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指标响应面-满意度函数优化秦岭龙胆提取工艺研究
1
作者 许海燕 侯敏娜 +5 位作者 陈衍斌 王珊 刘艳红 彭修娟 王青 刘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3期162-166,215,共6页
[目的]优化秦岭龙胆中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苦苷的共提取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最佳因素水平,采用响应面-满意度函数优选料液比、提取时间、超声频率对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苦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秦岭龙胆中2个成分的共提最优... [目的]优化秦岭龙胆中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苦苷的共提取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最佳因素水平,采用响应面-满意度函数优选料液比、提取时间、超声频率对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苦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秦岭龙胆中2个成分的共提最优条件为提取时间26 min、料液比1∶21(g:mL)、超声频率58 kHz,在此条件下,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的提取率分别为0.312%、0.258%,分别与预测值(0.326%、0.270%)接近。[结论]响应面-满意度函数可用于秦岭龙胆中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苦苷共提取工艺的优化,该方法快速、简单、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龙胆 龙胆苦苷 獐牙菜苦苷 响应面法 满意度函数 共提取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共沸精馏耦合技术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药挥发油比较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佳佳 郑鹏 +2 位作者 顿佳颖 郭秋红 李春花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11期1436-1439,共4页
目的:考察提取-共沸精馏耦合技术(WER)与水蒸气蒸馏法(SD)对白术、桂枝混合挥发油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方法和工艺条件。方法:分别以正交试验法优选WER与SD提取中药挥发油的最佳工艺,采用配对T检验法评价两种提取方法对混合挥发油得率是... 目的:考察提取-共沸精馏耦合技术(WER)与水蒸气蒸馏法(SD)对白术、桂枝混合挥发油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方法和工艺条件。方法:分别以正交试验法优选WER与SD提取中药挥发油的最佳工艺,采用配对T检验法评价两种提取方法对混合挥发油得率是否有显著差异,并对两种方法所提挥发油进行GC、HPLC分析和比较。结果:WER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3 h、提取6 h、加水量10倍; SD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3 h、提取6 h、加水量8倍。WER比SD提取白术、桂枝混合挥发油得率显著提高,桂皮醛与白术内酯Ⅰ含量也明显提高。结论:WER提取挥发油显著优于SD。优选的提取方法及工艺可为葶苈生脉组方中白术、桂枝挥发油的提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提取-沸精馏耦合 水蒸气蒸馏 白术 桂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多糖的提取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景 刘养山 +3 位作者 任洪飞 逄梦玉 隋昕怡 杜秀菊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7-324,共8页
目的 对羊肚菌多糖(Morchella esculenta polysaccharides,MEP)的提取工艺进行筛选优化,获得最佳工艺和最佳活性组分。方法 采用热水浸提(hot water extraction,HWE)法、柠檬酸提取(citric acid extraction,CAE)法、碱提(alkaline solut... 目的 对羊肚菌多糖(Morchella esculenta polysaccharides,MEP)的提取工艺进行筛选优化,获得最佳工艺和最佳活性组分。方法 采用热水浸提(hot water extraction,HWE)法、柠檬酸提取(citric acid extraction,CAE)法、碱提(alkaline solution extraction,ASE)法、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提取法获得4种多糖(MEP-W、MEP-S、MEP-A和MEP-D),筛选最佳提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最佳工艺,采用分级醇沉法分离纯化MEP-W获得3个组分MEP30、MEP60和MEP80,通过自由基清除试验和还原力测定评估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HWE法为最佳提取方法,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3.0 h、液料比44:1 (mL/g)、温度83.6℃,此时的提取得率为(8.13±0.38)%。MEP80在3个组分中清除·OH能力和还原力最强,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和RP0.5AU分别为0.44和1.52 mg/mL,高于其前体物MEP-W。结论 热水浸提为最佳方法,MEP80为抗氧化活性的最佳组分,在开发功能性食品和医药行业应用中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多糖 热水浸提法 柠檬酸提取 碱提法 熔溶剂提取 响应面法 乙醇分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结合酚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肖婧泓 辛嘉英 +4 位作者 路雪纯 刘青云 宋微 李慧敏 方祁利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0-215,共6页
植物的营养组织和保护组织中含有大量酚类化合物,是人体获取酚类化合物的主要来源。经研究发现植物中的酚类化合物有两种存在形式,分别为游离酚类化合物和与大分子物质(纤维素、蛋白质和木质素)相互作用而成的结合酚类化合物。其中结合... 植物的营养组织和保护组织中含有大量酚类化合物,是人体获取酚类化合物的主要来源。经研究发现植物中的酚类化合物有两种存在形式,分别为游离酚类化合物和与大分子物质(纤维素、蛋白质和木质素)相互作用而成的结合酚类化合物。其中结合酚类化合物是酚类化合物的主要存在形式,其不易提取的特性使其研究受到限制。目前研究学者们对游离酚类化合物的研究比较深入,近几年关于结合酚类化合物的研究却比较少。不同存在形式的酚类化合物生理活性不同,因此结合酚类化合物逐渐被大众所关注。对结合酚类化合物的深共熔溶剂提取方法、生物可给性以及抗氧化、抑菌、降血糖等生物活性进行了归纳与阐述,为后续结合酚类化合物在食品行业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结合 酚类化合物 熔溶剂提取 生物可给性 生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