了提高车电极的导电性,探索一种共沉淀-氢气还原法制备的车电极用W-Cu复合材料,并利用XRD、TEM等检测手段,对制备新型W包覆Cu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了特性表征。结果表明:W-Cu复合粉体外形为球状颗粒,平均粒径约为2.5μm,主要由Cu WO...
为了提高车电极的导电性,探索一种共沉淀-氢气还原法制备的车电极用W-Cu复合材料,并利用XRD、TEM等检测手段,对制备新型W包覆Cu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了特性表征。结果表明:W-Cu复合粉体外形为球状颗粒,平均粒径约为2.5μm,主要由Cu WO_4H_2O与Cu_2WO_4(OH)_2组成,共沉淀产物并未完全晶化;沉淀物粉体形态表现为椭圆形的团聚状态,粒径均匀,为8~15 nm,同时分散性较好。在750℃下经氢还原处理后,材料颗粒基本都以规则椭圆形存在,其粒径尺寸处于20~60 nm之间。WO3被还原为W原子并在Cu晶体表面形核,使Cu被全面包裹,形成各自单独的包覆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
-
CU复合材料
共沉淀
-
氢气
还原法
特性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dTe纳米颗粒的制备及与GSH电子转移机制研究
2
作者
林艳辉
边亮
+11 位作者
宋绵新
董发勤
曹启龙
李伟民
李海龙
李宇
罗伟格
张金梅
张琴
张娇
罗伟恢
杨敏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144-4150,共7页
以CdCl_(2)·2.5H_(2)O为镉源,TeO_(2)为碲源,水合肼为还原剂,利用共沉淀-还原法制备了CdTe纳米颗粒。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激光拉曼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固体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CdTe纳米颗粒的形貌、结构和光吸收...
以CdCl_(2)·2.5H_(2)O为镉源,TeO_(2)为碲源,水合肼为还原剂,利用共沉淀-还原法制备了CdTe纳米颗粒。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激光拉曼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固体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CdTe纳米颗粒的形貌、结构和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浴温度为80℃、水浴时间为6 h、烧结温度为400℃、烧结时间为2 h时制备的CdTe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较好的光吸收性。通过荧光光谱测试发现,CdTe溶液的荧光强度随谷胱甘肽(GSH)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0.005~0.8 mmol/L检测范围的检测极限(LOD)为0.004 mmol/L。该研究为制备CdTe荧光探测器提供了新技术,而且为解释GSH在CdTe溶液中的荧光响应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还原法
CDTE
电子转移
荧光响应
GSH
生物荧光探测器
光电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车电极用W-Cu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特性表征
1
作者
吴宝伟
张晓旭
机构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技师分院
河南科技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出处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37-139,共3页
文摘
为了提高车电极的导电性,探索一种共沉淀-氢气还原法制备的车电极用W-Cu复合材料,并利用XRD、TEM等检测手段,对制备新型W包覆Cu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了特性表征。结果表明:W-Cu复合粉体外形为球状颗粒,平均粒径约为2.5μm,主要由Cu WO_4H_2O与Cu_2WO_4(OH)_2组成,共沉淀产物并未完全晶化;沉淀物粉体形态表现为椭圆形的团聚状态,粒径均匀,为8~15 nm,同时分散性较好。在750℃下经氢还原处理后,材料颗粒基本都以规则椭圆形存在,其粒径尺寸处于20~60 nm之间。WO3被还原为W原子并在Cu晶体表面形核,使Cu被全面包裹,形成各自单独的包覆球结构。
关键词
W
-
CU复合材料
共沉淀
-
氢气
还原法
特性表征
Keywords
W
-
Cu composite powder
hydrothermal reduction method
feature representation
分类号
TB331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dTe纳米颗粒的制备及与GSH电子转移机制研究
2
作者
林艳辉
边亮
宋绵新
董发勤
曹启龙
李伟民
李海龙
李宇
罗伟格
张金梅
张琴
张娇
罗伟恢
杨敏
机构
宜宾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
出处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144-415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2039,41831285)
四川省科技计划(2018JY0462)
+1 种基金
宜宾学院计算物理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ybxyjswl-zd-2020-002)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19ycx0010)。
文摘
以CdCl_(2)·2.5H_(2)O为镉源,TeO_(2)为碲源,水合肼为还原剂,利用共沉淀-还原法制备了CdTe纳米颗粒。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激光拉曼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固体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CdTe纳米颗粒的形貌、结构和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浴温度为80℃、水浴时间为6 h、烧结温度为400℃、烧结时间为2 h时制备的CdTe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较好的光吸收性。通过荧光光谱测试发现,CdTe溶液的荧光强度随谷胱甘肽(GSH)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0.005~0.8 mmol/L检测范围的检测极限(LOD)为0.004 mmol/L。该研究为制备CdTe荧光探测器提供了新技术,而且为解释GSH在CdTe溶液中的荧光响应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共沉淀-还原法
CDTE
电子转移
荧光响应
GSH
生物荧光探测器
光电材料
Keywords
co
-
precipitation reduction method
CdTe
electron transfer
fluorescence response
GSH
biofluorescence detector
photolectric material
分类号
TQ132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车电极用W-Cu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特性表征
吴宝伟
张晓旭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CdTe纳米颗粒的制备及与GSH电子转移机制研究
林艳辉
边亮
宋绵新
董发勤
曹启龙
李伟民
李海龙
李宇
罗伟格
张金梅
张琴
张娇
罗伟恢
杨敏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