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模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35
1
作者 翟渊 孙跃 +2 位作者 戴欣 苏玉刚 王智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5-160,共6页
针对磁共振模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功率和效率计算问题,利用互感耦合模型,对磁共振模式电能传输系统的4种拓扑进行分析,得出了系统的传输功率及其计算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系统传输效率与线圈谐振频率、互感系数、线圈内阻等参数之间的关系... 针对磁共振模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功率和效率计算问题,利用互感耦合模型,对磁共振模式电能传输系统的4种拓扑进行分析,得出了系统的传输功率及其计算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系统传输效率与线圈谐振频率、互感系数、线圈内阻等参数之间的关系,为磁共振模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及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制作了一个磁共振模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该装置实现了80 cm内60 W的无线能量传输,且传输效率达到了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感耦合 共振模式 谐振频率 互感系数 线圈内阻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恒压特性的磁共振模式无线供电系统 被引量:18
2
作者 翟渊 孙跃 +2 位作者 苏玉刚 王智慧 李玉鹏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16,共5页
在磁共振模式无线供电系统的实际应用中,通常要求系统输出电压保持恒定,为提高系统传输功率的稳定性,还需要系统工作频率保持恒定。本文以发射线圈为并联补偿、接收线圈以及共振线圈均为串联补偿的磁共振模式无线供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基... 在磁共振模式无线供电系统的实际应用中,通常要求系统输出电压保持恒定,为提高系统传输功率的稳定性,还需要系统工作频率保持恒定。本文以发射线圈为并联补偿、接收线圈以及共振线圈均为串联补偿的磁共振模式无线供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互感模型,给出了系统发射线圈恒流,输出电压恒压的参数边界条件,从而在不需要控制器的条件下,通过恒频驱动,在线圈之间距离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能够保证负载变化时系统仍然能够处于恒压状态。仿真和实验表明所提出方法具有良好的恒压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模式 互感耦合 边界条件 恒压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对圆柱共鸣腔径向共振模式的扰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方 战可涛 +2 位作者 冯晓娟 林鸿 张金涛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5-458,共4页
修正进气导管的影响对声学共鸣法测量Bohzmann常数kB十分必要。基于一阶声学微扰理论研究了导管对圆柱形共鸣腔理想径向共振模式的扰动,分析了导管末端不同连接方式所带来的声阻抗差异,计算了导管对。(001)径向模式的共振频率和半... 修正进气导管的影响对声学共鸣法测量Bohzmann常数kB十分必要。基于一阶声学微扰理论研究了导管对圆柱形共鸣腔理想径向共振模式的扰动,分析了导管末端不同连接方式所带来的声阻抗差异,计算了导管对。(001)径向模式的共振频率和半宽的扰动值分别为△f/f0≈-0.04×10^-6和△g/f0≈14.15×10^-6,同时分析了导管长度、半径以及径向安装位置的变化对理想径向共振模式扰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声学共鸣法 圆柱形共鸣腔 理想径向共振模式 导管 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埋材料对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腔共振模式的影响
4
作者 崔壮壮 刘清权 +2 位作者 谢茂彬 王少伟 陆卫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7-742,共6页
低维材料嵌入微腔已经广泛应用于纳米激光器和探测器等。为了实现增益材料和光学微腔之间的有效耦合,需要深入研究嵌埋材料对腔共振模式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了嵌埋材料的厚度、位置、腔层厚度以及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的对数对腔供着模... 低维材料嵌入微腔已经广泛应用于纳米激光器和探测器等。为了实现增益材料和光学微腔之间的有效耦合,需要深入研究嵌埋材料对腔共振模式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了嵌埋材料的厚度、位置、腔层厚度以及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的对数对腔供着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腔共振模式随嵌埋材料位置的不同呈现周期性变化并且在λ/2光程周期内存在最大峰位移。最大峰位移随腔层厚度增加而减小,但与嵌埋材料的厚度成正比。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的对数不影响腔共振模式。这些结果为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提供了指导,并且可以应用于不同波长分布式布拉格反射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腔 共振模式 嵌埋位置 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磁共振信号模式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萧湘生 刘士远 +2 位作者 郭舜民 李成洲 汪延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前瞻分析肺癌的MRI信号结构,建立磁共振信号模式。材料和方法:以肺癌病灶为中心行横断面T1、T2加权成像。分析肿块内部结构,包括有无坏死、空洞、出血及信号结构特点等。并以肿块相邻层面之椎体信号作参照,将肿块信号... 目的:前瞻分析肺癌的MRI信号结构,建立磁共振信号模式。材料和方法:以肺癌病灶为中心行横断面T1、T2加权成像。分析肿块内部结构,包括有无坏死、空洞、出血及信号结构特点等。并以肿块相邻层面之椎体信号作参照,将肿块信号分成高、中、低三个等级。在此基础上根据肿块在多回波序列上的变化趋势,描绘模拟肺癌肿块的信号曲线。全部(95例)病例,均经病理证实,鳞癌43例、腺癌36例、未分化癌10例、鳞腺混合癌4例、肺泡细胞癌2例。结果:T2WI上肿瘤实体内点簇状高信号区可鉴别腺癌与鳞癌;T1WI及T2WI长回波第三,四回波对肺癌组织类型的鉴别有帮助;鳞癌在多回波序列上表现为先升后降的(A类)信号模式,腺癌及其他类肺癌在T2WI上多为较持续的高信号状态(B类)曲线。结论:通过分析信号结构及其变化模式,可大体区分几种主要的肺癌组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共振信号模式 共振 信号结构 影像学表现 临床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普通话前响二合元音共振峰模式的异质性表现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萍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9-309,共11页
文章对《汉语语音数据库》中102位北京人所发的汉语普通话前响二合元音/ai/、/ei/、/ u/、/ou/的共振峰模式进行了大样本的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普通话的前响二合元音的内部表现并不是完全同质的,而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变体和变异。其中,/ai... 文章对《汉语语音数据库》中102位北京人所发的汉语普通话前响二合元音/ai/、/ei/、/ u/、/ou/的共振峰模式进行了大样本的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普通话的前响二合元音的内部表现并不是完全同质的,而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变体和变异。其中,/ai/、/ u/均包含三种共振峰模式,/ou/包含两种共振峰模式,/ei/只有一种共振峰模式。二合元音/ai/、/ u/、/ou/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单元音化的现象,而且主要出现在青少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普通话 二合元音 共振模式 异质性 单元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磁共振成像指导下觉醒型脑卒中再灌注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储小雨 陈巨罗 +1 位作者 王幼萌 孙中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73-976,共4页
回顾性分析146例觉醒型脑卒中(WUS)患者,依据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液体衰减反转回复(FLAIR)序列或灌注加权成像(PWI)/核心梗死体积不匹配行再灌注治疗。其中62例患者行再灌注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及90 d mRS评分分值... 回顾性分析146例觉醒型脑卒中(WUS)患者,依据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液体衰减反转回复(FLAIR)序列或灌注加权成像(PWI)/核心梗死体积不匹配行再灌注治疗。其中62例患者行再灌注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及90 d mRS评分分值低于未再灌注治疗的患者(84例),其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未增加。多模式MRI指导WUS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醒型脑卒中 模式共振 再灌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付志勇 王正则 高连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59-563,共5页
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凭借多模式影像学评估缺血半暗带,根据组织窗指导临床治疗更有优势的证据越来越多。M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近年来,依据MR不匹配模式判断缺血半暗带,指导再灌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证实... 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凭借多模式影像学评估缺血半暗带,根据组织窗指导临床治疗更有优势的证据越来越多。M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近年来,依据MR不匹配模式判断缺血半暗带,指导再灌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证实。该文就多模式MR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 模式共振 时间窗 组织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_1-T_2双模式磁共振造影剂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苏伟 方向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68-1172,共5页
目的:制备能同时实现T_1-T_2双模式磁共振成像的Fe_3O_4-BSA^(Gd)纳米粒子造影剂,并对其造影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以提高磁共振造影剂对病变部位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克服单一阳性造影剂和阴性造影剂的局限性,实现疾病的精准诊断... 目的:制备能同时实现T_1-T_2双模式磁共振成像的Fe_3O_4-BSA^(Gd)纳米粒子造影剂,并对其造影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以提高磁共振造影剂对病变部位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克服单一阳性造影剂和阴性造影剂的局限性,实现疾病的精准诊断。方法: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备出油溶性粒径约6 nm的超顺磁性Fe_3O-4纳米粒子,随后利用超声乳化方式在其表面修饰顺磁性牛血清白蛋白-钆复合物(BSA^(Gd)),同时赋予Fe_3O_4纳米粒子顺磁性、水溶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对其形貌、水合粒径(hydrated diameter,HD)、饱和磁化强度、弛豫效率(relaxation efficiency,r)、体外T_1和T_2加权成像效果、细胞毒性进行了表征。结果:Fe_3O_4-BSA^(Gd)纳米颗粒径为10 nm,水合粒径约32 nm,分散均匀稳定。Fe_3O_4-BSA^(Gd)的饱和磁化强度为30.2 emu/g。纵向(r_1)及横向(r_2)弛豫率分别为6.30 m M^(-1)s^(-1)和287.08 m M^(-1)s^(-1)。体外双模式成像结果显示其具有显著的T_1-T_2成像效果,并呈现浓度依赖性。细胞毒性测试结果显示,Fe_3O_4-BSA^(Gd)的生物相容性较好。结论:所制备的Fe_3O_4-BSA^(Gd)纳米粒子的体外T_1和T_2造影效果优良,生物相容性极好,为下一步的体内成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牛血清白蛋白 纳米粒子 模式共振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磁耦合共振系统参数辨识与原边控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翟渊 孙跃 +2 位作者 戴欣 苏玉刚 王智慧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共6页
针对强磁耦合共振模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输出控制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原边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检测发射线圈的电压电流来实时辨识共振线圈间互感和负载以及输出电压的变化,根据输入输出电压的关系设计Buck变换器以控制输出电压,克服... 针对强磁耦合共振模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输出控制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原边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检测发射线圈的电压电流来实时辨识共振线圈间互感和负载以及输出电压的变化,根据输入输出电压的关系设计Buck变换器以控制输出电压,克服了传统恒压控制需要2个控制器或者原副边需要无线通信的弊端,因此相对于传统的的恒压控制,此方法简化了系统的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制作一个强磁耦合共振模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通过实验验证了该辨识方法和控制方法的可行性。由于该方法可通过原边来得到副边的系统参数,因此通过原边即可对副边进行控制,在诸如生物体内供电等场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磁耦合共振模式 原边控制 BUCK变换器 参数辨识 生物体内供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油水层核磁共振测井时间域分析改进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少华 谭茂金 +3 位作者 李高仁 李博 屈亚龙 钟晓勤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6-692,共7页
复杂油水层中流体对测井响应贡献小,常规测井流体识别难度大,核磁共振长短等待时间(双TW)测井及其时间域分析(TDA)方法在流体识别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是,现有的TDA方法通常认为孔隙中的水完全极化且流体弛豫参数是已知的,这并不适... 复杂油水层中流体对测井响应贡献小,常规测井流体识别难度大,核磁共振长短等待时间(双TW)测井及其时间域分析(TDA)方法在流体识别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是,现有的TDA方法通常认为孔隙中的水完全极化且流体弛豫参数是已知的,这并不适用所有勘探区块,因此需要根据油水层情况对时间域分析方法加以改进。改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水湿特征推导了核磁共振双TW观测模式下油水的弛豫机理,二是考虑到大孔隙中水的不完全极化问题,建立了回波串差与流体组分及其弛豫特性的关系。针对上述非线性问题,利用遗传算法实现了核磁共振双TW测井数据的非线性反演,计算得到冲洗带含油体积和含油饱和度。理论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利用改进方法计算得到的油的横向、纵向弛豫时间以及含油体积与预设模型一致性好,比采用TDA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精度高。在鄂尔多斯盆地测井实例中,采用改进方法计算得到冲洗带含油体积和含油饱和度,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吻合,为有效识别储层含油性提供了准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双TW观测模式 水润湿 弛豫机理 遗传算法 数值模拟 冲洗带含油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劈裂纳米环多极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及折射率传感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宁思同 高希宇 +1 位作者 黄运欢 殷丽艳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9-85,共7页
研究了在三开口劈裂金属纳米环中,当入射场偏振方向不同时出现的多极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现象及折射率传感特性。研究表明,当入射场偏振方向分别沿x轴和y轴时,在可见光-近红外区域分别激发起两个和三个明显的共振峰。通过改变缺口的张... 研究了在三开口劈裂金属纳米环中,当入射场偏振方向不同时出现的多极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现象及折射率传感特性。研究表明,当入射场偏振方向分别沿x轴和y轴时,在可见光-近红外区域分别激发起两个和三个明显的共振峰。通过改变缺口的张角,能够实现对共振峰位和强度的可控调整。共振峰位处劈裂纳米环的近场分布表明,LHA(左半弧)和DRHA(双右半弧)之间等离激元的杂化耦合是形成上述共振的原因。劈裂纳米环的多极共振非常适合折射率传感应用。当改变周围环境折射率,入射场沿x轴偏振时,折射率敏感度的最大值可达到1365nm/RIU;入射场沿y轴偏振时,折射率敏感度最大值可达2229nm/RI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劈裂纳米环 近场增强 共振模式 折射率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介质光栅导模共振的多频率点的单向通光
13
作者 田徐腾越 高华 许玲玲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5期657-660,共4页
单向通光是指只允许光波从一个入射方向上通过,反方向入射时光波全部被截止。单向通光元件即光二极管是实现光计算、光互联等功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光学元件。本文设计并提出了一种可实现多频率点单向通光的光栅光学单通元件,其原理... 单向通光是指只允许光波从一个入射方向上通过,反方向入射时光波全部被截止。单向通光元件即光二极管是实现光计算、光互联等功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光学元件。本文设计并提出了一种可实现多频率点单向通光的光栅光学单通元件,其原理在于通过波矢匹配条件单方向地激发光栅基底层的波导模式共振,抑制光栅高衍射级的透射,从而获得光学非对称透射,并通过优化光栅结构参数进而获得单向通光的透射效果。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模拟结果表明:在共振波长处,其正、反向透过率可以分别达到0%到90%,单透效果远远优于非对称金属光栅系统的单透效果。此外,该单透元件还具有结构简单,无吸收,对光波偏振态没有依赖等诸多优点,尤其适用于现代硅基纳米光子线路的集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通光 波导模式共振 通道效应 波矢匹配 介质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禁带半导体紫外光电探测研究进展(特邀)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春艳 张宇梁 +2 位作者 贺新辉 杨小平 王秀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41,共11页
紫外光电探测器具有比可见和近红外光电探测器更低的背景噪声、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广泛应用于光学成像、安全监测、空间探测等领域。近年来,窄禁带半导体微纳结构在紫外甚至日盲紫外探测领域脱颖而出。本文介绍了两类半导... 紫外光电探测器具有比可见和近红外光电探测器更低的背景噪声、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广泛应用于光学成像、安全监测、空间探测等领域。近年来,窄禁带半导体微纳结构在紫外甚至日盲紫外探测领域脱颖而出。本文介绍了两类半导体微纳结构(超细纳米线、超薄纳米片)中光吸收特性随材料特征尺寸的变化,揭示了窄禁带半导体应用于紫外探测的工作机理,综述了基于窄禁带半导体微纳结构的紫外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与宽禁带半导体和Si基紫外光电探测相比,窄禁带半导体微纳结构提供了一种工艺条件更简单、制造成本更低的紫外光电探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探测器 紫外 窄禁带半导体 泄漏模式共振 厚度依赖的吸收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索三维非线性动力学性态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跃宇 王连华 +1 位作者 陈得良 蒋丽忠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0-96,共7页
建立了惯性参考系中考虑几何非线性的斜拉索的三维动力学模型 ,基于 Newton法建立斜拉索的动力学微分方程 ,并利用 Galerkin方法把斜拉索的非线性方程离散成一组常微分方程组 .并就各种参数对频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斜拉索 非线性动力学 垂度 受拉构件 共振模式 斜拉桥 动力学激分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太赫兹频段的大带宽多层超材料阻带滤波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丽华 李继军 +2 位作者 包玉海 王安祥 张伟光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7-270,349,共5页
设计并研究了一种周期性多层金属/介质层结构以获得太赫兹频段的阻带滤波器.通过利用极化综合效应实现了一个大带宽的阻带.这一阻带滤波器的带宽可以通过调制银层的电磁耦合作用进行调节.同时还研究了金属层的数量、晶格常数和介质层的... 设计并研究了一种周期性多层金属/介质层结构以获得太赫兹频段的阻带滤波器.通过利用极化综合效应实现了一个大带宽的阻带.这一阻带滤波器的带宽可以通过调制银层的电磁耦合作用进行调节.同时还研究了金属层的数量、晶格常数和介质层的介电常数对阻带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和带宽的影响.通过合理调配这些因素可以调制中心频率蓝移和带宽增大.通过耦合作用调制带宽的方法可为设计大带宽阻带滤波器提供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波器 超材料 共振模式 阻带 极化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振子激励源面积对圆盘振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伟 贺西平 张勇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4-406,411,共4页
纵振换能器与薄圆盘组成的复合系统在实际中有诸多应用。笔者利用有限元法,研究了不同激励面积的纵振换能器激励薄圆盘中心,该激励源频率与圆盘弯曲振动基频相等时,在产生的弯振模式中,激励源面积大小对该圆盘节圆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 纵振换能器与薄圆盘组成的复合系统在实际中有诸多应用。笔者利用有限元法,研究了不同激励面积的纵振换能器激励薄圆盘中心,该激励源频率与圆盘弯曲振动基频相等时,在产生的弯振模式中,激励源面积大小对该圆盘节圆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励源面积保持不变时,频率越高的弯振模式,节圆半径越大;对同一纵振激励源面积,振动系统有多个振动模式,纵振激励源面积在一定大小范围内,该振动系统存在一个与纵振换能器频率相近的纵弯共振模式。在纵弯共振模式下,随着激励源面积的增大,节圆半径减小,最终消失,进一步计算发现该节圆的消失与激励源面积和圆盘面积的比值有关。实验与理论计算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模式 节圆 弯曲振动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弹性体内充流体圆形钻孔的简正模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海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55-360,共6页
本文运用声波导的理论讨论钻井声场的共振模式问题,特别注意稳态现象和暂态现象的区别与联系.本文考察了共振模式的存在性及其在声波测井信号中的反映.
关键词 声波 测井 共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金纳米线光栅的制备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响 庞兆广 张新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50-1854,共5页
利用激光干涉光刻和金纳米颗粒胶体溶液制备了宽度在100nm以下且总面积达到平方厘米量级的金纳米线光栅结构.制备过程中,首先在表面镀有厚度约为200nm的铟锡氧化物薄膜的面积为1cm×1cm的玻璃基片表面旋涂光刻胶,然后利用紫外激光... 利用激光干涉光刻和金纳米颗粒胶体溶液制备了宽度在100nm以下且总面积达到平方厘米量级的金纳米线光栅结构.制备过程中,首先在表面镀有厚度约为200nm的铟锡氧化物薄膜的面积为1cm×1cm的玻璃基片表面旋涂光刻胶,然后利用紫外激光干涉光刻制备光刻胶纳米光栅结构.有效控制干涉光刻过程中的曝光量、显影时间,获得小占空比的光刻胶光栅.再以光刻胶纳米光栅作为模板,旋涂金纳米颗粒胶体溶液.充分利用金纳米颗粒胶体溶液在光刻胶表面浸润性差的特点,限制旋涂后留存在光刻胶光栅槽中金纳米颗粒的数量,从而达到限制金纳米线宽度的目的.最后在250℃将样品进行退火处理5min.获得了周期为400nm且占空比小于1:4的金纳米线光栅结构,其有效面积为1cm2.以波导共振模式与粒子等离子共振模式间耦合作用为特征的光谱学响应特性验证了波导耦合金属光子晶体的成功制备,为小传感体积新型生物传感器的开发提供了性能良好的金属光子晶体芯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光刻 金纳米颗粒胶体 波导耦合金属光子晶体 粒子等离子共振模式 角分辨调谐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导天线太赫兹辐射峰值调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熊中刚 邓琥 +2 位作者 熊亮 杨洁萍 尚丽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0-87,共8页
针对微结构光电导天线与飞秒激光之间相互作用效应以及辐射太赫兹波调控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德鲁德-洛伦兹理论模型获得微结构光电导天线辐射光电流密度,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把光电流密度迭代在激励网格上,结合麦克斯韦方程求解时变电磁场... 针对微结构光电导天线与飞秒激光之间相互作用效应以及辐射太赫兹波调控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德鲁德-洛伦兹理论模型获得微结构光电导天线辐射光电流密度,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把光电流密度迭代在激励网格上,结合麦克斯韦方程求解时变电磁场,并通过传输线格林函数获得多层介质近场到远场的辐射太赫兹波,建立了辐射光电流与辐射阻抗、电磁共振模式之间的关系模型,模拟仿真分析了微结构S型光电导天线太赫兹波辐射调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微结构改变了天线等效模型的辐射阻抗;同时得知耦合系数不为零时存在耦合作用,且随着耦合系数增大共振频率峰值发生辐射增强和位移;并通过设计S型光电导天线获得辐射峰值频率调整范围为0.50~0.80 THz之间,对比工形天线辐射峰值频率由原来的0.40 T移动到0.76 T,频率调整度75%,峰值辐射效率约提高70%。该研究工作为后续高功率光导天线太赫兹波辐射的共振中心频点以及结构设计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光电导天线 德鲁洛伦兹模型 电磁共振模式 辐射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