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差分干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优化与验证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弋嘉 张崇磊 +2 位作者 王蓉 朱思伟 袁小聪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2-679,共8页
分析了影响相位调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灵敏度及动态范围的各种因素。搭建了差分干涉SPR相位检测系统,使用matlab软件模拟了若干因素对该类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影响,并使用3种厚度的金膜进行了实验验证,同时实时测量... 分析了影响相位调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灵敏度及动态范围的各种因素。搭建了差分干涉SPR相位检测系统,使用matlab软件模拟了若干因素对该类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影响,并使用3种厚度的金膜进行了实验验证,同时实时测量了牛血清白蛋白与其抗体之间的反应过程。结果显示,入射角度对于灵敏度和动态范围没有影响,而入射光波长、所选金属的介电常数和金膜厚度这3个因素是起作用的。这3个因素中,金膜厚度是比较重要且最易调节的一个。选定金膜后,通过调节入射角和反应物浓度,将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的相位变化限制在系统的线性范围内进行了实时检测。结果表明,对于波长为633nm的光源,在测量牛血清白蛋白与其抗体之间的反应过程中,兼顾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最优金膜厚度为48nm,此时动态范围为0.013 6RIU,灵敏度为6.67×10-7 RIU/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相位调制 动态范围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红Ⅰ印迹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春燕 陈长宝 +3 位作者 李洁 隋红光 高吉刚 周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07-1114,共8页
以苏丹红I印迹的凝胶膜对模板分子的响应收缩为基础,利用表面引发聚合技术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芯片上制备了苏丹红I印迹SPR传感器,利用电化学和溶胀测量技术对传感器进行表征,建立了对苏丹红I的SPR检测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 以苏丹红I印迹的凝胶膜对模板分子的响应收缩为基础,利用表面引发聚合技术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芯片上制备了苏丹红I印迹SPR传感器,利用电化学和溶胀测量技术对传感器进行表征,建立了对苏丹红I的SPR检测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0×10^-10~1.0×10^-8 mol/L(R2=0.9987)。 方法用于样品红辣椒粉和腌制品中苏丹红I的检测,其检出限分别为3.4×10^-10和2.5×10^-10 mol/L。 红辣椒粉中两个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8%和2.10%,腌制品试样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3%。 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的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凝胶膜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 苏丹红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用于研究不同材质包裹的磁性纳米粒子性质 被引量:3
3
作者 陶磊 金伟 +4 位作者 张莹 闫飞 王琳琳 牟颖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82-885,共4页
利用自行设计组装的以白色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实验装置,检测了不同材质包裹的磁性纳米粒子连接靶向DNA与生物素化DNA探针的结合程度.结果表明,与聚苯乙烯磁性微球连接的靶向DNA相比,Fe3O4@SiO2核壳式纳米微球... 利用自行设计组装的以白色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实验装置,检测了不同材质包裹的磁性纳米粒子连接靶向DNA与生物素化DNA探针的结合程度.结果表明,与聚苯乙烯磁性微球连接的靶向DNA相比,Fe3O4@SiO2核壳式纳米微球连接的靶向DNA与生物素化的DNA探针结合速率较快,且其相对标准偏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 磁性纳米粒子 生物素化DNA探针 靶向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量复合绝缘子伞裙老化状态的低场核磁共振传感器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健华 徐征 +6 位作者 杨挺 夏云峰 杨武 尹创荣 陈锡阳 罗瑞彬 何为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27,34,共7页
随着复合绝缘子挂网运行时间的增加,复合绝缘子的老化日趋严重。为了方便快捷地检测复合绝缘子的老化程度,文中根据复合绝缘子伞裙护套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种U型的便携式低场核磁共振传感器。测量样品为挂网运行不同时间的硅橡胶复合绝... 随着复合绝缘子挂网运行时间的增加,复合绝缘子的老化日趋严重。为了方便快捷地检测复合绝缘子的老化程度,文中根据复合绝缘子伞裙护套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种U型的便携式低场核磁共振传感器。测量样品为挂网运行不同时间的硅橡胶复合绝缘子,采用CPMG脉冲序列激励,得到样品的CPMG回波衰减数据。对CPMG回波衰减数据进行双指数函数拟合分析,得到硅橡胶伞裙材料的等效横向弛豫时间参数:t2,short和t2,long。实验结果表明,硅橡胶伞裙的t2,long参数与其老化程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具体表现为随着绝缘子老化程度的加剧,横向弛豫时间t2,long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传感器 复合绝缘子 老化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用于测定抗生素-蛋白结合率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邹向宇 周建光 +4 位作者 谢萍 张磊 汪淑华 冯国栋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28-1031,共4页
自行设计组装了一套以白色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新型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并采用此传感器通过测量动力学参数测定了8种抗生素与固定在金膜上的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率,将所得数据与常用的平衡透析法进行了比较,两者具有良好的可比... 自行设计组装了一套以白色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新型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并采用此传感器通过测量动力学参数测定了8种抗生素与固定在金膜上的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率,将所得数据与常用的平衡透析法进行了比较,两者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和线性相关性,说明采用此法也可测定抗生素与蛋白的结合率.该方法具有测定周期短、样品用量少、操作简便、预测效果良好以及仪器易于小型化甚至微型化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抗生素 蛋白 结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激元共振传感器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征林 刘凌云 陆祖宏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32-336,共5页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表面激元波 共振传感器 S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Inside-Out核磁共振传感器——三圆柱磁体阵列 被引量:5
7
作者 郭盼 何为 +1 位作者 Juan C.García-Naranjo Bruce J.Balcom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6-101,共6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inside-out核磁共振传感器。该传感器磁体结构由三个沿轴向磁化的圆柱形永磁体同轴排列而成,结构紧凑。通过调节三个磁体之间的距离,可以在磁体结构外侧建立起径向对称的均匀静态磁场或有恒定梯度的静态磁场B_0,其方向...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inside-out核磁共振传感器。该传感器磁体结构由三个沿轴向磁化的圆柱形永磁体同轴排列而成,结构紧凑。通过调节三个磁体之间的距离,可以在磁体结构外侧建立起径向对称的均匀静态磁场或有恒定梯度的静态磁场B_0,其方向平行于传感器轴向。为了满足射频磁场B_1垂直于静态磁场B_0的要求,射频线圈采用马鞍形结构。传感器直径为2.8cm,长度为6cm,重为200g。该传感器磁体结构简单,且灵敏区域相对其本身尺寸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de-out核磁共振传感器 三圆柱磁体阵列 均匀磁场 恒定梯度磁场 马鞍形线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检测3种果汁中亚胺硫磷残留 被引量:3
8
作者 宋洋 王静 陈晓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72-176,共5页
基于亚胺硫磷多克隆抗体,建立苹果汁、桃汁、橙汁中亚胺硫磷残留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检测方法。采用磷酸盐缓冲液直接稀释样品10倍后,基本消除基质影响,加标回收率为84.88%~104.69%,变异系数低于6... 基于亚胺硫磷多克隆抗体,建立苹果汁、桃汁、橙汁中亚胺硫磷残留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检测方法。采用磷酸盐缓冲液直接稀释样品10倍后,基本消除基质影响,加标回收率为84.88%~104.69%,变异系数低于6.70%,样品的最低检出限为0.1μg/L,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相关系数为0.992,所建立的SPR检测方法达到了快速准确检测的要求。SPR反应芯片对亚胺硫磷的检测时间为30 min,且在3 d内可反复检测30次,可有效降低检测成本。通过与同源抗体建立的酶联免疫方法比较发现:SPR方法在检测限、精确度、灵敏度等方面有着一定优势,但对于单残留样品的检测,在时间上不具有明显优势,更适合于高通量、多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汁 亚胺硫磷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 酶联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橡胶检测的便携式单边核磁共振传感器研究(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朱黎丽 张彬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1-155,共5页
为了实现橡胶材料老化程度的无损快速现场测量,设计了一种便携式的单边核磁共振传感器。使用8个圆柱型磁体构成Halbach磁体结构,并采用8字形平面线圈作为射频线圈。使用该传感器对不同老化程度的橡胶样品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该系统能... 为了实现橡胶材料老化程度的无损快速现场测量,设计了一种便携式的单边核磁共振传感器。使用8个圆柱型磁体构成Halbach磁体结构,并采用8字形平面线圈作为射频线圈。使用该传感器对不同老化程度的橡胶样品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测量橡胶样品的等效横向弛豫时间T_(2eff),根据等效横向弛豫时间的不同,能准确区分不同老化程度的橡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边核磁共振传感器 橡胶老化检测 等效横向弛豫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通道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及控制系统研究
10
作者 庄志惠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75,共3页
设计了一种双通道的多功能检测范围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传感器。采用K棱镜结构模型激发实现表面等离子共振,结构采用上下2种非对称介质-金属-介质波导形式实现双通道的传感。结果表明,该传感器金的通道灵敏度由3μm/RIU提高到7μm/RI... 设计了一种双通道的多功能检测范围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传感器。采用K棱镜结构模型激发实现表面等离子共振,结构采用上下2种非对称介质-金属-介质波导形式实现双通道的传感。结果表明,该传感器金的通道灵敏度由3μm/RIU提高到7μm/RIU左右,但检测精度下降明显;设计的传感器金属层为金的传感通道更适合检测折射率较低的物质,而金属层为银的传感通道更适合检测折射率较高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双通道 多功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纳米多孔金膜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胤 吴一辉 +1 位作者 郝鹏 张志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98-1901,共4页
为了打破传统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灵敏度不高的限制,近年来纳米材料在SPR生物传感器中的运用得到广泛的研究。但是纳米材料的制备一般都比较困难而且费用高昂,这给研究带来了困难。笔者采用化学腐蚀法制备出一种纳米多孔... 为了打破传统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灵敏度不高的限制,近年来纳米材料在SPR生物传感器中的运用得到广泛的研究。但是纳米材料的制备一般都比较困难而且费用高昂,这给研究带来了困难。笔者采用化学腐蚀法制备出一种纳米多孔金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谱仪等测试手段对该金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将该金膜用于SPR生物传感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平面金膜相比,该纳米多孔金膜具有独特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装配有该金膜的SPR生物传感器在对生物试剂的检测中灵敏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且该金膜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平面金膜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纳米多孔金膜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TiO2薄膜光波导共振传感器对苯并(a)芘的探测灵敏度 被引量:2
12
作者 万秀美 王丽 +2 位作者 龚晓庆 逯丹凤 祁志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523-2531,共9页
采用溶胶-凝胶分子模板法在覆金的玻璃基底上制备了厚度约为295 nm的介孔TiO_2薄膜,再经表面化学修饰形成表面疏水的光波导共振(OWR)传感芯片,用于探测水中苯并(a)芘。利用Kretschmann棱镜耦合结构观测到OWR芯片在可见-近红外波段只有... 采用溶胶-凝胶分子模板法在覆金的玻璃基底上制备了厚度约为295 nm的介孔TiO_2薄膜,再经表面化学修饰形成表面疏水的光波导共振(OWR)传感芯片,用于探测水中苯并(a)芘。利用Kretschmann棱镜耦合结构观测到OWR芯片在可见-近红外波段只有一个共振波谷,基于相位匹配条件确定了该共振波谷对应于二级横磁导模(TM2);进一步利用Fresnel理论并结合Bruggeman介电常数近似方程对实验测得的导模共振波长进行拟合,得出介孔TiO_2薄膜的多孔度约为0.4;利用疏水介孔TiO_2薄膜OWR传感芯片对水中苯并(a)芘小分子进行了原位和离位探测,结果表明离位探测灵敏度比原位探测高2倍多,其最低检测限约为100 nmol·L^(-1);对比实验指出OWR传感芯片的多孔结构和疏水化处理都有助于提高芯片对苯并(a)芘的探测灵敏度。研究表明这种介孔TiO_2薄膜OWR传感芯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重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光波导共振传感器 介孔TiO2薄膜 疏水处理 增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检测转基因植物中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Ac蛋白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方 纪淑娟 黄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2-486,共5页
为建立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检测转基因植物中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Ac蛋白的方法,根据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金片表面修饰cry1Ac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不同稀释梯度的cry1Ac蛋白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的检测到cry1Ac... 为建立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检测转基因植物中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Ac蛋白的方法,根据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金片表面修饰cry1Ac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不同稀释梯度的cry1Ac蛋白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的检测到cry1Ac蛋白,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ng·mL-1,与cry2A蛋白及CP4-EPSPS蛋白无交叉反应。说明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方法检测cry1Ac蛋白操作简单,省时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对cry1Ac蛋白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 cry1Ac蛋白 苏云金芽孢杆菌 转基因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印迹膜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检测黄体酮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庆文 任亚敏 韦天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8-212,共5页
分别采用热聚合和光聚合的方法在金膜表面合成黄体酮分子印迹膜,并将其作为识别元件应用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检测黄体酮.通过对其进行洗脱及吸附研究发现:采用乙腈/乙酸混合液可以快速将黄体酮洗脱下来,洗脱前后共振角分别移动了1... 分别采用热聚合和光聚合的方法在金膜表面合成黄体酮分子印迹膜,并将其作为识别元件应用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检测黄体酮.通过对其进行洗脱及吸附研究发现:采用乙腈/乙酸混合液可以快速将黄体酮洗脱下来,洗脱前后共振角分别移动了1.15°和0.72°;该传感器实现对黄体酮的最低检测限均为10-14 g/mL;在10-14-10-6 g/mL的浓度范围内,共振角度的变化与黄体酮浓度的负对数成线性关系.同时将具有黄体酮识别位点的分子印迹膜分别吸附浓度为10-4 g/mL的雌二醇,睾酮和睾酮丙酸酯溶液,结果显示均没有非特异性吸附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基于黄体酮分子印迹膜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能够对黄体酮实现快速定量的专一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膜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黄体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辉 汪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017-2020,共4页
对通过棱镜耦合的太赫兹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的工作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此类器件在可见光波段工作时,在由样品折射率、金属膜层性质和厚度决定的共振角度下会出现一个反射极小峰;但工作在太赫兹频率时,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现象表现为... 对通过棱镜耦合的太赫兹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的工作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此类器件在可见光波段工作时,在由样品折射率、金属膜层性质和厚度决定的共振角度下会出现一个反射极小峰;但工作在太赫兹频率时,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现象表现为一个反射增强的尖峰,而且这一共振角度与棱镜和样品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个简单的对应关系,并不依赖于棱镜所镀金属膜层的性质与厚度。考虑到生物分子在太赫兹频率存在与其微观结构相关的电磁响应,该探测器在生物和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应用中将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 生物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增强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竟宏 辛子怡 +1 位作者 段俊毅 周亚东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82-1589,共8页
利用2种纳米颗粒阵列结构分析了其耦合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传感器的共振模式和灵敏度。该传感器多采用Kretschmann结构,由五层材料组成,分别为棱镜、金薄膜、SiO2介质体、纳米颗粒阵列和空气。实验中选... 利用2种纳米颗粒阵列结构分析了其耦合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传感器的共振模式和灵敏度。该传感器多采用Kretschmann结构,由五层材料组成,分别为棱镜、金薄膜、SiO2介质体、纳米颗粒阵列和空气。实验中选取了金球状颗粒(AuNps)和Au-SiO2核壳结构颗粒(CSNps)组成阵列层,并采用Maxwell-Garnett进行建模,计算出了相应的有效介电常数,进而结合广义反射系数分析了它们的传播特性。结果显示,AuNps阵列不同层厚和阵列几何构型对反射率和模态场分布的影响是不同的。其次,CSNps阵列结构表明,在TM极化下可以激发多种共振模式,且内核半径和壳体厚度会影响SPR传感器的灵敏度,其中内核半径对灵敏度的影响更大。纳米颗粒的间距和尺寸会影响阵列层中CSNps的浓度,从而影响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 模式分析 纳米颗粒阵列 有效介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检测纳米间距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二伟 鱼卫星 +1 位作者 王成 卢振武 《中国光学》 EI CAS 2013年第2期259-266,共8页
结合物理光学原理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角度传感器,提出了可以突破衍射极限的纳米间距检测方法。在理论上建立起纳米间距和位相改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借助于SPR角度传感器的高灵敏性,提出通过检测出射光束振动方向的p分量和s分量的... 结合物理光学原理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角度传感器,提出了可以突破衍射极限的纳米间距检测方法。在理论上建立起纳米间距和位相改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借助于SPR角度传感器的高灵敏性,提出通过检测出射光束振动方向的p分量和s分量的位相差值来实现纳米间距的实时检测。模拟结果显示:纳米间距改变量从-0.5~0.5μm变化时,位相改变量可实现-150°~150°的变化,检测灵敏度>1 nm。该检测方法能够实现10 nm以下间距的灵敏检测,且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实时检测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 角度传感器 纳米间距 共振角度 位相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分子印迹膜修饰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微囊藻毒素LR检测传感器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皓 张涛 +6 位作者 姚佳 李传宇 周连群 王毅 李明宇 黎海文 董文飞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23-728,共6页
开发了一种多孔分子印迹膜修饰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用于快速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LR。研究了利用该传感器检测微囊藻毒素LR的方法。首先,通过原位聚合法在SPR传感芯片的裸金表面合成了微囊藻毒素LR的多孔分子印迹膜,制备出... 开发了一种多孔分子印迹膜修饰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用于快速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LR。研究了利用该传感器检测微囊藻毒素LR的方法。首先,通过原位聚合法在SPR传感芯片的裸金表面合成了微囊藻毒素LR的多孔分子印迹膜,制备出可以特异性捕获微囊藻毒素LR的SPR传感芯片。然后,利用Kretschmann棱镜耦合结构,构建了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波长调制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最后,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的微囊藻毒素LR溶液以及干扰物质微囊藻毒素RR溶液,研究了该传感器的测量范围、特异性等参数。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于微囊藻毒素LR的检测灵敏度很高,可实现微囊藻毒素LR的定量检测,动态测量达2.1×10^-9~1×10^-6 mol/L。另外,传感器对于干扰物质微囊藻毒素RR无明显信号响应,表明传感器对于微囊藻毒素LR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分子印迹膜 微囊藻毒素LR 水污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型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葡萄糖浓度测量技术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显 栗大超 +3 位作者 徐可欣 于海霞 黄福祥 胡小唐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5B期2072-2076,共5页
葡萄糖是生物体和食品中普遍含有的一种重要物质,其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体功能的正常发挥和食品的质量,因此检测葡萄糖的浓度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利用微型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构造了葡萄糖测量实验系统,并通过葡萄糖溶液... 葡萄糖是生物体和食品中普遍含有的一种重要物质,其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体功能的正常发挥和食品的质量,因此检测葡萄糖的浓度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利用微型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构造了葡萄糖测量实验系统,并通过葡萄糖溶液浓度的测量实验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系统对葡萄糖溶液的分辨率达到了6.25mg/L,其精度高于其他采用折射率测量方法能够获得的葡萄糖溶液浓度的测量值.实验结果表明微型化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测量装置在工业和医疗上的检测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系统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 葡萄糖 浓度测量 GGBP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振型传感器用于爆震闭环控制系统的研究
20
作者 张付军 黄英 +1 位作者 葛蕴珊 孙业保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6期705-709,共5页
目的 设计一种爆震闭环控制系统 ,在保证汽油机不发生爆震的前提下 ,使爆震闭环控制系统更好地发挥汽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方法 用共振型传感器和峰值保持电路检测爆震 ,采用两参数点火提前角调节方法构成一个爆震闭环控制系统 ,并... 目的 设计一种爆震闭环控制系统 ,在保证汽油机不发生爆震的前提下 ,使爆震闭环控制系统更好地发挥汽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方法 用共振型传感器和峰值保持电路检测爆震 ,采用两参数点火提前角调节方法构成一个爆震闭环控制系统 ,并通过试验优化爆震基准 .结果与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该闭环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合理 ,控制方案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 闭环控制 共振传感器 汽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